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中藥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中藥技術(shù)領(lǐng)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shù)】
[0002]慢性支氣管炎是指氣管、支氣管粘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臨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喘息以及反復(fù)發(fā)作的慢性過程為特征,每年發(fā)病持續(xù)3個月,連續(xù)2年或2年以上,病情緩慢進展,常并發(fā)阻塞性肺氣腫、肺心病。
[0003]慢性支氣管炎的病因主要有:(I)有害氣體和有害顆粒。如香煙、粉塵、煙霧、刺激性氣體等。這些物質(zhì)會對支氣管粘膜造成損傷,使杯狀細胞增生,黏膜腺體增生、肥大、分泌增多。(2)感染因素。如病毒、支原體、細菌等感染是慢性支氣管炎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原因。
[3]氣候、年齡、免疫、遺傳等因素。寒冷空氣可刺激腺體分泌黏液增加和纖毛運動,減弱、削弱氣道的防御功能,還可通過反射引起支氣管平滑肌痙攣、黏膜血管收縮、局部血循環(huán)障礙,有利于繼發(fā)感染。老年人性腺及腎上腺皮質(zhì)功能衰退、喉頭反射減弱、呼吸道防御功能退化、單核-吞噬細胞系統(tǒng)機能衰退也可使慢性支氣管炎發(fā)病增加。
[0004]慢性支氣管炎是以長期、反復(fù)、逐漸加重的咳嗽、咳痰為主要表現(xiàn),一般晨間咳嗽較重,白天較輕,臨睡前有陣咳或排痰。喘息性支氣管炎是在慢性咳嗽、咳痰的基礎(chǔ)上伴有喘息,并經(jīng)?;蚨啻温牭较Q音。
[0005]目前西藥治療慢性支氣管炎主要為抗感染、祛痰止咳、解痙平喘等方面的應(yīng)用,取得一定治療效果,但是無法從根源上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而且西藥治療毒副作用大,可使患者產(chǎn)生如震顫、惡心、心悸、頭痛、失眠、過敏等不良反應(yīng)。長期服用西藥還可以使人體產(chǎn)生抗藥性,給患者身體造成更嚴重的影響。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為解決【背景技術(shù)】中存在的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一種用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中藥組合物,具有見效快、療效顯著、治療范圍廣的特點,可有效解決慢性支氣管炎的治療問題,且制備工藝獨到,方法簡單,生產(chǎn)成本低。
[0007]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用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中藥組合物,其原料按重量克數(shù)包括:青黛6-12g、瓜蔞仁12-18g、訶子肉3-9g、梔子6_12g、海浮石6_12g、桑白皮6_12g。
[0008]優(yōu)選地,其原料按重量克數(shù)還包括:前胡3_5g、半夏l_2g、桔梗l_3g、夏枯草4_5g、陳皮l-4g、甘草l_5g、肉桂l-4g、五味子2-6g。
[0009]優(yōu)選地,其原料按重量克數(shù)還包括:枸杞l_3g、川貝2_4g、白前I_3g、枇杷葉2_3g、白芥子l-4g、白蘞l_2g、橘皮l-3g、墨旱蓮l-4g、薄荷4-8g、天冬l-5g、麥冬4-6g、蜂蜜l-4g。
[0010]優(yōu)選地,其原料按重量克數(shù)包括:青黛7-llg、瓜蔞仁13-17g、訶子肉4-8g、梔子7-1 Ig、海浮石7-llg、桑白皮7-llg、前胡3.5-4.5g、半夏1.2-1.8g、桔梗1.5-2.5g、夏枯草4.2-
4.8g、陳皮2-3g、甘草2-4g、肉桂2-3g、五味子3-5g、枸杞1.5_2.5g、川貝 2.5_3.5g、白前 1.5-
2.5g、枇杷葉2.2-2.8g、白芥子2-3g、白蘞I.2_1.8g、橘皮1.5-2.5g、墨旱蓮2_3g、薄荷5_7g、天冬 2_4g、麥冬 4.5-5.5g、蜂蜜 2_3g。
[0011]優(yōu)選地,其原料按重量克數(shù)包括:青黛12g、瓜蔞仁12g、訶子肉9g、梔子6g、海浮石12g、桑白皮6g、前胡5g、半夏lg、桔梗3g、夏枯草4g、陳皮4g、甘草lg、肉桂4g、五味子2g、枸豐己3g、川貝2g、白前3g、枇杷葉2g、白芥子4g、白蘞lg、橘皮3g、墨旱蓮lg、薄荷8g、天冬lg、麥冬6g、蜂蜜lg。
[0012]優(yōu)選地,其原料按重量克數(shù)包括:青黛6g、瓜蔞仁18g、訶子肉3g、梔子12g、海浮石6g、桑白皮12g、前胡3g、半夏2g、桔梗lg、夏枯草5g、陳皮lg、甘草5g、肉桂lg、五味子6g、枸豐己lg、川貝4g、白前l(fā)g、枇杷葉3g、白芥子lg、白蘞2g、橘皮lg、墨旱蓮4g、薄荷4g、天冬5g、麥冬4g、蜂蜜4g。
[0013]優(yōu)選地,其原料按重量克數(shù)包括:青黛9g、瓜蔞仁15g、訶子肉6g、梔子9g、海浮石9g、桑白皮9g、前胡4g、半夏1.5g、桔梗2g、夏枯草4.5g、陳皮2.5g、甘草3g、肉桂2.5g、五味子4g、枸申己2g、川貝3g、白前2g、枇杷葉2.5g、白芥子2.5g、白蘞1.5g、橘皮2g、墨旱蓮2.5g、薄荷6g、天冬3g、麥冬5g、蜂蜜2.5g。
[0014]本發(fā)明一種用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中藥組合物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0015]S1、將組方中各組分藥物研磨粉碎制成藥粉;
[0016]S2、將SI中所得藥粉混合均勻,用溫度為25-35°C的清水浸泡12小時,用水量為所述藥粉重量的3-6倍;
[0017]S3、先用武火熬煉10-15分鐘,然后文火加熱,沸騰持續(xù)0.5_3h后,過濾藥渣,得藥液;
[0018]S4、將S3所得藥液濃縮得到濃縮液,然后將濃縮液干燥,造粒后制成用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中藥組合物。
[0019 ]青黛中藥名。為爵應(yīng)酬科植物馬藍、寥科植物寥藍、十字花科植物菘藍的葉或莖葉經(jīng)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團塊或顆粒。具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瀉火定驚等作用,在古代亦常用于印染布匹、畫眉等。主產(chǎn)于福建、云南、江蘇等地。性味咸寒,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瀉火定驚等功效。其主要用于溫病熱盛,斑疹,吐血、咯血,咽痛口瘡,小兒驚癇,瘡腫,丹毒,蛇蟲咬傷等。
[0020]瓜蔞仁為化痰止咳平喘藥;別名:栝蔞實;藥用部位:干燥成熟種子。
[0021 ]訶子肉具有澀腸止瀉,斂肺止咳,利咽開音的功效。
[0022]梔子別名:黃梔子、山梔、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梔子的果實。梔子的果實是傳統(tǒng)中藥,屬衛(wèi)生部頒布的第I批藥食兩用資源,具有護肝、利膽、降壓、鎮(zhèn)靜、止血、消腫等作用。在中醫(yī)臨床常用于治療黃疸型肝炎、扭挫傷、高血壓、糖尿病等癥。含番紅花色素苷基,可作黃色染料。
[0023]海浮石化學(xué)組成有頗大的出入。一般是由鋁、鉀、鈉的硅酸鹽所成,亦即以S12為主要成分的類似玻璃組成的礦物。因多采自海水,則亦可能含有氯、鎂等海水中存在的物質(zhì)。石花主要為碳酸鈣,并含少量的鎂,鐵及酸不溶物質(zhì)。浮石為不規(guī)則的塊狀,大小不一,通常直徑2?7厘米,有的可達20厘米。表面粗糙,有多數(shù)大小不等的細孔,灰白色或灰黃色。質(zhì)硬而松脆,易砸碎,斷面粗糙有小孔,有的具絹絲樣光澤或無。
[0024]桑白皮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別名桑根白皮、桑根皮、桑皮、白桑皮。主產(chǎn)于安徽、河南、浙江、江蘇、湖南等地。秋末落葉時至次春發(fā)芽前采挖根部,刮去黃棕色粗皮,縱向剖開,剝?nèi)「?,曬干?br>[0025]本發(fā)明的一種用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中藥組合物,其原料包括青黛、瓜蔞仁、訶子肉、梔子、海浮石、桑白皮、前胡、半夏、桔梗、夏枯草、陳皮、甘草、肉桂、五味子、枸紀、川貝、白前、枇杷葉、白芥子、白蘞、橘皮、墨旱蓮、薄荷、天冬、麥冬和蜂蜜。對于慢性支氣管炎具有療效好、療程短、無毒無明顯副作用、使用方便的優(yōu)點。同時本制備方法工藝獨到,方法簡單,成本低,節(jié)能環(huán)保,同時能顯著縮短生產(chǎn)周期,降低生產(chǎn)成本及能耗,具有顯著的競爭優(yōu)勢和廣泛的應(yīng)用前景。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jié)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出詳細說明,應(yīng)當了解,實施例只用于說明本發(fā)明,而不是用于對本發(fā)明進行限定,任何在本發(fā)明基礎(chǔ)上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換等均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nèi)。
[0027]實施例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