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市政建筑技術領域,具有體涉及一種市政建筑用強化鋼筋固定對邊裝置。
背景技術:
一般建筑是將鋼筋綁設建構出骨架后配合模板進行空間的間隔再填灌混泥土,完成建筑結構。
然而,以鐵絲或是以箍筋捆綁鋼筋交錯部位對于中間部位鋼筋要施以墊塊以維持高度,如此做法費時且無法產生具有穩(wěn)定的固定度。
技術實現要素: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市政建筑用強化鋼筋固定對邊裝置,以解決所述技術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解決所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市政建筑用強化鋼筋固定對邊裝置,用于鋼筋架設作業(yè)中,鋼筋縱橫交疊的固定上,灌漿裝于墻面上,所述強化鋼筋固定對邊裝置包括:一方形壁環(huán),為一長方柱形狀結構,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間;一中空圓柱,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間,所述中空圓柱經由多個連接體相連于所述方形壁環(huán)內側,且具有一第二容置空間,用以提高承載面積以及提高固定鋼筋的穩(wěn)定度;多個淺型承載槽,分別位于所述方形壁環(huán)與中空圓柱的兩端的兩相對面上,用以固定鋼筋;多個深型承載槽,分別位于所述方形壁環(huán)與中空圓柱的兩端且相鄰于具有所述淺型承載槽的面上,用以固定鋼筋。
還包括多個扣體,每一扣體分別對應及相連于所述深型承載槽,用以將鋼筋固定。
所述方形壁環(huán)還具有一第一方形壁環(huán)以及一第二方形壁環(huán),所述第二方形壁環(huán)小于所述第一方形壁環(huán)。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相比較于現有技術,具有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本實用新型中,通過所述方形壁環(huán)、中空圓柱以及扣體增強對鋼筋的承載重量及穩(wěn)固的固定,且經由多個連接體加強所述方形壁環(huán)以及中空圓柱的連結以提高承受重量。
通過所述強化鋼筋固定對邊裝置的設計,使得鋼筋為十字型固定后在踩踏時不移位及脫落且在灌漿時保持定位,提高工程質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前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右側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仰視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使用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有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但不用來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如圖1至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市政建筑用強化鋼筋固定對邊裝置,所述強化鋼筋固定對邊裝置1,用于鋼筋2架設作業(yè)中,鋼筋2縱橫交疊的固定上,灌漿裝于墻面(圖中未示出)上,符合流體力學,所述強化鋼筋固定對邊裝置1包括:一方形壁環(huán)11,為一長方柱形狀結構,且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間111;一中空圓柱12,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間111,所述中空圓柱12經由多個連接體15相連于所述方形壁環(huán)11內側,且具有一第二容置空間121,用以提高承載面積以及提高固定鋼筋2的穩(wěn)定度;多個淺型承載槽 13,分別位于所述方形壁環(huán)11與中空圓柱12的兩端的兩相對面上,用以固定鋼筋2,其中,所述淺型承載槽13還具有兩種不同規(guī)格進行固定鋼筋2;多個深型承載槽14,分別位于所述方形壁環(huán)11與中空圓柱12的兩端且相鄰于具有所述淺型承載槽13的面上,用以固定鋼筋2,其中所述深型承載槽14 還具有兩種不同規(guī)格進行固定鋼筋2。
所述強化鋼筋固定對邊裝置1,可為一模具成型制作或是具有一第一方形壁環(huán)112以及一第二方形壁環(huán)113,其中,所述第二方形壁環(huán)113小于所述第一方形壁環(huán)112,還可包括有多個扣體16,相連于所述多個深型承載槽14,用以將鋼筋2固定。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的優(yōu)點:
1.在本實用新型中,通過所述方形壁環(huán)11、中空圓柱12以及扣體15增強對鋼筋2的承載重量及穩(wěn)固的固定,且經由多個連接體13加強所述方形壁環(huán)11以及中空圓柱12的連結以提高承受重量。
2.通過所述強化鋼筋固定對邊裝置1的設計,使得鋼筋2為十字型固定后在踩踏時不移位及脫落且在灌漿時保持定位,提高工程質量。
當然,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具有體應用范例,對本實用新型的防護范圍不構成任何限制。除所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