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毛片基地免费,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电影,中天堂国产日韩欧美,中国国产aa一级毛片,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成人不卡在线

病床與救護擔架相組合的醫(yī)療輔助設備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089117閱讀:283來源:國知局
病床與救護擔架相組合的醫(yī)療輔助設備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醫(yī)療器械,具體涉及病床與救護擔架相組合的醫(yī)療輔助設備。



背景技術:

擔架在病人發(fā)生重大事故、現場治療和運轉治療中起至關重要的作用。醫(yī)護人員將患者接送至醫(yī)院及在途中應對患者在擔架上進行簡單處置,入院后需轉移至病床。

目前,廣泛被醫(yī)療救助所用的擔架大多結構簡單,只有前、后抬桿和主體框架,在遇到突發(fā)事件時只能作為工具搬運患者到救護車上,而到達醫(yī)院以后還需轉換其它病床進行繼續(xù)治療,轉移搬運的過程會給患者帶來二次痛苦。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病床與救護擔架相組合的醫(yī)療輔助設備,解決現有病床功能單一,結構復雜,且患者需要擔架與病床間轉移、搬動時,可能對患者造成二次病痛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病床與救護擔架相組合的醫(yī)療輔助設備,包括床身、床架、前抬桿和后抬桿,床身安裝在床架上,床架包括水平設置矩形框架和四根豎直設置在矩形框架四個拐角處的支撐桿,每根支撐桿的上下兩端均設置有滑輪,床身通過床架上支撐桿下端的滑輪能移動,同時床身也能通過支撐桿上端的滑輪與床架分離;

床身包括第一床體以及活動連接在第一床體的兩側的左側床體和右側床體,左側床體和右側床體之間并排連接有尼龍帶,尼龍帶位于第一床體的上表面上,前抬桿分別位于左側床體和右側床體的前端,后抬桿分別位于左側床體和右側床體的后端,前抬桿和后抬桿均由相互配合的第一空心套筒和第二空心套筒組合套接在一起,第一空心套筒和第二空心套筒的連接處上還設有調節(jié)兩根空心套筒組合長度的調節(jié)器,前抬桿和后抬桿均可調節(jié)長度,在本裝置當病床使用時,前抬桿和后抬桿可以收縮,從而不影響床體外觀,當本裝置當擔架使用時,調節(jié)調節(jié)器使前抬桿和后抬桿伸長,然后通過前抬桿和后抬桿抬動左側床體和右側床體,并通過左側床體和右側床體之間的尼龍帶搬動病人,這樣方便醫(yī)護人員使用,同時用尼龍帶代替第一床體大大減輕了搬運的重量,從而減輕了醫(yī)療工作者的負擔,也可以直接用第一床體和床架當擔架車快速搬運患者;

左側床體左側邊緣處上還豎直設置有左側把手,右側床體右側邊緣處上還豎直設置有右側把手,左側把手上設置有安全帶,右側把手設置有安全鎖扣,安全帶與安全鎖扣相互配合,能將患者穩(wěn)定的固定在擔架上;

第一床體的底面還開有矩形槽,其中矩形槽的長邊長度大于矩形框架的長邊長度,矩形槽的寬邊長度等于矩形框架的寬邊長度,四根支撐桿上端的滑輪活動地頂設在矩形槽內,醫(yī)護人員通過滑輪和滑槽的配合,更加方便、省力的通過第一床體將患者移出。

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上述的病床與救護擔架相組合的醫(yī)療輔助設備,矩形框架的左右兩個側邊架上均鉸鏈連接有支桿,第一床體底面上矩形槽的兩側均設置有凹槽,矩形框架通過支桿頂設在凹槽內而與矩形框架固定連接。

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上述的病床與救護擔架相組合的醫(yī)療輔助設備,左側床體與第一床體的接觸面為傾斜面,且左側床體上傾斜面的傾斜角度為鈍角,右側床體與第一床體的接觸面為傾斜面,且右側床體上傾斜面的傾斜角度為鈍角,這樣增加左側床體和右側床體與第一床體的接觸面積,使左側床體和右側床體更穩(wěn)定的設置在第一床體上。

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上述的病床與救護擔架相組合的醫(yī)療輔助設備,床體的底面上設置有鎖扣,鎖扣包括扣頭和卡子,扣頭設置在第一床體的兩側表面邊緣處,鎖扣的卡子分別設置在左側床體的右側表面邊緣處和右側床體的左側表面邊緣處。

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上述的病床與救護擔架相組合的醫(yī)療輔助設備,每根支撐桿均與所述矩形框架之間均設置有加強桿。

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上述的病床與救護擔架相組合的醫(yī)療輔助設備,左側床體的底面上,沿左側邊緣處開有左開口,左開口內鉸鏈連接有左側活動支撐桿;

右側床體的底面上,沿右側邊緣處開有右開口,右開口內鉸鏈連接有右側活動支撐桿。

在本裝置當病床使用時,左側活動支撐桿和右側活動支撐桿可以支撐左側床體和右側床體,使左側床體和右側床體可以承受更大的壓力。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1、本發(fā)明在使用時不需要醫(yī)護人員將急救患者換到其他的病床上、手術臺上,實現了擔架與病床的無縫連接。

2、凹槽進一步將第一床體和床架穩(wěn)固的連接在一起,防止出現晃動而對患者造成傷害,同時也增加了第一床體的承重能。

3、增大側床體和右側床體與所述第一床體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加整個床體的穩(wěn)定性。

4、鎖扣使右側床體和左側床體與第一床體的連接更加穩(wěn)固,從而防止右側床體和左側床體活動,對患者造成不便。

5、加強桿提高了裝置的強度。

6、左側活動支撐桿和右側活動支撐桿分別使左側床體和右側床體更加穩(wěn)固的固定在第一床體的兩側,增加了右側床體和左側床體的承重能力。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擔架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床身結構示意仰視圖。

圖4為本發(fā)明前抬桿或后抬桿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支撐桿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實施例1

如圖1、2、3、4和5所示,病床與救護擔架相組合的醫(yī)療輔助設備,包括床身、床架、前抬桿3和后抬桿4,床身安裝在床架上,床架包括水平設置矩形框架21和四根豎直設置在矩形框架21四個拐角處的支撐桿22,每根支撐桿22的上下兩端均設置有滑輪221;床身包括第一床體13以及活動連接在第一床體13的兩側的左側床體11和右側床體12,左側床體11和右側床體12之間并排連接有尼龍帶14,尼龍帶14位于第一床體13的上表面上,前抬桿3分別位于左側床體11和右側床體12的前端,后抬桿4分別位于左側床體11和右側床體12的后端,前抬桿3和后抬桿4均由相互配合的第一空心套筒51和第二空心套筒52組合套接在一起,第一空心套筒51和第二空心套筒52的連接處上還設有調節(jié)兩根空心套筒組合長度的調節(jié)器53;左側床體11左側邊緣處上還豎直設置有左側把手61,右側床體12右側邊緣處上還豎直設置有右側把手62,左側把手61上設置有安全帶63,右側把手62設置有安全鎖扣64,安全帶63與安全鎖扣64相互配合;第一床體13的底面還開有矩形槽9,其中矩形槽9的長邊長度大于矩形框架21的長邊長度,矩形槽9的寬邊長度等于所述矩形框架21的寬邊長度,四根支撐桿22上端的滑輪221活動地頂設在矩形槽9內,本實施例在使用時不需要醫(yī)護人員將急救患者換到其他的病床上、手術臺上,實現了擔架與病床的無縫連接。

實施例2

如圖1和3所示,對比于實施例1,本實施例優(yōu)化了矩形框架21,矩形框架21的左右兩個側邊架上均鉸鏈連接有支桿211,第一床體13底面上矩形槽9的兩側均設置有凹槽92,矩形框架21通過支桿211頂設在凹槽92內而與矩形框架21固定連接,本實施例凹槽92進一步將第一床體13和床架穩(wěn)固的連接在一起,防止出現晃動而對患者造成傷害,同時也增加了第一床體13的承重能力。

實施例3

如圖1所示,對比于實施例1,本實施例優(yōu)化了了左側床體11和右側床體12,左側床體11與第一床體13的接觸面為傾斜面,且左側床體11上傾斜面的傾斜角度為鈍角,右側床體12與第一床體13的接觸面為傾斜面,且右側床體12上傾斜面的傾斜角度為鈍角,本實施例增大側床體和右側床體與第一床體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加整個床體的穩(wěn)定性。

實施例4

如圖3所示,對比于實施例2,本實施例增設了鎖扣,鎖扣設置在床身的底面上,鎖扣包括扣頭71和卡子72,其中扣頭71設置在第一床體13的兩側表面邊緣處,卡子72則分別設置在左側床體11的右側表面邊緣處和右側床體12的左側表面邊緣處,當將第一床體13分別與左側床體11和右側床體12分離時,將扣頭71和卡子72分開即可,將第一床體13分別與左側床體11和右側床體12組合式,將扣頭71和卡子72扣在一起,從而固定,本實施例鎖扣使右側床體12和左側床體11與第一床體13的連接更加穩(wěn)固,從而防止右側床體12和左側床體11活動,對患者造成不便。

實施例5

如圖1所示,對比于實施例1,本實施例增設了加強桿8,每根支撐桿22均與矩形框架21之間均設置有加強桿8,本實施例加強桿8提高了整個裝置的強度。

實施例6

如圖2所示,對比于實施例1,本實施例優(yōu)化了左側床體11和右側床體12,左側床體11的底面上,沿左側邊緣處開有左開口111,左開口111內鉸鏈連接有左側活動支撐桿112;右側床體12的底面上,沿右側邊緣處開有右開口121,右開口121內鉸鏈連接有右側活動支撐桿122,在當病床使用時,只需要將左側活動支撐桿112和右側活動支撐桿122的底端支撐在地面上,左側活動支撐桿112和右側活動支撐桿122分別使左側床體11和右側床體12更加穩(wěn)固的固定在第一床體13的兩側,增加了右側床體12和左側床體11的承重能力。

盡管這里參照本發(fā)明的多個解釋性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描述,但是,應該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設計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實施方式,這些修改和實施方式將落在本申請公開的原則范圍和精神之內。更具體地說,在本申請公開、附圖和權利要求的范圍內,可以對主題組合布局的組成部件和/或布局進行多種變型和改進。除了對組成部件和/或布局進行的變形和改進外,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其他的用途也將是明顯的。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