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無紡布機械,具體涉及一種新型橫植機裝置。
背景技術:
彈性針布機僅能生產1016mm寬的彈性針布,針布的寬度受到了限制,并且植針的最大角度是72°±2°,不能滿足生產需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了一種新型橫植機裝置,它首先可調整新型橫植機裝置的針布寬度,來滿足生產加寬彈性針布的第一步要求,再通過改變橫植機角度桿的位置來改變光輥與角度桿之間的角度。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新型橫植機裝置,包括機體、底布輥、刺滾、光輥和控制臺,底布輥設置在機體的下部,在底布輥的上方設置有刺輥,在刺滾的左上方設置有光輥,在光輥的上方設置有木輥,在光輥和木輥之間設置有角度桿,在角度桿的外部側面設置有角度調整裝置,在底布輥的下方設置有寬度調整裝置。
在角度桿的下部設置有植針裝置。
在木輥的上方設置有卷料輥。
所述卷料輥由動力裝置驅動。
所述刺輥固定在機體上。
所述木輥固定在機體上。
所述光輥固定在機體上。
本發(fā)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首先可調整新型橫植機裝置的針布寬度,來滿足生產加寬彈性針布的第一步要求,再通過改變橫植機角度桿的位置來改變光輥與角度桿之間的角度,從75°調整到72°,從而改變植針的角度,從72°±2°調整到78°±2°,提高產品的鋒利度和斬棉效果,來滿足市場對產品的需求。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 底布輥;2.刺輥;3.光輥;4.角度桿;5.木輥;6.卷料輥;7.控制臺;8.角度調整裝置;9.植針裝置;10.寬度調整裝置,11.機體;12.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并非限制本發(fā)明所涉及的范圍。
參見圖1所示,本發(fā)明包括底布輥1、刺輥2、光輥3、角度桿4、木輥5、卷料輥6、控制臺7,底布輥1安裝在機體11上,卷料輥6由獨立動力裝置驅動,卷料輥6的下方為木輥5,在木輥5的下方是角度桿4,角度桿4由角度調整裝置8所控制和調整,從而可以改變角度桿和光輥3的角度,進而改變插針的角度。設備工作時,首先調整寬度調整裝置10,確認底布寬度,將底布材料卷在底布輥1上,通過控制臺7啟動電機12,電機12通過傳動裝置使刺輥2轉動,將底布輥1上的底布運送至光輥3,底布在光輥3與角度桿4之間由植針裝置9完成植針,通過木輥5、卷料輥6和動力裝置完成成品收卷。
本發(fā)明設置有寬度調整裝置10和角度調整裝置8,可調整新型橫植機裝置的針布寬度和光輥與角度桿之間的角度,能提高產品的鋒利度和斬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