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織襪裝置的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襪口快速編織裝置的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編織襪子,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三步成形,在單針筒襪機上織短襪,襪口是在羅紋機上完成的,也可襯入橡筋線或氨綸羅紋襪口。然后將襪口經套刺盤轉移到襪機針筒上,再編織襪統(tǒng)、襪跟、襪腳、加固圈、襪頭、握持橫列等部段,下機后只是一只襪頭敞開的襪坯,經縫頭機縫合而成襪子??棾梢恢灰m子需要三種機器完成。二步成形,在折口襪機上編織平口襪,可自動起口和折口,形成平針雙層襪口,以后順序編織襪坯各部段。另一種襪機可在襪機上編織平針襯墊橡筋或氨綸的假羅口。其它的機器也可織成單羅口、雙羅口等,織完后再編織其它各部段。這幾種襪子下機后都要經過縫頭機縫合而成襪子??棾梢恢灰m子只需要兩種機器就可完成。雙針筒襪機由于具有上、下兩個針筒。一步成形,將襪口經套刺盤轉移到針筒上稱“套口”,將襪頭進行縫合稱“縫頭”。
采用第一類方法時,需要優(yōu)先編織襪口?,F(xiàn)有的編織裝置結構復雜,效率低。在編織襪口時,容易出現(xiàn)線頭,編織周期較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問題,提出一種襪口快速編織裝置,采用滑道結構和凸輪機構,實現(xiàn)準確的經向送線和快速的緯向送線,加快生產速度。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襪口快速編織裝置,包括底座、 套桿、線圈、滑道、滑塊、經編針、放置桶和緯編針,所述底座上固定有若干個套桿,套桿上放置線圈;所述底座中部安裝放置桶,第三電機安裝在底座下表面,放置桶連接第三電機軸;所述底座上安裝有若干根弧形滑道,滑道頂部連接在一起;所述滑道上放置滑塊,滑塊上安裝有經編針;所述底座上安裝第一電機,第一電機軸連接集線輪,集線輪上線纜連接滑塊;所述的滑道上安裝彈簧,彈簧連接滑塊和滑道頂部;所述底座上還安裝若干根緯編針,緯編針穿過底座板,緯編針下端連接第一凸輪,第一凸輪連接第二電機。
作為優(yōu)選,所述經編針穿過滑塊斜向下放置,經編針針頭在內部;所述經編針尾部鉸接連桿,連桿鉸接曲柄,曲柄連接第四電機。
作為優(yōu)選,所述第一電機、第二電機、第三電機和第四電機由電源供電。
作為優(yōu)選,所述緯編針的數(shù)量至少為六根,緯編針圓周均勻分布在放置桶周圍。
作為優(yōu)選,所述放置桶安裝在底座上,放置桶底部的轉軸穿過底座板,放置桶下端連接第三電機。
作為優(yōu)選,所述線圈的數(shù)量為三個,線圈的線頭連接在緯編針和經編針的針頭。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曲柄連桿機構和凸輪機構實現(xiàn)經緯方向的同步送線,滿足編織的要求;裝置結構簡單,適合快速編織襪口,操作簡單,效率較高。
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及優(yōu)點將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襪口快速編織裝置的關鍵結構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襪口快速編織裝置的整體動力傳遞框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襪口快速編織裝置的滑道部分結構簡圖。
圖中:1-底座、2-套桿、3-線圈、4-滑道、5-滑塊、6-經編針、7-放置桶、8-緯編針、9-電源、10-第一電機、11-第二電機、12-第一凸輪、13-第三電機、14-線纜、15-集線輪、16-彈簧、17-連桿、18-曲柄、19-第四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圖2和圖3,本實用新型一種襪口快速編織裝置,包括底座1、套桿2、線圈3、滑道4、滑塊5、經編針6、放置桶7和緯編針8,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若干個套桿2,套桿2上放置線圈3;所述底座1中部安裝放置桶7,第三電機13安裝在底座1下表面,放置桶7連接第三電機13軸;所述底座1上安裝有若干根弧形滑道4,滑道4頂部連接在一起;所述滑道4上放置滑塊5,滑塊5上安裝有經編針6;所述底座1上安裝第一電機10,第一電機10軸連接集線輪15,集線輪15上線纜14連接滑塊5;所述的滑道4上安裝彈簧16,彈簧16連接滑塊5和滑道4頂部;所述底座1上還安裝若干根緯編針8,緯編針8穿過底座1板,緯編針8下端連接第一凸輪12,第一凸輪12連接第二電機11。所述經編針6穿過滑塊5斜向下放置,經編針6針頭在內部;所述經編針6尾部鉸接連桿17,連桿17鉸接曲柄18,曲柄18連接第四電機19。所述第一電機10、第二電機11、第三電機13和第四電機19由電源9供電。電機連接外部的控制器。所述緯編針8的數(shù)量至少為六根,緯編針8圓周均勻分布在放置桶7周圍。所述放置桶7安裝在底座1上,放置桶7底部的轉軸穿過底座1板,放置桶7下端連接第三電機13。所述線圈3的數(shù)量為三個,線圈3的線頭連接在緯編針8和經編針6的針頭。
本實用新型工作過程:
本實用新型一種襪口快速編織裝置在工作過程中,先在套桿2上放置不同顏色的線圈3,找出線頭,繞在經編針6和緯編針8的針頭處。啟動裝置后,由外部的控制器發(fā)送信號,控制經編針6和緯編針8運動,交叉編織襪口。其中, 第一電機10帶動集線輪15旋轉,配合彈簧16,實現(xiàn)滑塊5在滑道4內的移動。第四電機19帶動曲柄連桿機構運動,實現(xiàn)經編針6的移動。第一凸輪12帶動緯編針8上下移動,實現(xiàn)豎直方向送線。緯編線與經編線交叉密集放置,編織出襪口。
本實用新型,通過采用曲柄連桿機構和凸輪機構實現(xiàn)經緯方向的同步送線,滿足編織的要求;裝置結構簡單,適合快速編織襪口,操作簡單,效率較高。
上述實施例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說明,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對本實用新型簡單變換后的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