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自動化設備和醫(yī)療輔助設備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輸液瓶換位單元及遙控更換輸液瓶的輸液裝置。
背景技術:
輸液是現(xiàn)在醫(yī)院病房里被廣泛采用的治療手段。一般病人在輸液的過程中需要連續(xù)輸送多瓶藥液。病人在一瓶藥液輸完后,需要通知護士來更換藥液。但是當醫(yī)院輸液病人較多,護士人手不足時,工作量大,容易出錯。
因此,需要一種能夠幫助護士更換藥液,同時不讓病人直接接觸輸液瓶的裝置,實現(xiàn)遙控換液。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第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輸液瓶換位單元。
本發(fā)明的第二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含前述輸液瓶換位單元的遙控更換輸液瓶的輸液裝置。
為實現(xiàn)上述第一個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內容:
一種輸液瓶換位裝置,所述換位裝置固定在支架上,包括舵機、舵盤、連接軸、兩個角接觸軸承、軸承固定架、連接軸法蘭和輸液瓶固定架;所述舵機的輸出軸與舵盤連接;所述舵盤經(jīng)連接軸和連接軸法蘭與輸液瓶固定架連接;所述連接軸經(jīng)兩個角接觸軸承固定在軸承固定架上;所述輸液瓶固定架上設置若干輸液瓶。
該輸液瓶換位裝置由舵機驅動,并設置讓角接觸軸承來吸收軸向沖擊力,安裝在支架上時,可以繞支架轉動,來對輸液瓶進行換位。
進一步地,所述舵機與遙控接收器相連,并由遙控器控制。遙控單元的具體模塊和電路組成均為現(xiàn)有技術,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依照需要選擇適合的結構,在此不進行贅述。
為實現(xiàn)上述第二個目的,本發(fā)明采用以下內容:
一種遙控更換輸液瓶的輸液裝置,包括支架、插拔吊針單元、換位單元和遙控單元;
所述插拔吊針單元和換位單元固定在支架上;
所述換位單元包括舵機、舵盤、連接軸、兩個角接觸軸承、軸承固定架、連接軸法蘭和輸液瓶固定架;所述舵機的輸出軸與舵盤連接;所述舵盤經(jīng)連接軸和連接軸法蘭與輸液瓶固定架連接;所述連接軸經(jīng)兩個角接觸軸承固定在軸承固定架上;所述輸液瓶固定架上設置若干輸液瓶,瓶塞側朝下;
所述插拔吊針單元設置在靠近換位單元的下方,包括吊針夾、絲桿螺母機構和驅動電機;所述吊針夾用來固定吊針并向輸液瓶瓶塞內插拔吊針;所述絲桿螺母機構包括絲桿和螺母,絲桿與驅動電機的輸出軸連接,螺母與吊針夾固定;
所述遙控單元包括遙控器和遙控接收器,所述驅動電機和舵機與遙控接收器相連,并由遙控器控制。
進一步地,所述插拔吊針單元的上方設有第一固定板,下方設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間設有至少一個導軌;所述吊針夾上設有孔,孔處設置有直線軸承,所述吊針夾通過直線軸承與導軌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吊針夾的中間部與螺母相連,兩端分別通過直線軸承與導軌配合。
進一步地,所述遙控單元為紅外遙控單元或射頻電磁波遙控單元。
本發(fā)明具有以下優(yōu)點:
1、本發(fā)明的輸液瓶換位裝置由舵機驅動,并設置讓角接觸軸承來吸收軸向沖擊力,安裝在支架上時,可以繞支架轉動,來對輸液瓶進行換位。
2、本發(fā)明的遙控更換輸液瓶的輸液裝置通過換位單元、插拔吊針單元和遙控單元的配合,能實現(xiàn)自動更換藥液,能夠幫助護士減少工作量,同時不讓病人直接接觸輸液瓶的裝置,安全、可靠。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實施例1的遙控更換輸液瓶的輸液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上部的放大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1的換位單元的剖視圖。
圖4是實施例1的遙控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下面結合優(yōu)選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的說明。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下面所具體描述的內容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應以此限制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實施例1
如圖1-4所示,是本發(fā)明的遙控更換輸液瓶的輸液裝置的整體和部分結構示意圖。該遙控更換輸液瓶的輸液裝置包括:底座18、固定在底座18上的支架17、固定在支架17上的換位單元1和插拔吊針單元2、以及遙控單元。
如圖3所示,是換位單元的剖面視圖。換位單元1包括舵機13、舵盤14、連接軸12、兩個角接觸軸承10、軸承固定架11、連接軸法蘭9和輸液瓶固定架8;舵機13的輸出軸與舵盤14連接,之后通過連接法蘭9與連接軸12相連,連接軸12是通過銷與連接法蘭9固定。連接法蘭9連接至輸液瓶固定架8。連接軸12的外側固定有兩個角接觸軸承10,角接觸軸承10的外側與軸承固定架11連接,用于吸收上下軸向扭矩。
插拔吊針單元2包括吊針夾3、絲桿螺母機構5和驅動電機。換位單元的下方設置第一固定板20,第一固定板20下方設置插拔吊針單元2,插拔吊針單元2下方設置第二固定板16;第一固定板20和第二固定板16之間設有第一導軌4和第二導軌6。吊針夾3用來固定吊針19并向輸液瓶瓶塞內插拔吊針;絲桿螺母機構5包括絲桿和螺母,絲桿與驅動電機的輸出軸連接,螺母與吊針夾3固定。吊針夾3上還設有兩個孔,孔處設分別設置有直線軸承,吊針夾3通過直線軸承與第一導軌4和第二導軌6配合。插拔吊針時,絲桿在驅動電機的帶動下轉動,帶動螺母上下運動,螺母帶動吊針夾3沿第一導軌4和第二導軌6上下運動。
遙控單元包括遙控器7和遙控接收器,舵機13與遙控接收器相連,并由遙控器7控制。
插拔吊針單元2將吊針19插入第一輸液瓶中,進行輸液。當?shù)谝惠斠浩康乃幰狠斖旰?,護士、病人或家屬通過控制遙控器7發(fā)射信號,控制驅動電機驅動插拔吊針單元2動作,將吊針19帶動向下運動后拔出。同時,遙控器7控制舵機13動作,驅動換位單元1將下一瓶輸液瓶旋轉至輸液位置。之后,遙控器7再次控制驅動電機驅動插拔吊針單元2動作,將吊針19帶動向上運動后插入第二輸液瓶中,進行下一瓶液體輸液,以此類推。遙控單元的具體模塊和電路組成均為現(xiàn)有技術,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依照需要選擇適合的結構,在此不進行贅述。
顯然,本發(fā)明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是屬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