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蒸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廚房家電用器具,尤其是一種電蒸鍋。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電蒸鍋一般通過將盛水器內水全部燒開來產生蒸汽,這樣長時間燒煮非常浪費能源,而且蒸煮時間長。專利號2010201331776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一種可以快速產生蒸汽的蒸鍋,包括底鍋,底鍋中心豎裝有導熱導氣柱,橫裝有隔水板,把底鍋隔成蒸汽腔和補水腔兩個腔,隔水板上設有補水孔。蒸汽腔小其容量少,加熱時可以快速產生蒸汽。此方案存在缺點:補水腔與蒸汽腔之間的水流方向不能控制,因為補水孔是一直是可以流通的,當蒸汽腔內水在加熱時,補水腔內的水與蒸汽腔內的水還是存在對流,這樣就影響加熱效果。
【發(fā)明內容】
[0003]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可快速產生蒸汽的電蒸鍋。
[0004]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電蒸鍋,包括底座、設置在底座上的盛水器、架設在盛水器上的蒸籠格和蒸籠蓋、及設置于所述盛水器內的聚能罩組件,所述聚能罩組件包括聚能罩,聚能罩可將盛水器內的水分隔成處于聚能罩內的蒸汽腔與處于聚能罩外的蓄水腔,聚能罩上端設有蒸汽出口,下端設有慣通蒸汽腔與蓄水腔的進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罩組件還包括水位控制器,水位控制器具有閥門,所述水位控制器能夠檢測蒸汽腔內的水位,當蒸汽腔內的水位低于預定水位,則驅動所述閥門打開進水口,蓄水腔內的水可以流進蒸汽腔內,當蒸汽腔內的水位達到預定水位,則驅動所述閥門關閉進水口,蒸汽腔內的水位保持低于蓄水腔內的水位。本發(fā)明通過聚能罩將盛水器的內部空間隔成蒸汽腔和蓄水腔,蒸汽腔內的水位通過水位控制器一直控制在預定水位,使電蒸鍋加熱時,只需要加熱蒸汽腔內的水,而且加熱時,蒸汽腔內的水與蓄水腔內的水不存在對流,以此來快速產生高溫蒸汽。
[0005]進一步,所述底座設有加熱器,所述盛水器設有處于加熱器上的底壁,底壁形成對應加熱器的受熱區(qū)域,所述聚能罩下端設有受熱開口,受熱開口的邊緣與盛水器的底壁密封,所述受熱區(qū)域處于受熱開口與盛水器的密閉密封區(qū)域內。本發(fā)明將受熱開口與盛水器密閉連接,加熱器只對受熱區(qū)域內的水進行加熱,來達到快速產生高溫蒸汽的效果。
[0006]進一步,所述閥門設置于聚能罩的外側,所述水位控制器還包括連接閥門的杠桿、與連接于杠桿一端的浮體,當蒸汽腔內的水位上升至預定水位時,帶動浮體向上移動,浮體驅動杠桿動作,使閥門封住所述進水口,當蒸汽腔內的水位低于預定水位時,浮體隨水面向下移動,浮體驅動杠桿動作,使閥門離開所述進水口,蓄水腔內的水可以流入蒸汽腔。本發(fā)明的水位控制器利用杠桿原理來開啟或關閉進水口,通過浮體的上升或下降來帶動閥門運動來封住或離開進水口,從而控制蒸汽腔內的水位在預定水位處,實現(xiàn)加熱少量水來快速產生高溫蒸汽的目的。
[0007]進一步,杠桿在其一端連接所述閥門,向浮體方向離閥門一定距離設置有支點,所述閥門為設置于進水口外側的密封蓋或水塞。
[0008]進一步,杠桿的支點由一水平方向延伸的轉軸形成,轉軸的兩端被可轉動地固定于聚能罩的下表面。
[0009]進一步,所述聚能罩的受熱開口邊緣與盛水器的底壁之間設有密封圈。
[0010]進一步,所述聚能罩與盛水器通過卡扣配合固定在一起,所述聚能罩上設有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卡緣,所述盛水器上設有與卡緣配合卡扣的卡槽。通過卡扣形式將聚能罩和盛水器固定在一起。
[0011]進一步,所述卡緣與卡槽之間設有傾斜的導引,使聚能罩在與盛水器卡扣配合過程中,被向下頂推。
[0012]進一步,所述聚能罩的罩壁呈喇叭口形狀延伸至受熱開口,從而形成便于蒸汽升騰至蒸汽出口的內表面。
[0013]進一步,所述盛水器的底壁設有向上突起的凸臺,凸臺的下面形成向上的凹形,聚能罩組件被定位于凸臺,且盛水器通過凹形與加熱器定位配合。
[0014]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快速產生高溫蒸汽。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本發(fā)明的盛水器處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是本發(fā)明的聚能罩組件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0018]圖4是本發(fā)明的聚能罩組件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0019]圖5是本發(fā)明的聚能罩組件的第三種結構示意圖。
[0020]圖6是本發(fā)明的聚能罩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7是本發(fā)明的密封圈的結構示意圖一。
[0022]圖8是本發(fā)明的密封圈的結構示意圖二。
[0023]圖9是本發(fā)明的閥門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10是本發(fā)明的浮體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11是本發(fā)明的浮體的一種結構安裝示意圖。
[0026]圖12是本發(fā)明的浮體的另一種結構的安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來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說明,但并不將本發(fā)明局限于這些【具體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認識到,本發(fā)明涵蓋了權利要求書范圍內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備選方案、改進方案和等效方案。
[0028]參照圖1-12,一種電蒸鍋,包括底座3、設置在底座3上的盛水器1、架設在盛水器1上的蒸籠格4和蒸籠蓋5、及設置于所述盛水器1內的聚能罩組件2,所述聚能罩組件2包括聚能罩21,聚能罩21可將盛水器1內的水分隔成處于聚能罩21內的蒸汽腔6與處于聚能罩21外的蓄水腔7,聚能罩21上端設有蒸汽出口,下端設有慣通蒸汽腔6與蓄水腔7的進水口 211,所述聚能罩組件2還包括水位控制器,水位控制器具有閥門22,所述水位控制器能夠檢測蒸汽腔6內的水位,當蒸汽腔6內的水位低于預定水位,則驅動所述閥門22打開進水口 211,蓄水腔7內的水可以流進蒸汽腔6內,當蒸汽腔6內的水位達到預定水位,則驅動所述閥門22關閉進水口 211,蒸汽腔6內的水位保持低于蓄水腔7內的水位。本發(fā)明通過聚能罩21將盛水器1的內部空間隔成蒸汽腔6和蓄水腔7,蒸汽腔6內的水位通過水位控制器一直控制在預定水位,使電蒸鍋加熱時,只需要加熱蒸汽腔6內的水,以此來快速產生高溫蒸汽。本發(fā)明還可以通過其他實施方式控制水位,比如說可以通過激光檢測水位,控制電磁閥控制進水口的開啟。
[0029]本發(fā)明所述底座3設有加熱器,所述盛水器1設有處于加熱器上的底壁,底壁形成對應加熱器的受熱區(qū)域,所述聚能罩21下端設有受熱開口,受熱開口的邊緣與盛水器1的底壁密封,所述受熱區(qū)域處于受熱開口與盛水器1的密閉密封區(qū)域內。本發(fā)明將受熱開口與盛水器1密閉連接,加熱器只對受熱區(qū)域內的水進行加熱,來達到快速產生高溫蒸汽的效果。參見圖2,所述盛水器1的底壁設有向上突起的凸臺11,凸臺11的下面形成向上的凹形,聚能罩組件2被定位于凸臺11,且盛水器1通過凹形與加熱器定位配合。
[0030]本發(fā)明所述聚能罩組件2可以通過自身重力,使受熱開口的邊緣向下抵靠并密封于盛水器1的底部,從而將盛水器1底部圍成一受熱區(qū)域,蒸汽腔6內的水被此區(qū)域內的盛水器1底部加熱形成蒸汽。所述聚能罩組件2可以包括設置于聚能罩配重組件,所述配重組件用以增加聚能組件的重量。所述配重組件包括配重塊28及將配重塊28固定于聚能罩的固定架,參見圖3。所述固定架25為與聚能罩下部連接的帶開孔251的水平底板,所述底板離開盛水器1底部一定距離,在盛水器1底部與底板之間產生的蒸汽通過前述開孔251向上升騰至蒸汽出口,所述配重塊28放置于底板上。所述底板的開孔為均勻分布的多個圓形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徑為4毫米到8毫米。所述聚能罩21為塑膠件,并包括用以分隔蒸汽腔6與蓄水腔7的分隔壁、及自分隔壁延伸出的凸柱213,凸柱213內形成有配合孔,所述固定架通過擰入配合孔的螺釘固定于聚能罩21。所述分隔壁為回轉體形狀,所述回轉體的母線具有近似拋物線的形狀,以便于蒸汽向上升騰。
[0031]所述聚能罩組件2還可以不配設配重塊28,直接將固定架作為配重組件,固定架25為與聚能罩21下部連接的帶開孔251的水平陶瓷底板,參見圖4,陶瓷底板具有一定的重量,還可以產生負離子凈化空氣。
[0032]本發(fā)明所述聚能罩21與盛水器1還可以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