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態(tài)移位臺及其中的健康照護承載模塊的制作方法
【專利說明】
[0001]【技術領域】
[0002]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醫(yī)療復健與健康照護輔具,特別是指一種可以根據(jù)使用者失能者生理狀態(tài)及需求的差異而便利更換的承載模塊。
[0003]【【背景技術】】
[0004]全球發(fā)達國家及部分開發(fā)中國家的人口年齡快速老化,健康照護產業(yè)成為全球未來具有極大發(fā)展?jié)摿Φ漠a業(yè)之一。世界衛(wèi)生組織預估,2025年全球高齡產業(yè)的市場規(guī)模將高達37兆3800萬美元的產值。
[0005]年齡老化時常伴隨著機能衰退與失能,對于失能者的日常生活看護與醫(yī)療復健與健康照護,會因失能型態(tài)與失能程度而有不同。一般醫(yī)護及看護人員,為了方便照顧行動不便的失能者,通常會利用病床、輪椅、助行器等的輔助移動工具來幫助失能者移動。
[0006]但由于失能者的看護、治療、復健、康復的過程中,會隨著身體機能的恢復情況而產生不同的移動與復健需求,因此,每種輔助移動工具失能者的康復過程中的使用時機是有限度的,且每每在使用一段時期后就因失能者的身體機能恢復而不再使用;同時,失能者與看護者也因此必須經(jīng)常購買不同功能的輔助移動工具來使用,此舉不僅提高失能者、家屬、看護機構的經(jīng)濟負擔,也會造成醫(yī)護及看護上的不方便。
[0007]因此,如果能有一種可配合多模態(tài)移位平臺的使用,適合搭載失能者或復健者的承載模塊,讓失能者及看護人員從失能者生病初期到康復過程中都可操作使用,不但可造福大量人群、提高使用方便性及多功能性,一方面減輕使用者經(jīng)濟負擔,更能減少環(huán)境資源的浪費。
[0008]【【實用新型內容】】
[0009]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多模態(tài)移位臺及其中的健康照護承載模塊,可供失能者或復健者的使用,能提高移位臺的使用方便性,同時減輕使用者經(jīng)濟負擔。
[0010]本實用新型首先提出一種健康照護承載模塊700,包括一個主臂體710、一個樞轉機構750、一個定位鎖合裝置720與一個旋轉限制裝置730。主臂體710的中央設有一個樞孔711,供樞轉機構750容設其中,樞孔711上端側712與下端側713分別設有一個安裝孔714。定位鎖合裝置720與旋轉限制裝置730設置在主臂體710的上緣與下緣,且分別穿設于安裝孔714而連接至樞轉機構750,定位鎖合裝置720與旋轉限制裝置730分別具有一個解除狀態(tài)與一個作用狀態(tài),于解除狀態(tài)時,主臂體710與樞轉機構750可以相互自由旋轉,于作用狀態(tài)時,主臂體710與樞轉機構750的相互旋轉受到限制。通過定位鎖合裝置720與旋轉限制裝置730的操作,能使主臂體710以樞轉機構750為軸樞而自由旋轉至特定角度而鎖定,以方便使用者在不同場景的使用。
[0011]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提出一種多模態(tài)移位臺900,包含一個立柱模塊100、一個推移模塊600、一個前述的健康照護承載模塊700、以及一個移位模塊800。移位模塊800安裝在立柱模塊100的下方,推移模塊600安裝在立柱模塊100上,其中,健康照護承載模塊700可彈性地拆卸地配合安裝于多模態(tài)移位臺上并自由的旋轉定位,藉此能提高多模態(tài)移位臺的使用方便性及多功能性,同時減輕使用者的經(jīng)濟負擔。
[0012]【【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第一較佳實施例,一種健康照護承載模塊700的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主臂體710的示意圖。
[0015]圖3A為本實用新型中,樞轉機構750的示意圖。
[0016]圖3B為本實用新型中,樞轉機構750的第二環(huán)體770的示意圖。
[0017]圖4A為本實用新型中,定位鎖合裝置720的示意圖。
[0018]圖4B為本實用新型中,旋轉限制裝置730的示意圖。
[0019]圖5A與圖5B為本實用新型中,支撐臂安裝孔740的示意圖。
[0020]圖6A為本實用新型中,延伸臂體718與固定裝置717的示意圖。
[0021]圖6B為本實用新型中,支撐板795及支撐臂790的示意圖。
[0022]圖7A至圖7D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第二較佳實施例,一種多模態(tài)移位臺900的示意圖。
[0023]圖8為本實用新型中,機械臂150的示意圖。
[0024]附圖中符號所相應的部件說明如下:
[0025]健康照護承載模塊700
[0026]主臂體710
[0027]樞孔711
[0028]主臂體上端側712
[0029]主臂體下端側713
[0030]安裝孔714[0031 ]樞轉機構750
[0032]第一環(huán)體760
[0033]第一^^齒761
[0034]卡槽762
[0035]第二環(huán)體770
[0036]第一凸緣772
[0037]壓板780
[0038]第二凸緣781
[0039]定位柱771
[0040]定位鎖合裝置720[0041 ]第一固定座721
[0042]定位卡塊722
[0043]第一操作鈕723
[0044]第二卡齒7221
[0045]旋轉限制裝置730
[0046]第二固定座731
[0047]銷體732
[0048]第二操作鈕733
[0049]支撐臂安裝孔740
[0050]第一安裝孔741
[0051]第二安裝孔745
[0052]半圓孔742
[0053]鎖定連桿組743
[0054]第一搖桿7431
[0055]第二搖桿7432
[0056]操作耦桿7433
[0057]第一搖桿固定端7431A
[0058]第一搖桿自由端7431B
[0059]第二搖桿固定端7432A
[0060]第二搖桿自由端7432B
[0061]長槽孔的孔徑垂直方向長度Η
[0062]長槽孔的孔徑水平方向長度D
[0063]延伸臂體718
[0064]固定裝置717
[0065]支撐臂790
[0066]支撐桿791
[0067]彈性緩沖套792
[0068]支撐板795
[0069]乘坐套797
[0070]多模態(tài)移位臺900
[0071]立柱模塊100
[0072]推移模塊600
[0073]移位模塊800
[0074]耦合機構120
[0075]機械臂150
[0076]第一連接座151
[0077]懸臂152
[0078]第二連接座153
[0079]【【具體實施方式】】
[0080]本實用新型主要披露一種可動的機械結構,其中所涉及的機械結構強度的計算知識與運動原理,已為相關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能理解,故以下不再做完整描述。同時,以下文中所對照的附圖,僅表達與本實用新型特征有關的結構示意,并未亦不需要依據(jù)實際尺寸完整繪制,在先說明。
[0081]請見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第一較佳實施例,一種健康照護承載模塊700的示意圖。健康照護承載模塊700包括一個主臂體710、一個樞轉機構750。請見圖2,主臂體710的中央設有一個樞孔711,供樞轉機構750容設其中,樞孔711的上端側712與下端側713分別設有一個安裝孔714。
[0082]請見圖1,健康照護承載模塊700還包含有一個定位鎖合裝置720與一個旋轉限制裝置730,分別設置在主臂體710的上緣與下緣,且穿設于安裝孔714而連接至樞轉機構750。定位鎖合裝置720與旋轉限制裝置730分別具有一個解除狀態(tài)與一個作用狀態(tài),于解除狀態(tài)時,主臂體710與樞轉機構750可以相互自由旋轉,于作用狀態(tài)時,主臂體710與樞轉機構750的相互旋轉受到限制。
[0083]必須提醒的是,定位鎖合裝置720可以是設置在主臂體710的上緣,而旋轉限制裝置730設置在主臂體710的下緣;或是定位鎖合裝置720設置在主臂體710的下緣,而旋轉限制裝置730設置在主臂體710的上緣,可以交換位置。
[0084]請續(xù)見圖3A,樞轉機構750包含一個第一環(huán)體760,第一環(huán)體760具有多個第一^^齒761及至少一個卡槽762。第一卡齒761形成于第一環(huán)體760的外緣表面,且平行于第一環(huán)體760的軸向,用以嵌合至定位鎖合裝置720。較佳的,第一卡齒761的覆蓋面不超過第一環(huán)體760的二分之一圓周??ú?62貫穿第一環(huán)體760,且沿著第一環(huán)體760的圓周延伸,用以配合于旋轉限制裝置730,卡槽762的長度不超過第一環(huán)體760的二分之一圓周。較佳的,卡槽762可以設置2至3個,效果更好,各卡槽762的延伸長度不超過第一環(huán)體760的六分之一圓周。
[0085]請見圖3B,樞轉機構750更包含一個第二環(huán)體770,穿設于圖3A所示的第一環(huán)體760的內部、并支撐第一環(huán)體760。第二環(huán)體770的一端沿徑向往外形成第一凸緣772,第一凸緣772的外徑大于主臂體710的樞孔711的孔徑。樞轉機構750包含一個壓板780,設置于第二環(huán)體770的另一端,壓板780沿徑向往外形成第二凸緣781,第二凸緣781的外徑大于主臂體710的樞孔711的孔徑。藉此,第一環(huán)體760及主臂體710都被夾持于第一凸緣772與第二凸緣781之間,以穩(wěn)定主臂體710使其不致左右晃動。
[0086]請見圖3A,較佳的,樞轉機構750更包含有兩個定位柱771,自第二環(huán)體770的軸向而向外伸出,且靠近第一凸緣772,用以架接其他外部機構。
[0087]請見圖4A,定位鎖合裝置720更包含一個第一固定座721、一個定位卡塊722與一個第一操作鈕723。第一固定座721固定于主臂體710的上緣或下緣的其中之一,內部設有第一導引溝(未圖示),第一操作鈕723連接至定位卡塊722,并操作定位卡塊722沿第一固定座721的第一導引溝上下移動。定位卡塊722朝向第一環(huán)體760形成有多個第二卡齒7221,可操作地嚙合或不嚙合于樞轉機構750的第一卡齒761以形成作用狀態(tài)或解除狀態(tài)。若以定位鎖合裝置720固定于主臂體710的上緣為例,當?shù)谝徊僮麾o723操作定位卡塊722移動到上方,第二卡齒7221與第一卡齒761不嚙合,此時為解除狀態(tài),主臂體710與第一環(huán)體760可以彼此自由旋轉。當?shù)谝徊僮麾o723操作定位卡塊722移動到下方,使第二卡齒7221與第一卡齒761嚙合定位,此時為作用狀態(tài),第一環(huán)體760被定位鎖合裝置720鎖住定位,主臂體710與第一環(huán)體760不能自由旋轉。
[0088]請續(xù)見圖4B,旋轉限制裝置730包含一個第二固定座731、一個銷體732與一個第二操作鈕733,第二固定座731固定于主臂體710的下緣或上緣的其中之一,內部設有第二導引溝(未圖示),第二操作鈕733連接至銷體732,并操作銷體732沿第二固定座731的第二導引溝上下移動,將銷體732插入或不插入第一環(huán)體760的卡槽762內以形成作用狀態(tài)或解除狀態(tài)。以旋轉限制裝置730固定于主臂體710的下緣為例,當?shù)诙僮麾o733操作銷體732往下移動,使銷體732伸出卡槽762外,,此時為解除狀態(tài),主臂體710與第一環(huán)體760可以彼此自由旋轉;當?shù)诙僮麾o733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