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醫(yī)療器械,特別涉及一種皮下牽張器及牽張組件。
背景技術:
1、皮膚缺損是外科醫(yī)生在臨床上經常需要處理的一個很棘手的問題。皮膚缺損的常見原因有腫瘤、瘢痕、外傷、炎癥和皮膚本身病變等,較大面積皮膚缺損無法直接縫線閉合傷口。目前國內外臨床上治療皮膚缺損的主要方式有皮片移植、皮瓣移植、人工皮膚、皮膚擴張術、皮膚牽張伸展術等。其中通常的處理方式是皮瓣移植或皮膚擴張術,其手術復雜,且并發(fā)癥高。
2、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牽張器均是作用于皮膚表面,僅對皮膚表面進行拉伸,對小而淺的創(chuàng)口有比較好的效果,但是對于創(chuàng)口較深的創(chuàng)面則需要醫(yī)生對皮下各組織進行牽張縫合,其手術復雜,且并發(fā)癥高。
技術實現思路
1、本申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皮下牽張器及牽張組件,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2、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申請?zhí)峁┤缦录夹g方案:
3、一種皮下牽張器,包括:
4、穿線部,所述穿線部設有用于縫線穿過的過線孔;
5、干部,所述干部一端連接于所述穿線部的一側,所述干部呈桿狀,所述干部上設有多個頂端朝向所述穿線部的倒刺狀結構;
6、尾部,所述尾部設于所述干部的另一端,用于插入軟組織。
7、進一步地,多個所述倒刺狀結構沿所述干部的軸向均勻分布,所述干部的軸線兩側的所述倒刺狀結構交錯設置。
8、進一步地,多個所述倒刺狀結構沿所述干部的軸向均勻分布,多個所述倒刺狀結構相對于所述干部的軸線一一對稱設置。
9、進一步地,多個所述倒刺狀結構在所述干部呈螺旋狀間隔排列。
10、進一步地,所述倒刺狀結構呈針狀、刺狀或齒狀。
11、進一步地,所述穿線部呈圓環(huán)狀或橢圓環(huán)狀,所述穿線部的中心中空形成所述過線孔。
12、進一步地,所述尾部呈針形或楔形。
13、進一步地,所述干部呈圓柱狀或呈側面設有至少一個平面的柱狀結構。
14、進一步地,所述皮下牽張器由可吸收材料制成。
15、一種牽張組件,包括:
16、多個如前所述的皮下牽張器,多個所述皮下牽張器用于沿創(chuàng)口交錯插入兩側的組織內;
17、縫線,所述縫線用于依次交叉穿過創(chuàng)口兩側的多個所述皮下牽張器。
18、綜上,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和優(yōu)點:
19、本實用新型的皮下牽張器的過線孔用于手術縫線穿過,干部結構的倒刺狀結構在植入后對組織起到牽拉作用,尾部用于插入軟組織;本實用新型的牽張組件通過皮下牽張器和縫線對皮下組織固定和牽張,實現創(chuàng)面縮小和間接牽拉皮膚,具有操作簡易、迅速關閉創(chuàng)孔、方便醫(yī)生操作無需對皮下組織進行縫合牽拉、減少并發(fā)癥等特點。
1.一種皮下牽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皮下牽張器,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倒刺狀結構(121)沿所述干部(12)的軸向均勻分布,所述干部(12)的軸線兩側的所述倒刺狀結構(121)交錯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皮下牽張器,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倒刺狀結構(121)沿所述干部(12)的軸向均勻分布,多個所述倒刺狀結構(121)相對于所述干部(12)的軸線一一對稱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皮下牽張器,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倒刺狀結構(121)在所述干部(12)呈螺旋狀間隔排列。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皮下牽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倒刺狀結構(121)呈針狀、刺狀或齒狀。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皮下牽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線部(11)呈圓環(huán)狀或橢圓環(huán)狀,所述穿線部(11)的中心中空形成所述過線孔(111)。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皮下牽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13)呈針形或楔形。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皮下牽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部(12)呈圓柱狀或呈側面設有至少一個平面柱狀結構。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皮下牽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皮下牽張器由可吸收材料制成。
10.一種牽張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