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服裝制造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布料切斷機構。
背景技術:
布作為一種紡織材料,在服裝生產(chǎn)中應用十分廣泛,使用量也相當大,現(xiàn)有技術中,服裝廠進行斷布、裁剪時,放布和切布都通過人工操作,這樣既費時,又費力,切割質量差,工作效率也低,傳統(tǒng)的手工裁布的尺寸精確度差,人工裁剪的切口容易出現(xiàn)毛線等缺陷,已經(jīng)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使用量,而布料具有一定的伸縮性,一旦在切布過程中對布料施加的拉力產(chǎn)生變化,則布料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形變,造成最后切割后的布料尺寸精確度低。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相關技術中的上述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布料切斷機構,其切割質量好,工作效率高,切割精度高,適用廣泛。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布料切斷機構,包括機架,機架的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個用于放置布料的放置架,機架的另一側設置有用于夾持已拉出布料的保持機構,以及用于切斷布料的熔切機構;熔切機構設置有熔切器,以及與熔切器連接的、驅使熔切器運動的升降裝置,升降裝置設置為氣缸、液壓缸或電動缸;保持機構包括保持桿,以及作用于保持桿的壓桿,保持桿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用于夾持布料的保持架,壓桿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用于壓住布料的壓塊。
根據(jù)上述技術方案進行進一步的改進,熔切器設置有用于切斷布料的金屬絲。
根據(jù)上述技術方案進行進一步的改進,放置架套接在機架上,放置架與機架之間可移動連接,放置架設置有用于固定放置架的調節(jié)件。
根據(jù)上述技術方案進行進一步的改進,放置架上轉動連接有布料盤。
根據(jù)上述技術方案進行進一步的改進,保持架設置有便于拉出布料的拉料孔。
根據(jù)上述技術方案進行進一步的改進,保持架設置有便于放置布料的擴開口。
根據(jù)上述技術方案進行進一步的改進,保持機構設置有用于驅使壓桿下壓的驅動裝置,驅動裝置設置為氣缸、液壓缸或電動缸。
根據(jù)上述技術方案進行進一步的改進,機架上設置有用于承托布料的托桿,托桿上設置有多個用于引導布料運動的限位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熔切機構,利用高溫加熱后的金屬絲對夾持在保持機構上的布料進行熔切,避免了人手切割所帶來的尺寸精確度差、切口容易出現(xiàn)毛線的缺陷,并且保持機構能夾緊布料使其受力恒定,保證布料不會變形,使切割的精度得到保證,提高了布料切割的效率和質量,同時本實用新型適用于多種布料,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立體示意圖。
圖3是圖1的A部的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參照圖1和圖2,一種布料切斷機構,包括機架1,機架1的一側設置有至少一個用于放置布料的放置架2,機架1的另一側設置有用于夾持已拉出布料的保持機構3,以及用于切斷布料的熔切機構4。本實用新型的熔切機構4設置有熔切器41,以及與熔切器41連接的、驅使熔切器41運動的升降裝置42,升降裝置42設置為氣缸、液壓缸或電動缸。熔切器41設置有用于切斷布料的金屬絲43。當布料拉出后,升降裝置42驅使熔切器41上升,經(jīng)過加熱的金屬絲43與布料接觸的一瞬間把布料切斷,經(jīng)過高溫切斷的布料切口齊整,而且不會出現(xiàn)毛線等缺陷,切割質量好。
本實用新型的放置架2上轉動連接有布料盤,放置架2套接在機架1上,放置架2與機架1之間可移動連接,放置架2設置有用于固定放置架2的調節(jié)件21,可根據(jù)使用情況任意調節(jié)相鄰布料的距離,使本實用新型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參照圖3,本實用新型的保持機構3包括保持桿31,以及作用于保持桿31的壓桿32,保持桿31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用于夾持布料的保持架33,保持架33設置有便于拉出布料的拉料孔331,保持架33設置有便于放置布料的擴開口332。壓桿32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用于壓住布料的壓塊34。保持機構3設置有用于驅使壓桿32下壓的驅動裝置35,驅動裝置35設置為氣缸、液壓缸或電動缸。開始使用時,人手拉出布料,通過擴開口332放入保持架33內(nèi)并在拉料孔331露出,隨后驅動裝置35使壓桿32下壓,壓塊34壓住布料,機械手靠近保持架33,夾住拉料孔331內(nèi)的布料,此時驅動裝置35使壓桿32上升,壓塊34遠離布料,機械手可拉出布料,待布料拉出預定的長度后,壓塊34再次壓住布料,此時切斷布料。
參照圖1和圖2,為了使布料不會在自重下下垂,機架1上設置有用于承托布料的托桿5,并且托桿5上設置有多個用于引導布料運動的限位塊6,用于限制布料運動,使其互不干擾。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nèi)”、“外”、“順時針”、“逆時針”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shù)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至少兩個,例如兩個,三個等,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nèi)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觸,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觸而是通過它們之間的另外的特征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僅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說明書的描述中,參考術語“一個實施例”、“一些實施例”、“示例”、“具體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結合該實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包含于本實用新型的至少一個實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說明書中,對上述術語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須針對的是相同的實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體特征、結構、材料或者特點可以在任何的一個或多個實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適的方式結合。此外,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將本說明書中描述的不同實施例或示例進行接合和組合。
盡管上面已經(jīng)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實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nèi)可以對上述實施例進行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