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板材組合安裝的扣件以及收納盒和收納架。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亞克力(有機板)制品廣泛應用于居家、生活、廣告等行業(yè),特別是亞克力收納盒、收納架等具有晶瑩剔透,光澤度好,色澤艷麗,質感佳等,深受:物品展示、化妝品、文具、首飾等有收納、整理、存儲需求的消費者喜愛。
應用現(xiàn)狀1:現(xiàn)有的亞克力(有機板)制品,如亞克力收納盒子、收納架等,在生產(chǎn)制作中普遍采用亞克力膠水進行人工粘接,費時,費力,不精準,有粘痕等弊端,且不宜批量化生產(chǎn)。在人工粘接過程中,膠水有強烈的揮發(fā)刺激性氣味,且在粘好的成品上也會留下明顯難聞的氣味,對人體健康有較大傷害及生產(chǎn)出來的產(chǎn)品存在有刺激異味的重大缺陷。
應用現(xiàn)狀2:現(xiàn)有的亞克力(有機板)制品,如亞克力收納盒子、收納架等,采用整體開模,后期采用注塑機生產(chǎn)方式,此種方式前期開模成本巨大,時間周期長,模具定型后產(chǎn)品無可改進性和拓展性的可能,且商品在選擇原材料方面比較局限,通常只能采用相對廉價流動性較好的PS材料注塑生產(chǎn),生產(chǎn)出來的產(chǎn)品質感不佳,且注塑工藝要求也很高,次品率居高不下。
以上方式生產(chǎn)出來的產(chǎn)品,都不具有可組裝及可拆卸性,亞克力(有機板)收納盒、收納架等成品,體積空間占用較大,且屬于易碎品,產(chǎn)品不利于物流快遞運輸,對商品防護包裝要求很高,且在運輸過程中破損較嚴重。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板材組合安裝的扣件以及收納盒和收納架,以方便于收納盒和收納架的板材安裝和拆卸;同時,以利于產(chǎn)品的運輸,節(jié)約運輸空間,提高運輸安全性,避免產(chǎn)品在運輸過程中破損。
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用于板材組合安裝的扣件,其包括:卡扣組件以及設置于第一連接板的安裝通孔;所述卡扣組件包括第一卡扣部以及設置于第二連接板的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一卡扣部包括本體以及設置于所述本體上的第一扣腳和第二扣腳;所述第一扣腳和所述第二扣腳位于相對的位置,并分別設置有扣點;所述第二卡扣部設置有分別與所述扣點卡接的卡槽;所述本體與所述第二連接板分別位于所述安裝通孔的兩端,且所述本體的兩端均抵住所述第一連接板。
通過上述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的卡扣連接和拆卸,從而便于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的安裝和拆卸。
運輸時,將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拆開,從而將第一連接板與第二連接板拆卸開,這樣,即可以節(jié)約運輸空間,又可以減小其在運輸過程中的破損。
安裝時,通過安裝通孔使得第一卡扣部與第二卡扣部卡扣部,并使第二連接板和第一卡扣部的本體分別位于安裝通孔的兩端,且本體的兩端均抵住第一連接板而,這樣,不僅使得第一連接板與第二連接板安裝在一起,而且本體的兩端產(chǎn)生的作用力,還可以使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穩(wěn)固貼合。
作為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的一種結構,所述扣點分別位于所述第一扣腳和所述第二扣腳相對的內(nèi)側,且所述第一扣腳與所述第二扣腳外側面的間距與所述安裝通孔的長度一致;所述第二卡扣部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二連接板的凸塊,且所述卡槽分別位于所述凸塊的相對兩側。
由于第一扣腳與第二扣腳外側面的間距與安裝通孔的長度一致,這樣,在第一開口部和第二卡扣部卡接后,第一扣腳和第二扣腳的外側分別抵住安裝通孔的兩端,進而防止安裝通孔與扣件發(fā)生相對滑動而導致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松動,因此,可以更好地提高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連接的穩(wěn)固性。
作為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的另一種結構,所述扣點分別位于所述第一扣腳和所述第二扣腳相背離的外側;所述第二卡扣部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二連接板的第三扣腳和第四扣腳;所述卡槽分別位于所述第三扣腳和所述第四扣腳相對的內(nèi)側,且所述第三扣腳與所述第四扣腳外側面的間距與所述安裝通孔的長度一致。
為了便于第一卡扣部的拆卸,優(yōu)選地,扣點分別位于第一扣腳和第二扣腳相背離的外側,這樣,在通過搬動本體拆卸第一卡扣部時,本體發(fā)生彎曲形變而沿作用力的方向形變,從而使第一扣腳于第二扣腳的距離減小,進而便于扣點從卡槽內(nèi)移除,因此,有利于第一卡扣部的拆卸。
同時,第三扣腳與第四扣腳外側面的間距與安裝通孔的長度一致,這樣,在第一開口部和第二卡扣部卡接后,第三扣腳與第四扣腳的外側分別抵住安裝通孔的兩端,進而防止安裝通孔與扣件發(fā)生相對滑動而導致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松動,因此,可以更好地提高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連接的穩(wěn)固性。
進一步,所述第二卡扣部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二連接板的抵塊;所述抵塊位于所述第三扣腳與所述第四扣腳之間,所述抵塊的頂面抵柱所述本體,且所述抵塊的高度大于所述安裝通孔的深度。
為了更加便于第一卡扣部的拆卸,優(yōu)選地,第二卡扣部還包括設置于第二連接板的抵塊;抵塊位于第三扣腳與第四扣腳之間,抵塊的頂面抵柱本體,且抵塊的高度大于安裝通孔的深度;這樣,在第一卡扣部于第二卡扣部卡接后,抵塊可以對本體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使本體與第一連接板保留一定的空隙,因此,便于拆卸者通過空隙將力有效地作用于本體上,而將第一連接部拆卸下來。
進一步,所述本體設置有彈性迂回部。
進一步,所述彈性迂回部的形狀為拱形或“︿”形。
在第一卡扣部與第二卡扣部卡接后,彈性迂回部發(fā)生一定的形變,從而產(chǎn)生形變力,通過形變力可以進步增強本體兩端對第一連接板的作用力,使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的貼合更加穩(wěn)固。
其中,彈性迂回部的形狀為拱形或“︿”形等可以產(chǎn)生彈性形變的形狀。
進一步,所述本體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用于抵住所述第一連接板的觸點。
通過觸點可以使本體的兩端更好地將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抵壓在一起而牢固貼合。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收納盒,其包括:底板,前側板、后側板、左側板、右側板以及蓋板,還包上述扣件;所述底板、所述前側板、所述后側板、所述左側板、所述右側板以及所述蓋板的連接端采用所述扣件卡接,并圍成盒體。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收納架,其包括:左側板、右側板以及若干個隔板,還包括上述扣件;所述隔板與所述左側板和所述右側板的連接端采用所述扣件卡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板材組合安裝的扣件以及收納盒和收納架,通過第一卡扣部、第二卡扣部以及安裝通孔而便于板材的安裝和拆卸;同時,在運輸時,可以通過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的拆卸而將產(chǎn)品拆開,即可以節(jié)約運輸空間,又可以減小在運輸過程中的破損,因此,提高了運輸?shù)陌踩浴?/p>
附圖說明
圖1為實施例1中所述扣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實施例1中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4為實施例2中所述的扣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實施例3中所述的扣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為:
第一扣腳1,扣點2,彈性迂回部3,第二扣腳4,安裝通孔5,第二連接板6,凸塊7,卡槽8,第一連接板9,觸點10,第三扣腳11,第四扣腳12,抵塊13。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通常在此處附圖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組件可以以各種不同的配置來布置和設計。
因此,以下對在附圖中提供的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詳細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而是僅僅表示本實用新型的選定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绢I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應注意到:相似的標號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圖中表示類似項,因此,一旦某一項在一個附圖中被定義,則在隨后的附圖中不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定義和解釋。
實施例1
如圖1-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板材組合安裝的扣件,其包括:卡扣組件以及置于第一連接板9的安裝通孔5;卡扣組件包括第一卡扣部以及設置于第二連接板6的第二卡扣部。
第一卡扣部包括:本體以及設置于本體上的第一扣腳1和第二扣腳4;第一扣腳1和第二扣腳4位于相對的位置,并分別設置有扣點2;第二卡扣部設置有分別與扣點2卡接的卡槽8;本體與第二連接板6分別位于安裝通孔5的兩端,且本體的兩端均抵住第一連接板9;其中,扣點2分別位于第一扣腳1和第二扣腳4相背離的外側。
第二卡扣部包括:設置于第二連接板6的第三扣腳11、第四扣腳12以及抵塊13;卡槽8分別位于第三扣腳11和第四扣腳12相對的內(nèi)側,且第三扣腳11與第四扣腳12外側面的間距與安裝通孔5的長度一致。
抵塊13位于第三扣腳11與第四扣腳12之間,抵塊13的頂面可以抵住本體,且抵塊13的高度大于安裝通孔5的深度。
作為本實施例的優(yōu)選方案,本體的中部設置有彈性迂回部3,且彈性迂回部3的形狀為外凸的弧形。
同時,本體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用于抵住第一連接板9的觸點10。
實施例2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板材組合安裝的扣件,其包括:卡扣組件以及置于第一連接板9的安裝通孔5;卡扣組件包括第一卡扣部以及設置于第二連接板6的第二卡扣部。
第一卡扣部包括:本體以及設置于本體上的第一扣腳1和第二扣腳4;第一扣腳1和第二扣腳4位于相對的位置,并分別設置有扣點2;第二卡扣部設置有分別與扣點2卡接的卡槽8;本體與第二連接板6分別位于安裝通孔5的兩端,且本體的兩端均抵住第一連接板9;其中,扣點2分別位于第一扣腳1和第二扣腳4相背離的外側。
第二卡扣部包括:設置于第二連接板6的第三扣腳11以及第四扣腳12;卡槽8分別位于第三扣腳11和第四扣腳12相對的內(nèi)側,且第三扣腳11與第四扣腳12外側面的間距與安裝通孔5的長度一致。
本體的中部設置有彈性迂回部3,且彈性迂回部3的形狀為拱形。同時,本體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用于抵住第一連接板9的觸點10。
實施例3
如圖5所示,如圖1-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板材組合安裝的扣件,其包括:卡扣組件以及置于第一連接板9的安裝通孔5;卡扣組件包括第一卡扣部以及設置于第二連接板6的第二卡扣部。
第一卡扣部包括:本體以及設置于本體上的第一扣腳1和第二扣腳4;第一扣腳1和第二扣腳4位于相對的位置,并分別設置有扣點2;第二卡扣部設置有分別與扣點2卡接的卡槽8;本體與第二連接板6分別位于安裝通孔5的兩端,且本體的兩端均抵住第一連接板9;其中,扣點2分別位于第一扣腳1和第二扣腳4相對的內(nèi)側,且第一扣腳1與第二扣腳4外側面的間距與安裝通孔5的長度一致。
第二卡扣部包括設置于第二連接板6的凸塊7,且卡槽8分別位于凸塊7的相對兩側。
本體的設置有彈性迂回部3,且彈性迂回部3的形狀為拱形。同時,本體的兩端分別設置有用于抵住第一連接板9的觸點10。
上述實施例中,彈性迂回部3的形狀還可以為“︿”形等可以產(chǎn)生彈性形變的形狀。
實施例4
一種收納盒,包括:底板,前側板、后側板、左側板、右側板、蓋板以及實施例1中所述的扣件;底板、前側板、后側板、左側板、右側板以及蓋板的連接端均采用所述的扣件卡接,并圍成盒體。
實施例5
一種收納架,包括:左側板、右側板、若干個隔板以及實施例1中所述的扣件;隔板與左側板和右側板的連接端均采用所述的扣件卡接。
實施例4和實施例5中的扣件還可以采用實施例2或實施例3中所述的扣件。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