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洗衣機的前面部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洗衣機的前面部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鉸接門的鉸鏈部件不與前機殼蓋連接,而是連接到后機殼蓋上的洗衣機的前面部結構。
背景技術:
一般來講,洗衣機是一種為了去除放置在滾筒內部的衣物、寢具(以下稱為“洗滌物”)上的污物而利用提供給洗滌筒內部的水和洗滌劑(以下稱為“洗滌水”)的作用通過洗滌、漂洗、脫水等過程對洗滌物進行洗滌的裝置。圖1為已有技術的洗衣機結構立體圖。圖2為已有技術的洗衣機縱向結構剖視圖。如圖1及圖2所示,在這種已有技術的洗衣機中,底盤2的上側設有機殼3,機殼3的前面設有其上形成有洗滌物出入口4a的機殼蓋4,機殼蓋4上設有能夠旋轉開閉洗滌物出入口4a的門5。機殼3的上面設有頂面板6,而機殼蓋4的上側則設有用于用戶輸入洗滌、漂洗、脫水等操作命令的控制面板7。為了保證機殼3的強度,機殼蓋4由金屬材料制成,并且考慮到腐蝕等因素而對其前端面進行了涂漆,其洗滌物出入口4a的一側利用螺栓連接有用于鉸接門5的鉸鏈部件4b。門5包括以旋轉的方式連接在機殼蓋4上的門框5a;和設置在門框5a上,并向后面將要敘述的滾筒20方向凸出形成的門玻璃5b。機殼3的左側面前端上部與右側面前端上部之間設有前面上部機架8,而其左側面前端下部與右側面前端下部之間則設有前面下部機架9。另外,底盤2的上方利用阻尼器2a和彈簧3a安裝有水平設置,用于盛放洗滌水的圓桶狀洗滌筒10。洗滌筒10上形成有位于機殼蓋4上洗滌物出入口4a后方的開口孔12,開口孔12的前端安裝有能夠與門5相互貼緊的密封墊14。洗滌筒10的內部水平安裝有與其內周面相隔間距設置,用于放置洗滌物的圓桶狀滾筒20。滾筒20的前端面上形成有能夠取放洗滌物m的出入口21,其圓周面或后端面上形成有多個用于流入流出洗滌水的水孔22,并且圓周面的內壁上設有能夠將洗滌物m提升到一定高度而后將其拋落的提升件23。洗滌筒10上安裝有用于支撐及轉動滾筒20的電機30。電機30由安裝在洗滌筒10背面的定子32;能夠通過與定子32的相互作用而進行旋轉的轉子34;以及設置在轉子34上,因而能夠與轉子34一同進行旋轉的旋轉軸36構成。旋轉軸36貫通設置在洗滌筒10的后端面上,其由安裝在洗滌筒10上的軸承37、38以可旋轉的方式進行支撐,并且后端設置在轉子34上,而其前端則連接在滾筒20的后端面上。洗滌筒10的上側連接有能夠向洗滌筒10的內部提供洗滌水的給水裝置。所述的給水裝置包括與外部水管40相連接并可控制通過外部水管40提供的自來水的給水閥41;用于引導流經(jīng)給水閥41的自來水的給水管42;為使通過給水管42提供的自來水與事先放入的洗滌劑相互混合并排出而形成有洗滌劑儲藏空間和給水通路以及排出口的洗滌劑盒43;一端連接在洗滌劑盒43的排出口上,另一端連接在形成于洗滌筒10上部一側的給水口上,由此可向洗滌筒10內部引入從洗滌劑盒43排出的含有洗滌劑的水或不含洗滌劑的干凈水(以下稱為“洗滌水”)的給水波紋管44。而且,洗滌筒10的下側連接有用于排放洗滌筒10內洗滌水的排水裝置。所述的排水裝置包括與洗滌筒10相連接的排水波紋管45;可使從排水波紋管45排出的洗滌水流過的過濾器盒46;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裝在過濾器盒46內部的過濾器;與過濾器盒46相連通的排水泵47;和能夠將排水泵47泵出的洗滌水引向洗衣機外部的排水管48。圖中未說明的標號49是用戶能夠選擇洗衣機各種操作的開關以及其上設有能夠顯示出洗衣機相關信息的顯示部件的顯示部印刷電路板。下面對具有上述結構的已有技術洗衣機工作過程進行說明首先用戶向滾筒20的內部放入洗滌物m并關閉門5,然后在控制面板7上選擇好洗滌時間及洗滌模式而使洗衣機開始工作,此時洗衣機將驅動給水閥41進行給水。當打開給水閥41時,外部水管40提供的自來水將依次經(jīng)過給水閥41和給水管42而流入洗滌劑盒43內,并在流經(jīng)洗滌劑盒43的同時與事先放入的洗滌劑相混合,而后通過給水波紋管44提供給洗滌筒10的內部。提供給洗滌筒10內部的洗滌水將盛放于洗滌筒10的內部下側,并通過滾筒20上的水孔22流入到滾筒20的內部而浸泡洗滌物m。然后洗衣機將在設定的洗滌時間內驅動電機30而利用洗滌水來充分洗滌洗滌物,洗滌結束后將立即關閉電機30,之后驅動排水泵47而向外部排出帶有污物的洗滌水。當驅動排水泵47時,洗滌筒10內部帶有污物的洗滌水將依次通過排水波紋管45、過濾器盒46、排水泵47以及排水管48排放到洗衣機的外部,排水過程結束后立即停止排水泵47的驅動。然后,洗衣機將確認是否輸入有漂洗操作命令,若已選擇漂洗操作,則為了漂洗洗滌物m而像洗滌操作一樣提供洗滌水,并且再次轉動滾筒20。洗衣機將在設定的漂洗時間內驅動電機30而利用洗滌水來充分漂洗洗滌物,漂洗結束后將立即關閉電機30,之后像上述洗滌操作一樣接通/關閉排水泵47而向外部排出漂洗后帶有污物的洗滌水。之后,洗衣機將確認是否輸入有脫水操作命令,若已選擇脫水操作,則在設定的脫水時間內高速驅動電機30以使?jié)L筒20高速旋轉,洗滌物m將在由滾筒20高速旋轉而產生的離心力作用下緊貼在滾筒20的內壁上,其內部的水分將由于離心作用而通過水孔22聚集在洗滌筒10內。此時,洗衣機將再次驅動排水泵47而向外部排出從洗滌物上脫出的水,最后關閉排水泵47而結束洗衣機的全部操作。但是,這種已有技術的洗衣機在運輸或使用過程中,如果其機殼蓋4出現(xiàn)劃傷或受損變形等損傷時,則洗衣機的前面美觀度就會下降,并且長時間使用洗衣機后用戶有可能會厭倦洗衣機的前面部外觀,而且在制造機殼蓋4時還需要進行涂敷,因此制造工藝復雜,其結果將會增大成本。而且,由于機殼蓋4是由沒有鍍層的后機殼蓋和能夠遮蓋住后機殼蓋前端面的塑料前機殼蓋構成,因此前機殼蓋可以進行更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洗衣機的前面部美觀度,而且還可以使生產成本降至最低,但此時,若將鉸鏈部件4b通過連接部件連接到前機殼蓋上,則在進行耐冷熱試驗時,由于前機殼蓋的部分結構會出現(xiàn)變形,因而鉸鏈部件4b與前機殼蓋之間將會產生縫隙,這樣當驅動洗衣機時,所述的縫隙就會因此而產生振動及噪音。
發(fā)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鉸接門的鉸鏈部件直接連接到后機殼蓋上,因而能夠防止振動及噪音的洗衣機的前面部結構。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的洗衣機的前面部結構包括用于鉸接門且連接部件能夠貫穿其上向后凸出形成的連接部的鉸鏈部件;設置在機殼的前面且其上形成有能夠貫穿連接部件的連接孔的后機殼蓋;和能夠遮蓋住后機殼蓋的前面,并且為了能夠使連接部連接到后機殼蓋上而形成有比連接部更大,因而能夠貫穿連接部的連接部回避孔的前機殼蓋。
所述的鉸鏈部件和后機殼蓋由金屬材料制成,而前機殼蓋則為注塑成型物。
所述的連接部的外周一部分呈直線形狀,而其余部分呈圓弧形狀;連接部回避孔上與連接部上的直線部相對應的部分呈直線形狀,而其余部分呈圓弧形狀。
所述的后機殼蓋上形成有門能夠開閉的洗滌物出入口,而前機殼蓋上則形成有比洗滌物出入口更大的開口孔。
所述的洗衣機的前面部結構上至少形成有一對連接部件、連接部、后機殼蓋上的連接孔以及連接部回避孔。
本發(fā)明提供的洗衣機的前面部結構是在鉸鏈部件上向后凸出形成能夠貫穿連接部件的連接部,在后機殼蓋上形成能夠貫穿連接部件的連接孔,并在前機殼蓋上形成比連接部更大,因而能夠貫穿連接部的連接部回避孔,這樣鉸鏈部件就可以直接連接到后機殼蓋上,因此即使前機殼蓋的部分結構出現(xiàn)變形,鉸鏈部件與后機殼蓋之間也能夠保持正常的連接狀態(tài),并且能夠防止前機殼蓋出現(xiàn)變形時可能產生的振動及噪音。另外,由于鉸鏈部件和后機殼蓋都是由金屬材料制成,而前機殼蓋則為注塑成型物,因此金屬材料之間的連接要比與由注塑成型物構成的前機殼蓋之間的連接更加堅固。而且,本發(fā)明提供的洗衣機的前面部結構上至少設有一對連接部件、連接部、后機殼蓋的連接孔以及連接部回避孔,因此鉸鏈部件與后機殼蓋能夠穩(wěn)定地相互連接。此外,連接部的外周一部分呈直線形狀,而其余部分呈圓弧形狀,連接部回避孔外周上與連接部上直線部分相對應的部分也呈直線形狀,而其余部分則呈圓弧形狀,因此當連接鉸鏈部件時,由于連接部可以放置到連接部回避孔內,所以連接部件的連接操作變得更加容易。
圖1為已有技術的洗衣機結構立體圖。
圖2為已有技術的洗衣機縱向結構剖視圖。
圖3為采用本發(fā)明提供的前面部結構的洗衣機一實施例結構立體圖。
圖4為采用本發(fā)明提供的前面部結構的洗衣機一實施例結構分解立體圖。
圖5為圖4中的前機殼蓋與后機殼蓋相互連接之前背面結構立體圖。
圖6為圖4中前機殼蓋與后機殼蓋相互連接之后縱向結構剖視圖。
圖7為圖3中A-A向剖視圖。
圖8為圖3中鉸鏈部件的連接結構局部放大立體圖。
附圖中主要部件標號3機殼 50機殼蓋51洗滌物出入口52門
53鉸鏈部件 53a,53a′連接部件53b,53b′連接孔 53c,53c′連接部60后機殼蓋 65彎折部70前機殼蓋 71階梯部72開口孔 78,78′連接部回避孔80控制面板 110下側裝飾面板120左側裝飾面板130右側裝飾面板140上側裝飾面板200前面上部機架210前面下部機架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對實施例對本發(fā)明提供的洗衣機的前面部結構進行詳細說明。與已有技術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標號,并省略對其進行的說明。圖3為采用本發(fā)明提供的前面部結構的洗衣機一實施例結構立體圖。圖4為采用本發(fā)明提供的前面部結構的洗衣機一實施例結構分解立體圖。如圖3、圖4所示,如圖3、圖4所示,在本發(fā)明提供的洗衣機中,機殼3的前面設有機殼蓋50。機殼蓋50上形成有用于取放洗滌物的洗滌物出入口51,并且安裝有用于開閉洗滌物出入口51的門52和能夠以旋轉的方式連接門52的鉸鏈部件53。門52上與鉸鏈部件53的連接部位相對的位置凸出設有掛鉤54,而機殼蓋50上則設有能夠鎖定/打開掛鉤54的門開關55。另外,機殼蓋50的上側設有控制面板80。機殼蓋50與控制面板80中的任一個上凸出形成有組裝凸緣,而另一個上則形成有能使組裝凸緣插入并掛接在其上的組裝槽,這樣就可將控制面板80設置在機殼蓋50的上面。而且,沿著機殼蓋50的左側、下側、右側及控制面板80的左側、上側、右側設有裝飾面板100。裝飾面板100能夠在保護機殼蓋50及控制面板80的同時提高洗衣機前面部的美觀度,其可以是一個以四邊形框架形狀構成的裝飾面板,也可以是沿著機殼蓋50和控制面板80的側面設置的多個裝飾面板110、120、130、140,以下是以設置多個裝飾面板而進行說明。所述的多個裝飾面板110、120、130、140由設置于機殼蓋50下側的下側裝飾面板110、設置于機殼蓋50左側的左側裝飾面板120、設置于機殼蓋50右側的右側裝飾面板130以及設置于控制面板80左側、上側、右側的上側裝飾面板140構成。
如圖4所示,機殼3的左側前端上部與右側前端上部之間設有前面上部機架200,而其左側前端下部與右側前端下部之間則設有前面下部機架210。機殼蓋50由后機殼蓋60和能夠蓋住后機殼蓋60的前面并形成洗衣機前面部外觀的前機殼蓋70構成。其中后機殼蓋60是由金屬材料制成,以下假定其是由壓模鑄造而成進行說明。由于后機殼蓋60能夠由前機殼蓋70遮擋住而不露于外部,因此無需對其進行涂漆或打磨作業(yè)。另外,后機殼蓋60的上端兩側向上凸出形成有左、右連接部61、62,因而通過螺栓等連接部件63、64能夠將后機殼蓋60連接在前面上部機架200上。即,前面上部機架200上形成有能夠連接連接部件63、64的連接孔201、202,而后機殼蓋60的左、右連接部61、62上則形成有相對應于前面上部機架200上連接孔201、202的連接孔61a、62a,當將連接部件63、64連接到后機殼蓋60的左、右連接部61、62上的連接孔61a、62a和前面上部機架200的連接孔201、202后,后機殼蓋60就會緊固于前面上部機架200上。后機殼蓋60的中心部位向后凹陷形成有彎折部65,彎折部65上形成有洗滌物出入口51,而洗滌物出入口51的邊緣則形成有卷邊,因此可以將密封墊14的一部分套上而夾緊。前機殼蓋70由注塑成型物構成,其能夠遮蓋住后機殼蓋60的前面,并通過掛鉤或螺栓等連接裝置與后機殼蓋60相結合。前機殼蓋70上形成有當將其組裝在后機殼蓋60上時能夠插入在后機殼蓋60上彎折部65內的階梯部71。即,后機殼蓋60的彎折部65和前機殼蓋70的階梯部71是容納整個或一部分門52的空間,兩者相互緊密配合而組裝在一起。另外,階梯部71上形成有大于洗滌物出入口51的開口孔72。
如圖3、圖4所示,下側裝飾面板110是在機殼蓋50的下側面沿左右方向設置,其左側端通過螺釘?shù)冗B接部件111連接在機殼3的左側前端下部及前面下部機架210的左側部,其右側部通過螺釘?shù)冗B接部件112連接在機殼3的右側前端下部及前面下部機架210的右側部。左側裝飾面板120是在機殼蓋50的左側面沿上下方向設置,并且至少用一個掛鉤與前機殼蓋70及后機殼蓋60中的任一個相連。右側裝飾面板130是在機殼蓋50的右側面沿上下方向設置,并且至少用一個掛鉤與前機殼蓋70及后機殼蓋60中的任一個相連。
如圖3及圖4所示,上側裝飾面板140由設置于控制面板80左側的左側部141、設置于控制面板80右側的右側部142以及設置于控制面板80上側的上側部143構成,其圍住控制面板80的三個側面。上側裝飾面板140通過螺栓等連接部件148、149、150、151連接在前面上部機架200上。
圖5為圖4中的前機殼蓋與后機殼蓋相互連接之前背面結構立體圖。圖6為圖4中前機殼蓋與后機殼蓋相互連接之后縱向結構剖視圖。如圖5所示,后機殼蓋60的上端邊緣上沿上下方向貫通形成有凸臺掛接孔66,前機殼蓋70上凸出形成有能夠插入并掛接在凸臺掛接孔66內的掛接凸臺73;前機殼蓋70的背面凸出形成有掛鉤74,而后機殼蓋60上則沿前后方向貫通形成有能夠插入并掛住掛鉤74的掛鉤孔90,因此,當將掛接凸臺73插入到凸臺掛接孔66內,然后以掛接凸臺73為中心逆時針轉動前機殼蓋70,則如圖6所示,掛鉤74就能夠貫通掛鉤孔90而掛接到后機殼蓋60的背面,由此可將前機殼蓋70與后機殼蓋60組裝在一起。
而且,如圖5及圖6所示,前機殼蓋70的背面凸出形成有掛鉤75,而后機殼蓋60上則形成有將后機殼蓋60割開一部分并彎折而形成,因而能夠使掛鉤75貫通并掛接住的法蘭67。這是因為前機殼蓋70與后機殼蓋60之間的間距狹窄而無法用螺栓等連接部件進行連接,因而設置了掛鉤75和法蘭67,即掛鉤75是在前機殼蓋70的階梯部71上向后凸出形成,而法蘭67則是在后機殼蓋60的彎折部65上與掛鉤75相對應的部位形成。當將掛鉤75貫通法蘭67上形成的孔67a并從后部掛接在法蘭67上時,那么如圖6所示,前機殼蓋70上的階梯部71和后機殼蓋60上的彎折部65就會相互牢固地組裝在一起。
而且,如圖5及圖6所示,前機殼蓋70的背面向后凸出設有其上形成有連接孔76a的連接凸臺76,后機殼蓋60上與連接凸臺76相對應的位置設有其上形成有連接孔68a且由沖壓方法制成的連接部68,當從后機殼蓋60的后方將螺栓等連接部件68b插入到連接部68的連接孔68a與連接凸臺76的連接孔76a內并擰緊時就可將前機殼蓋70和后機殼蓋60相互組裝在一起。
圖7為圖3中A-A向剖視圖。如圖7所示,鉸鏈部件53通過螺栓等連接部件53a、53a’連接到前機殼蓋70和后機殼蓋60中的任一個上,其由金屬材料制成。如果將鉸鏈部件53連接到前機殼蓋70上,當前機殼蓋70出現(xiàn)熱變形時,鉸鏈部件53與前機殼蓋70之間就會產生縫隙,并且由于縫隙而會產生振動和噪音,因此鉸鏈部件53不應該連接到前機殼蓋70上,而是應該連接到后機殼蓋60上。
如圖5及圖7所示,鉸鏈部件53上向后凸出形成有連接部53c、53c’,而連接部53c、53c’上則形成有能夠貫通連接部件53a、53a’的連接孔53b、53b’。即連接部53c、53c’是在鉸鏈部件53的前面向后凹陷而形成。另外,后機殼蓋60上形成有相對應于連接部53c、53c’上的連接孔53b、53b’,因而能夠貫穿連接部件53a、53a’的連接孔69、69’。此外,前機殼蓋70上形成有比連接部53c、53c’更大的連接部回避孔78、78’,這樣連接部53c、53c’就能夠貫穿前機殼蓋70而連接到后機殼蓋60上。
另外,本發(fā)明提供的洗衣機的前面部結構上至少設有一對連接部件53a、53a’、連接部53c、53c’、連接孔53b、53b’、連接部回避孔78、78’以及后機殼蓋60上的連接孔69、69’,以下假定設有一對而進行說明。即,鉸鏈部件53的上部及下部分別形成有上側及下側連接部53c、53c’。前機殼蓋70上形成有能夠貫穿上側連接部53c的上側連接部回避孔78和能夠貫穿下側連接部53c’的下側連接部回避孔78’。后機殼蓋60上形成有相對應于鉸鏈部件53的上側連接孔53b的上側連接孔69和相對應于鉸鏈部件53的下側連接孔53b’的下側連接孔69’。
圖8為圖3中鉸鏈部件的連接結構局部放大立體圖。如圖8所示,上側連接部53c和下側連接部53c’的外周一部分53d、53d’呈直線形狀,而其余部分53e、53e’呈圓弧形狀,并且上側連接部53c和下側連接部53c’上的直線部53d、53d’及圓弧部53e、53e’以相反的方向形成。另外,如圖5及圖8所示,為了便于安裝鉸鏈部件53上的連接部53c、53c’,上側連接部回避孔78和下側連接部回避孔78’的外周一部分78a、78a’與連接部53c、53c’上的直線部53d、53d’一樣呈直線形狀,其余部分78b、78b’則與連接部53c、53c’上的圓弧部53e、53e’一樣呈圓弧形狀,并且上側連接部回避孔78和下側連接部回避孔78’的直線部78a、78a’及圓弧部78b、78b’也以相反的方向形成。
下面對具有上述結構的洗衣機的前面部結構組裝過程進行說明。如圖6所示,首先將前機殼蓋70與后機殼蓋60組裝在一起,然后再將鉸鏈部件53放置到前機殼蓋70的前面。之后,如圖7所示,將鉸鏈部件53的上側連接部53c插入到上側連接部回避孔78的內側而使其貫穿前機殼蓋70,并且將鉸鏈部件53的下側連接部53c’插入到下側連接部回避孔78’的內側而使其貫穿前機殼蓋70。插入上側連接部53c時,上側連接部53c上的圓弧部53e將被放置到上側連接部回避孔78的圓弧部78b上,此時,上側連接部53c的連接孔53b與后機殼蓋60的上側連接孔69會沿前后方向對齊。而插入下側連接部53c’時,下側連接部53c’上的直線部53d’將被放置到下側連接部回避孔78’的直線部78a’上,此時,下側連接部53c’的連接孔53b’與后機殼蓋60的下側連接孔69’會沿前后方向對齊。在上側連接部53c的連接孔53b與后機殼蓋60的上側連接孔69相互對齊的狀態(tài)下,從鉸鏈部件53的前方將第一連接部件53a連接到上側連接部53c的連接孔53b和后機殼蓋60的上側連接孔69上就可將上側連接部53c與前機殼蓋70相互連接在一起。而在下側連接部53c’的連接孔53b’與后機殼蓋60的下側連接孔69’相互對齊的狀態(tài)下,從鉸鏈部件53的前方將第二連接部件53a’連接到下側連接部53c’的連接孔53b’和后機殼蓋60的下側連接孔69’上就可將下側連接部53c’同上側連接部53c一樣與前機殼蓋70相互連接在一起。即,由金屬材料制成的鉸鏈部件53不是與注塑成型物的前機殼蓋70相連接,而是直接與后機殼蓋60相互連接。
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其可以適用于只有烘干功能的烘干機或具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機,并且能夠在本發(fā)明所屬的范圍內進行多種變化。
權利要求
1.一種洗衣機的前面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洗衣機的前面部結構包括用于鉸接門(52)且連接部件(53a、53a’)能夠貫穿其上向后凸出形成的連接部(53c、53c’)的鉸鏈部件(53);設置在機殼(3)的前面且其上形成有能夠貫穿連接部件(53a、53a’)的連接孔(69、69’)的后機殼蓋(60);和能夠遮蓋住后機殼蓋(60)的前面,并且為了能夠使連接部(53c、53c’)連接到后機殼蓋(60)上而形成有比連接部(53c、53c’)更大,因而能夠貫穿連接部(53c、53c’)的連接部回避孔(78、78’)的前機殼蓋(70)。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機的前面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鉸鏈部件(53)和后機殼蓋(60)由金屬材料制成,而前機殼蓋(70)則為注塑成型物。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機的前面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連接部(53c、53c’)的外周一部分呈直線形狀,而其余部分呈圓弧形狀;連接部回避孔(78、78’)上與連接部(53c、53c’)上的直線部相對應的部分呈直線形狀,而其余部分呈圓弧形狀。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機的前面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機殼蓋(60)上形成有門(52)能夠開閉的洗滌物出入口(51),而前機殼蓋(70)上則形成有比洗滌物出入口(51)更大的開口孔(72)。
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洗衣機的前面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洗衣機的前面部結構上至少形成有一對連接部件(53a、53a’)、連接部(53c、53c’)、后機殼蓋(60)上的連接孔(69、69’)以及連接部回避孔(78、78’)。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洗衣機的前面部結構。其包括用于鉸接門且連接部件能夠貫穿其上向后凸出形成的連接部的鉸鏈部件;設置在機殼的前面且其上形成有能夠貫穿連接部件的連接孔的后機殼蓋;和能夠遮蓋住后機殼蓋的前面,并且為了能夠使連接部連接到后機殼蓋上而形成有比連接部更大,因而能夠貫穿連接部的連接部回避孔的前機殼蓋。本發(fā)明提供的洗衣機的前面部結構能使鉸鏈部件直接連接到后機殼蓋上,因此即使前機殼蓋的部分結構出現(xiàn)變形,鉸鏈部件與后機殼蓋之間也能夠保持正常的連接狀態(tài),并能防止前機殼蓋出現(xiàn)變形時可能產生的振動及噪音。
文檔編號D06F37/00GK101086118SQ20061001411
公開日2007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06年6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6月6日
發(fā)明者樸惠用, 金寶演, 權待熙, 金鉉奭, 李承烈 申請人:南京樂金熊貓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