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3D打印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3D打印含多級通道的骨修復支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外傷、腫瘤、炎癥等常會導致頜面部或全身其他部位骨組織損傷,并引起急、慢性功能損害等,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和心理健康。這些骨缺損修復重建一直是臨床醫(yī)生面臨的難題。目前用于骨缺損修復的塊狀異質(zhì)骨主要有:
①采用傳統(tǒng)制作工藝-發(fā)泡法制備成型,后期經(jīng)高溫燒結去除內(nèi)部的造孔劑進而形成多孔支架材料。該方法制備的支架材料形貌控制依賴于相應的模具,孔徑大小不一,連通率<100%;同時不能進行個性化增材制造。
②采用低溫沉積制造技術制作個性化PLGA/TCP支架。該制作工藝可實現(xiàn)對材料孔徑、形貌等的個性化制作,但是形成的支架材料強度低。所采用的墨水中含有有機溶劑,并且PLGA降解會引起周圍組織產(chǎn)生炎癥反應。
③采用纖維沉積技術可進行磷酸三鈣材料的個性化增材制造,但是由于粘結劑等原因目前不能打印大尺寸個性化(如頜骨修復支架)支架材料。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與不足,提供一種3D打印含多級通道的骨修復支架的制造方法,以解決目前骨修復材料研究領域中出現(xiàn)的無機材料個性化定制支架困難、強度低、孔徑及支架外形不可控、連通率較低的現(xiàn)狀。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由上述制備方法得到的3D打印含多級通道的骨修復支架。
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xiàn):
一種3D打印含多級通道的骨修復支架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支架設計:首先獲取缺損修復部位及健側的影像學數(shù)據(jù),三維重建后鏡像設計缺損部位支架形貌;按照缺損部位血管形貌及走形,設計多級血管通道,相鄰級別的血管通道之間距離為4mm-5mm;
(2)墨水制備:首先,將TCP原粉在1300℃煅燒后,研磨、篩選出粒徑在100微米的粉末材料;采用帶有樣本分散度檢測的激光散射儀確定樣品粉末粒徑分布;其次,在蒸餾水內(nèi)溶解C分散劑,逐漸加入篩選出的TCP粉末;分散均勻后再加入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終濃度為7mg/ml;最后加入2%聚乙烯亞胺使懸浮液成凝膠狀;
(3)支架打印及燒結:將制備好的墨水放入打印機(3-D Inks,Stillwater,OK),錐狀噴頭恒定噴出直徑250μm的柱狀墨水,最后層層堆積形成塊狀支架材料;此支架材料柱狀結構中心至中心的距離為500μm;相鄰兩層之間柱狀結構間相互垂直,兩層間的距離為175μm;打印結束后,取出樣品,室溫干燥后于400℃爐子內(nèi)燒結1h;以3℃/分鐘升溫、于1200℃燒結1h,得到骨修復支架。
步驟(1)中,所述多級血管通道分為一級通道、二級通道和三級通道,其直徑分布為一級通道2mm、二級通道1.5mm和三級通道1mm。
步驟(3)中,所述室溫干燥的時間≧24h。
一種3D打印含多級通道的骨修復支架,由上述制造方法得到。
本發(fā)明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具有如下的優(yōu)點及效果:
本發(fā)明首先采用CAD軟件設計支架結構,制作打印墨水,進而采用自動注漿機直接“打印”出個性化支架材料。
本發(fā)明所述骨骼修復支架采用國際先進的自動注漿技術制作而成,其個性化定制的磷酸鈣骨骼修復支架是國內(nèi)首例。采用與骨組織成分相近的無機材料-磷酸三鈣作為主要成分,不僅生物相容性佳,同時可實現(xiàn)定制化制作。同時,預構的血管束多級通道有利于周圍血管芽的增生、遷移,有利于支架材料血管化。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1的骨骼修復支架的CAD設計圖;其中:①為一級血管通道,②為二級血管通道,③為三級血管通道;
圖2是實施例1的骨骼修復支架的成品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本發(fā)明的打印支架包括若干層支架條,此支架條層層堆積形成片狀、體狀。每層支架按設定位置和間距堆積進而相互連通,孔徑均一。因此可實現(xiàn)支架內(nèi)部100%連通率。按照血管分支結構,在三維支架內(nèi)部加入三級血管通道,以促進支架材料血管化及骨化。
磷酸三鈣材料與骨組織成分接近,是很好的無機骨修復替代材料;支架材料個性化血管通道設計有利于血管化形成;支架材料墨水制備、打印過程中涉及的有害物質(zhì)少,同時后期高溫處理可完全去除有害成分同時增強支架力學性能;支架的多通道結構可以由熔融沉積成型,低溫沉積成型、以及纖維沉積技術等技術制作。
實施例
一種3D打印含多級通道的骨修復支架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支架設計:首先獲取缺損修復部位及健側的影像學數(shù)據(jù),三維重建后鏡像設計缺損部位支架形貌;按照缺損部位血管形貌及走形,設計多級血管通道,其直徑分布為一級通道2mm、二級通道1.5mm和三級通道1mm,相鄰管道之間距離為4mm-5mm;
(2)墨水制備:首先,將TCP原粉在1300℃煅燒后,研磨、篩選出粒徑在100微米的粉末材料;采用帶有樣本分散度檢測的激光散射儀確定樣品粉末粒徑分布;其次,在蒸餾水內(nèi)溶解C分散劑,逐漸加入篩選出的TCP粉末。分散均勻后再加入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終濃度為7mg/ml。最后加入2%聚乙烯亞胺使懸浮液成凝膠狀;
(3)支架打印及燒結:將制備好的墨水放入打印機(3-D Inks,Stillwater,OK),在輔助控制軟件的精密控制下,錐狀噴頭恒定噴出直徑250μm的柱狀墨水,最后層層堆積形成塊狀支架材料;此支架材料柱狀結構中心至中心的距離為500μm;相鄰兩層之間柱狀結構間相互垂直,兩層間的距離為175μm;大體三維結構可設計為多種尺寸;打印結束后,從油浴中取出樣品,室溫干燥至少24h,進而在400℃爐子內(nèi)燒結1h以去除有機質(zhì);最后在1200℃(3℃/分鐘)燒結1h后成型。
上述實施例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實施方式,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實質(zhì)與原理下所作的改變、修飾、替代、組合、簡化,均應為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