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布料夾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柔性布料夾具,它包括面板后蓋和與面板后蓋固定連接的多孔面板,面板后蓋與多孔面板之間形成一個凹形空腔,多孔面板上設有多個通孔,通孔將凹形空腔與外部環(huán)境連通,面板后蓋上還設有氣管孔,氣管孔與凹形空腔連通,氣管孔與氣管的一端連通,氣管的另一端與鼓風機連通。該柔性布料夾具,采用抽氣的方式,無需將夾具與布料緊密的接觸形成真空區(qū)域產(chǎn)生負壓而生成吸附力,而是在夾具靠近布料時,通過抽風產(chǎn)生吸附力,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吸嘴容易吸附在布料所放置的不透氣平板上的問題,該夾具可平整、穩(wěn)定地吸附布料,并可方便地針對不同的布料調整吸風的強度,使在縫紉生產(chǎn)過程中,布料的拿取過程更加便捷、穩(wěn)定、安全。
【專利說明】柔性布料夾具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柔性布料夾具。
【背景技術】
[0002]在縫紉過程中,縫紉機械對布料的拿取主要采用氣吸的方式,氣吸主要分為真空吸和抽氣兩種方式。由于布料紋理之間的間隙較大,真空吸附主要吸取一些不透氣的布料。對于透氣的布料,采用真空吸附時,往往吸嘴會緊緊地吸附在布料所放置的不透氣平板上。
【發(fā)明內容】
[0003]鑒于以上所述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柔性布料夾具,用于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布料的拿取不便,吸嘴容易吸附在布料所放置的不透氣平板上的問題。
[0004]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及其他相關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柔性布料夾具,它包括面板后蓋和與面板后蓋固定連接的多孔面板,面板后蓋與多孔面板之間形成一個凹形空腔,多孔面板上設有多個通孔,通孔將凹形空腔與外部環(huán)境連通,面板后蓋上還設有氣管孔,氣管孔與凹形空腔連通,氣管孔與氣管的一端連通,氣管的另一端與鼓風機連通。
[0005]優(yōu)選的,面板后蓋為盒狀,面板后蓋面向多孔面板的一面為開口,多孔面板蓋在面板后蓋的開口上。
[0006]優(yōu)選的,多孔面板與面板后蓋為可拆卸連接。
[0007]優(yōu)選的,多孔面板與面板后蓋通過多個螺栓連接。
[0008]優(yōu)選的,多孔面板與面板后蓋的接觸面相互密封。
[0009]優(yōu)選的,多孔面板與面板后蓋的接觸面之間通過密封膠密封。
[0010]優(yōu)選的,氣管孔與氣管采用螺紋連接。
[0011]如上所述,本發(fā)明柔性布料夾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該柔性布料夾具,采用抽氣的方式,無需將夾具與布料緊密的接觸形成真空區(qū)域產(chǎn)生負壓而生成吸附力,而是在夾具靠近布料時,通過抽風產(chǎn)生吸附力,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吸嘴容易吸附在布料所放置的不透氣平板上的問題,該夾具可平整、穩(wěn)定地吸附布料,并可方便地針對不同的布料調整吸風的強度,使在縫紉生產(chǎn)過程中,布料的拿取過程更加便捷、
穩(wěn)定、安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顯示為本發(fā)明柔性布料夾具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顯示為圖1所示的柔性布料夾具的剖面示意圖。
[0015]圖3顯示為圖1所示的柔性布料夾具的面板后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4顯示為圖3所示的柔性布料夾具的面板后蓋的剖面示意圖。
[0017]圖5顯示為圖1所示的柔性布料夾具的多孔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6顯示為圖5所示的柔性布料夾具的多孔面板的正視圖。
[0019]元件標號說明
[0020]I面板后蓋
[0021]11氣管孔
[0022]12第二螺栓安裝孔
[0023]2多孔面板
[0024]21通孔
[0025]22第一螺栓安裝孔
[0026]3凹形空腔
[0027]4氣管
[0028]5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0029]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發(fā)明的其他優(yōu)點及功效。
[0030]請參閱圖1至圖6。須知,本說明書所附圖式所繪示的結構、比例、大小等,均僅用以配合說明書所揭示的內容,以供熟悉此技術的人士了解與閱讀,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可實施的限定條件,故不具技術上的實質意義,任何結構的修飾、比例關系的改變或大小的調整,在不影響本發(fā)明所能產(chǎn)生的功效及所能達成的目的下,均應仍落在本發(fā)明所揭示的技術內容得能涵蓋的范圍內。同時,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技術內容下,當亦視為本發(fā)明可實施的范疇。
[0031]如圖1至圖6所示,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柔性布料夾具,它包括面板后蓋I和與面板后蓋I固定連接的多孔面板2,面板后蓋I與多孔面板2之間形成一個凹形空腔3,多孔面板2上設有多個通孔21,通孔21將凹形空腔3與外部環(huán)境連通,面板后蓋I上還設有氣管孔11,氣管孔11與凹形空腔3連通,氣管孔11與氣管4的一端連通,氣管4的另一端與鼓風機連通。
[0032]其中,氣管孔11與氣管4可采用螺紋連接。
[0033]該柔性布料夾具的一種具體結構如下。面板后蓋I為盒狀,面板后蓋I面向多孔面板2的一面為開口,多孔面板2蓋在面板后蓋I的開口上。
[0034]多孔面板2與面板后蓋I為可拆卸連接。例如,多孔面板2與面板后蓋I可通過多個螺栓5連接。此時,多孔面板2的周邊設有均勻分布的第一螺栓安裝孔22,面板后蓋I與第一螺栓安裝孔22對應的位置設有第二螺栓安裝孔12,面板后蓋I與多孔面板2安裝時,第一螺栓安裝孔22與第二螺栓安裝孔12對應,并通過螺栓5連接。
[0035]多孔面板2與面板后蓋I的接觸面相互密封。例如,多孔面板2與面板后蓋I的接觸面之間通過密封膠密封。
[0036]該柔性布料夾具的多孔面板2可準備多個,各個多孔面板2的通孔21的大小和數(shù)量都不一樣。多孔面板2可從面板后蓋I上拆卸下來,根據(jù)布料材質的不同,選擇具有合理的通孔大小以及數(shù)量的多孔面板2。由于不同布料的吸取需要的風量是不一樣的,在實際使用時,需反復試驗多孔面板2上的通孔21的大小和數(shù)量。
[0037]該柔性布料夾具的多孔面板2與面板后蓋I均可使用工程塑料為材料。
[0038]在該柔性布料夾具的使用過程中,根據(jù)所需吸取的布料的狀況,調節(jié)鼓風機的風量,以及更換不同規(guī)格的多孔面板2。
[0039]在該柔性布料夾具實際吸布的過程中,多孔面板2不需要下壓緊貼布料形成真空,當多孔面板2與布料的距離達到一定程度時,多孔面板2下面空氣的流動帶動布料吸附在多孔面板2上,實現(xiàn)對布料的拿取。
[0040]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柔性布料夾具,采用抽氣的方式,無需將夾具與布料緊密的接觸形成真空區(qū)域產(chǎn)生負壓而生成吸附力,而是在夾具靠近布料時,通過抽風產(chǎn)生吸附力,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吸嘴容易吸附在布料所放置的不透氣平板上的問題,該夾具可平整、穩(wěn)定地吸附布料,并可方便地針對不同的布料調整吸風的強度,使在縫紉生產(chǎn)過程中,布料的拿取過程更加便捷、穩(wěn)定、安全。所以,本發(fā)明有效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種種缺點而具高度產(chǎn)業(yè)利用價值。
[0041]上述實施例僅例示性說明本發(fā)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發(fā)明。任何熟悉此技術的人士皆可在不違背本發(fā)明的精神及范疇下,對上述實施例進行修飾或改變。因此,舉凡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未脫離本發(fā)明所揭示的精神與技術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飾或改變,仍應由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所涵蓋。
【權利要求】
1.一種柔性布料夾具,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面板后蓋和與所述面板后蓋固定連接的多孔面板,所述面板后蓋與所述多孔面板之間形成一個凹形空腔,所述多孔面板上設有多個通孔,所述通孔將所述凹形空腔與外部環(huán)境連通,所述面板后蓋上還設有氣管孔,所述氣管孔與所述凹形空腔連通,所述氣管孔與氣管的一端連通,所述氣管的另一端與鼓風機連通。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布料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后蓋為盒狀,所述面板后蓋面向所述多孔面板的一面為開口,所述多孔面板蓋在所述面板后蓋的開口上。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柔性布料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面板與面板后蓋為可拆卸連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柔性布料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面板與面板后蓋通過多個螺栓連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柔性布料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面板與面板后蓋的接觸面相互密封。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柔性布料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面板與面板后蓋的接觸面之間通過密封膠密封。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柔性布料夾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管孔與氣管采用螺紋連接。
【文檔編號】D05B33/00GK104313800SQ201410497337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25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9月25日
【發(fā)明者】錢坤, 陳志強, 韓安太, 展曉珺 申請人:杰克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