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全自動連續(xù)豆?jié){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豆?jié){機,尤其涉及一種全自動連續(xù)豆?jié){機。
【背景技術】
[0002]豆?jié){是中國漢族傳統(tǒng)飲品,最早的豆?jié){為西漢淮南王劉安制作。將大豆用水泡漲后磨碎、過濾、煮沸而成。豆?jié){營養(yǎng)非常豐富,且易于消化吸收。與西方的牛奶不同,豆?jié){是非常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食品,廣泛流行于華人地區(qū)。
[0003]豆?jié){機,即制作豆?jié){的機器。采用微電腦控制,實現(xiàn)預熱、打漿、煮漿和延時熬煮過程全自動化,特別是由于增設了 “文火熬煮”處理程序,使豆?jié){營養(yǎng)更加豐富,口感更加香澤。杯體有的用塑料制作,有的用不銹鋼制作,但都是符合食品衛(wèi)生標準的不銹鋼或聚碳酸脂材質。家庭購機時以選擇不銹鋼杯體為宜,主要是便于清潔。
[0004]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工業(yè)化進程越來越快,人們對各種裝置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減少成本,減少人工的疏忽、幾乎任何一個生產環(huán)節(jié)都希望能用機械裝置代替人工,特別是在批量生產豆?jié){的工廠,需求量大并且要求效率高,這樣一種豆?jié){機顯得尤為重要。
[0005]目前工廠的豆?jié){機大多結構復雜、操作繁瑣、自動化程度低,好多生產過程要求人工去操作,而人工操作會使得所加原料的量過多或過少,導致不必要的麻煩,從而使得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高,因此亟需研發(fā)一種全自動連續(xù)豆?jié){機。
【實用新型內容】
[0006](I)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7]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現(xiàn)有工廠的豆?jié){機結構復雜、操作繁瑣、自動化程度低的缺點,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自動化程度高的全自動連續(xù)豆?jié){機。
[0008](2)技術方案
[0009]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這樣一種全自動連續(xù)豆?jié){機,包括有殼體、控制器、電機、攪拌軸、攪拌葉片、溫度傳感器、液位傳感器、左斜壁、左加熱絲、右斜壁、右加熱絲、閘門、底座、濾網、電動推桿、管1、電控閥1、管Π、電控閥Π、瓶子、廢水缸、進水管、電控閥m、左原料罐、左定量氣缸1、電控閥IV、右原料罐、右定量氣缸I和電控閥V,在殼體的內部頂面上設置有電機,電機下端連接有攪拌軸,攪拌軸的下端設置有攪拌葉片,電機的右下側設置有溫度傳感器,在殼體左側內壁上部分設置有液位傳感器,在液位傳感器的下方設置有左斜壁,左斜壁內設置有左加熱絲,在殼體內部的右側與左斜壁對稱的位置處設置有右斜壁,右斜壁內設置有右加熱絲,左斜壁的上端與殼體左側內壁連接,右斜壁的上端與殼體右側內壁連接,左斜壁和右斜壁的下端連接有閘門,閘門上設置有濾網和出口,并且濾網在出口的左側,閘門右端與電動推桿連接,電動推桿設置在殼體內部右壁的下部分,閘門底面與底座相接觸,底座上設置有管I和管Π,管I設置在管Π的左側,管I和管Π的下端都伸出殼體,管I的下部分設置有電控閥I,管Π的尾端設置有電控閥Π,管I的尾端處設置有瓶子,管Π的尾端處設置有廢水缸,在殼體外部的左上端設置有進水管,進水管上設置有電控閥m,在殼體外部的右上端設置有控制器,殼體外部的頂面上設置有左原料罐和右原料罐,左原料罐下端出口處從上至下設置有左定量氣缸I和電控閥IV,右原料罐下端出口處從上至下設置有右定量氣缸I和電控閥V,電機、溫度傳感器、液位傳感器、左加熱絲、右加熱絲、電動推桿、電控閥1、電控閥π、電控閥m、左定量氣缸1、電控閥IV、右定量氣缸I和電控閥V都分別與控制器相連接。
[0010]優(yōu)選地,還包括有左定量氣缸π和右定量氣缸π,左定量氣缸π設置在左定量氣缸I和電控閥IV之間,右定量氣缸π設置在右定量氣缸I和電控閥V之間,左定量氣缸π和右定量氣缸Π都分別與控制器相連接。
[0011]工作原理:使用本裝置時,控制器首先控制左定量氣缸I和右定量氣缸I縮短推桿使得左原料罐、右原料罐中的原料分別進入到左定量氣缸I和電控閥IV之間以及右定量氣缸I和電控閥V之間,控制器再立即控制左定量氣缸I和右定量氣缸I伸長推桿關閉左原料罐和右原料罐的罐口,然后通過進水管向殼體內加水,當液位傳感器探測到水位較高時,液位傳感器反饋信號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電控閥m關閉,然后控制器控制左加熱絲和右加熱絲開始工作為殼體內水加熱,當溫度傳感器探測到水溫達到一百度左右時,溫度傳感器反饋信號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左加熱絲和右加熱絲停止發(fā)熱,然后控制器控制電控閥IV和電控閥V打開,使得左定量氣缸I和電控閥IV之間以及右定量氣缸I和電控閥V之間的原料進入殼體,然后控制器控制電控閥IV和電控閥V關閉,電控閥IV和電控閥V關閉后,控制器立即控制控制左定量氣缸I和右定量氣缸I縮短推桿使得左原料罐、右原料罐中的原料重新進入到左定量氣缸I和電控閥IV之間以及右定量氣缸I和電控閥V之間,控制器再立即控制左定量氣缸I和右定量氣缸I伸長推桿關閉左原料罐和右原料罐的罐口,使得左定量氣缸I和電控閥IV之間以及右定量氣缸I和電控閥V之間連續(xù)充滿原料,當原料進入殼體后,控制器啟動電機,電機帶動攪拌軸轉動,攪拌軸帶動攪拌葉片轉動將豆子打碎,并且使得原料與水充分混合,攪拌一定時間之后,控制器控制電控閥I打開,充分混合的豆?jié){經過濾網后通過管I流入瓶子,當沒有豆?jié){流出后,豆?jié){機開啟清洗模式,工人通過控制器控制電動推桿縮短推桿,使得出口與管π管口對齊,同時通過進水管向殼體內加水,當液位傳感器探測到水位較高時,液位傳感器反饋信號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電控閥m關閉,然后控制器啟動電機,電機帶動攪拌軸轉動,攪拌軸帶動攪拌葉片轉動,使得水清洗殼體,清洗一段時間后,控制器控制電控閥Π打開,廢水通過管Π排到廢水缸完成豆?jié){機的清洗。
[0012]因為還包括有左定量氣缸Π和右定量氣缸Π,左定量氣缸Π設置在左定量氣缸I和電控閥IV之間,右定量氣缸Π設置在右定量氣缸I和電控閥V之間,左定量氣缸Π和右定量氣缸Π都分別與控制器相連接,所以人們可以更加方便的控制每次需要加入原料的多少,通過電控閥IV與左定量氣缸1、左定量氣缸Π的配合以及通過電控閥V與右定量氣缸1、右定量氣缸Π的配合,如果需要的原料量較大時,可以控制左定量氣缸Π的右定量氣缸Π的推桿保持縮短狀態(tài),如果需要的原料量較小時,可以控制左定量氣缸I和右定量氣缸I的推桿保持縮短狀態(tài),電控閥IV和電控閥V按照上述操作過程依次工作。
[0013](3)有益效果
[0014]本實用新型克服了工廠的豆?jié){機存在結構復雜、操作繁瑣、自動化程度低的缺點,本實用新型達到了結構簡單、操作方便、自動化程度高的效果,能夠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生產成本。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0017]附圖中的標記為:1_殼體,2-控制器,3-電機,4-攪拌軸,5-攪拌葉片,6-溫度傳感器,7-液位傳感器,8-左斜壁,9-左加熱絲,10-右斜壁,11-右加熱絲,12-閘門,13-底座,14-濾網,15-出口,16-電動推桿,17-管I,18-電控閥I,19-管Π,20-電控閥Π,21-瓶子,22-廢水缸,23-進水管,24-電控閥ΙΠ,25-左原料罐,26-左定量氣缸I,27-電控閥IV,28-右原料罐,29-右定量氣缸I,30-電控閥V,31-左定量氣缸Π,32-右定量氣缸Π。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9]實施例1
[0020]—種全自動連續(xù)豆?jié){機,如圖1-2所示,包括有殼體1、控制器2、電機3、攪拌軸4、攪拌葉片5、溫度傳感器6、液位傳感器7、左斜壁8、左加熱絲9、右斜壁10、右加熱絲11、閘門12、底座13、濾網14、電動推桿16、管117、電控閥118、管Π 19、電控閥Π 20、瓶子21、廢水缸22、進水管23、電控閥ΙΠ24、左原料罐25、左定量氣缸126、電控閥IV27、右原料罐28、右定量氣缸I29和電控閥V 30,在殼體I的內部頂面上設置有電機3,電機3下端連接有攪拌軸4,攪拌軸4的下端設置有攪拌葉片5,電機3的右下側設置有溫度傳感器6,在殼體I左側內壁上部分設置有液位傳感器7,在液位傳感器7的下方設置有左斜壁8,左斜壁8內設置有左加熱絲9,在殼體I內部的右側與左斜壁8對稱的位置處設置有右斜壁10,右斜壁10內設置有右加熱絲11,左斜壁8的上端與殼體I左側內壁連接,右斜壁10的上端與殼體I右側內壁連接,左斜壁8和右斜壁1的下端連接有閘門12,閘門12上設置有濾網14和出口 15,并且濾網14在出口 15的左側,閘門12右端與電動推桿16連接,電動推桿16設置在殼體I內部右壁的下部分,閘門12底面與底座13相接觸,底座13上設置有管117和管Π 19,管117設置在管Π 19的左側,管I17和管Π 19的下端都伸出殼體I,管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