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毛片基地免费,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电影,中天堂国产日韩欧美,中国国产aa一级毛片,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成人不卡在线

折疊式童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210443閱讀:27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折疊式童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童床,尤其涉及一種折疊式童床。
背景技術
現(xiàn)市場上的童床大多為木質(zhì)固定式,不可折疊,不用時不能收納,占地面積大。為 了迎合消費者對童床收納的需求,近年來也出現(xiàn)了折疊式童床,具代表性的結構可參見中 國專利公告于2006年2月22日公開的授權公告號為CN2759306Y,名稱為《可折疊的童床》 的實用新型專利。該專利中公開了一種可折疊的童床,包括位于前后兩側的端圍框、位于左 右兩側的側圍框,所述每側的側圍框由平行的上圍桿和下圍桿構成,上圍桿和下圍桿又各 由第一桿段和第二桿段兩段組成,第一桿段的內(nèi)端部與第二桿段的內(nèi)端部相鉸接,第一桿 段的外端部和第二桿段的外端部分別與前、后端圍框上的立支架轉動連接,并且,在第一桿 段和第二桿段的鉸接處設有鎖定解鎖裝置。上述童床,可折疊收納,但仍存在以下不足1、 收納后床體呈偏平狀,不能自立,只能依墻擺放;2、其床體展開狀態(tài)由鎖定解鎖裝置鎖定, 零部件復雜度增加,并且每次折疊時需手工一一操作各鎖定解鎖裝置,才可將床體折疊,折 疊操作麻煩。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折疊式童床,使童床可較方便地折疊收納。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折疊式童床,其床體主要由
一四周圍框以及一床板組成,所述床板置于所述四周圍框的內(nèi)底部,所述四周圍框由位于
前、后側的兩端圍框以及位于左、右側的兩側圍框組成;所述兩個側圍框中,一側圍框包括
上下平行相對的第一上圍桿和第一下圍桿,另一側圍框包括上下平行相對的第二上圍桿和
第二下圍桿;創(chuàng)新點在于所述第一上圍桿和第一下圍桿結構相同各由第一桿段、第二桿
段和第三桿段組成,所述第一桿段的一端與對應側的端圍框連接,其另一端與第二桿段的
一端在水平面上鉸接,第二桿段的另一端與第三桿段的一端在水平面上鉸接,而第三桿段
的另一端與對應側的端圍框在水平面上鉸接連接;所述第二上圍桿和第二下圍桿各由第四
桿段、第五桿段、第六桿段和第七桿段組成,所述第四桿段的一端與對應側的端圍框連接,
其另一端與第五桿段的一端在水平面上鉸接,第五桿段的另一端與第六桿段的一端在水平
面上鉸接,而第六桿段的另一端與第七桿段的一端在水平面上鉸接,第七桿段的另一端與
對應側的端圍框連接。 上述技術方案中的有關內(nèi)容解釋如下 1、上述方案中,為折疊后第二桿段和第三桿段可完全折攏,第五桿段和第六桿段 完全折攏,有以下兩種方案a、第二桿段、第三桿段、第五桿段和第六桿段長度均相等;b、 對角相對的第二桿段和六桿段長度相等,對角相對的第三桿段和五桿段長度相等。相比較 a方案較好。 2、上述方案中,所述床板一端與位于其兩側的第一下圍桿的第一桿段和第二下圍桿的第四桿段鉸接,且對應床板的另一端底沿,第一下圍桿的第三桿段和第二下圍桿的第 七桿段上或/和端圍框上設有床板擱擋部。以此當床體展開時將床板放平擱在床板擱擋部 上,床板對床體的四周圍框的展開狀態(tài)起到支撐定位的作用,而當床體折疊時先將床板翻 起,四周圍框即可折疊。 3、上述方案中,所述床體的底部可設有腳輪,腳輪最佳采用萬向輪,用于床體的隨 意移動,設腳輪也進一步方便了床體的折疊操作;所述腳輪為四個,其中對角線上的腳輪為 帶有鎖定裝置的萬向輪。 4、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上圍桿與第一下圍桿之間連接有若干豎向桿,所述第二 上圍桿與第二下圍桿之間也連接有若干豎向桿?;蛘?,所述第一上圍桿與第一下圍桿的對 應桿段之間連接有圍板或圍布,所述第二上圍桿與第二下圍桿的對應桿段之間也連接有圍 板或圍布。 本實用新型工作原理是本實用新型展開使用狀態(tài)如附圖1所示,當需折疊時將 床板翻起(或取下),兩個側圍框即可中部向內(nèi)折合,使兩個端圍框相靠近,使整個床體縮 短,折疊后狀態(tài)如附圖3所示。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yōu)點 1、由于本實用新型的特殊結構設計,第一上圍桿和第一下圍桿由三段構成,而第
二上圍桿和第二下圍桿由四段構成,一方面使兩側圍框的向內(nèi)折攏點在長度方向上錯開,
另一方面也使折疊后床體仍能直立,四周圍框內(nèi)仍有一小空間用于存放床板(也可包括床墊)。 2、由于本實用新型的特殊結構設計,當床體展開時只要放平了床板,床板即起到 床體展開狀態(tài)的定位作用,使各鉸接關節(jié)上無需另設鎖定機構,從而結構更簡單,收折更方 便。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使用展開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實用新型折疊過程中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本實用新型折疊后結構示意圖。 以上附圖中1、床體;2、腳輪;3、床板;4a、端圍框;4b、端圍框;5a、側圍框;5b、側 圍框;6、第一上圍桿;7、第一下圍桿;8、第二上圍桿;9、第二下圍桿;10、第一桿段;11、第 二桿段;12、第三桿段;13、第四桿段;14、第五桿段;15、第六桿段;16、第七桿段;17、床板 擱擋部;18、樞軸;19、豎向桿;20、托架。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實施例 參見圖1 3所示,一種折疊式童床,包括床體1及腳輪2,腳輪設于床體1底部, 所述床體1主要由一四周圍框以及一床板3組成,所述床板3置于所述四周圍框的內(nèi)底部。 所述四周圍框由位于前、后側的兩端圍框4a、4b以及位于左、右側的兩側圍框5a、5b組成, 所述兩個側圍框5a、5b中, 一側圍框5a由上下平行相對的第一上圍桿6和第一下圍桿7以
4及連接在第一上圍桿6和第一下圍桿7間的若干豎向桿19構成,另一側圍框5b由上下平行 相對的第二上圍桿8和第二下圍桿9以及連接在第二上圍桿8和第二下圍桿9間的若干豎 向桿19構成。所述第一上圍桿6和第一下圍桿7結構相同各由第一桿段10、第二桿段11 和第三桿段12組成,所述第一桿段10的一端與對應側的端圍框4a固定連接,其另一端與 第二桿段11的一端在水平面上鉸接,第二桿段11的另一端與第三桿段12的一端在水平面 上鉸接,而第三桿段12的另一端與對應側的端圍框4b在水平面上鉸接連接;所述第二上圍 桿8和第二下圍桿9各由第四桿段13、第五桿段14、第六桿段15和第七桿段16組成,所述 第四桿段13的一端與對應側的端圍框4a固定連接,其另一端與第五桿段14的一端在水平 面上鉸接,第五桿段14的另一端與第六桿段15的一端在水平面上鉸接,而第六桿段15的 另一端與第七桿段16的一端在水平面上鉸接,第七桿段16的另一端與對應側的端圍框4b 固定連接。并且,上述第二桿段11、第三桿段12、第五桿段14、第六桿段15的長度均相等, 而第一桿段10的長度等于第四桿段13和第七桿段16長度之和,且第四桿段13長度長于 第七桿段16。 參見圖1 3所示,所述床板3 —端與位于其兩側的第一下圍桿7的第一桿段10 和第二下圍桿9的第四桿段13通過樞軸18鉸接,且對應床板3的另一端底沿,第一下圍桿 7的第三桿段12和第二下圍桿9的第七桿段16上和端圍框4b上設有床板擱擋部17。 參見附圖1 3所示,所述腳輪2為萬向輪,用于床體1的隨意移動;所述腳輪2 為四個,其中對角線上的腳輪2可采用帶有鎖定裝置的萬向輪,以便鎖定床體位置。 參見附圖1 3所示,所述端框架4a的底部設有一托架20,當床板3及其上的床 墊(圖上未畫出)翻起時,床墊端部置于托架20上定位。 上述為舉例說明,第一上圍桿6與第一下圍桿7間以間隔的豎向桿19連接,第二 上圍桿8和第二下圍桿9間以若干間隔的豎向桿19連接,當然實際使用中,也可以圍板或 圍布連接。 本實施例可以是用于嬰兒、兒童睡覺用童床,也可作為兒童在其中游戲的游戲床。 本實施例工作原理為 參見附圖1所示,本實施例童床在使用時,將床板3放到水平位置時,床板3即將 四周圍框撐開定位,將四周圍框定位在展開狀態(tài)。 當本實施例童床不用需要收藏時,參見附圖2所示,先將床板3 —端抬起,其另一 端沿樞軸18旋轉,則床板3及其上床墊旋轉至四周圍框的一端,豎立支撐在托架20上,然 后將兩個側圍框5a、5b的中部向框架內(nèi)折疊,即第二桿段11和第三桿段12折攏,第五桿段 14和第六桿段15折攏,使整個物料車床體1呈折疊收納狀態(tài)。如附圖3所示,整個物料車 床體1折疊后體積明顯減小且可以自立,便于儲存。 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 的人士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nèi)容并據(jù)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凡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精神實質(zhì)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 內(nèi)。
權利要求一種折疊式童床,其床體主要由一四周圍框以及一床板組成,所述床板置于所述四周圍框的內(nèi)底部,所述四周圍框由位于前、后側的兩端圍框以及位于左、右側的兩側圍框組成;所述兩個側圍框中,一側圍框包括上下平行相對的第一上圍桿和第一下圍桿,另一側圍框包括上下平行相對的第二上圍桿和第二下圍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圍桿和第一下圍桿結構相同各由第一桿段、第二桿段和第三桿段組成,所述第一桿段的一端與對應側的端圍框連接,其另一端與第二桿段的一端在水平面上鉸接,第二桿段的另一端與第三桿段的一端在水平面上鉸接,而第三桿段的另一端與對應側的端圍框在水平面上鉸接連接;所述第二上圍桿和第二下圍桿各由第四桿段、第五桿段、第六桿段和第七桿段組成,所述第四桿段的一端與對應側的端圍框連接,其另一端與第五桿段的一端在水平面上鉸接,第五桿段的另一端與第六桿段的一端在水平面上鉸接,而第六桿段的另一端與第七桿段的一端在水平面上鉸接,第七桿段的另一端與對應側的端圍框連接。
2. 根據(jù)權利求l所述折疊式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桿段、第三桿段、第五桿段、第 六桿段長度均相等。
3. 根據(jù)權利求1所述折疊式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一端與位于其兩側的第一下 圍桿的第一桿段和第二下圍桿的第四桿段鉸接,且對應床板的另一端底沿,第一下圍桿的 第三桿段和第二下圍桿的第七桿段上或/和端圍框上設有床板擱擋部。
4.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折疊式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體底部設有腳輪。
5.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折疊式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圍桿與第一下圍桿之 間連接有若干豎向桿,所述第二上圍桿與第二下圍桿之間也連接有若干豎向桿。
6. 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折疊式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圍桿與第一下圍桿的 對應桿段之間連接有圍板或圍布,所述第二上圍桿與第二下圍桿的對應桿段之間也連接有 圍板或圍布。
專利摘要一種折疊式童床,其床體主要由一四周圍框以及一床板組成,所述床板置于所述四周圍框的內(nèi)底部,所述四周圍框由兩端圍框以及兩側圍框組成,所述兩個側圍框中,一側圍框包括上下平行相對的第一上圍桿和第一下圍桿,另一側圍框包括上下平行相對的第二上圍桿和第二下圍桿;所述第一上圍桿和第一下圍桿結構相同各由第一桿段、第二桿段和第三桿段以端部鉸接組成;所述第二上圍桿和第二下圍桿結構相同各由第四桿段、第五桿段、第六桿段和第七桿段以端部鉸接組成。在床體展開時只要放平了床板,床板即起到對床體展開狀態(tài)的定位作用,使各鉸接關節(jié)上無需另設鎖定機構,從而結構更簡單,收折操作更方便。
文檔編號A47D7/00GK201509977SQ20092023447
公開日2010年6月23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8月18日
發(fā)明者鄒學明 申請人:鄒學明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