一種水稻缺鋅癥的防治新技術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一種水稻缺鋅癥的防治新技術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fā)明涉及農作物種植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水稻缺鋅癥的防治新技術。
【背景技術】
[0003]水稻是一種對鋅較為敏感的作物,特別是冷浸田由于地溫過低,鋅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相對較少的情況下就不能很好的被水稻根系所吸收,造成水稻植株基部葉尖枯黃,同時葉片中部形成褐色的不規(guī)則斑點,從基部向上部新葉蔓延,如果不及時防治,就會在老葉上形成較大的銹斑,生長速度明顯放慢,新葉變小,根部變黑,葉色褪淡,最終造成水稻籽粒品質下降。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為解決傳統(tǒng)的水稻缺鋅的技術問題,發(fā)明一種水稻缺鋅癥的防治新技術。
[0005]本發(fā)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一種水稻缺鋅癥的防治新技術,其特殊之處是包括以下過程:
1、用量。在施用底肥時將1.5-2公斤硫酸鋅加入細土 20公斤撒施肥用,如果在生長中后期的分蘗至揚花期則只能用150克/畝于晴天兌水50公斤噴霧,鋅與其它微量元素一樣,施用過多和過少都對水稻生長不利,可根據(jù)測土結果對癥施用,堿性較重的田塊可適當增加用量,而酸性土壤則要適當減少。
[0006]2、鋅雖然在水稻生長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在施用時不宜與其它化肥混合施用,同酸性和堿性的化肥同時施用都會產生沉淀而影響肥效。
[0007]3、鋅肥的施用應該同氯、磷、鉀三大元素相互配合才能發(fā)揮出較大的增長效果,同時還能進一步增強水稻植株的抗逆性,為水稻單產的提高奠定基礎。
[0008]4、不能連續(xù)施用。鋅在土壤中的有效期有2-3年的肥效,用一次施用之后能逐步分解而產生肥效,除少數(shù)嚴重缺鋅的冷箐田塊之外,一般每兩年施用一次為宜,如果一定要施的話,可以采用根部施肥的方法也能產生較好的結果。
[0009]5、水稻缺磷,缺鉀也會出現(xiàn)與缺鋅類似的癥狀,在不能確認的情況下可以請教有經(jīng)驗的專業(yè)技術人員確定是否缺鋅,做到對癥下藥。
[0010]技術效果
本發(fā)明的技術效果是,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可以實現(xiàn)防治水稻缺鋅癥的成果,對于防治水稻缺鋅癥有著很好效果。
【具體實施方式】
[0011]1、用量。在施用底肥時將1.5-2公斤硫酸鋅加入細土 20公斤撒施肥用,如果在生長中后期的分蘗至揚花期則只能用150克/畝于晴天兌水50公斤噴霧。
[0012]2、鋅雖然在水稻生長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在施用時不宜與其它化肥混合施用,同酸性和堿性的化肥同時施用都會產生沉淀而影響肥效。
[0013]3、鋅肥的施用應該同氯、磷、鉀三大元素相互配合才能發(fā)揮出較大的增長效果,同時還能進一步增強水稻植株的抗逆性,為水稻單產的提高奠定基礎。
[0014]4、不能連續(xù)施用。鋅在土壤中的有效期有2-3年的肥效,用一次施用之后能逐步分解而產生肥效,一般每兩年施用一次為宜。
【主權項】
1.一種水稻缺鋅癥的防治新技術,其特殊之處是包括以下過程:在施用底肥時將1.5-2公斤硫酸鋅加入細土 20公斤撒施肥用,在施用時不宜與其它化肥混合施用,同酸性和堿性的化肥同時施用都會產生沉淀而影響肥效,鋅肥的施用應該同氯、磷、鉀三大元素相互配合才能發(fā)揮出較大的增長效果,不能連續(xù)施用,一般每兩年施用一次為宜,水稻缺磷,缺鉀也會出現(xiàn)與缺鋅類似的癥狀,在不能確認的情況下可以請教有經(jīng)驗的專業(yè)技術人員確定是否缺鋅,做到對癥下藥。
【專利摘要】一種水稻缺鋅癥的防治新技術,其特點是通過合理施肥,鋅肥的施用應該同氯、磷、鉀三大元素相互配合且不能連續(xù)施用,一般每兩年施用一次為宜,可以實現(xiàn)有效防治水稻缺鋅癥的目的,適用于水稻缺鋅癥的防治。
【IPC分類】A01C21/00, C05D9/02
【公開號】CN105612895
【申請?zhí)枴緾N201410587816
【發(fā)明人】韓浩良
【申請人】韓浩良
【公開日】2016年6月1日
【申請日】2014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