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晾曬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晾曬架,屬于家用衣物晾曬架制造領域。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晾曬架,有固定式晾衣架和升降式晾衣架。固定式晾衣架主要用于涼臺頂部的安裝;升降式晾衣架是在固定式晾衣架的基礎上,通過傳動升降機構可以將晾衣架升高或降低,以方便晾衣。無論是固定式晾衣架,還是升降式晾衣架,所存在的共同不足點晾曬時,晾曬面積小、衣物容易相互重疊,導致衣物干燥緩慢。
發(fā)明內(nèi)容
設計目的提供一種能夠解決衣物在晾曬時易相互重疊,又可以增大晾曬面積,并且具有穩(wěn)定性好、可折疊的晾曬架。
設計方案為了實現(xiàn)上述設計目的,本實用新型在設計上1、將晾曬架的支撐結構設計成梯形支撐框架的目的在于梯形支撐框架不僅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而且增大了晾曬面積,其懸掛在梯形支撐框架中的衣物由于相互錯開,易干燥。2、3個或多個梯形支撐框架中立柱間采用連接件將其連接的目的在于梯形支撐框架與梯形支撐框架間可以相互轉(zhuǎn)動、折疊。其技術方案晾曬架由3個或多個以上側視呈梯形結構的支撐框架(1)構成,梯形支撐框架上橫向連有橫條(2)。3個或多個梯形支撐框架(1)的立柱間采用連接件連接且相互可以轉(zhuǎn)動。
本實用新型與背景技術相比,一是由于梯形支撐框架的支腳向外側擴張,造成上小下大的總體結構,其穩(wěn)定性極好;二是在支撐框架上固定橫條,可以懸掛衣物,增加了有效晾曬面積;三是懸掛在梯形支撐框架橫條上的衣物,可以相互錯開,通風效果好,容量干;四是方便折疊、運輸和不用時,節(jié)約空間。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折疊結構示意圖。
圖3是由3個梯形支撐框架構成的軸側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3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3的仰視結構示意圖。
圖6是由4個梯形支撐框架構成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6的折疊結構示意圖。
圖8是第一種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第二種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10是第三種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參照附圖1和2。晾曬架由3個或多個以上側視呈梯形結構的支撐框架1構成,梯形支撐框架上橫向連有橫條2。3個或多個梯形支撐框架1的立柱8間采用連接件連接且相互可以轉(zhuǎn)動。
實施例2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連接件3如圖8所示,左右呈半圓形的兩個金屬件3或塑料件相對分別套在兩梯形支撐框架的立柱上,兩梯形支撐框架的立柱8可以在其內(nèi)自由轉(zhuǎn)動,目的可以實現(xiàn)折疊。
實施例3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連接件3如圖9所示,兩梯形支撐框架的立柱8分別套在扁圓的套筒4內(nèi),其兩立柱間被隔件5隔開且可分別在各自的孔內(nèi)自動轉(zhuǎn)動,從而實現(xiàn)可折疊的目的。
實施例4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連接件3如圖10所示,兩梯形支撐框架的立柱8分別套在扁圓的套環(huán)6內(nèi),其兩立柱間被隔圈7隔開且可分別在各自的孔內(nèi)自動轉(zhuǎn)動,從而實現(xiàn)可折疊的目的。
實施例5參照附圖3~5及圖8~10。在實施例1~4的基礎上,3個梯形支撐框架采用實施例2或3或4中的一個,即可構成圖3~5所示的晾曬架。
實施例6參照附圖6和7及圖8~10。在實施例1~4的基礎上,4個梯形支撐框架采用實施例2或3或4中的一個,即可構成圖6和7所示的晾曬架。
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實施例雖然對本實用新型作了比較詳細的說明,但是這些說明只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說明,而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實用新型實質(zhì)精神內(nèi)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1.一種晾曬架,其特征是晾曬架由3個或多個以上側視呈梯形結構的支撐框架(1)構成,梯形支撐框架上橫向連有橫條(2)。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晾曬架,其特征是3個或多個梯形支撐框架(1)的立柱間采用連接件連接且相互可以轉(zhuǎn)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晾曬架,晾曬架由3個或多個以上側視呈梯形結構的支撐框架構成,梯形支撐框架上橫向連有橫條,3個或多個梯形支撐框架的立柱間采用連接件連接且相互可以轉(zhuǎn)動。優(yōu)點一是由于梯形支撐框架的支腳向外側擴張,造成上小下大的總體結構,其穩(wěn)定性極好;二是在支撐框架上固定橫條,可以懸掛衣物,增加了有效晾曬面積;三是懸掛在梯形支撐框架橫條上的衣物,可以相互錯開,通風效果好,容易干;四是方便折疊、運輸和不用時,節(jié)約空間。
文檔編號D06F57/00GK2704600SQ200420007538
公開日2005年6月15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3月26日
發(fā)明者計國良, 王躍生, 楊治全 申請人:杭州頓力實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