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防護網,具體涉及建筑工程防護網。
背景技術:
1、在建筑施工過程中,通常在建筑物外圍搭建防護網,用于隔離防護,避免非施工人員進入施工區(qū)域內,以起到保護周邊居民和過路人的人身安全,可以為施工人員提供更安全、穩(wěn)定的工作環(huán)境;
2、現(xiàn)有的用于建筑工程的防護網結構簡單,通常是立柱架和鋼絲網面組成,其防翻越攀爬效果不理想,安全防護效果有待提升,因此,本申請?zhí)岢鼋ㄖこ谭雷o網。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本申請的目的在于:為解決現(xiàn)有的防護網其防翻越攀爬效果不理想的問題,本申請?zhí)峁┝私ㄖこ谭雷o網。
2、本申請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具體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3、建筑工程防護網,包括:
4、兩個立柱,所述立柱的底部設置有安裝板,所述安裝板的四角均貫穿開設有安裝孔,兩個所述立柱之間連接有保護網;
5、轉桿和套筒,轉桿轉動設置在兩個立柱之間且位于保護網的上方,套筒同軸套設在轉桿上,套筒的兩端均構造有端板且端板與轉桿固定連接。
6、進一步地,所述立柱的一側開設有與頂部連通的插接槽,所述插接槽包括相連通的弧形槽和矩形槽,所述立柱上螺紋插設有螺釘,所述螺釘上活動套設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端部設置有與矩形槽插接配合的拱形部,轉桿的端部轉動插設在弧形槽內。
7、進一步地,所述立柱的一側開設有與弧形槽連通的滑槽,所述保護網的外側設置有連接框,連接框滑動插設在滑槽內。
8、進一步地,所述滑槽的橫截面構造為t形,所述連接框其中相背的兩側均設置有t形塊,t形塊滑動插設在滑槽內。
9、進一步地,所述連接框內設置有加強架且加強架與保護網固定連接。
10、進一步地,所述轉桿與套筒之間連接有若干個呈環(huán)形分布的加強桿。
11、進一步地,所述連接框的頂部兩端均構造有凸板,兩個凸板之間轉動設置有承托柱,承托柱與套筒滾動搭接。
12、進一步地,所述插接槽和滑槽的數(shù)量均為兩個且分別分布在立柱其中相背的兩側。
13、本申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在本申請中,在兩個立柱之間且位于保護網的上方轉動設置轉桿,轉桿上同軸固設套筒,套筒具有較大的直徑,利用套筒表面的光滑弧度,又利用套筒的受力轉動,使得行人無法抓持借力,行人無法攀爬翻越防護網,從而提高了防護網整體的防攀爬翻越性能。
1.建筑工程防護網,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防護網,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一側開設有與頂部連通的插接槽(7),所述插接槽(7)包括相連通的弧形槽(701)和矩形槽(702),所述立柱(1)上螺紋插設有螺釘(8),所述螺釘(8)上活動套設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的端部設置有與矩形槽(702)插接配合的拱形部(10),轉桿(5)的端部轉動插設在弧形槽(701)內。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工程防護網,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的一側開設有與弧形槽(701)連通的滑槽(11),所述保護網(4)的外側設置有連接框(12),連接框(12)滑動插設在滑槽(11)內。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工程防護網,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1)的橫截面構造為t形,所述連接框(12)其中相背的兩側均設置有t形塊(13),t形塊(13)滑動插設在滑槽(11)內。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工程防護網,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框(12)內設置有加強架(14)且加強架(14)與保護網(4)固定連接。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防護網,其特征在于,所述轉桿(5)與套筒(6)之間連接有若干個呈環(huán)形分布的加強桿(15)。
7.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工程防護網,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框(12)的頂部兩端均構造有凸板,兩個凸板之間轉動設置有承托柱(16),承托柱(16)與套筒(6)滾動搭接。
8.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工程防護網,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7)和滑槽(11)的數(shù)量均為兩個且分別分布在立柱(1)其中相背的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