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溫容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等溫容器,包括:容器本體,所述容器本體包括由內至外依次連接的容器內層、導熱層和容器外層,所述導熱層內開設有槽道,所述槽道內填充設置有導熱工質。當容器外層受熱時,熱量傳遞至導熱層,由于導熱工質的擴散特性,熱量在導熱層內實現(xiàn)均勻分布,熱量傳遞至容器內層進而實現(xiàn)容器本體的等溫化,從而提升烹飪體驗與烹飪效果。
【專利說明】等溫容器
[0001]
技術領域
[0002]本發(fā)明涉及烹飪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等溫容器。
[0003]
【背景技術】
[0004]鍋是烹飪、炊事用具,可用于對食物進行烹、煮、蒸、煎、炒、炸等多種熟制工作,根據功能的不同,鍋可以分為煎鍋、炒鍋、湯鍋、蒸鍋、電飯鍋等。
[0005]鍋的根本性能要求是等溫。烹飪體驗層面:等溫鍋熱量均勻,僅需簡單翻炒而不需要鍋壁與鍋底食物反復翻炒,因此烹飪更簡單;等溫鍋受熱面積更大,食物熟得更快,因此烹飪更快速;等溫鍋熱能有效利用,中小火(火焰不超過鍋底盤)即可實現(xiàn)快速烹飪,因此烹飪更節(jié)能;等溫鍋無局部高溫,空燒不變形、不起火,因此使用更安全。烹飪效果層面:等溫鍋不會熱量集中,不會產生局部高溫下食物燒焦后與鍋體緊密貼合現(xiàn)象,因此鍋體物理不粘;等溫鍋鍋體受熱均勻,大火爆炒時鍋底不會局部溫度達到油起煙的溫度240°C,因此少油煙;等溫鍋熱量均布,食物不會高溫變性,因此食物營養(yǎng)不流失;等溫鍋無局部熱量集中,鎖住食物水分、保持原汁原味、食物口感柔和,因此菜品口感好。
[0006]鍋在工程意義上是傳熱設備,根據傳熱過程所采用傳熱技術的不同,現(xiàn)有等溫鍋主要分為高導熱金屬材料等溫鍋和熱管技術等溫鍋。
[0007]高導熱金屬材料等溫鍋采用沖壓工藝制作不銹鋼、銅(不銹鋼導熱系數的20倍)或鋁(不銹鋼導熱系數的10倍)等高導熱金屬材料、不銹鋼結構的導熱芯夾層復合鍋。僅適用于低熱流密度,熱量傳遞能力小、熱阻高、傳熱速度慢、傳熱距離短,綜合傳熱性能差。高導熱金屬材料等溫鍋只有采用超高導熱性能材料才能達到理想等溫鍋性能,但現(xiàn)有工程材料無法滿足該需求。
[0008]熱管技術等溫鍋采用熱管工藝制作在高真空環(huán)境下對采用鉚接或點焊進行承壓能力強化的中空腔體充注適當適量純凈工質的相變換熱鍋??蛇m用于較低熱流密度,熱量傳遞能力較小、熱阻較低、傳熱速度較快、傳熱距離較短,存在工質與腔體材料化學不相容的壽命問題、以及高溫下腔體高壓爆炸的安全性問題,綜合傳熱性能一般。熱管技術等溫鍋只有制作了具有高承壓能力的腔體,找到了工作溫區(qū)內具有高傳輸品質因數的食品安全級工質,并解決了工質和腔體材料化學相容問題才能達到理想等溫鍋性能,但熱管技術能力無法滿足該需求。
[0009]
【發(fā)明內容】
[0010]基于此,有必要針對傳統(tǒng)等溫鍋受熱后熱量分布不均勻,導熱效果不佳的缺陷,提供一種等溫容器,能夠有效提高導熱效果,使得容器本體在受熱后熱量能夠均勻分布。
[0011 ] 一種等溫容器,包括:容器本體,所述容器本體包括由內至外依次連接的容器內層、導熱層和容器外層,所述導熱層內開設有槽道,所述槽道內填充設置有導熱工質。
[0012]進一步地,所述導熱層內至少部分等距開設有槽道。
[0013]進一步地,所述槽道的當量直徑大于1mm。
[0014]進一步地,所述容器內層背向所述容器外層的一面為光滑表面。
[0015]進一步地,所述容器外層背向所述容器內層的一面為光滑表面。
[0016]進一步地,所述導熱層的材質為金屬材質。
[0017]進一步地,所述導熱層的材質為銅。
[0018]進一步地,所述導熱層的材質為鋁合金。
[0019]進一步地,所述容器內層和所述導熱層的材質相同設置。
[0020]進一步地,所述容器外層和所述導熱層的材質相同設置。
[0021]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當容器外層受熱時,熱量傳遞至導熱層,由于導熱工質的擴散特性,熱量在導熱層內實現(xiàn)均勻分布,熱量傳遞至容器內層進而實現(xiàn)容器本體的等溫化,從而提升烹飪體驗與烹飪效果。
[0022]
【附圖說明】
[0023]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0024]圖1為一實施例的等溫容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一實施例的容器本體的局部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一實施例的導熱層的局部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4為另一實施例的容器本體的局部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5為另一實施例的等溫容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6為另一實施例的容器本體的局部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7為又一實施例的等溫容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為又一實施例的容器本體的局部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5]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27]如圖1、圖2和圖3所示,其為本發(fā)明一較佳實施例的等溫容器10,包括:容器本體100,所述容器本體100包括由內至外依次連接的容器內層110、導熱層120和容器外層130,所述導熱層120內開設有槽道121,所述槽道121內填充設置有導熱工質。
[0028]通過復合而成容器內層110、導熱層120和容器外層130,并在導熱層120的內的槽道121填充導熱工質,當容器外層130受熱時,熱量傳遞至導熱層120,由于導熱工質的擴散特性,熱量在導熱層120內實現(xiàn)均勻分布,熱量傳遞至容器內層110進而實現(xiàn)容器本體100的等溫化,從而提升烹飪體驗與烹飪效果。
[0029]值得一提的是,本發(fā)明的等溫容器10可以應用于烹飪或者加熱,例如,該等溫容器10為等溫鍋,用于烹飪,例如,該等溫容器10為熱水壺的壺體,用于加熱水,又如,該等溫容器10為內膽,對該等溫容器10的加熱方式可以是導熱加熱,明火加熱,輻射加熱,或電磁加熱。例如,該容器本體100具有圓柱結構,例如,該等溫容器10為內膽時,等溫容器10可為圓筒狀,容器本體100具有筒壁,且容器本體100具有一與筒壁連接的底部,例如,該容器本體100具有拋物面結構,例如,該等溫容器10為炒鍋時,該炒鍋為拋物面結構,又如,該容器本體100具有球面結構。
[0030]為了使得熱量能夠均勻分布于容器本體100的表面,例如,該等溫容器10表面為光滑表面,例如,容器內層110背向容器外層130的一面為光滑表面,例如,容器外層130背向容器內層110的一面為光滑表面,表面光滑的容器本體100的表面有利于熱量的均勾擴散;且容器外層130的光滑表面有利于均勻吸收熱源的熱量,而容器內層110的光滑表面有利于被烹飪的食物的均勻受熱。
[0031]為了使得等溫容器10的熱量分布更為均勻,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導熱層120內至少部分等距開設有槽道121,例如,所述導熱層120內等距開設有槽道121,本實施例中,由于槽道121之間等距設置,使得熱量能夠分布更為均勻,例如,所述導熱層120內至少部分開設有槽道121,例如,所述導熱層120內部分等距開設有槽道121,例如,所述槽道121等距開設于等溫容器10上部分區(qū)域,例如,所述槽道121等距開設于等溫容器10上需要等溫的區(qū)域,這樣,由于槽道121分布在等溫容器10的局部位置上,能夠集中熱量進行局部加熱,在另外的實施例中,例如,所述槽道121等距開設于等溫容器10上,例如,所述槽道121等距開設于整個等溫容器10上,這樣,等溫容器10在整體均分布有槽道121,使得熱量能夠均勻散步在整個等溫容器10上,進而使得熱量散發(fā)均勻分布的面積更大,在上述實施例中,槽道121SP可分布在等溫容器10的局部,也可以分布在等溫容器10的整體,能夠適應不同的食物的烹任需求。
[0032]例如,容器內層110、導熱層120與容器外層130均為金屬材質制成,金屬材質具有導熱性高的特點。例如,容器內層110與導熱層120焊接,例如,容器內層110與導熱層120鉚接,又如,容器內層110與導熱層120粘接,在一個實施例中,容器內層110與導熱層120—體成型,例如,容器內層110靠近容器外層130的一面開設有槽道121。
[0033]例如,容器外層130與導熱層120焊接,例如,容器外層130與導熱層120鉚接,又如,容器外層130與導熱層120粘接,在一個實施例中,容器外層130與導熱層120—體成型,例如,容器外層130靠近容器內層110的一面開設有槽道121。
[0034]例如,該槽道121具有方形結構,S卩,該槽道121截面為方形,例如,槽道121具有正方形結構,例如,槽道121具有長方形結構,又如,該槽道121具有圓形結構,即該槽道121截面為圓形,例如,槽道121具有橢圓形結構,例如,槽道121具有半橢圓形結構,又如,該槽道121具有多邊形結構,例如,如圖3所示,槽道121具有六邊形結構。
[0035]例如,請再次參見圖3,所述導熱層120包括連接部122,所述槽道121貫穿與于所述連接部122之間,例如,所述槽道121貫穿所述導熱層120,并將導熱層120分割為多個連接部122,例如,所述連接部122具有多邊形結構,例如,所述連接部122的截面為多邊形,又如,所述連接部122具有圓形結構,例如,所述連接部122的截面為圓形,又如,所述連接部122具有方形結構。
[0036]具體地,導熱層120內開設有槽道121,該槽道121密封開設于導熱層120內,例如,槽道121兩端連通,進而使得槽道121密封。該槽道121填充設置有導熱工質,由于槽道121為密封設置,有效避免導熱工質的泄漏。一個實施例中,填充于槽道121內的導熱工質設置為超臨界狀態(tài),例如,填充于槽道121內的導熱工質處于超臨界狀態(tài),處于超臨界狀態(tài)的工質,溫度及壓力高于其臨界點,擴散性能好,舉例說明,如工質R14,在溫度大于-45.64°C、壓力大于3.75MPa情況下,處于超臨界狀態(tài),可利用工質良好的擴散性能進行高效的熱量傳遞,從而使得導熱性能更佳。例如,所述槽道121內填充的導熱工質為R14、R1150、R508A、R508B、R503、R116、R23、R13、R744、R170、R744A、R41、R504、R125、R509A、R428A、R410B、R410A、R507A、R422A、R218、R404A、R421B、R143a、R422C、R407B、R434A、R402A、R32、R419A、R403B、R422D、R115、R502、R407A、R421A、R402B、R408A、R422B、R427A、R438A、R1216、R407C、R424A、R403A、R417A、R407E、R1270、R407D、R425A、R433A、R1234yf、R501、R411B、R22、R418A、R437A、R413A、R290、R432A、R423A、R411A、R426A、R431A、R134a、R227ea、R415A、R500、R161、R420A、RE143A、R401B、R405A、R409B、R430A、R416A、R412A、R401A、R409A、R1234ze、R414B、R415B、R401C、R12、R414A、R152a、RC318、R436A、R406A、R436B、R124、R236fa、R435A、R429A、R510A、R717、RE245CB2、R600A、R142b、R236ea、R40、R114、R600、R245fa、R764、RE347MCC、R1233ZD、1^245卩厶2、1?24503、1?21、1?123、1?365111&、1?601厶、1?601、1?11、1?14113和1?113中的一種或多種,上述導熱工質在工作溫度狀態(tài)下均處于超臨界狀態(tài),具有更佳的導熱性能,從而使得容器本體100的熱量能夠均勻分布。
[0037]為了提高槽道121內的導熱工質的流通性,進一步地,所述槽道121的寬度大于1_,具體地,槽道121的寬度為槽道121的最大寬度,例如,所述槽道121的截面為圓形,所述槽道121的當量直徑大于Imm,優(yōu)選地,所述槽道121的寬度為Imm?3mm,優(yōu)選地,所述槽道121的寬度為1.5mm。值得一提的是,槽道121的寬度不能過大,過大的槽道121寬度雖然有利于導熱工質的流通,但卻使得導熱層120強度下降,而槽道121的寬度過低,則不利于導熱工質的流通,因此本實施例中,槽道121的寬度為1.5_,一方面避免對導熱層120的硬度造成過大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則有利于導熱工質的流通,進而使得導熱性能更佳,進而使得容器本體100的熱量能夠均勻地分布。
[0038]為了使得導熱層120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進一步地,所述導熱層120的材質為金屬材質,例如,所述導熱層120的材質為銅,例如,進一步地,所述導熱層120的材質為鋁合金,又如,所述導熱層120的材質為不銹鋼。
[0039]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容器內層110和所述導熱層120的材質相同設置,即容器內層110和導熱層120的材質相同,例如,導熱層120為鋁合金,容器內層110為鋁合金,又如,導熱層120為不銹鋼,容器內層110為不銹鋼。
[0040]進一步地,所述容器外層130和所述導熱層120的材質相同設置,即容器外層130和導熱層120的材質相同,例如,導熱層120為鋁合金,容器外層130為鋁合金,又如,導熱層120為不銹鋼,容器外層130為不銹鋼。
[0041]在另外一個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中的等溫容器為等溫炒鍋10,包括鍋體100,如圖4所示,鍋體100包括內鍋層110、導熱層120和外鍋層130,鍋體100構型為球面,加熱方式為明火加熱,外鍋層130材質為不銹鋼,內鍋層120材質為不銹鋼,導熱層120材質為不銹鋼,導熱層120同時隸屬于外鍋層130及內鍋層110,即導熱層120與外鍋層130、內鍋層110—體成型,槽道121截面為圓形,槽道121截面當量直徑為2mm,槽道121填充的導熱工質為R40,連接部形狀為圓形,連接部的連接方式為高頻焊。
[0042]在另外一個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的等溫容器為等溫熱水壺40,包括壺體400,如圖6所示,壺體包400括內壺層410、導熱層420和外壺層430,壺體400構型為拋物面,加熱方式為加熱盤導熱加熱,外壺層430材質為不銹鋼,內壺層410材質為不銹鋼,導熱層420材質為不銹鋼,導熱層420為獨立夾層,夾設于內壺層410和外壺層430之間,槽道421截面為長方形,槽道421截面當量直徑為2mm,槽道421填充的導熱工質為R504,連接部形狀為正六邊形,內壺層410、連接部的連接方式為擴散焊。
[0043]在一個實施例中,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中的等溫容器為等溫鍋內膽60,包括鍋體600,如圖8所示,鍋體600包括內鍋層610、導熱層620和外鍋層630,鍋體600構型為圓柱狀,加熱方式為加熱盤導熱加熱,外鍋層630材質為鋁合金,內鍋層610材質為鋁合金,導熱層620材質為鋁合金,導熱層620隸屬于外鍋層630,即導熱層620與外鍋層630—體成型,槽道621截面為半橢圓形,槽道621截面當量直徑為1.5mm,槽道621填充的導熱工質為R744A,連接部形狀為正六邊形,連接部的連接方式為冷壓焊。
[0044]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各技術特征可以進行任意的組合,為使描述簡潔,未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技術特征所有可能的組合都進行描述,然而,只要這些技術特征的組合不存在矛盾,都應當認為是本說明書記載的范圍。
[0045]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fā)明的幾種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發(fā)明專利范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因此,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
【主權項】
1.一種等溫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本體,所述容器本體包括由內至外依次連接的容器內層、導熱層和容器外層,所述導熱層內開設有槽道,所述槽道內填充設置有導熱工質。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溫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熱層內至少部分等距開設有槽道。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溫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道的當量直徑大于1_。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溫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內層背向所述容器外層的一面為光滑表面。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溫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外層背向所述容器內層的一面為光滑表面。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溫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熱層的材質為金屬材質。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溫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熱層的材質為銅。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溫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導熱層的材質為鋁合金。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溫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內層和所述導熱層的材質相同設置。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溫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外層和所述導熱層的材質相同設置。
【文檔編號】A47J27/00GK106037449SQ201610640126
【公開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請日】2016年8月4日 公開號201610640126.4, CN 106037449 A, CN 106037449A, CN 201610640126, CN-A-106037449, CN106037449 A, CN106037449A, CN201610640126, CN201610640126.4
【發(fā)明人】謝龍, 謝大為, 江仲輝, 彭衛(wèi)根
【申請人】廣東兆瓦熱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