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小兒傷風的中藥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中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小兒傷風的中藥。
【背景技術(shù)】
[0002]小兒由于其體質(zhì)關(guān)系,抵抗力較弱,常常會發(fā)生傷風現(xiàn)象,影響小兒的成長?,F(xiàn)有治療小兒傷風的藥物以西藥為主,但是西藥副作用大,不適合小兒服用。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綜上所述,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一種治療小兒傷風的中藥。
[0004]本發(fā)明解決上述技術(shù)問題的技術(shù)方案如下:一種治療小兒傷風的中藥,包括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組分:荊芥2-5份、防風3-6份、蒼耳子2-4份、辛夷1-3份、牛蒡子4_7份、蟬蛻3-6份、柴胡2-5份和升麻4-6份。
[0005]—種治療小兒傷風的中藥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的制作步驟:
[0006](1)分別取得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各組分:荊芥2-5份、防風3-6份、蒼耳子2_4份、辛夷1-3份、牛蒡子4-7份、蟬蛻3-6份、柴胡2-5份和升麻4_6份;
[0007](2)將步驟(1)取得的各組分曬干;
[0008](3)將步驟⑵得到的原料搗碎成碎渣;
[0009](4)將步驟(3)得到的原料放入鍋中加水煮,并且煮至沸騰;
[0010](5)過濾去除藥渣,即可得到藥液。
[0011]進一步,步驟(4)的鍋為陶瓷材料制成的鍋。
[0012]進一步,步驟(4)中煮至沸騰后,保持沸騰狀態(tài)2分鐘。
[0013]本發(fā)明各組分的藥理如下:。
[0014]荊芥:發(fā)表散風,透疹消瘡炒炭止血;
[0015]防風:發(fā)表散風,勝濕止痛止痙止瀉;
[0016]蒼耳子:散風寒通鼻竅止頭痛,散風除濕;
[0017]辛夷:散風寒通鼻竅止頭痛;
[0018]牛蒡子:疏散風熱透疹利咽,滑利通便解毒散腫;
[0019]蟬蛻:疏散風熱透疹利咽,明目退翳息風止痙;
[0020]柴胡:發(fā)表升陽和解退熱疏肝解郁升陽舉陷;
[0021]升麻:發(fā)表升陽,發(fā)表透疹清熱解毒升陽舉陷。
[0022]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治療小兒傷風的中藥,針對新生兒的體質(zhì)選擇對應藥理的中藥,對治療小兒傷風療效顯著,并且不會造成對小兒另外的傷害,無副作用。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以下結(jié)合具體實例對本發(fā)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fā)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
[0024]實施例一
[0025]—種治療小兒傷風的中藥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的制作步驟:
[0026](1)分別取得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各組分:荊芥2份、防風3份、蒼耳子2份、辛夷1份、牛蒡子4份、蝶蚊> 3份、柴胡2份和升麻4份;
[0027](2)將步驟(1)取得的各組分曬干;
[0028](3)將步驟(2)得到的原料搗碎成碎渣;
[0029](4)將步驟(3)得到的原料放入陶瓷材料制成的鍋中加水煮,并且煮至沸騰,保持沸騰狀態(tài)2分鐘。
[0030](5)過濾去除藥渣,即可得到藥液。
[0031]實施例二
[0032]—種治療小兒傷風的中藥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的制作步驟:
[0033](1)分別取得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各組分:荊芥4份、防風5份、蒼耳子3份、辛夷2份、牛蒡子5份、蝶蚊> 5份、柴胡4份和升麻5份;
[0034](2)將步驟(1)取得的各組分曬干;
[0035](3)將步驟(2)得到的原料搗碎成碎渣;
[0036](4)將步驟(3)得到的原料放入陶瓷材料制成的鍋中加水煮,并且煮至沸騰,保持沸騰狀態(tài)2分鐘。
[0037](5)過濾去除藥渣,即可得到藥液。
[0038]實施例三
[0039]—種治療小兒傷風的中藥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的制作步驟:
[0040](1)分別取得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各組分:荊芥5份、防風6份、蒼耳子4份、辛夷3份、牛蒡子7份、蝶蚊> 6份、柴胡5份和升麻6份;
[0041](2)將步驟(1)取得的各組分曬干;
[0042](3)將步驟⑵得到的原料搗碎成碎渣;
[0043](4)將步驟(3)得到的原料放入陶瓷材料制成的鍋中加水煮,并且煮至沸騰,保持沸騰狀態(tài)2分鐘。
[0044](5)過濾去除藥渣,即可得到藥液。
[0045]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主權(quán)項】
1.一種治療小兒傷風的中藥,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組分組成:荊芥2-5份、防風3-6份、蒼耳子2-4份、辛夷1-3份、牛蒡子4-7份、蟬蛻3_6份、柴胡2_5份和升麻4_6份。2.一種治療小兒傷風的中藥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的制作步驟: (1)分別取得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各組分:荊芥2-5份、防風3-6份、蒼耳子2-4份、辛夷1-3份、牛蒡子4-7份、蟬蛻3-6份、柴胡2-5份和升麻4-6份; (2)將步驟(1)取得的各組分曬干; (3)將步驟(2)得到的原料搗碎成碎渣; (4)將步驟(3)得到的原料放入鍋中加水煮,并且煮至沸騰; (5)過濾去除藥渣,即可得到藥液。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治療小兒傷風的中藥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的鍋為陶瓷材料制成的鍋。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治療小兒傷風的中藥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煮至沸騰后,保持沸騰狀態(tài)2分鐘。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種治療小兒傷風的中藥,包括如下重量份數(shù)的組分:荊芥2-5份、防風3-6份、蒼耳子2-4份、辛夷1-3份、牛蒡子4-7份、蟬蛻3-6份、柴胡2-5份和升麻4-6份。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治療小兒傷風的中藥,針對新生兒的體質(zhì)選擇對應藥理的中藥,對治療小兒傷風療效顯著,并且不會造成對小兒另外的傷害,無副作用。
【IPC分類】A61K35/64, A61P11/00, A61K36/71
【公開號】CN105287760
【申請?zhí)枴緾N201510573781
【發(fā)明人】羅勝梅
【申請人】羅勝梅
【公開日】2016年2月3日
【申請日】2015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