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滲漏式胸腹腔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引流器具,具體涉及一種能防止?jié)B漏的胸腹腔引流管。
【背景技術】
[0002]惡性胸腔、腹腔積液是腫瘤等疾病常見的并發(fā)癥,需要少量、多次引流,或局部灌注藥物。而目前臨床上應用的胸腔、腹腔引流管存在一些缺陷,給引流管的應用帶來許多問題,同時也增加了醫(yī)護人員的護理強度。這些缺陷主要有:
[0003]1.管路堵塞問題。引流管的前端埋置在患者體內,由于患者的胸腔、心包積液等體液中含有蛋白、絮狀、塊狀組織,但引流管的管徑較細,在引流管前端開設的導液口尺寸有限,容易造成導液口的堵塞。
[0004]2.固定問題。引流管的直徑一致,引流管埋置好后,一般通過膠布、固定帶等進行輔助固定;然而這種固定方式效果較差,且引流管埋置時間較長,容易出現(xiàn)引流管脫出的問題。一些市售的輔助固定器具,使用較為麻煩,且成本高,并不實用。
[0005]3.滲漏問題。引流管的直徑一般較穿刺口小,留置時間超過I周后,穿刺口與引流管之間不能很好的密合,積液會順著引流管的管壁從穿刺口滲出;并且引流管與穿刺口之間活動式接觸,極易造成穿刺口的感染,給護理過程也帶來許多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6]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滲漏式的胸腹腔引流管,主要克服現(xiàn)有的引流管容易滲漏的問題,同時在不影響胸壁愈合的情況下,能有效防止堵塞,具有良好的局部固定效果。
[0007]為了實現(xiàn)上述任務,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8]—種防滲漏式胸腹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引流管前端開設有導液口,引流管后端設置有引流端口,所述的引流管的外壁上設置有堵內口氣囊和堵外口氣囊,堵內口氣囊和堵外口氣囊之間留有間距,且間距可調。
[0009]進一步地,所述的堵內口氣囊為泳圈狀。
[0010]進一步地,所述的堵外口氣囊為陀螺狀,堵外口氣囊的小端指向引流管的前端。[0011 ] 進一步地,所述的堵外口氣囊為彈性結構,在堵外口氣囊的軸心處開設有通孔,通孔內壁上設置有內螺紋,堵外口氣囊套裝在引流管上調整好與堵外口氣囊之間的間距后,通過內螺紋和設置在引流管外壁上的外螺紋固定在引流管上。
[0012]進一步地,所述的導液口為狹長型結構,導液口的延伸方向為引流管的長度方向;導液口在引流管上分布多個,并在引流管前端的圓周上對稱分布。
[0013]進一步地,所述的導液口上設置有過濾網。
[0014]進一步地,所述的引流管上靠近引流管前端的位置設置有支撐氣囊,所述的導液口中至少有一個以上分布在支撐氣囊與引流管前端之間。
[0015]進一步地,所述的支撐氣囊通過第三充氣管充放氣,第三充氣管的前端與支撐氣囊的接口在支撐氣囊靠近引流管的一側,第三充氣管沿引流管的管壁或管內布設,第三充氣管的后端從引流管后端的外壁上穿出。
[0016]進一步地,所述的堵內口氣囊和堵外口氣囊分別通過第一充氣管和第二充氣管充放氣。
[0017]進一步地,所述的引流管的末端設置有兩個端口,一個端口為所述的引流端口,另一個端口為注藥端口,兩個端口和引流管共同構成Y形結構。
[0018]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技術特點:
[0019]1.采用前端氣囊充氣的方式對引流管前端部引流部位進行位置的固定,使引流管的導液口能處于理想的引流位置,保證引流順利;
[0020]2.設置了堵內口氣囊和堵外口氣囊,能有效地封閉胸壁穿刺通道,這兩個氣囊不會擴大穿刺通道,有利于胸壁穿刺通道的正常愈合,也能有效防止漏液,以避免氣胸或瘺的形成;
[0021]3.在引流管前端設置了過濾機構,將積液中的絮狀、塊狀物濾除在外,保證引流管內部液體流動的通暢。
[0022]4.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降低了護理成本,使用效果好。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一般胸壁厚度);
[0024]圖2為本實用新型應用在胸壁厚度較小的患者身上時的示意圖;
[0025]圖3為本實用新型應用在胸壁厚度較大的患者身上時的示意圖;
[0026]圖4為堵外口氣囊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中標號代表:1 一導液口,2—過濾網,3—支撐氣囊,4 一引流管,5—堵內口氣囊,6—堵外口氣囊,7—第一充氣管,8—第二充氣管,9一第三充氣管,10—注藥端口,11 一引流端口,12—通孔,13—內螺紋,14一外螺紋。
【具體實施方式】
[0028]胸腹腔引流管放置一段時間后,在胸壁或腹壁上的穿刺通道容易滲漏積液,主要是由于引流管不能充分堵塞穿刺通道。但是,如果直接利用增加引流管管壁直徑的方式來填充穿刺通道,則可能導致穿刺通道的擴大,且擴大的管壁易于穿刺通道摩擦,不利于穿刺通道的愈合。在本方案的這種引流管結構中,發(fā)明人提出一種既不用完全堵塞穿刺通道,又能有效防止漏液的解決思路,從而方便護理,同時有利于愈合過程。
[0029]一種防滲漏式胸腹腔引流管,包括引流管4,引流管4前端開設有導液口 1,引流管4后端設置有引流端口 11,所述的引流管4的外壁上設置有堵內口氣囊5和堵外口氣囊6,堵內口氣囊5和堵外口氣囊6之間留有間距,且間距可調。
[0030]如圖1所示,本方提出的這種引流管4結構,其主體為一根軟質的引流管4,引流管4后端的引流端口 11用來與引流袋連接。與現(xiàn)有普通引流管4結構不同之處在于,本方案中針對胸腹腔穿刺的具體要求和結構,專門設置了起到支撐、固定、堵塞、防漏等功能的堵內口氣囊5和堵外口氣囊6。
[0031]以胸腔穿刺引流為例,如圖1所示,穿刺通道建立在患者胸壁上,并且胸壁具有一定的厚度。如直接在胸壁穿刺通道中設置氣囊支撐,則會擴大穿刺通道。本方案中采用了堵內口氣囊5和堵外口氣囊6,其中堵內口氣囊5設置在胸壁以內,堵外口氣囊6設置在胸壁以外,二者之間的間距剛好為患者胸壁的厚度,這樣就可以利用兩個氣囊將患者的胸壁夾在其中,而穿刺通道中僅留引流管4通過。堵內口氣囊5和堵外口氣囊6充氣后直徑均比穿刺通道的直徑大,這樣堵內口氣囊5相當于封堵住了穿刺通道的內口,防止漏液造成感染,而堵外口氣囊6封堵住了穿刺通道的外口,防止外部細菌侵入,同時兩個氣囊相當于卡在了穿刺通道的兩端,對整個引流管4起到了固定、支撐的作用,在引流管4不慎被拉動時,能防止引流管4脫落,增大使用過程的安全性。
[0032]堵內口氣囊5不宜過大,但又要起到支撐、堵塞的作用,綜合考慮,設置堵內口氣囊5為泳圈狀比較合適,也就相當于一個泳圈狀的氣囊套在了引流管4上。
[0033]由于穿刺通道易受到外部細菌侵入造成感染,因此穿刺通道的外口處更應該得到有效的保護。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