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循環(huán)尾汽利用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循環(huán)尾汽利用裝置,屬于廚房配套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普通蒸柜一般在柜體底部用12Kw的電熱管、燃氣燃燒器等加熱形式將蒸 汽發(fā)生器內約40公升左右的水加熱至沸騰。蒸汽發(fā)生器不斷產生水蒸氣,然后水蒸氣將置 于柜體內部蒸柜腔的大米、饅頭、海鮮等食物蒸熟或者蒸熱。此技術缺陷在于一次性加熱 40公升水,耗電耗水高,加熱速度慢導致蒸飯時間長,并且加熱尾氣直接排放到工作間中影 響環(huán)境,還無法利用,白白浪費了熱能、水資源和電能。
實用新型內容根據以上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節(jié)約電 源、耗水少,工作效率高且尾氣排放量極低的水循環(huán)尾汽利用裝置。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水循環(huán)尾汽利用裝置,包括固 定在蒸柜柜體的水箱,水箱內部設置浮球和水箱進水口和水箱出水口 ,水箱出水口連接蒸 柜蒸汽發(fā)生器的進水口 ,其特征在于設置換熱套管貫穿水箱內部,換熱套管的內管連通水 箱和蒸汽發(fā)生器,換熱套管的外管下部設置回流口,回流口連通蒸汽發(fā)生器,外管設置進汽 口 ,進汽口連通柜腔,外管上部設置出汽口 。 柜體內部的柜腔下方設置蒸汽發(fā)生器,蒸汽發(fā)生器內設有電熱管,電熱管連接加 熱電路,蒸汽發(fā)生器內的水通過電熱管加熱至沸騰后產生蒸汽。蒸汽加熱柜腔內部的食物, 剩余蒸汽通過進汽口進入換熱套管的外管內。同時,水箱中的水通過換熱套管的內管流入 蒸汽發(fā)生器的過程中與外管內的蒸汽充分換熱,使得水被預熱,而蒸汽則被冷凝。換熱套管 的外管的一部分由于設置在水箱內部,使得帶有余熱的蒸汽繼續(xù)與水箱中的水進行換熱, 冷凝成水,只有極少的蒸汽通過出汽口排出。冷凝成的水通過回流口流回蒸汽發(fā)生器,循環(huán) 備用。
其中優(yōu)選方案是 所述的進汽口通過進汽管連接連通換熱套管的下部,進汽管貫穿水箱。蒸汽通過 進汽管時,首先與水箱內的水進行換熱。 所述的換熱套管的外管下部設置進汽口和回流口,上部設置出汽口。蒸汽從柜體 中部的柜腔的進汽口進入換熱套管的外管,然后蒸汽向上運行過程中與貫穿水箱的管壁換 熱,冷凝的水通過外管下部的回流口進入蒸汽發(fā)生器,剩余的蒸汽通過換熱套管上部的出 汽口排出。 所述的換熱套管的外管下部設置出汽口和回流口,上部設置進汽口。蒸汽從柜體 上部的柜腔的進汽口進入換熱套管的外管,然后蒸汽向下運行過程中與貫穿水箱的管壁換 熱,冷凝的水通過外管下部的回流口進入蒸汽發(fā)生器,剩余的蒸汽通過換熱套管中部或者 下部的出汽口排出。[0010] 所述的水箱內的浮球、進水口、溢水閥,以及蒸柜的柜腔、柜體或者報警、加熱、控 制裝置等均為普通現(xiàn)有技術。 本實用新型水循環(huán)尾汽利用裝置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換熱套管貫穿水 箱內部,換熱套管的內管連通水箱和蒸汽發(fā)生器,換熱套管的外管下部設置回流口,回流口 連通蒸汽發(fā)生器,外管設置進汽口 ,進汽口連通柜腔,外管上部設置出汽口 ,換熱套管的換 熱效率高,可以迅速將水箱內經過預熱后的水加熱至80 °左右,以便于在蒸汽發(fā)生器內加 熱至沸騰,只需很短的時間,就可以將原來加熱水至沸騰,縮短了加熱工作時間,由于本產 品開鍋時間比原來的快7分鐘左右,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實用新型將蒸汽發(fā)生器出汽口產 生的蒸汽,再次利用,減少了對電能的浪費,將原來的單位時間內蒸熟單位質量的食物的耗 電量12kw大大降低到6kw,且能將原來的耗水量,由原來的每小時15公升左右降低到現(xiàn)在 的5公升左右;將原來的總注水量由41公升左右降低到現(xiàn)在的19公升左右,大大減少了對 水資源的浪費。由于具有蒸汽尾氣再次利用功能,能很好的將水蒸氣冷卻至蒸餾水狀態(tài),大 大減少了水蒸氣在工作間的排放量,同時排放的蒸汽不再燙人,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柜體2、蒸汽發(fā)生器3、柜腔4、水箱5、水箱進水口 6、浮球7、換熱套管 8、出汽口 9、進汽口 10、進汽管11、水箱出水口 12、進水管13、回流口 14、進水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做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l 如圖1所示,水箱4固定在蒸柜柜體1上前部、后部或者一側。水箱4內部設置浮 球6、水箱進水口 5和水箱出水口 11。水箱出水口 11通過進水管12連接蒸柜蒸汽發(fā)生器 2的進水口14。換熱套管7由內管(即進水管12)和外管組成。換熱套管7貫穿水箱4內 部,換熱套管7的外管下部設置回流口 13,回流口 13連通蒸汽發(fā)生器2,外管設置進汽口9, 進汽口 9連通柜腔3,外管上部設置出汽口 8。進汽口 9通過進汽管IO連接連通換熱套管 7的下部,進汽管10貫穿水箱4。 進汽管10、進水管12可以采用單根直管、多根直管束或者盤管以及其他形式,以
便于增加換熱效果。 工作原理及過程 蒸汽發(fā)生器2內的水通過電熱管加熱至沸騰后產生蒸汽。蒸汽加熱柜腔3內部的 食物,剩余蒸汽通過進汽口 9進入進汽管10在水箱4內進行換熱,既預熱水箱4的水,也冷 凝蒸汽。冷凝后的水通過回流口 13進入蒸汽發(fā)生器2重新加熱使用;未冷凝的蒸汽沿著換 熱套管7向上運動,同時加熱進水管12內的水和水箱4內的水。經過三次換熱冷凝后,如 果還存在蒸汽,則由出汽口 8排出。 實施例2 :[0023] 如圖2所示,換熱套管7的外管下部設置進汽口9和回流口 13,上部設置出汽口
8。 蒸汽從柜體1中部的柜腔3的進汽口 9進入換熱套管7的外管,然后蒸汽向上運行過程 中首先與進水管12的管壁換熱,然后與貫穿水箱4的管壁換熱,冷凝的水通過外管下部的 回流口 13進入蒸汽發(fā)生器2,剩余的蒸汽通過換熱套管7上部的出汽口 8排出。 實施例3 : 如圖3所示,換熱套管7的外管下部設置出汽口8和回流口 13,上部設置進汽口
9。 蒸汽從柜體1上部的柜腔3的進汽9 口進入換熱套管7的外管,然后蒸汽向下運行過程 中先與貫穿水箱4的管壁換熱,冷凝的水通過外管下部的回流口 13進入蒸汽發(fā)生器2,然后 在換熱套管7中與進水管12進行換熱,極少的剩余蒸汽通過換熱套管7中部或者下部的出 汽口 8排出。 本實用新型提及蒸柜、蒸汽發(fā)生器的加熱電路,以及在加熱電路基礎上設置的控 制電路、顯示電路和報警電路等為普通現(xiàn)有技術,為本行業(yè)普通技術人員所掌握。
權利要求水循環(huán)尾汽利用裝置,包括固定在蒸柜柜體(1)的水箱(4),水箱(4)內部設置浮球(6)、水箱進水口(5)和水箱出水口(11),水箱出水口(11)連接蒸柜蒸汽發(fā)生器(2)的進水口(14),其特征在于設置換熱套管(7)貫穿水箱(4)內部,換熱套管(7)的內管連通水箱(4)和蒸汽發(fā)生器(2),換熱套管(7)的外管下部設置回流口(13),回流口(13)連通蒸汽發(fā)生器(2),外管設置進汽口(9),進汽口(9)連通柜腔(3),外管上部設置出汽口(8)。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循環(huán)尾汽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汽口 (9)通過 進汽管(10)連接連通換熱套管(7)的下部,進汽管(10)貫穿水箱(4)。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水循環(huán)尾汽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換熱套管(7)的 外管下部設置進汽口 (9)和回流口 (13),上部設置出汽口 (8)。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水循環(huán)尾汽利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換熱套管(7)的 外管下部設置出汽口 (8)和回流口 (13),上部設置進汽口 (9)。
專利摘要水循環(huán)尾汽利用裝置,屬于廚房配套設備領域。包括固定在蒸柜柜體的水箱,水箱內部設置浮球、水箱進水口和水箱出水口,水箱出水口連接蒸柜蒸汽發(fā)生器的進水口,其特征在于設置換熱套管貫穿水箱內部,換熱套管的內管連通水箱和蒸汽發(fā)生器,換熱套管的外管下部設置回流口,回流口連通蒸汽發(fā)生器,外管設置進汽口,進汽口連通柜腔,外管上部設置出汽口。本實用新型提高了蒸柜的工作效率,節(jié)電節(jié)水,經過多次換熱的后的尾氣極少,并且不再燙人傷人,安全性高。
文檔編號A47J36/38GK201542404SQ200920238889
公開日2010年8月11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9月30日
發(fā)明者王棟 申請人: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