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改良型鼻炎中藥擦劑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中藥技術(shù)領域,涉及一種治療鼻炎的藥物。
背景技術(shù):
慢性鼻炎是一種常見的鼻腔和粘膜下層的慢性炎癥,多為急性鼻炎反復發(fā)作,治療不徹底所致。通常包括慢性單純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后者多由前者發(fā)展而來。本病的發(fā)病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急性鼻炎反復發(fā)作或治療不徹底轉(zhuǎn)化而來。長期吸入污染的空氣,如水泥、煙草、煤炭、面粉等也是致病原因。另外,許多全身慢性疾病,如貧血、糖尿病、風濕病等以及慢性便秘均可引起鼻腔血管長期瘀血或反射性充血而致病。目前,中西醫(yī)也有很多治療鼻炎的方法,手術(shù)治療費用高,而且容易復發(fā)。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鼻炎的中藥擦劑,解決了手術(shù)治療費用高,易復發(fā)的問題。本發(fā)明的中藥擦劑是由以下方案來實現(xiàn)的,其中制成有效成分的原料質(zhì)量百分比組成為:大黃30 35%、蒼耳子10 25%、薄荷18 20%、生甘草15 20%,細辛10 15%,原料的總量為100%。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治愈率高,療程短,見效快,無副作用,而成本低廉。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說明。一、藥物組成成分和質(zhì)量百分比含量:大黃30 35%、蒼耳子10 25%、薄荷18 20%、生甘草15 20%,細辛10 15%。二、各原料在本擦劑中的功能及功能主治:I,各原料在本擦劑中的功能大黃:有瀉熱毒、通便,蕩積滯、破積行疲、解毒止痛的功效?,F(xiàn)代藥理研究顯示大黃中的大黃酸外用有治毛囊炎癤腫的作用。蒼耳子:散風除濕,通竅止痛,主治風寒頭痛,鼻淵頭痛,風濕痹痛,四肢拘攣,風疹瘙癢,疥癬麻風。薄荷:疏風,散熱,辟穢,解毒。治外感風熱,頭痛,目赤,咽喉腫痛,食滯氣脹,口瘡,牙痛,瘡疥,癮疹。生甘草:生用涼而瀉火,主散表邪,消癰腫,利咽痛,解百藥毒,除胃積熱,對多種皮膚炎癥有效,能防治粉刺、消炎止痛、軟化皮 膚。細辛:祛風,散寒,行水,開竅。治風冷頭痛,鼻淵,齒痛,痰飲咳逆,風濕痹痛。。
2,功能主治:散寒通竅、活血行氣、清熱消炎、散風寒。用于鼻炎,鼻塞,流鼻涕,頭暈疼等癥。三、本擦劑的制備方法:將上述五味中藥洗凈、曬干并研成粉末,加入置于容器內(nèi),加65 %的醫(yī)用乙醇浸泡3天,過濾取出濾液,濾渣再用同樣方法處理,合并兩次濾液,過濾,加適量的芝麻油稀釋即得。實施例1:大黃30%、蒼耳子20%、薄荷18%、生甘草20%,細辛12%。將上述五味中藥洗凈、曬干并研成粉末,加入置于容器內(nèi),加65%的醫(yī)用乙醇浸泡3天,過濾取出濾液,濾渣再用同樣方法處理,合并兩次濾液,過濾,加適量的芝麻油稀釋即得。實施例2:大黃35%、蒼耳子15%、薄荷20%、生甘草15%,細辛15%。將上述五味中藥洗凈、曬干并研成粉末,加入置于容器內(nèi),加65%的醫(yī)用乙醇浸泡3天,過濾取出濾液,濾渣再用同樣方法處理,合并兩次濾液,過濾,加適量的芝麻油稀釋即得。實施例3:大黃32%、蒼耳子20%、薄荷18%、生甘草20%,細辛10%。將上述五味中藥洗凈、曬干并研成粉末,加入置于容器內(nèi),加65%的醫(yī)用乙醇浸泡3天,過濾取出濾液,濾渣再用同樣方法處理,合并兩次濾液,過濾,加適量的芝麻油稀釋即得。四、臨床觀察經(jīng)100例臨床觀察,治愈率為85%,有效率達96.5%,臨床試治證明,本藥療效確實,治愈后沒有復發(fā),無明顯 不良反應。
權(quán)利要求
1.改良型鼻炎中藥擦劑,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原料按質(zhì)量百分比制成:大黃30 35%、蒼耳子10 25%、薄荷18 20%、生甘草15 20%、細辛10 15%,原料的總量為 100% 。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改良型鼻炎中藥擦劑,該藥由以下原料按質(zhì)量百分比制成大黃30~35%、蒼耳子10~25%、薄荷18~20%、生甘草15~20%、細辛10~15%、原料的總量為100%。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治愈率高,療程短,見效快,無副作用,而成本低廉。
文檔編號A61K36/708GK103202887SQ201210007700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1月11日
發(fā)明者譚漢卿 申請人:譚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