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卵管腔內介入診療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學婦科診療行業(yè)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輸卵管腔內介入診療器。
【背景技術】
[0002]隨著介入醫(yī)學技術的發(fā)展,子宮輸卵管的診療已近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于婦科疾病的檢查治療中,而且治療器械不斷改進,功能不多完善。目前使用較普遍的為庫克、泰爾茂、強生等公司生產(chǎn)的導管導絲、微導管微導絲系統(tǒng),這些診療器都只能用于近端疏通和診療。比如美國COOK公司生產(chǎn)的非手術式輸卵管診療器,由于采用雙球囊內外固定、在微導管內設有柔軟的鉑金頭微導絲等結構,具有良好的可視性,診療過程能最大限度的避免輸卵管內膜的損傷。但是因其前端形狀設計為直線形,且前段球囊為中心性球囊,所以使用時將導管鞘插入到子宮腔,將前位球囊充盈后,導管鞘前端抵靠在子宮腔底部,很難將微導管微導絲準確的插入到輸卵管開口部,對于重度屈曲型子宮根本無法使用。
[0003]中國實用新型專利ZL200920170428.5公開了一種子宮輸卵管診療器,將導管鞘前端插入子宮腔部分設計成弧形彎曲狀且前段逐漸變細,使微導管微導絲可以直接插至輸卵管開口部,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提高了診療成功率。該診療器實現(xiàn)了順利通過輸卵管開口部進入輸卵管診療的目的,但是通過輸卵管峽部仍然比較困難,當然最終也無法進入輸卵管壺腹部,進行輸卵管遠端的疏通診療。
【發(fā)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能夠順利進入輸卵管開口及輸卵管峽部,最終進入輸卵管壺腹部,進行輸卵管內遠端的藥物灌注、積液抽吸、脫落細胞取材等疏通診療,從而進一步提高診療成功率的輸卵管腔內介入診療器。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0006]設計一種輸卵管腔內介入診療器,由外向內依次包括輸卵管導管、微導管和微導絲,其中,輸卵管導管、微導管端頭分別設有中心孔和微中心孔,微導管端頭從輸卵管導管端頭的中心孔伸出,所述輸卵管導管端部為弧形彎曲狀,并且逐漸變細,弧形彎曲部分與子宮輸卵管生理解剖結構一致,所述微導管端頭上靠近中心孔沿圓周表面同時設有多個微側孔,微導絲端頭從微導管端頭的微中心孔或其中一微側孔中伸出,所述微導絲端頭上設有用于診療的取材結構。
[0007]進一步的,所述用于診療的取材結構為微網(wǎng)籃結構。
[0008]進一步的,所述用于診療的取材結構為微毛刷結構。
[0009]優(yōu)選的,所述輸卵管導管的弧形彎曲部與其中心軸向的夾角α的范圍為45°?60。。
[0010]優(yōu)選的,所述輸卵管導管的弧形彎曲部的長度L的范圍為1.5cm-3.5cm。
[0011]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2]1、在結構上,本實用新型輸卵管腔內介入診療器將輸卵管導管前端設計成弧形彎曲狀,并且逐漸變細,該弧形彎曲形狀與子宮輸卵管生理解剖結構一致,順利使得微導管微導絲直接插至輸卵管開口部;同時,微導管端頭除了微中心孔外其靠近微中心孔沿圓周向表面還設有多個微側孔,并且微導絲端頭增設有取材結構,在微導管微導絲沿輸卵管前行受阻時,微導絲可以從微導管的微中心孔或者某一微側孔內伸出,伸出之后,通過微導絲端頭的取材結構可以進行疏通,疏通之后繼續(xù)前行,直至輸卵管壺腹部,之后可進行輸卵管遠端的藥物灌注、積液抽吸、脫落細胞取材等疏通診療,從而可進一步提高診療的成功率。
[0013]2、在結構上,本實用新型所述用于診療的取材結構為微網(wǎng)籃結構,或者微毛刷結構,可以將輸卵管內的脫落細胞取出,結構簡單,易于實施,并且操作使用方便;所述輸卵管導管的弧形彎曲部與其中心軸向的夾角α的范圍為45°?60°,以及弧形彎曲部的長度L的范圍為1.5cm-3.5cm,結構設計合理,能夠保證弧形彎曲部與子宮輸卵管生理解剖結構完全一致,從而順利使得微導管微導絲直接插至輸卵管開口部。
[0014]3、綜上,本實用新型輸卵管腔內介入診療器結構設計合理,操作方便,能夠順利進入輸卵管開口及輸卵管峽部,最終進入輸卵管壺腹部,進行輸卵管內遠端的藥物灌注、積液抽吸、脫落細胞取材等疏通診療,進一步提高診療成功率,因此,非常適于推廣實施。
【附圖說明】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輸卵管腔內介入診療器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實用新型輸卵管腔內介入診療器所含導管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本實用新型輸卵管腔內介入診療器所含微導管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4為本實用新型輸卵管腔內介入診療器所含微導絲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0020]圖5為本實用新型輸卵管腔內介入診療器所含微導絲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
[0021]圖6為圖3所示輸卵管腔內介入診療器所含微導管局部I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0022]圖7為本實用新型輸卵管腔內介入診療器使用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中序號:1、輸卵管導管,2、微導管,3、微導絲,4、中心孔,5、微中心孔,6、微側孔,7、微網(wǎng)籃結構,8、微毛刷結構,9、介入診療器,10、宮腔,11、輸卵管。
【具體實施方式】
[0024]實施例一:
[0025]參見圖1,圖中,本實用新型輸卵管腔內介入診療器9,由外向內依次包括輸卵管導管1、微導管2和微導絲3,其中,輸卵管導管、微導管端頭分別設有中心孔4和微中心孔5,微導管端頭從輸卵管導管端頭的中心孔伸出,所述輸卵管導管端部為弧形彎曲狀,并且逐漸變細,弧形彎曲部分與子宮輸卵管生理解剖結構一致,所述微導管端頭上靠近中心孔沿圓周表面同時設有多個微側孔6,微導絲端頭從微導管端頭的微中心孔或其中一微側孔中伸出,所述微導絲端頭上設有用于診療的取材結構。所述用于診療的取材結構為微網(wǎng)籃結構7。所述輸卵管導管的弧形彎曲部與其中心軸向的夾角α的范圍為45°?60°。所述輸卵管導管的弧形彎曲部的長度L的范圍為1.5cm-3.5cm。
[0026]使用時,首先將輸卵管導管插入宮腔10,其末端穿過宮腔后抵靠在輸卵管11開口內,接著將微導管插入輸卵管導管,經(jīng)輸卵管導管導向進入到輸卵管內,在經(jīng)過輸卵管峽部時,如果遇到脫落細胞造成的阻力,可以將帶微網(wǎng)籃端頭的微導絲再插入到微導管內,微導絲端頭可以從微導管微中心孔或其中一微側孔內伸出,將脫落細胞取出,之后微導管可以順利通過輸卵管峽部,進入輸卵管壺腹部,從而可以進行藥物灌注、積液抽吸、脫落細胞取材等診療操作。整體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有利于推廣。
[0027]實施例二:
[0028]參見圖5,圖中,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結構相似,其結構上相同部分在此不再重述,其區(qū)別在于:本實施例所述用于診療的取材結構為微毛刷結構8。
[002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的范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等同變化與修改,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輸卵管腔內介入診療器,由外向內依次包括輸卵管導管、微導管和微導絲,其中,輸卵管導管、微導管端頭分別設有中心孔和微中心孔,微導管端頭從輸卵管導管端頭的中心孔伸出,所述輸卵管導管端部為弧形彎曲狀,并且逐漸變細,弧形彎曲部分與子宮輸卵管生理解剖結構一致,其特征是:所述微導管端頭上靠近中心孔沿圓周表面同時設有多個微側孔,微導絲端頭從微導管端頭的微中心孔或其中一微側孔伸出,所述微導絲端頭上設有用于診療的取材結構。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卵管腔內介入診療器,其特征是:所述用于診療的取材結構為微網(wǎng)籃結構。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卵管腔內介入診療器,其特征是:所述用于診療的取材結構為微毛刷結構。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卵管腔內介入診療器,其特征是:所述輸卵管導管的弧形彎曲部與其中心軸向的夾角α的范圍為45°?60°。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輸卵管腔內介入診療器,其特征是:所述輸卵管導管的弧形彎曲部的長度L的范圍為1.5cm-3.5c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于醫(yī)學婦科診療行業(yè)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輸卵管腔內介入診療器。由外向內依次包括輸卵管導管、微導管和微導絲,其中,輸卵管導管、微導管端頭分別設有中心孔和微中心孔,微導管端頭從輸卵管導管端頭的中心孔伸出,所述輸卵管導管端部為弧形彎曲狀,并且逐漸變細,弧形彎曲部分與子宮輸卵管生理解剖結構一致,所述微導管端頭上靠近中心孔沿圓周表面同時設有多個微側孔,微導絲端頭從微導管端頭的微中心孔或其中一微側孔中伸出,所述微導絲端頭上設有用于診療的取材結構。本實用新型能夠順利進入輸卵管開口及輸卵管峽部,最終進入輸卵管壺腹部,進行輸卵管內遠端的藥物灌注、積液抽吸、脫落細胞取材等疏通診療,進一步提高診療成功率。
【IPC分類】A61B10-02, A61M31-00, A61M1-00, A61B17-42, A61M25-14, A61M25-09
【公開號】CN204446046
【申請?zhí)枴緾N201520003240
【發(fā)明人】朱寒濤, 喬新榮
【申請人】朱寒濤
【公開日】2015年7月8日
【申請日】2015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