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鋼結構施工,特別涉及一種可移動的鋼柱管芯澆筑操作平臺裝置。
背景技術:
1、隨著建筑裝配式的大面積推廣,鋼結構及勁型結構建筑施工逐年遞增,現(xiàn)場大量鋼結構柱安裝完成后,需要混凝土管芯。其中,一種常規(guī)做法就是柱頭管芯,需要混凝土澆筑人員高空操作。由于鋼柱相對間距大,布置分散,高度非完全統(tǒng)一,混凝土高空澆筑速度不能太快,作業(yè)時間長。為滿足澆筑、振搗等各項工序動作到位、保證澆筑質量,如何提供有效安全的作業(yè)環(huán)境,是現(xiàn)場管理的亟待解決痛點。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移動的鋼柱管芯澆筑操作平臺裝置,用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的上述問題。
2、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移動的鋼柱管芯澆筑操作平臺裝置,包括:底板,其為長方形,包括第一支撐部、第二支撐部和鋼柱管芯預留洞口,第一支撐部為長方形,第一支撐部一側設置有鋼柱管芯預留洞口,鋼柱管芯預留洞口為長方形,鋼柱管芯預留洞口遠離第一支撐部的一側設置有第二支撐部,第二支撐部為長方形,底板的四個角中的每個角的兩邊均開設有第一螺栓孔;側壁,其包括第一側壁、第二側壁、第三側壁和第四側壁,第一側壁、第二側壁、第三側壁和第四側壁分別設置在底板四個邊上,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固定連接,第二側壁和第三側壁固定連接,第三側壁和第四側壁固定連接,第四側壁和第一側壁固定連接,第一側壁、第二側壁、第三側壁和第四側壁兩兩之間形成的四個棱角上均豎直開設有多組第二螺栓孔,每組設置第二螺栓孔兩個,第二螺栓孔與第一螺栓孔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3、在一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第一支撐部的長邊和鋼柱管芯預留洞口長邊的長度相等,第二支撐部的長邊和鋼柱管芯預留洞口長邊的的長度相等,第一支撐部和第二支撐部形狀面積均相同。
4、在一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第一支撐部的兩條長邊之間設置有第一撐桿和第二撐桿,第二支撐部兩條長邊之間設置有第三撐桿和第四撐桿。
5、在一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鋼柱管芯預留洞口包括第一短邊,第一短邊位于第一支撐部、第二支撐部之間且與第一支撐部、第二支撐部內(nèi)側的長邊垂直設置,第一短邊位于鋼柱管芯預留洞口的左側。
6、在一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鋼柱管芯預留洞口的右側設置有上翻部,上翻部包括第一長方形部和第二長方形部,第一長方形部的一條短邊與第一支撐部的內(nèi)側長邊通過u型銷軸連接,第一長方形部另一條短邊與第二長方形部的一條短邊轉動連接,第二長方形部的另一條短邊與第二支撐部的內(nèi)側長邊轉動連接,第一長方形部的一條長邊、第二長方形部的一條長邊、第一撐桿和第四撐桿均平齊設置,第一長方形部和第二長方形部的另一條長邊位于鋼柱管芯預留洞口的最右側。
7、在一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第一側壁設置在第一支撐部外側,其邊長和第一支撐部的長邊長度相等;第二側壁設置在第一短邊一側,其長度與第一支撐部一條短邊、第一短邊和第二支撐部一條短邊相加的長度相等;第三側壁設置在第二支撐部外側,其邊長和第二支撐部的長邊長度相等;第四側壁設置在上翻部遠離第一短邊的一側。
8、在一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第三側壁中部開設有兩扇門,兩扇門的水平方向長度與上翻部的第一長方形部的長邊和第二長方形部的長邊相加的長度相等,兩扇門下方設置有槽口,兩扇門與第三側壁分別通過上下兩個l形插銷轉動連接,兩扇門之間通過上部的u形插銷固定連接,第一側壁、第二側壁、第三側壁和第四側壁內(nèi)側均設置有鋼板網(wǎng)。
9、在一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底板的第一支撐部、第二支撐部及上翻部上方均設置有花紋鋼板。
10、在一優(yōu)選實施方案中,第一支撐部與第一短邊的連接處設置有吊裝鋼絲繩,第一支撐部的第二撐桿與上翻部的連接處設置有吊裝鋼絲繩,第二支撐部與第一短邊的連接處設置有吊裝鋼絲繩,第二支撐部的第四撐桿與上翻部的連接處設置有吊裝鋼絲繩,四根吊裝鋼絲繩固定連接,四根吊裝鋼絲繩的連接處上方設置有一根吊裝鋼絲繩。
11、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特點和有益效果:
12、1、本實用新型結合現(xiàn)場實際,利用鋼管、鋼板焊接制作操作平臺,澆筑工具等集約管理,吊裝挪動便捷,且設置有上翻部,方便整個平臺卡入柱體,避免了現(xiàn)場鋼管搭設簡易臨時平臺,造成防護措施不規(guī)范等安全隱患,和多次拆搭的人力資源浪費,節(jié)能環(huán)保、美觀整齊,切合綠色施工理念;
13、2、本實用新型通過側壁的每個棱角上得豎直方向設置多組第二螺栓孔,且在底板的四個角同樣設置有第一螺栓孔,在實際作業(yè)時,可根據(jù)實際需要將底板設置在側壁的不同高度,將第一螺栓孔與不同高度上的第二螺栓孔通過螺栓連接,從而實現(xiàn)底板與側壁的連接,也就是實現(xiàn)了底板在側壁上高度的調節(jié)。
1.一種可移動的鋼柱管芯澆筑操作平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移動的鋼柱管芯澆筑操作平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部(1)的長邊和鋼柱管芯預留洞口(3)長邊的長度相等,所述第二支撐部(2)的長邊和鋼柱管芯預留洞口(3)長邊的長度相等,所述第一支撐部(1)和第二支撐部(2)形狀面積均相同。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移動的鋼柱管芯澆筑操作平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部(1)的兩條長邊之間設置有第一撐桿(8)和第二撐桿(9),所述第二支撐部(2)兩條長邊之間設置有第三撐桿(10)和第四撐桿(11)。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移動的鋼柱管芯澆筑操作平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鋼柱管芯預留洞口(3)包括第一短邊(12),所述第一短邊(12)位于第一支撐部(1)、第二支撐部(2)之間且與第一支撐部(1)、第二支撐部(2)內(nèi)側的長邊垂直設置,所述第一短邊(12)位于鋼柱管芯預留洞口(3)的左側。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移動的鋼柱管芯澆筑操作平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鋼柱管芯預留洞口(3)的右側設置有上翻部(14),所述上翻部(14)包括第一長方形部(15)和第二長方形部(16),所述第一長方形部(15)的一條短邊與第一支撐部(1)的內(nèi)側長邊通過u型銷軸(17)連接,所述第一長方形部(15)另一條短邊與第二長方形部(16)的一條短邊轉動連接,所述第二長方形部(16)的另一條短邊與第二支撐部(2)的內(nèi)側長邊轉動連接,所述第一長方形部(15)的一條長邊、第二長方形部(16)的一條長邊、第一撐桿(8)和第四撐桿(11)均平齊設置,所述第一長方形部(15)和第二長方形部(16)的另一條長邊位于鋼柱管芯預留洞口(3)的最右側。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移動的鋼柱管芯澆筑操作平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側壁(4)設置在第一支撐部(1)外側,其邊長和第一支撐部(1)的長邊長度相等;所述第二側壁(5)設置在第一短邊(12)一側,其長度與第一支撐部(1)一條短邊、第一短邊(12)和第二支撐部(2)一條短邊相加的長度相等;所述第三側壁(6)設置在第二支撐部(2)外側,其邊長和第二支撐部(2)的長邊長度相等;所述第四側壁(7)設置在上翻部(14)遠離第一短邊(12)的一側。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移動的鋼柱管芯澆筑操作平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側壁(6)中部開設有兩扇門(21),所述兩扇門(21)的水平方向長度與上翻部(14)的第一長方形部(15)的長邊和第二長方形部(16)的長邊相加的長度相等,所述兩扇門(21)下方設置有槽口(13),所述兩扇門(21)與第三側壁(6)分別通過上下兩個l形插銷(22)轉動連接,所述兩扇門(21)之間通過上部的u形插銷(23)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側壁(4)、第二側壁(5)、第三側壁(6)和第四側壁(7)內(nèi)側均設置有鋼板網(wǎng)(18)。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可移動的鋼柱管芯澆筑操作平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第一支撐部(1)、第二支撐部(2)及上翻部(14)上方均設置有花紋鋼板(19)。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可移動的鋼柱管芯澆筑操作平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撐部(1)與第一短邊(12)的連接處設置有吊裝鋼絲繩,所述第一支撐部(1)的第二撐桿(9)與上翻部(14)的連接處設置有吊裝鋼絲繩,所述第二支撐部(2)與第一短邊(12)的連接處設置有吊裝鋼絲繩,所述第二支撐部(2)的第四撐桿(11)與上翻部(14)的連接處設置有吊裝鋼絲繩,四根吊裝鋼絲繩固定連接,所述四根吊裝鋼絲繩的連接處上方設置有一根吊裝鋼絲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