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用芒硝外敷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腹部用芒硝外敷袋,涉及一種醫(yī)療用品。它具有棉布制成的、四邊封閉的長方形袋體,袋體內放置芒硝;袋體的一角處設袋口并縫裝拉鏈,用形狀和大小與袋體對應的防水布復蓋在袋體的外側袋面上并縫合在一起;在防水布的兩個寬邊上分別設置帶扣眼的松緊帶和扣子;在袋體上沿長度方向間隔地設置從遠離袋口的長邊伸向對側長邊且與寬邊平行的長縫合縫,將內側袋面和外側袋面之間在各長縫合縫的內側端頭與對側長邊之間留下一條通向袋口的主通道;每條長縫合縫上間隔地設置多條與之垂直的短縫合縫,這些短縫合縫將內側袋面和外側袋面之間相鄰兩條長縫合縫之間,或寬邊與相鄰長縫合縫之間的支通道劃分為多個朝袋口方向留有口隙的塊。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yī)療用品。 腹部用芒硝外敷袋
【背景技術】
[0002] 芒硝為我國傳統(tǒng)中藥,是含硫酸鈉的天然礦物質經精制而成的結晶體?,F(xiàn)代臨床 試驗證實其外敷具有消炎止痛,預防感染,吸收腹腔滲液,促進膿腫吸收,改善微循環(huán),刺激 腸蠕動、減輕腸麻痹,促進與恢復消化道功能等功效。尤其在緩解腹痛腹脹、防治腹腔炎性 包塊及假性囊腫形成等方面具有一定療效。例如,急性胰腺炎病人采用芒硝外敷進行常規(guī) 輔助治療。傳統(tǒng)芒硝外敷袋為一棉布制成的、四邊封閉的長方形袋體,袋體內放置芒硝。外 敷使用時,袋體直接放置于病人腹部,易滑脫,且袋內芒硝易出現(xiàn)分布不均的現(xiàn)象,從而影 響芒硝的療效。此外,在長時間使用過程中,芒硝會逐漸由固態(tài)轉化為液態(tài),易致外滲而污 染病人衣物、被服等。 實用新型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可以克服上述缺陷的腹部用芒硝外敷袋。
[0004]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腹部用芒硝外敷袋,具有棉布制成的、四邊封閉的長方 形袋體,袋體內放置芒硝;袋體的一角處設袋口并縫裝拉鏈,用形狀和大小與袋體對應的防 水布復蓋在袋體的外側袋面上并縫合在一起;在防水布的兩個寬邊上分別設置帶扣眼的松 緊帶和扣子;在袋體上沿長度方向間隔地設置從遠離袋口的長邊伸向對側長邊且與寬邊平 行的長縫合縫,將內側袋面和外側袋面之間在各長縫合縫的內側端頭與對側長邊之間留下 一條通向袋口的主通道;每條長縫合縫上間隔地設置多條與之垂直的短縫合縫,這些短縫 合縫將內側袋面和外側袋面之間相鄰兩條長縫合縫之間,或寬邊與相鄰長縫合縫之間的支 通道劃分為多個朝袋口方向留有口隙的塊。
[0005] 所述松緊帶上設有至少兩個扣眼。可以利用不同扣眼與扣子扣合,來調整松緊帶 實際使用的長度,適應不同體型的患者。
[0006] 本實用新型腹部用芒硝外敷袋的優(yōu)點是:1,采用柔軟的棉質布料制作袋體,利于 芒硝的滲透,其材質舒適,可避免對患者皮膚引起刺激;2,袋體用棉線縫合成若干長縫合縫 和短縫合縫劃分出多個小格子,使芒硝能均勻分布,可克服傳統(tǒng)芒硝外敷袋內芒硝扎堆的 缺點,增強療效;3,袋體留有袋口并安裝拉鏈,袋體內留有連通袋口與各格子的主通道和支 通道及口隙,便于往袋內盛裝和用后傾倒芒硝,大大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4,袋體外加縫 一層防水布,既可防止芒硝外滲污染衣物、被服等,又可避免袋體中的芒硝吸收空氣中的水 分,使袋內芒硝不易潮解,延長了芒硝的更換時間,減少了芒硝的用量,有效降低成本;5,芒 硝袋外加縫兩條帶扣眼的松緊帶,可根據患者的體型調節(jié)合適的松緊度,固定方便。6,制作 簡單,取材方便,同一患者可重復利用,且價格低廉,患者及家屬容易接受。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 圖1為本實用新型腹部用芒硝外敷袋一個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08] 圖2為圖1中A-A剖面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09] 圖3為圖1實施例中袋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 一、實施例一
[0011] 本實用新型腹部用芒硝外敷袋一個實施例的立體結構,如圖1所示。它具有袋體 1、防水布2、兩條帶有扣眼31的松緊帶3、兩枚扣子4和拉鏈5。
[0012] 袋體1為棉布制成的四邊封閉的長方形袋體,袋體1的一角處設袋口并縫裝拉鏈 5,可以打開拉鏈5向袋體1內放置芒硝,或將袋體1內的芒硝傾倒出來。防水布2的形狀 和大小與袋體1對應,防水布2復蓋在袋體1的外側袋面12上,其長度方向上的兩端寬邊 分別與袋體1對應的寬邊縫合在一起。防水布2長度方向上一端(圖1中右端)的寬邊內 側間隔地縫有兩條帶有按等間距分布多個扣眼31的松緊帶3,防水布2長度方向上的另一 端的寬邊上間隔地縫有兩枚扣子4。
[0013] 請參看圖2和圖3 :袋體1由一塊60cmX80cm大小的柔軟棉布料對折后形成長 60cm、寬40cm的外側袋面12和內側袋面13,將外側袋面12的兩條寬邊123、124分別與內 側袋面13的對應寬邊縫合好,外側袋面12和內側袋面13對折形成的長邊122不作處理, 而外側袋面12另一長邊121和內側袋面13的對應長邊除一端留出15cm的袋口外,其它部 分縫合在一起;并在袋口安裝拉鏈5。在袋體1上沿長度方向每間隔10cm用棉線縫一條從 對折長邊122伸向對側長邊121且與寬邊123平行的長縫合縫14,將外側袋面12和內側袋 面13對應的部分縫合在一起。每條長縫合縫14均不達到對側的長邊121,而是與對側的長 邊121之間留有相同的距離,從而使外側袋面12和內側袋面13之間在各長縫合縫14的內 側端頭與該長邊121之間留下一條通向袋口拉鏈5的主通道11。
[0014] 每條長縫合縫14上等間隔地設置多條與之垂直的短縫合縫15,將外側袋面12和 內側袋面13對應的部分縫合在一起。各條短縫合縫15分別以相同的方向伸向相鄰且靠近 袋口的下一條長縫合縫14或寬邊,但并不達到之,而是與相鄰且靠近袋口的下一條長縫合 縫14或寬邊之間留有相同的距離;在遠離袋口的寬邊123上也按此規(guī)則設置相應的短縫合 縫15。這些短縫合縫15將外側袋面12和內側袋面13之間相鄰兩條長縫合縫14之間,或 寬邊123 (或寬邊124)與相鄰長縫合縫14之間的支通道16劃分為多個塊。每個塊朝袋口 方向留支通道16寬度2/3的口隙,便于往袋體1內盛裝芒硝時,使芒硝均勻進入各個塊,并 在使用中保持袋體1中芒硝整體的均勻性;也便于用后通過袋口向外傾倒芒硝時,芒硝向 外排出的流暢性。
[0015] 使用前,先將芒硝碾碎,打開袋體1袋口的拉鏈5,向袋體1內裝入芒硝,并使芒硝 均勻分布于袋體1的各個小格子。然后將芒硝外敷袋的防水布2朝外,袋體1的內側袋面 13緊貼患者腹部.再將兩條松緊帶3經患者的背后拉過來,根據患者體型選擇松緊帶3上 適當的扣眼31與扣子4扣合,調節(jié)合適的松緊度。使用中,袋體1被兩條松緊帶3束縛在 病人腹部,不會滑脫,且袋體1內芒硝易分布均勻,保證芒硝療效均勻。在長時間使用過程 中,由于有防水布2的阻擋,外部的水汽很難進入袋體1中,袋體1內的芒硝會保持固態(tài)而 不會轉化為液態(tài)外滲,從而不會污染患者衣物、被服等。
[0016]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依本 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及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化與修飾,例如直接用防水布與棉布制作 袋體或使用袋子與尼龍搭扣配合代替松緊帶與扣子等,皆應屬于本實用新型涵蓋的范圍。
【權利要求】
1. 腹部用芒硝外敷袋,具有棉布制成的、四邊封閉的長方形袋體,袋體內放置芒硝;其 特征在于:袋體的一角處設袋口并縫裝拉鏈,用形狀和大小與袋體對應的防水布復蓋在袋 體的外側袋面上并縫合在一起;在防水布的兩個寬邊上分別設置帶扣眼的松緊帶和扣子; 在袋體上沿長度方向間隔地設置從遠離袋口的長邊伸向對側長邊且與寬邊平行的長縫合 縫,將內側袋面和外側袋面之間在各長縫合縫的內側端頭與對側長邊之間留下一條通向袋 口的主通道;每條長縫合縫上間隔地設置多條與之垂直的短縫合縫,這些短縫合縫將內側 袋面和外側袋面之間相鄰兩條長縫合縫之間,或寬邊與相鄰長縫合縫之間的支通道劃分為 多個朝袋口方向留有口隙的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腹部用芒硝外敷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松緊帶上設有至少兩 個扣眼。
【文檔編號】A61M37/00GK203898931SQ201420273999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5月26日
【發(fā)明者】呂新芝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七五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