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紡紗機械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配置有多臺紡紗單元的紡紗機械(Spinning Machine)的技術。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已知一種利用空氣的捻回氣流對纖維束加捻而制造細紗的氣流紡紗裝置。氣流紡紗裝置為,通過向紡紗室(spinning chamber)供給空氣而產生捻回氣流(whirling airflow),使構成纖維束的各纖維捻回,由此制造細紗(例如日本特開 2009-1935 號公報)。氣流紡紗裝置存在如下問題例如在從聚酯纖維等被賦予油劑的纖維束制造細紗的情況下,油劑附著并堆積在紡紗室的壁面上。因此,提出如下技術通過對供給到氣流紡紗裝置的空氣中添加防止堆積劑,由此防止油劑的堆積(例如日本特開2008-95208號公報)。但是,在對空氣配管中所流動的空氣中添加防止堆積劑、并使其向各個氣流紡紗裝置分支的構造中,根據(jù)氣流紡紗裝置的工作臺數(shù)而空氣配管內的空氣流量變化。因此,根據(jù)氣流紡紗裝置的工作臺數(shù)的不同,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有時會變得過多或者變得過少。 因此,要求一種能夠根據(jù)氣流紡紗裝置的工作臺數(shù)來調節(jié)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的技術。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技術,在配置有多臺紡紗單元的紡紗機械中,能夠對供給到氣流紡紗裝置的空氣中添加添加劑,并且能夠根據(jù)氣流紡紗裝置的工作臺數(shù)來調節(jié)添加劑的供給量。第一發(fā)明涉及一種配置有多臺紡紗單元的紡紗機械,該紡紗單元具備利用空氣對纖維束加捻的氣流紡紗裝置。本紡紗機械至少具備空氣壓送裝置、空氣配管、添加劑供給裝置以及控制裝置。空氣壓送裝置對空氣進行壓送。空氣配管對空氣壓送裝置壓送的空氣進行引導。添加劑供給裝置在空氣配管中所流動的空氣朝向各個氣流紡紗裝置分支的上游側,向空氣配管供給添加劑??刂蒲b置對添加劑供給裝置的添加劑供給量進行調節(jié)。第二發(fā)明涉及第一發(fā)明的紡紗機械。本紡紗機械的添加劑供給裝置至少具備添加劑存積槽、添加劑供給配管以及壓力調節(jié)裝置。添加劑存積槽存積添加劑。添加劑供給配管將添加劑從添加劑存積槽向空氣配管引導。壓力調節(jié)裝置對添加劑存積槽內部的壓力進行調節(jié)。控制裝置通過對壓力調節(jié)裝置的運轉狀態(tài)進行控制,由此將由添加劑供給配管引導的添加劑的流量進行變更,而對添加劑的供給量進行調節(jié)。第三發(fā)明涉及第一或第二發(fā)明的紡紗機械??刂蒲b置根據(jù)氣流紡紗裝置的工作臺數(shù)的增加而使添加劑的供給量增量,根據(jù)氣流紡紗裝置的工作臺數(shù)的減少而使添加劑的供
給量減量。第四發(fā)明涉及第一至第三的任一項發(fā)明的紡紗機械。控制裝置通過接收從各個紡紗單元發(fā)送的電信號,由此掌握氣流紡紗裝置的工作臺數(shù)。
第五發(fā)明涉及第一至第三的任一項發(fā)明的紡紗機械。在本紡紗機械具備空氣流量測定裝置??諝饬髁繙y定裝置對空氣配管中所流動的空氣的流量進行測定??刂蒲b置根據(jù)空氣流量測定裝置的測定結果來掌握氣流紡紗裝置的工作臺數(shù)。第六發(fā)明涉及第一至第五的任一項發(fā)明的紡紗機械??諝馀涔鼙粌A斜地配置,使附著在該空氣配管內部的添加劑蓄積到規(guī)定部位。第七發(fā)明涉及第六發(fā)明的紡紗機械。空氣配管具備添加劑排出口,該添加劑排出口將該空氣配管內部所蓄積的添加劑排出到外部。第八發(fā)明涉及第一至第七的任一項發(fā)明的紡紗機械。由添加劑供給裝置向空氣配管供給的添加劑,是防止賦予到纖維束的油劑附著并堆積的防止堆積劑。發(fā)明的效果作為本發(fā)明的效果,發(fā)揮以下所示的效果。根據(jù)第一發(fā)明,能夠對供給到氣流紡紗裝置的空氣中添加添加劑,并且能夠調節(jié)添加劑的供給量。由此,能夠防止向氣流紡紗裝置的添加劑的供給量變得過多或者變得過少,能夠提高細紗品質。根據(jù)第二發(fā)明,能夠對供給到氣流紡紗裝置的空氣中添加添加劑,并且能夠在為簡單構造的同時以高精度對添加劑的供給量進行調節(jié)。由此,能夠防止向氣流紡紗裝置的添加劑的供給量變得過多或者變得過少,能夠提高細紗品質。根據(jù)第三發(fā)明,能夠對供給到氣流紡紗裝置的空氣中添加添加劑,并且能夠根據(jù)氣流紡紗裝置的工作臺數(shù)來調節(jié)添加劑的供給量。由此,能夠防止向氣流紡紗裝置的添加劑的供給量變得過多或者變得過少,能夠提高細紗品質。根據(jù)第四發(fā)明,能夠正確地掌握氣流紡紗裝置的工作臺數(shù),所以能夠適當?shù)卣{節(jié)添加劑的供給量。由此,能夠防止向氣流紡紗裝置的添加劑的供給量變得過多或者變得過少,能夠提高細紗品質。根據(jù)第五發(fā)明,能夠正確地掌握氣流紡紗裝置的工作臺數(shù),所以能夠適當?shù)卣{節(jié)添加劑的供給量。由此,能夠防止向氣流紡紗裝置的添加劑的供給量變得過多或者變得過少,能夠提高細紗品質。根據(jù)第六發(fā)明,能夠使附著在空氣配管內部的添加劑蓄積到規(guī)定部位。由此,能夠防止附著在空氣配管內部的添加劑流入氣流紡紗裝置,能夠提高細紗品質。根據(jù)第七發(fā)明,能夠排出蓄積在空氣配管內部的添加劑。由此,能夠防止附著在空氣配管內部的添加劑流入氣流紡紗裝置,能夠提高細紗品質。根據(jù)第八發(fā)明,能夠防止油劑附著并堆積在紡紗室中,能夠提高細紗品質。
圖1是表示紡紗機械的整體構成的圖。圖2是表示紡紗單元的構成的圖。圖3是表示紡紗單元中所設置的牽伸裝置的圖。圖4是表示紡紗單元中所設置的氣流紡紗裝置的圖。圖5是表示紡紗單元中所設置的紗疵檢測裝置的圖。圖6是表示紡紗單元中所設置的張力穩(wěn)定裝置的圖。
圖7是表示空氣分配裝置和添加劑供給裝置的構成的圖。圖8是表示在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變得過多的情況下制造出捻回較弱的細紗(弱捻紗)的狀態(tài)的圖。圖9是表示在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變得過少的情況下制造出捻回較弱的細紗(弱捻紗)的狀態(tài)的圖。圖10是表示根據(jù)氣流紡紗裝置的工作臺數(shù)來調節(jié)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的控制方式的圖。圖11是表示空氣分配裝置和添加劑供給裝置的構成的其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使用圖1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的紡紗機械100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紡紗機械 100主要由多臺紡紗單元1構成。紡紗機械100具備一臺空氣分配裝置2(圖1中未圖示、 參照圖7)和一臺添加劑供給裝置3(圖1中未圖示、參照圖7)。首先,使用圖2對紡紗單元1的構成進行詳細說明。紡紗單元1是從纖維束(以下稱作“紗條”)F制造細紗Y而制作卷裝P的紡紗機械。紡紗單元1包括沿著紗條F和細紗Y的輸送方向而按照以下順序配置的紗條供給單元(sliver supplying unit) 4、牽 中裝置(draft device) 5、氣、流坊會少裝置(air-jets pinning device)6、紗疵檢測裝置(yarn defect detecting device) 7、張力穩(wěn)定裝置 (tension stabilizing device)8 以及卷繞裝置(winding device)9。紗條供給單元4將作為細紗Y的原料的紗條F向牽伸裝置5供給。紗條供給單元 4主要包括紗條箱41和導條架42 (參照圖3)。紗條箱41中所存積的紗條F由導條架42 引導而向牽伸裝置5供給。牽伸裝置5通過牽伸紗條F而使該紗條F的粗細均勻化。如圖3所示,牽伸裝置 5包括沿著紗條F的輸送方向而按照以下順序配置的后輥對51、第三輥對52、中間輥對53 以及前輥對M這四組牽伸輥對。另外,圖中所示的箭頭表示紗條F的輸送方向。四組牽伸輥對51、52、53、M分別包括下輥51A、52A、53A、54A和上輥51B、52B、53B、 54B0構成中間輥對53的下輥53A及上輥5 上分別卷繞有皮或合成橡膠制的龍帶53C及 53C。下輥51A、52A、53A、54A通過未圖示的驅動裝置而向相同方向旋轉。上輥51B、52B、 53B.54B從動于下輥51A、52A、53A、54A的旋轉而向相同方向旋轉。各牽伸輥對51、52、53、 M被設定為,沿著紗條F的輸送方向轉速依次變快。通過這種構成,牽伸輥對51、52、53、M所夾持的紗條F,每當通過各牽伸輥對51、 52,53,54時輸送速度就增加,在相鄰的牽伸輥對之間被牽伸。如此,牽伸裝置5通過牽伸紗條F而使該紗條F的粗細均勻化。氣流紡紗裝置6通過對所牽伸的紗條F加捻而制造細紗Y。如圖4所示,氣流紡紗裝置6主要包括纖維引導器61、錠子62以及噴嘴塊63。另外,圖中所示的黑色箭頭表示紗條F和細紗Y的輸送方向。圖中所示的空白箭頭表示所供給的空氣的流動方向。纖維引導器61是構成紡紗室(spinning chamber) SC的一部分的部件。纖維引導器61將由牽伸裝置5牽伸的紗條F向紡紗室SC引導。具體地說明,纖維引導器61通過與紡紗室SC連通的纖維導入路61g,將紗條F向該紡紗室SC內引導。在纖維引導器61中,向紡紗室SC內部突出地設置有針61η,使紗條F沿著該針61η進行引導。錠子62是構成紡紗室SC的一部分的部件。錠子62將在紡紗室SC中被加捻的紗條F即細紗Y向紗疵檢測裝置7引導。具體地說明,錠子62通過與紡紗室SC連通的纖維通過路62s,將細紗Y向輸送方向下游側所配置的紗疵檢測裝置7引導。噴嘴塊63是構成紡紗室SC的一部分的部件。噴嘴塊63將后述的空氣壓送裝置 21壓送的空氣向紡紗室SC引導。具體地說明,噴嘴塊63通過與紡紗室SC連通的空氣孔 63a,將空氣向該紡紗室SC內引導。另外,噴嘴塊63上所設置的各空氣孔63a被連通為,使從各空氣孔63a噴出的空氣以紡紗室SC的中心軸為中心而相互向相同方向流動,因此在該紡紗室SC內部產生空氣的捻回氣流(參照圖中白箭頭)。對紡紗室SC進行更詳細的說明。紡紗室SC是由纖維引導器61、錠子62和噴嘴塊 63所包圍的空間。詳細地說,紡紗室SC是由相對于噴嘴塊63上所設置的大致圓錐形狀的貫通孔63p從一方插入的大致圓錐形狀的錠子62和另一方上所安裝的纖維引導器61所包圍的空間。紡紗室SC被分為纖維引導器61和錠子62之間所構成的空間SCl ;以及錠子62 和噴嘴塊63之間所構成的空間SC2。在空間SCl中,構成紗條F的各纖維為,各纖維的后端部通過捻回氣流而被反轉(參照圖中雙點劃線)。在空間SC2中,所反轉的各纖維的后端部通過捻回氣流而被捻回(參照圖中雙點劃線)。通過這種構成,沿著針61η被引導的紗條F為,構成該紗條F的各纖維的后端部被捻回,而不斷地卷繞到中心部的纖維上。如此,氣流紡紗裝置6能夠利用空氣的捻回氣流對紗條F加捻,并制造細紗Y。另外,氣流紡紗裝置6也可以是在纖維引導器61上未設置針 61η的構成。在該情況下,纖維引導器61通過該纖維引導器61的下游端的邊緣,實現(xiàn)針61η 的功能。紗疵檢測裝置7檢測在細紗Y上產生的缺陷部。如圖5所示,紗疵檢測裝置7主要包括光源部71、受光部72以及殼體73。另外,圖中所示的箭頭表示從光源部71照射的光的方向。光源部71是通過在正向上施加電壓而進行發(fā)光的半導體元件、即發(fā)光二極管。光源部71被配置為,能夠將來自該光源部71的光向細紗Y照射。受光部72是能夠通過光信號來進行電流控制的半導體元件、即光敏晶體管。受光部72被配置為,能夠對由光源部71照射的光進行受光。殼體73是將光源部71和受光部72保持在規(guī)定位置的部件。在殼體73中設置有細紗Y通過的紗線通路73a。殼體73將光源部71和受光部72保持為夾著細紗Y對置。通過這種構成,受光部72受光的光量,成為從光源部71向細紗Y照射的光之中將被細紗Y遮光的光量除去的值。另外,紗疵檢測裝置7經由電氣線路與控制裝置C連接(參照圖7)??刂蒲b置C通過接收來自紗疵檢測裝置7的檢測信號,由此掌握在細紗Y上產生的缺陷部。紗疵檢測裝置7能夠檢測到的缺陷部,除了細紗Y的一部分過粗或者過細的異常之外,還包括在細紗Y上存在聚丙烯等雜質的情況。紗疵檢測裝置7除了上述那樣的光學式的傳感器以外,還能夠采用靜電電容式的傳感器。
張力穩(wěn)定裝置8將對細紗Y施加的張力保持為適當并使其穩(wěn)定。如圖6所示,張力穩(wěn)定裝置8主要包括輥81、動力部82以及退繞部件(unwinding member) 830另外,圖中所示的箭頭表示細紗Y的輸送方向。輥81是將細紗Y從氣流紡紗裝置6中拉出而對該細紗Y進行卷繞的大致圓筒形狀的旋轉體。輥81安裝在動力部82的旋轉軸8 上,通過該動力部82而旋轉。從氣流紡紗裝置6被拉出的細紗Y被卷繞到該輥81的外周面。動力部82是通過被供給電力而進行驅動的電動馬達。動力部82使輥81旋轉,并且將該輥81的轉速以規(guī)定值維持為一定。由此,能夠將輥81所卷繞的細紗Y的卷繞速度
保持為一定。退繞部件83是如下的掛紗部件通過與輥81 —體或者相獨立地旋轉,由此對所卷繞的細紗Y的退繞進行輔助。退繞部件83的一個端部安裝在輥81的旋轉軸84上。退繞部件83的另一個端部形成為朝向輥81的外周面彎曲。退繞部件83通過使細紗Y掛在彎曲的部位上,能夠將該細紗Y從輥81進行退繞。在安裝有退繞部件83的旋轉軸84的基部配置有永久磁鐵,該永久磁鐵產生阻止退繞部件83的旋轉的阻力。通過這種構成,在對細紗Y施加的張力較低、小于上述阻力的情況下,退繞部件83 與輥81 —體地旋轉。另一方面,在對細紗Y施加的張力較高、大于上述阻力的情況下,退繞部件83與輥81相獨立地旋轉。如此,張力穩(wěn)定裝置8能夠根據(jù)對細紗Y施加的張力而使退繞部件83與輥81 —體或者相獨立地旋轉,能夠調節(jié)該細紗Y的退繞速度。如此,張力穩(wěn)定裝置8將對細紗Y施加的張力保持為適當并使其穩(wěn)定。 另外,如上所述,張力穩(wěn)定裝置8具有將細紗Y從氣流紡紗裝置6拉出的作用。但是,例如也可以在氣流紡紗裝置6的下游側配置送出輥和夾持輥,而通過該送出輥和夾持輥來拉出細紗Y。并且,也可以構成為,在送出輥和夾持輥的下游側配置張力穩(wěn)定裝置8而對細紗Y進行卷繞并存積?;蛘?,也可以構成為,省略張力穩(wěn)定裝置8,通過卷繞裝置9拉出細紗Y。卷繞裝置9通過卷繞細紗Y來制作大致圓筒形狀(筒子紗形狀)的卷裝P。卷繞裝置9主要包括驅動輥91以及未圖示的搖架。搖架將筒管92保持為旋轉自如。驅動輥91是通過進行旋轉而使筒管92及卷裝P從動旋轉的旋轉體。驅動輥91 根據(jù)卷裝P的外徑的變化來調節(jié)轉速,將該卷裝P的圓周速度維持為一定。由此,能夠將筒管92所卷繞的細紗Y的卷繞速度保持為一定。筒管92是通過進行旋轉而卷繞細紗Y的大致圓筒形狀的旋轉體。筒管92通過在與該筒管92或者卷裝P的外周面接觸的狀態(tài)下進行旋轉的驅動輥91而從動旋轉。另外, 卷繞裝置9通過未圖示的橫動裝置(traverse device)使細紗Y橫動,防止卷裝P上的細紗Y的偏斜。通過這種構成,被引導到筒管92的細紗Y不會偏斜地卷繞到該筒管92的外周面。 如此,卷繞裝置9能夠制作大致圓筒形狀(筒子紗形狀)的卷裝P。另外,除了圖2所示那樣的大致圓筒形狀(筒子紗形狀)的卷裝P之外,卷繞裝置9例如還能夠制作大致圓錐形狀(錐狀)的卷裝P。接著,利用圖7對空氣分配裝置2和添加劑供給裝置3的構成進行詳細說明。另夕卜,圖中所示的箭頭表示空氣的流動方向。
如上所述,紡紗機械100具備一臺空氣分配裝置2??諝夥峙溲b置2主要包括空氣壓送裝置21、第一空氣配管22、第一分配管23、第二空氣配管M以及第二分配管25??諝鈮核脱b置21是對空氣進行加壓而送出的裝置??諝鈮核脱b置21主要包括通過使電動馬達驅動而對空氣進行加壓的電動壓縮機等。另外,通過壓力調節(jié)閥211來調節(jié)空氣壓送裝置21壓送的空氣的壓力。第一空氣配管22是對空氣壓送裝置21壓送的空氣進行引導的通路。第一空氣配管22被安裝為,沿著各紡紗單元1所配置的方向平行或者大致平行。第一分配管23是使在第一空氣配管22中流動的空氣分支而向氣流紡紗裝置6引導的通路。第一分配管23的一個端部與氣流紡紗裝置6連接。第一分配管23的另一個端部與第一空氣配管22的中間部連接。由此,第一分配管23能夠使在第一空氣配管22中流動的空氣分支而向氣流紡紗裝置6引導。另外,通過配置在該第一分配管23的中間部的開閉閥231,對由第一分配管23向氣流紡紗裝置6引導的空氣的流量進行調節(jié)。第二空氣配管M是對空氣壓送裝置21壓送的空氣進行引導的通路。第二空氣配管M被安裝為,沿著各紡紗單元1所配置的方向平行或者大致平行。第二分配管25是使在第二空氣配管M中流動的空氣分支而向氣流紡紗裝置6引導的通路。第二分配管25的一個端部與氣流紡紗裝置6連接。第二分配管25的另一個端部與第二空氣配管M的中間部連接。由此,第二分配管25能夠使在第二空氣配管M中流動的空氣分支而向氣流紡紗裝置6引導。另外,通過配置在該第二分配管25的中間部的開閉閥251,對由第二分配管25向氣流紡紗裝置6引導的空氣的流量進行調節(jié)。如此,空氣分配裝置2能夠經由第一空氣配管22或者第二空氣配管M將空氣壓送裝置21壓送的空氣向氣流紡紗裝置6供給。另外,作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也可以是省略第二空氣配管M的構成,也可以是具備比本實施方式的紡紗機械100多的空氣配管的構成。此外,如上所述,紡紗機械100具備一臺添加劑供給裝置3。添加劑供給裝置3主要包括分支配管31、壓力調節(jié)裝置32、添加劑存積槽33以及添加劑供給配管34。分支配管31是使在第一空氣配管22中流動的空氣分支而向添加劑存積槽33引導的通路。分支配管31的一個端部與添加劑存積槽33連接。分支配管31的另一個端部與第一空氣配管22的中間部連接。由此,分支配管31能夠使在第一空氣配管22中流動的空氣分支而向添加劑存積槽33引導。另外,通過配置在該分支配管31的中間部的閥311, 對由分支配管31向添加劑存積槽33引導的空氣的流量進行調節(jié)。壓力調節(jié)裝置32是對被引導到添加劑存積槽33的空氣進行加壓而對該添加劑存積槽33的內壓進行調節(jié)的裝置。壓力調節(jié)裝置32主要包括通過使滑動活塞驅動而對空氣進行加壓的增壓閥等。或者,也可以使用通過使電動馬達驅動而對空氣進行加壓的電動壓縮機。另外,壓力調節(jié)裝置32經由電氣線路與控制裝置C連接。控制裝置C通過向壓力調節(jié)裝置32發(fā)送控制信號,由此適當?shù)乜刂圃搲毫φ{節(jié)裝置32的運轉狀態(tài)。添加劑存積槽33是存積添加劑的容器。添加劑存積槽33具備檢測添加劑的存積量的液位傳感器331。液位傳感器331經由電氣線路與控制裝置C連接??刂蒲b置C通過接收來自液位傳感器331的檢測信號,由此掌握添加劑的存積量。添加劑供給配管34是將添加劑存積槽33中所存積的添加劑向第一空氣配管22引導的通路。添加劑供給配管34的一個端部被連接為,在添加劑存積槽33的底部開口。添加劑供給配管34的另一個端部與在第一空氣配管22中流動的空氣朝向各個氣流紡紗裝置 6分支的上游側連接。如此,添加劑供給裝置3能夠將添加劑存積槽33中所存積的添加劑供給到第一空氣配管22。此外,添加劑供給裝置3通過調節(jié)添加劑存積槽33的內壓,能夠調節(jié)添加劑的
供給量。通過這種構成,本紡紗機械100能夠對供給到氣流紡紗裝置6的空氣中添加添加齊U,并能夠在為簡單構造的同時以高精度對添加劑的供給量進行調節(jié)。由此,能夠防止向氣流紡紗裝置6的添加劑的供給量變得過多或者變得過少,能夠提高細紗Y品質。另外,本實施方式的紡紗機械100為,通過將配置在第一空氣配管22的上游部的閥221開閥、并將配置在第二空氣配管M的上游部的閥Ml閉閥,由此能夠僅使用第一空氣配管22向氣流紡紗裝置6供給空氣。由此,能夠僅將含有添加劑的空氣供給到氣流紡紗裝置6。另一方面,本實施方式的紡紗機械100為,通過將配置在第一空氣配管22的上游部的閥221閉閥、并將配置在第二空氣配管M的上游部的閥241開閥,由此能夠僅使用第二空氣配管M向氣流紡紗裝置6供給空氣。由此,能夠僅將不含有添加劑的空氣供給到氣流紡紗裝置6。接著,使用圖8對在向氣流紡紗裝置6的添加劑的供給量變得過多的情況下制造出捻回較弱的細紗(弱捻紗)Y的理由進行說明。圖中所示的黑箭頭表示紗條F和細紗Y 的輸送方向。圖中所示的空白箭頭表示所供給的空氣的流動方向。另外,假設向第一空氣配管22供給的添加劑是防止對紗條F賦予的油劑堆積的防止堆積劑來進行說明。如上所述,通過噴嘴塊63的空氣孔63a向紡紗室SC供給的空氣,在該紡紗室SC 內成為捻回氣流(參照圖中空白箭頭)。此時,與空氣一起向氣流紡紗裝置6供給的防止堆積劑,在錠子62的周面等形成皮膜,而防止油劑的堆積。但是,在向氣流紡紗裝置6的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變得過多的情況、即空氣中含有的防止堆積劑為規(guī)定量以上的情況下,防止堆積劑成為液滴而附著在錠子62的周面等。因此,在紡紗室SC內反轉的纖維的后端部, 難以通過捻回氣流而捻回。結果,制造出捻回較弱的細紗(弱捻紗)Y。具體地說明,在向氣流紡紗裝置6的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變得過多的情況下,防止堆積劑成為液滴而附著在錠子62的周面等。因此,附著的防止堆積劑,成為向該錠子62 卷繞地進行捻回的纖維的阻力(參照圖中雙點劃線)。因此,在紡紗室SC內反轉的纖維的后端部難以通過捻回氣流而捻回,因此不能夠充分地卷繞到中心部的纖維上。在向氣流紡紗裝置6的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變得過多的情況下,所反轉的纖維的后端部在充分地卷繞到中心部的纖維上之前就被導入纖維通過路62s,因此制造出捻回較弱的細紗(弱捻紗)Y。接著,使用圖9對在向氣流紡紗裝置6的添加劑的供給量變得過少的情況下制造出捻回較弱的細紗(弱捻紗)Y的理由進行說明。圖中所示的黑箭頭表示紗條F和細紗Y 的輸送方向。圖中所示的空白箭頭表示所供給的空氣的流動方向。另外,假設向第一空氣配管22供給的添加劑是防止對紗條F賦予的油劑堆積的防止堆積劑來進行說明。如上所述,通過噴嘴塊63的空氣孔63a向紡紗室SC供給的空氣,在該紡紗室SC內成為捻回氣流(參照圖中空白箭頭)。此時,與空氣一起向氣流紡紗裝置6供給的防止堆積齊U,在錠子62的周面等形成皮膜,而防止油劑的堆積。但是,在向氣流紡紗裝置6的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變得過少的情況、即空氣中含有的防止堆積劑小于規(guī)定量的情況下,對紗條F 賦予的油劑附著并堆積到錠子62的周面等。因此,在紡紗室SC內反轉的纖維的后端部,難以通過捻回氣流而捻回。結果,制造出捻回較弱的細紗(弱捻紗)Y。具體地說明,在向氣流紡紗裝置6的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變得過少的情況下,對紗條F賦予的油劑附著并堆積到錠子62的周面等。因此,堆積的油劑,成為向該錠子62卷繞地進行捻回的纖維的抵抗(參照圖中雙點劃線)。因此,在紡紗室SC內反轉的纖維的后端部難以通過捻回氣流而捻回,因此不能夠充分地卷繞到中心部的纖維上。在向氣流紡紗裝置6的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變得過少的情況下,所反轉的纖維的后端部在充分地卷繞到中心部的纖維上之前就被導入纖維通過路62s,因此制造出捻回較弱的細紗(弱捻紗)Y。如此,為了防止產生捻回較弱的細紗(弱捻紗)Υ而提高細紗Y的品質,重要的是防止向氣流紡紗裝置6的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變得過多或者變得過少。并且,在向氣流紡紗裝置6的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變得過多的情況下,有時防止堆積劑還會染到細紗Y上而產生染色不良,因此要求將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調節(jié)為適當?shù)募夹g。但是,在本紡紗機械 100那樣,對在空氣配管(在本紡紗機械100中為第一空氣配管22)中流動的空氣中添加防止堆積劑、并使其朝向各個氣流紡紗裝置6分支的構造中,難以使向氣流紡紗裝置6的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成為最佳化。具體地說明,構成紡紗機械100的各紡紗單元1為,每個紡紗單元1開始卷繞卷裝 P的時期和結束卷繞的時期不同,所以氣流紡紗裝置6的工作臺數(shù)變動。例如,在紡紗機械 100的批次變更時,從卷繞卷裝P結束的紡紗單元1開始依次停止運轉,所以氣流紡紗裝置 6的工作臺數(shù)逐漸減少。此外,在通過紡紗機械100中少數(shù)的紡紗單元1來進行紡紗之后通過全部紡紗單元1開始紡紗的情況下,氣流紡紗裝置6的工作臺數(shù)逐漸增加。當氣流紡紗裝置6的工作臺數(shù)變動時,空氣的需要量變化,所以在第一空氣配管22中流動的空氣流量也變化。此時,當由添加劑供給裝置3供給的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為一定時,成為向氣流紡紗裝置6的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變得過多或者變得過少的原因。因此,在本紡紗機械100 中,根據(jù)氣流紡紗裝置6的工作臺數(shù)來進行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的調節(jié)。使用圖10對根據(jù)氣流紡紗裝置6的工作臺數(shù)來調節(jié)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的控制方式進行說明。圖10的橫軸表示氣流紡紗裝置6的工作臺數(shù)。圖10的縱軸表示實際的供給量相對于全部氣流紡紗裝置6工作時的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之比。本紡紗機械100根據(jù)氣流紡紗裝置6的工作臺數(shù)的增加而使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增量。詳細地說明,本紡紗機械100的控制裝置C,對構成添加劑供給裝置3的壓力調節(jié)裝置32進行控制,由此根據(jù)氣流紡紗裝置6的工作臺數(shù)的增加而使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增量。另一方面,本紡紗機械100根據(jù)氣流紡紗裝置6的工作臺數(shù)的減少而使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減量。詳細地說明,本紡紗機械100的控制裝置C,對構成添加劑供給裝置3的壓力調節(jié)裝置32進行控制,由此根據(jù)氣流紡紗裝置6的工作臺數(shù)的減少而使防止堆積劑的
供給量減量。另外,如圖10的實線所示,在本紡紗機械100中,根據(jù)氣流紡紗裝置6的工作臺數(shù)而階段性地調節(jié)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其原因為,對于產生捻回較弱的細紗(弱捻紗)Y這個問題來說,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不會敏感地產生影響,因此階段性地調節(jié)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能夠使控制方式簡化。但是,也能夠如圖10的虛線所示那樣,連續(xù)地調節(jié)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另外,控制裝置C通過對壓力調節(jié)裝置32的每單位時間的運轉時間與停止時間的比例、所謂的占空比進行控制,由此調節(jié)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也可以通過對由調節(jié)器進行的差壓調節(jié)或添加劑供給裝置3的添加劑的供給量進行直接控制,由此進行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的調節(jié)。通過這種構成,本紡紗機械100能夠對供給到氣流紡紗裝置6的空氣中添加防止堆積劑,并且能夠根據(jù)氣流紡紗裝置6的工作臺數(shù)而調節(jié)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由此,能夠防止向氣流紡紗裝置6的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變得過多或者變得過少,能夠提高細紗Y的品質。接著,對本紡紗機械100的控制裝置C掌握氣流紡紗裝置6的工作臺數(shù)的方法進行說明??刂蒲b置C通過接收從各紡紗單元1發(fā)送的電信號,由此掌握氣流紡紗裝置6的工作臺數(shù)。具體地說明,控制裝置C通過從各紡紗單元1接收表示工作狀態(tài)的工作信號,由此掌握氣流紡紗裝置6的工作臺數(shù)?;蛘撸刂蒲b置C通過接收從紗疵檢測裝置7發(fā)送的紗線行駛信號,由此掌握氣流紡紗裝置6的工作臺數(shù)。此外,例如還能夠在牽伸裝置5等安裝傳感器,根據(jù)來自該傳感器的紗線行駛信號等來掌握氣流紡紗裝置6的工作臺數(shù)??刂蒲b置C還能夠根據(jù)第一空氣配管22所具備的空氣流量測定裝置222的測定結果,來掌握氣流紡紗裝置6的工作臺數(shù)。在該情況下,如上所述,控制裝置C利用在第一空氣配管22中流動的空氣流量與氣流紡紗裝置6的工作臺數(shù)之間存在相關關系的情況??諝饬髁繙y定裝置222例如可以是熱線式流量計或差壓式流量計等,而測定形式不限定。通過這種構成,本紡紗機械100能夠正確地掌握氣流紡紗裝置6的工作臺數(shù),因此能夠適當?shù)卣{節(jié)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由此,能夠防止向氣流紡紗裝置6的防止堆積劑的供給量變得過多或者變得過少,能夠提高細紗Y的品質。接著,使用圖11對能夠防止附著在第一空氣配管22內部的防止堆積劑流入氣流紡紗裝置6的構造進行說明。如上所述,對于第一空氣配管22,通過添加劑供給裝置3供給防止堆積劑等添加齊U。因此,附著在第一空氣配管22內部的添加劑有可能大量地流入氣流紡紗裝置6。因此, 本紡紗機械100通過傾斜地安裝第一空氣配管22,由此將附著在該第一空氣配管22內部的添加劑引導到規(guī)定部位。通過這種構成,本紡紗機械100能夠將附著在第一空氣配管22內部的添加劑蓄積到規(guī)定部位。由此,能夠防止附著在第一空氣配管22內部的添加劑流入氣流紡紗裝置6,能夠提高細紗Y的品質。第一空氣配管22具備添加劑排出口 223,該添加劑排出口 223將該第一空氣配管 22中蓄積的添加劑排出到外部。通過這種構成,本紡紗機械100能夠排出第一空氣配管22 內部蓄積的添加劑。由此,能夠防止第一空氣配管22內部蓄積的添加劑流入氣流紡紗裝置 6,能夠提高細紗品質。在圖11所圖示的實施方式中,第一空氣配管22被配置為,隨著從添加劑供給裝置 3遠離而向下方傾斜。第一空氣配管22不限定于本實施方式,例如也可以被配置為,隨著從添加劑供給裝置3遠離而向上方傾斜。在該情況下,添加劑排出口 223配置在添加劑供給裝置3的附近。此外,也可以使附著在第一空氣配管22上的添加劑從添加劑排出口 223返回到添加劑存積槽33中。本實施方式的紡紗機械100是具備一臺添加劑供給裝置3的構成。但是,在將多個紡紗單元1分為多個組的情況下,也可以對每個組設置添加劑供給裝置3和空氣壓送裝置21。通過對多個紡紗單元1設置共通的添加劑供給裝置3和空氣壓送裝置21,能夠使紡紗機械100整體的構成簡化,且能夠避免紡紗機械100大型化。另外,本實施方式的紡紗機械100為,從上方朝向下方輸送紗條F。但是,本發(fā)明的紡紗機械100不限于這種實施方式。例如,也可以構成為,將存放紗條F的條筒配置在機體下部,將卷繞裝置9配置在機體上部。
權利要求
1.一種紡紗機械,配置有多臺紡紗單元,該紡紗單元具備利用空氣對纖維束加捻的氣流紡紗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空氣壓送裝置,對空氣進行壓送;空氣配管,對上述空氣壓送裝置壓送的空氣進行引導;添加劑供給裝置,在上述空氣配管中所流動的空氣朝向各個上述氣流紡紗裝置分支的上游側,向該空氣配管供給添加劑;以及控制裝置,對上述添加劑供給裝置的添加劑供給量進行調節(jié)。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紡紗機械,其特征在于,上述添加劑供給裝置具備添加劑存積槽,存積添加劑;添加劑供給配管,將添加劑從上述添加劑存積槽向上述空氣配管引導;以及壓力調節(jié)裝置,對上述添加劑存積槽內部的壓力進行調節(jié),上述控制裝置通過對上述壓力調節(jié)裝置的運轉狀態(tài)進行控制,由此將由上述添加劑供給配管引導的添加劑的流量進行變更,而對添加劑的供給量進行調節(jié)。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記載的紡紗機械,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裝置根據(jù)上述氣流紡紗裝置的工作臺數(shù)的增加而使添加劑的供給量增量,根據(jù)上述氣流紡紗裝置的工作臺數(shù)的減少而使添加劑的供給量減量。
4.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3的任一項所記載的紡紗機械,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裝置通過接收從各個上述紡紗單元發(fā)送的電信號,由此掌握上述氣流紡紗裝置的工作臺數(shù)。
5.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3的任一項所記載的紡紗機械,其特征在于,具備空氣流量測定裝置,該空氣流量測定裝置對上述空氣配管中所流動的空氣的流量進行測定,上述控制裝置根據(jù)上述空氣流量測定裝置的測定結果來掌握上述氣流紡紗裝置的工作臺數(shù)。
6.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5的任一項所記載的紡紗機械,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氣配管被傾斜地配置,使附著在該空氣配管內部的添加劑蓄積到規(guī)定部位。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記載的紡紗機械,其特征在于,上述空氣配管具備添加劑排出口,該添加劑排出口將該空氣配管內部所蓄積的添加劑排出到外部。
8.根據(jù)權利要求1至權利要求7的任一項所記載的紡紗機械,其特征在于,由上述添加劑供給裝置向上述空氣配管供給的添加劑,是防止賦予到上述纖維束的油劑附著并堆積的防止堆積劑。
全文摘要
一種紡紗機械(100),配置有多臺紡紗單元(1),該紡紗單元(1)具備利用空氣對纖維束(F)加捻的氣流紡紗裝置(6),該氣流紡紗裝置具備空氣壓送裝置(21),對空氣進行壓送;空氣配管(22),對上述空氣壓送裝置(21)壓送的空氣進行引導;添加劑供給裝置(3),在上述空氣配管(22)中所流動的空氣朝向各個上述氣流紡紗裝置(6)分支的上游側,向該空氣配管(22)供給添加劑;以及控制裝置(C),對上述添加劑供給裝置(3)的添加劑的供給量進行調節(jié)。
文檔編號D01H4/02GK102465363SQ20111031698
公開日2012年5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11月5日
發(fā)明者坂元直孝, 太田成利 申請人:村田機械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