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塑形的冷熱敷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可塑形的冷熱敷袋,其具有一不滲水的軟質(zhì)密閉袋體,多個裝填于該袋體內(nèi)的顆粒狀支撐物,各顆粒狀支撐物具有至少一孔隙,另將液體注入袋體內(nèi),使液體充斥與容納于該多個顆粒狀支撐物的孔隙內(nèi),該液體的量稍少于該多個顆粒狀支撐物所堆棧后的總體積,使該袋體內(nèi)部成為負壓狀態(tài),進而使該多個顆粒狀支撐物及液體被大氣壓力壓迫固定而不會垂流。本發(fā)明可廣泛應用于冷熱敷墊、坐墊、水床、防褥瘡床墊、保溫墊等不同領域物品,卻又大幅超越這些現(xiàn)有產(chǎn)品的功能與質(zhì)量。
【專利說明】可塑形的冷熱敷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有關一種冷熱敷袋,尤指一種可塑形的冷熱敷袋。
【背景技術】
[0002]人們使用冷熱敷袋的場合經(jīng)常能夠見到,較常見的,例如床墊、坐墊、枕頭、椅墊、眼罩等,可謂琳瑯滿目,不一而足。
[0003]已知冷熱敷袋,主要分為兩大類,其一為在袋體內(nèi)充填液體,其二則為在袋體內(nèi)充填液體并加置塊狀內(nèi)襯,使該袋體內(nèi)呈負壓狀態(tài)。基本上,第一類冷熱敷袋是充填液體于冷熱敷袋內(nèi),并添加增稠劑或進一步將袋體分封成多個小獨立分隔體,以改善液體因重力吸引導致自然垂流的缺點。而第二類冷熱敷袋內(nèi)部呈負壓狀態(tài),并利用大氣壓力壓迫液體駐 留在內(nèi)襯的孔隙內(nèi),以改善液體因重力吸引導致自然垂流的缺點。
[0004]由于水的價格低廉、環(huán)保,且為容易取得的材料,更重要的是水比熱很高,所以自然成為最佳的冷卻或加熱媒劑;但是水既為流體,所以本身無固定形狀且受重力吸引而會產(chǎn)生垂流情況。該特性使上述第一類冷熱敷袋在作為坐、臥用墊時,產(chǎn)生漂浮不穩(wěn)的問題。事實上,作為冷熱敷袋時,液體無法駐留在需要之處,以致成效不佳。另當壓迫繃綁冰敷時,袋體會鼓脹而無法與人體體型相契合,而令人困擾。而第二類冷熱敷袋若是使用海綿作為內(nèi)襯時,海綿的弱支撐力在袋體受壓時,海綿體積被壓縮變小,液體會從海綿流出,而喪失負壓狀態(tài),液體一樣會產(chǎn)生垂流。為了改善上述缺陷,技術人員使用立體織物內(nèi)襯取代海綿,但是立體織物內(nèi)襯在生產(chǎn)及使用上仍有下述的缺點:
[0005]1、立體織物內(nèi)襯價格昂貴,無法普遍使用在冷熱敷袋。
[0006]2、立體織物內(nèi)襯織造不易,且一般厚度為約1cm,使袋體內(nèi)部產(chǎn)生負壓空間有限,無法裝填足夠的液體。
[0007]3、當立體織物內(nèi)襯裁切后,其掉落的段狀單絲很難清除,造成后續(xù)填充液體時的困擾,甚至粘在袋體的封合位置,造成袋體無法完全密封。
[0008]4、立體織物內(nèi)襯為片狀形體,無法讓使用者依其需要移動或調(diào)整厚薄,使之能真正契合人體體型達到最佳的冷熱敷效果。
[0009]5、立體織物內(nèi)襯的冷熱敷袋生產(chǎn)很困難,因為內(nèi)部駐留的空氣很難排出,不容易達成負壓狀態(tài)。
[0010]如本發(fā)明 申請人:所申請的臺灣專利公告第585054、1293601號發(fā)明專利(對應美國第6,622,781號發(fā)明專利)所示,該袋體內(nèi)裝設一片狀立體織物(spacer fabric),并讓袋體內(nèi)部形成負壓,以便利用大氣壓力壓迫液體在立體織物內(nèi)部空隙,使液體不會垂流;但是因立體織物厚度大多在Icm以下,且成本高,而無法調(diào)整袋體不同部位的厚度,以便契合于人體體型,使冷熱敷更有效率。
[0011]又如本發(fā)明 申請人:所申請的臺灣專利公告第M304954號發(fā)明專利(對應中國第ZL200520119277.2號發(fā)明專利)所示,其于袋體內(nèi)裝置一塊狀發(fā)泡體(sponge),并讓該袋體內(nèi)部大致形成負壓,以便利用大氣壓力壓迫液體在塊狀發(fā)泡體內(nèi)部空隙,使液體不會垂流;雖然海綿在成本及厚度方面比立體織物優(yōu)越,但其支撐力不如立體織物,當海綿的弱支撐力在袋體受壓力時就會縮小,使液體從海綿流出,袋體進而鼓脹而喪失負壓狀態(tài),液體一樣會產(chǎn)生流動與垂流,而無法調(diào)整袋體不同部位的厚度,以便更契合于人體體型,使冷熱敷更有效率。
【發(fā)明內(nèi)容】
[0012]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塑形的冷熱敷袋,其袋體內(nèi)部的支撐物為具有孔隙的顆粒狀體,使用者可隨意擠壓袋體,以推移顆粒狀支撐物,并同時移動該多個顆粒狀支撐物及其孔隙內(nèi)所容納的液體,以調(diào)整冷熱敷袋的形狀,使其更契合于人體體型。
[0013]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塑形的冷熱敷袋,其顆粒狀支撐物及其孔隙內(nèi)所容納的液體在負壓狀態(tài)下被大氣壓力壓迫固定而不會垂流。
[001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所采取的技術手段是提供一種可塑形的冷熱敷袋,其包括:一不滲水的軟質(zhì)密閉袋體;
[0015]多個顆粒狀支撐物,其裝填于該袋體內(nèi),各顆粒狀支撐物具有至少一孔隙;以及液體,其充斥與容納于該多個顆粒狀支撐物的孔隙內(nèi),該液體的量稍少于該多個顆粒狀支撐物所堆棧后的總體積,使該袋體內(nèi)部成為負壓狀態(tài),進而使該多個顆粒狀支撐物及液體被大氣壓力壓迫固定而不會垂流。
[0016]本發(fā)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塑形的冷熱敷袋,其袋體上設置至少一可開閉的開口,讓使用者可自行充填液體,并可輕易控制液體容量,讓冷熱敷袋達成負壓狀態(tài),而具備方便搬運及儲存的優(yōu)點,同時可大幅減輕運送時的重量。 [0017]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塑形的冷熱敷袋,其袋體上設置至少一可開閉的開口,讓使用者可以自行充填液體及抗凍劑,例如日常生活用品的食鹽或甘油等,并能輕易控制在負壓狀態(tài),使顆粒狀支撐物及其孔隙內(nèi)所容納的液體被大氣壓力壓迫固定而不會垂流,使得該袋體在冰點以下保持柔軟,達到冰敷的最佳效果。
[0018]本發(fā)明所采取的另一技術手段是提供一種可塑形的冷熱敷袋,其包括:一不滲水的軟質(zhì)袋體,其具有至少一可開閉的開口 ;多個顆粒狀支撐物,其裝填于袋體內(nèi),各顆粒狀支撐物具有至少一孔隙;以及液體,其由該開口進行充填,并充斥與容納于該多個顆粒狀支撐物的孔隙內(nèi),該液體的量可被調(diào)整至稍少于該多個顆粒狀支撐物所堆棧后的總體積,并將該多余的液體由該開口排出與關閉后,使該袋體內(nèi)部成為負壓狀態(tài),進而使該多個顆粒狀支撐物及液體被大氣壓力壓迫固定而不會垂流。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發(fā)明冷熱敷袋的立體圖;
[0020]圖2a為本發(fā)明具有孔隙顆粒狀支撐物的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0021]圖2b為本發(fā)明具有孔隙顆粒狀支撐物的另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0022]圖3為本發(fā)明冷熱敷袋內(nèi)部顆粒狀支撐物及液體被往中間移動后的立體圖;
[0023]圖4為本發(fā)明冷熱敷袋被調(diào)整后可契合于人體后腳跟的立體圖;
[0024]圖5為本發(fā)明冷熱敷袋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
[0025]圖6為圖5所示冷熱敷袋充填液體的示意圖;[0026]圖7a為圖5所示冷熱敷袋充填液體后,排除多余液體,使袋體呈現(xiàn)負壓狀態(tài)的一示意圖,圖7b為圖5所示冷熱敷袋充填液體后,排除多余液體,使袋體呈負壓狀態(tài)的另一示意圖;以及
[0027]圖8為本發(fā)明液體控制閥第二實施例與袋體開口結合后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8]為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并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詳細說明。
[0029]如圖1至圖4所示,基本上,本發(fā)明冷熱敷袋由一袋體1,多個顆粒狀支撐物2,以及液體3所組成。
[0030]如圖1所示,袋體I為不滲水的軟質(zhì)材料,例如但不限于高分子聚合物,例如選自聚氯乙烯(PVC)、聚氨酯(I3U)、聚乙烯覆合聚酰胺(PE/Nylon)、醋酸乙烯(EVA)、氫化苯乙烯熱可塑性彈性體(SEBS)、硅膠(Silicon)所制成,且前述該高分子聚合物表面得貼合一織物,以增加袋體I的質(zhì)感與美感。
[0031]其中,該袋體I尺寸大于顆粒狀支撐物2及液體3的總體積,以便將該多個支撐物2及液體3容置于該袋體I的內(nèi)部空間。如圖1所示,該袋體I內(nèi)于容置多個顆粒狀支撐物2及適量液體3后,該袋體I內(nèi)部呈現(xiàn)負壓狀態(tài),此時,袋體I被外部大氣壓力壓迫,進而連帶約束顆粒狀支撐物2及其孔隙21內(nèi)所飽含液體3于該袋體I內(nèi)部的某一區(qū)域,使該液體3不受重力吸引產(chǎn)生垂流。
[0032]由于該袋體I內(nèi)具有一余??臻g11,該余??臻g11足以收納由顆粒狀支撐物2的孔隙21移出的少量液體3,使得該袋體I在使用狀態(tài)下保持松弛柔軟,以便能提供密切契合身體體型,而達最佳的冷熱敷效果。
[0033]該多個顆粒狀支撐物2以高分子聚合物,例如聚乙烯(PE)、聚氨酯(PU)、聚丙烯(PP)、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或聚酰胺(PA)所制成,或者該高分子聚合物混合具有遠紅外線放射材料,例如氧化鋯、鍺或竹炭等所制成。各顆粒狀支撐物2具至少一孔隙21,如圖2a及圖2b所示,該支撐物2例如但不限于管狀或中空球狀造形,由于顆粒狀支撐物2為具有相當硬度的材料,例如蕭式硬度(Shore A)為60A以上,因此,當受到外力擠壓時,則本身具有適當?shù)闹瘟皬椥裕挂后w3從顆粒狀支撐物2的孔隙21移出的量甚少,以配合袋體I的余裕空間11,使該冷熱敷袋在使用狀態(tài)下保持松弛柔軟,故能密切契合身體體型,而達到最佳的冷熱敷效果。
[0034]液體3例如但不限于水,為避免結冰或硬化,故可加入適量的防凍劑,例如食鹽或甘油等。同時,該液體3主要是駐留在各顆粒狀支撐物的孔隙21內(nèi),少量駐留在該多個顆粒狀支撐物2堆棧后的間隙。另外,該袋體I內(nèi)可以添加適量的增稠劑或高分子吸水劑使液體3的對流運動降至最低,以減緩液體3與外界的熱交換速度,因而可以延長冷熱敷袋的冷敷或熱敷的時間。其中,該增稠劑以甲基纖維素(carboxy methyl cellulose)為佳,而該高分子吸水劑則以聚丙烯酸鈉(sodium polyacrylate)為佳。
[0035] 本發(fā)明冷熱敷袋制造時,其可經(jīng)由袋體I的灌口裝填顆粒狀支撐物2及液體3,并以液體3驅趕袋體I內(nèi)空氣后同時排除多余的液體3,待冷熱敷袋內(nèi)部呈現(xiàn)出適當?shù)呢搲籂顟B(tài)時,即可封閉該灌口。經(jīng)由控制液體3排出量,可輕易得到各種不同負壓程度,以符合不同產(chǎn)品的個別需求,例如液體3排出量越多則負壓程度越大,使該多個顆粒狀支撐物2及液體3越不容易被移動,而袋體I也比較不柔軟。
[0036]如圖3所示,使用者以雙手分別推擠該袋體I兩側,使內(nèi)部該多個顆粒狀支撐物2及其孔隙21內(nèi)所容納的液體3往中間移動,而形成袋體I中央形成隆起狀的塑型型態(tài)。
[0037]如圖4所示,將該冷熱敷袋包覆在人體的后腳跟,并以手擠壓該袋體I內(nèi)的顆粒狀支撐物2,以推移顆粒狀支撐物2,并同時移動該多個顆粒狀支撐物2及其孔隙21內(nèi)所容納的液體3,從而調(diào)整該冷熱敷袋的形狀契合于后腳跟,從而獲得最佳的冷敷或熱敷效果。
[0038]圖5為本發(fā)明冷熱敷袋第二實施例的示意圖,該袋體I包括至少一可開閉的開口12,該可開閉的開口 12包括一由高分子聚合物射出成型所組成的液體控制閥4,并通過該液體控制閥4可控制該液體3的充填或排出。該液體控制閥4具有一結合于該開口 12的固定件41,該固定件41內(nèi)部設有一格網(wǎng)411以防止該多個顆粒狀支撐物2由該開口 12掉出袋體1,而外部另設有一例如但不限于螺紋段的結合部412,以便接裝一開關閥42,該開關閥42設有一可滑動的閥蓋421,當該閥蓋421被拉出時,使該開關閥42予以開啟;反之,該閥蓋421被推入時,則將該開關閥42予以關閉。
[0039]圖6為該冷熱敷袋第二實施例充填液體的示意圖,當袋體I填充液體3時,該袋體I取下開關閥42后,即可充填液體3,等液體3充滿并從開口 12流出后,接著裝回開關閥42,并將該開關閥42接裝于該開口 12所設置的固定件41上的結合部412,使液體3不致由液體控制閥4流出。 [0040]圖7a為該冷熱敷袋第二實施例充填液體后,并排除多余液體,使袋體呈現(xiàn)負壓狀態(tài)的一示意圖,圖7b為該冷熱敷袋第二實施例充填液體后,并排除多余液體,使袋體呈現(xiàn)負壓狀態(tài)的另一示意圖。首先將充滿液體3的袋體I開口 12朝下,并拉開該開關閥42的閥蓋421,使液體3因重力及大氣壓力的壓迫,而向下排出,直到大氣壓力無法再壓縮顆粒狀支撐物2的體積時,液體3就不會再排出;接著,鎖緊該開關閥42,并該該閥蓋421推入,使該該開關閥42呈關閉狀態(tài)。
[0041]此時,袋體I內(nèi)部已呈負壓狀態(tài);當然使用者亦可依實際需要擠壓顆粒狀支撐物2,讓液體3繼續(xù)由開口 12流出,使袋體I內(nèi)部呈現(xiàn)出更高的負壓。此時,顆粒狀支撐物2及液體3全被大氣壓力壓迫而不會垂流,而顆粒狀支撐物2則可被擠壓移位來塑造出所想要的袋體I形狀。
[0042]圖8為本發(fā)明液體控制閥第二實施例與袋體開口結合后的示意圖,該液體控制閥亦可為一夾具43,該夾具43可由該袋體I的開口 12卸除后,即可充填液體3,等液體3充滿并從開口 12流出后,如前述步驟將充滿液體3的袋體I開口 12朝下,使液體3因重力及大氣壓力的壓迫,而向下排出,直到大氣壓力無法再壓縮顆粒狀支撐物2的體積時,液體3就不會再排出;接著,將該開口 12予以反折后,再將該夾具43夾固于該反折后的開口 12,使液體不致滲出。
[0043]此外,該袋體I外型不限于圖式所揭示的范例,其亦可制成如卡通玩偶的可愛造形,或者裝設在絨毛抱枕內(nèi)部,而創(chuàng)造出更友善的使用接口。再者,另可將具有遠紅外線放射礦石混合在顆粒狀支撐物2內(nèi)或與液體3混合,以便袋體I被加熱后,熱能可轉換成充足的遠紅外線,而產(chǎn)生最佳的熱敷效果。進一步地,該袋體I在負壓狀態(tài)下,絕大部分液體3容存在顆粒狀支撐物2的孔隙21內(nèi),該孔隙21可阻隔液體3對流,減少該冷熱敷袋與外界的熱能交換,大幅延長冷熱敷袋溫度的維持時間。
[0044]所以,經(jīng)由本發(fā)明的實施,其所增益的功效在于,該冷熱敷袋利用大氣壓力并重組組件間新的對應關系,從而產(chǎn)生多項新功能,完全克服現(xiàn)有冷熱敷袋無法穩(wěn)定支撐,高接觸壓力,封合邊容易爆裂與液體會垂流等問題。本發(fā)明液體完全跟隨著具有孔隙的顆粒狀支撐物而分布,通過推擠移動袋體內(nèi)顆粒狀支撐物移動,即可塑造袋體形狀,以完全契合并服貼于身體的任何部位體型,達到最佳的冷敷或熱敷效果。此外,由于液體飽含在顆粒狀支撐物的孔隙內(nèi),該多個顆粒狀支撐物會阻礙液體的對流,減緩液體能量的移動,進而大幅延長冷敷或熱敷的時間。
[0045]進一步地,本發(fā)明具有穩(wěn)定支撐能力,不垂流及最大的液體含量,除了可當作抗褥瘡床墊、冷熱敷墊、保溫墊、水床及鼠標鼠墊外,在夏天睡覺時可當床墊使用,以代替冷氣,除環(huán)保節(jié)源外,又可保持室內(nèi)空氣流通,堪稱為冷熱敷袋產(chǎn)品的一大突破。 [0046]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可塑形的冷熱敷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不滲水的軟質(zhì)密閉袋體; 多個顆粒狀支撐物,其裝填于該袋體內(nèi),各顆粒狀支撐物具有至少一孔隙;以及 液體,其充斥與容納于該多個顆粒狀支撐物的孔隙內(nèi),該液體的量稍少于該多個顆粒狀支撐物所堆棧后的總體積,使該袋體內(nèi)部成為負壓狀態(tài),進而使該多個顆粒狀支撐物及液體被大氣壓力壓迫固定而不會垂流。
2.—種可塑形的冷熱敷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不滲水的軟質(zhì)袋體,其具有至少一可開閉的開口 ; 多個顆粒狀支撐物,其裝填于袋體內(nèi),各顆粒狀支撐物具有至少一孔隙;以及 液體,其由該開口進行充填,并充斥與容納于該多個顆粒狀支撐物的孔隙內(nèi),該液體的量可被調(diào)整至稍少于該多個顆粒狀支撐物所堆棧后的總體積,并將該多余的液體由該開口排出與關閉后,使該袋體內(nèi)部成為負壓狀態(tài),進而使該多個顆粒狀支撐物及液體被大氣壓力壓迫固定而不會垂流。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冷熱敷袋,其中該可開閉的開口包括一由高分子聚合物射出成型所組成的液體控制閥,并通過該液體控制閥能夠控制該液體的充填或排出。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冷熱敷袋,其中該液體控制閥進一步包括: 一結合于該開口的固定件,該固定件內(nèi)部設有一防止該多個顆粒狀支撐物由該開口掉出的格網(wǎng),而該固定件外部另設有一結合部;以及 一開關閥,其接裝于該結合部,該開關閥設有一可滑動的閥蓋,以控制該開關閥的開啟或關閉。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冷熱敷袋,其中該液體控制閥為一夾具,該夾具可由該袋體的開口卸除,或將該開口反折后予以夾固,以控制該液體的充填或排出。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熱敷袋,其中該顆粒狀支撐物形狀的孔隙為管狀或中空球狀。
7.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熱敷袋,其中該顆粒狀支撐物由高分子聚合物所制成。
8.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熱敷袋,其中該顆粒狀支撐物由高分子聚合物混合選自氧化鋯、鍺或竹炭的具有遠紅外線放射性材料所制成。
9.如權利要求7或8所述的冷熱敷袋,其中該高分子聚合物選自聚乙烯(PE)、聚氨酯(PU)、聚丙烯(PP)、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聚酰胺(PA, Nylon)。
10.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熱敷袋,其中該袋體選自聚氯乙烯(PVC)、聚氨酯(PU)、聚乙烯貼合聚酰胺(PE/Nylon)、醋酸乙烯(EVA)、氫化苯乙烯熱可塑性彈性體(SEBS)或硅膠(Silicon)的高分子聚合物所制成。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冷熱敷袋,其中該袋體表面貼合一織物。
12.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熱敷袋,其中該液體選自水,水與抗凍劑的混合液,水、抗凍劑及增稠劑的混合液,或水、抗凍劑及高分子吸水劑的混合液。
【文檔編號】A61F7/08GK104000682SQ201410025304
【公開日】2014年8月27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2月21日
【發(fā)明者】周朝木 申請人:周朝木, 鄭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