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設備的自動運模裝置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縫紉設備,特別涉及一種縫紉設備的自動運模裝置。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縫紉設備的自動運模裝置,包括具有鏤空空間的框體,框體的一側設有可將縫料卡住且與框體鉸接連接的扣板,扣板的外部端面與鏤空空間的內壁之間具有供縫紉針放置縫紉的間隙,該間隙內設有供縫紉針定位的針板,框體的一側設有可驅動框體旋轉的驅動組件,框體的外部輪廓與該驅動組件之間設有聯動件。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提供了一種消除縫紉時存在的安全隱患、提高加工效率、結構簡單的縫紉設備的自動運模裝置。
【專利說明】
縫紉設備的自動運模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縫紉設備,特別涉及一種縫紉設備的自動運模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縫紉機是用一根或多根縫紉線,在縫料上形成一種或多種線跡,使一層或多層縫料交織或縫合起來的機器。
[0003]對于口袋或夾層體而言,由于其具有多個轉角,其在縫紉過程中需要操作人員用手對縫料進行移動。然而,熟練的操作人員和新的操作人員縫紉出的口袋上的線跡差異較大,在縫紉過程中線跡容易走偏,而且容易將操作人員的手弄傷,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加工效率降低。
[0004]為此,該領域技術人員經過不斷的研發(fā),市場上出現了一些可專用于縫紉口袋或夾層體的定位模具,該定位模具包括有包括具有鏤空空間的框體,框體的一側設有可將縫料卡住且與框體鉸接連接的扣板,扣板的外部端面與鏤空空間的內壁之間具有供縫紉針放置縫紉的間隙,該間隙內設有供縫紉針定位的針板。在使用過程中,將縫料卡設于扣板處,然后操作人員通過移動框體,使縫紉針處于間隙中移動,對縫料實施縫紉。
[0005]上述定位模具的研發(fā)雖然具有定位的作用,使新的操作人員可縫紉出與成熟的操作人員一致的產品,但還是需要通過手動去移動定位模具中的框體,安全隱患依然存在,并且人工移動的速度較慢,其加工效率并未得到提高。
【發(fā)明內容】
[0006]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消除縫紉時存在的安全隱患、提高加工效率、結構簡單的縫紉設備的自動運模裝置。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縫紉設備的自動運模裝置,包括具有鏤空空間的框體,框體的一側設有可將縫料卡住且與框體鉸接連接的扣板,扣板的外部端面與鏤空空間的內壁之間具有供縫紉針放置縫紉的間隙,該間隙內設有供縫紉針定位的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體的一側設有可驅動框體旋轉的驅動組件,框體的外部輪廓與該驅動組件之間設有聯動件。
[0008]其中,驅動組件包括有電機、與電機聯動的驅動輪及與驅動輪聯動的輸出齒輪,所述的聯動件包括有設于框體外部輪廓上可與輸出齒輪嚙合的齒條。
[0009]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在框體一側設置可驅動其旋轉的驅動組件,以及在框體與該驅動組件設置聯動件,當扣板將縫料卡設于框體上后,縫紉針插入到針板中,促使定位模具定位于縫紉機上,此時通過驅動組件驅動聯動件,聯動件便可促使框體沿縫紉針實施旋轉,框體中的縫料隨框體的旋轉完成縫合,無需操作人員手動操作,消除了安全隱患,而且其旋轉速度可根據縫紉針的縫紉速度實施調節(jié),從而使加工效率得到提高。
[0010]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框體包括有驅動體及連接體,其驅動體包括有橫桿及設于橫桿軸向連接并與橫桿垂直銜接的豎桿,連接體包括有銜接兩豎桿的連接桿,扣板與連接桿鉸接連接,所述的橫桿與豎桿直接通過圓弧面銜接,聯動件設于橫桿及豎桿的外部端面上。
[0011]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框體上橫桿與豎桿之間圓弧面的設置便于驅動組件對其實施驅動,使框體的旋轉移動過程更為順暢,不會出現卡滯的現象。
[001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立體示意圖;
[0014]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定位模具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如圖1、圖2所示的一種縫紉設備的自動運模裝置,包括具有鏤空空間11的框體I,框體I的一側設有可將縫料卡住且與框體I鉸接連接的扣板2,扣板2的外部端面與鏤空空間11的內壁之間具有供縫紉針放置縫紉的間隙12,該間隙12內設有供縫紉針定位的針板3,框體I的一側設有可驅動框體I旋轉的驅動組件4,框體I的外部輪廓與該驅動組件4之間設有聯動件5。上述方案中,通過在框體I一側設置可驅動其旋轉的驅動組件4,以及在框體I與該驅動組件4設置聯動件5,當扣板2將縫料卡設于框體I上后,縫紉針插入到針板3中,促使定位模具定位于縫紉機上,此時通過驅動組件4驅動聯動件5,聯動件5便可促使框體I沿縫紉針實施旋轉,框體I中的縫料隨框體I的旋轉完成縫合,無需操作人員手動操作,消除了安全隱患,而且其旋轉速度可根據縫紉針的縫紉速度實施調節(jié),從而使加工效率得到提高。
[0016]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驅動組件4包括有電機41、與電機41聯動的驅動輪42及與驅動輪42聯動的輸出齒輪43,輸出齒輪43與驅動輪42之間通過皮帶44及皮帶輪45實施聯動。聯動件5包括有設于框體I外部輪廓上可與輸出齒輪43嚙合的齒條51。這樣設置結構簡單,加工及維護較為方便,當然,驅動組件4也可為氣缸及與氣缸聯動的連桿,只是其設置結構略為復雜,因此本實用新型優(yōu)選前者。
[0017]為了使驅動組件4與框體I之間的聯動更為穩(wěn)定,框體I的旋轉及移動過程更為順暢,防止出現卡滯的現象,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框體I包括有驅動體13及連接體14,其驅動體13包括有橫桿131及設于橫桿131軸向連接并與橫桿131垂直銜接的豎桿132,連接體14包括有銜接兩豎桿132的連接桿141,扣板2與連接桿141鉸接連接,橫桿131與豎桿132直接通過圓弧面133銜接,聯動件5設于橫桿131及豎桿132的外部端面上。
[0018]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縫紉設備的自動運模裝置,包括具有鏤空空間的框體,框體的一側設有可將縫料卡住且與框體鉸接連接的扣板,扣板的外部端面與鏤空空間的內壁之間具有供縫紉針放置縫紉的間隙,該間隙內設有供縫紉針定位的針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框體的一側設有可驅動框體旋轉的驅動組件,框體的外部輪廓與該驅動組件之間設有聯動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縫紉設備的自動運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驅動組件包括有電機、與電機聯動的驅動輪及與驅動輪聯動的輸出齒輪,所述的聯動件包括有設于框體外部輪廓上可與輸出齒輪嚙合的齒條。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縫紉設備的自動運模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體包括有驅動體及連接體,其驅動體包括有橫桿及設于橫桿軸向連接并與橫桿垂直銜接的豎桿,連接體包括有銜接兩豎桿的連接桿,扣板與連接桿鉸接連接,所述的橫桿與豎桿直接通過圓弧面銜接,聯動件設于橫桿及豎桿的外部端面上。
【文檔編號】D05B39/00GK205711310SQ201620597732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7日
【發(fā)明人】林元強, 鄭英軍
【申請人】林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