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土工擊實試驗用快速拉毛工具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土工擊實試驗用快速拉毛工具,包括拉毛底盤、轉動圓盤、連接桿和轉動手柄,轉動圓盤設置在拉毛底盤上方,拉毛底盤下底面固定有尖刺,拉毛底盤上部中心開有第三連接孔,連接桿下端伸入第三連接孔內(nèi)且與拉毛底盤固連,連接桿上端穿過轉動圓盤且與轉動圓盤固連,轉動圓盤由上圓盤和下圓盤組成,上圓盤和下圓盤的中心均開有供連接桿上端穿過的第一連接孔,連接桿與上圓盤和下圓盤均固連,上圓盤側部開有第二連接孔,轉動手柄一端伸入第二連接孔內(nèi)且與上圓盤固連。本實用新型安裝簡便,操作方便,在保證試驗精度的條件下,提高了試驗效率,能有效、準確、快速的對土工擊實試驗中的分層土進行拉毛,保證拉毛的質量和效率。
【專利說明】土工擊實試驗用快速拉毛工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試驗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土工擊實試驗用快速拉毛工具。
【背景技術】
[0002]根據(jù)《巖土工程勘察規(guī)范》規(guī)定,當需對土方回填或填筑工程進行質量控制時,應進行擊實試驗,測定土的干密度與含水量關系,確定最大干密度和相應最佳含水量,擊實試驗是控制路基壓實質量不可缺少的重要試驗項目,適用于碎石褥墊層和路基土。
[0003]根據(jù)《公路土工試驗規(guī)程》(JTG E40-2007)T0131-2007擊實試驗規(guī)定,擊實試驗先將土樣烘干,碾碎、過篩后摻入一定量的水成為擾動土樣。將含水量為一定值的擾動土樣分層裝入擊實筒中,每鋪一層厚之后,均用擊錘按規(guī)定的落距和擊數(shù)錘擊土樣,直到被擊實的土樣充滿擊實筒。按照五層法對土樣進行擊實時,在每一層擊實完成后,需將試樣層面“拉毛”然后才可將下層土料裝入擊實筒。
[0004]對于如何對試樣層面進行“拉毛”,相關的工程技術規(guī)范和手冊中并未有明確的說明。對于一般的粉質土和砂性土來說,用修土刀進行拉毛較易實現(xiàn),但每次拉毛的狀態(tài)不盡相同。對于黏性土來說,采用五層法進行擊實后,每一層的試樣表面極其堅硬,若仍采用一般的拉毛工具,很難進行拉毛,不但拉毛的質量不能保證,也會造成擊實試驗的效率低下。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土工擊實試驗用快速拉毛工具,其結構設計合理、安裝簡便且操作方便、拆卸簡單,在能夠保證試驗精度的條件下,提高了試驗效率,能有效、準確、快速的對土工擊實試驗中的分層土進行拉毛,保證拉毛的質量和效率。
[0006]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土工擊實試驗用快速拉毛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毛底盤、轉動圓盤、連接桿和轉動手柄,所述轉動圓盤設置在拉毛底盤的上方,所述拉毛底盤的下底面上均勻固定有多個尖刺,所述拉毛底盤的上部中心開有第三連接孔,所述連接桿的下端伸入第三連接孔內(nèi)且與拉毛底盤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桿的上端穿過轉動圓盤且與轉動圓盤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桿與拉毛底盤和轉動圓盤均垂直,所述轉動圓盤由上圓盤和下圓盤組成,所述下圓盤與上圓盤固定在一起,所述上圓盤和下圓盤的中心均開有供連接桿上端穿過的第一連接孔,上圓盤上的第一連接孔和下圓盤上的第一連接孔大小相等且位置相對應,所述連接桿與上圓盤和下圓盤均固定連接,所述上圓盤的側部開有第二連接孔,所述轉動手柄的一端伸入第二連接孔內(nèi)且與上圓盤固定連接。
[0007]上述的土工擊實試驗用快速拉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圓盤的直徑大于下圓盤的直徑,所述上圓盤的直徑大于擊實筒的內(nèi)徑,所述下圓盤的直徑小于擊實筒的內(nèi)徑。
[0008]上述的土工擊實試驗用快速拉毛工具,其特征在于:布設在拉毛底盤下底面上的多個尖刺形成十字形。
[0009]上述的土工擊實試驗用快速拉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桿的橫截面形狀為正五邊形,所述第三連接孔和第一連接孔的橫截面形狀均為正五邊形,所述連接桿與第三連接孔和第一連接孔均緊密配合。
[0010]上述的土工擊實試驗用快速拉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手柄的橫截面形狀為圓形,所述第二連接孔為圓孔,轉動手柄位于第二連接孔內(nèi)的部分的橫截面直徑小于轉動手柄位于第二連接孔外的部分的橫截面直徑。
[0011]上述的土工擊實試驗用快速拉毛工具,其特征在于:轉動手柄位于第二連接孔內(nèi)的部分的長度為1.5cm?2.5cm,轉動手柄位于第二連接孔外的部分的長度為8cm?12cm。
[0012]上述的土工擊實試驗用快速拉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手柄為金屬轉動手柄。
[0013]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
[0014]1、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新穎合理且安裝方便、操作簡便。
[0015]2、本實用新型試驗精度較高,能有效、準確、快速的對土工擊實試驗中的分層土進行拉毛,保證拉毛的質量和效率。
[0016]3、本實用新型通過在拉毛底盤呈十字交叉對稱設置的尖刺,一方面能方便刺入土體,然后轉動拉毛底盤進行拉毛;另一方面呈十字交叉的布置使得拉毛底盤只需轉動90°即可完成整個平面的拉毛,大大減小了底盤的轉動角度,方便操作。
[0017]4、本實用新型的拉毛底盤的連接桿為固定在拉毛底盤上的正五邊形結構,一方面方便提升拉毛底盤對不同的擊實土層進行拉毛,另一方面五邊形結構能防止連接桿空轉,提升轉動的效率。
[0018]5、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邊緣階梯型且正五邊形中空的轉動圓盤,使得轉動圓盤放置于擊實筒上緣,轉動過程中能保證連接桿的豎直度,不發(fā)生偏斜現(xiàn)象,保證拉毛的均勻性。
[0019]6、本實用新型的轉動手柄為上緣小下緣大的結構,方便插入轉動圓盤,并能定量控制插入轉動圓盤的深度,且拆裝方便,攜帶便利。
[0020]7、本實用新型的實現(xiàn)成本低,操作方便,在保證擊實土層拉毛的質量和擊實試驗的效率提升上效果明顯,便于推廣使用。
[0021]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附圖說明】
[002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2為本實用新型轉動圓盤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3為圖2的俯視圖。
[0025]圖4為本實用新型拉毛底盤的結構示意圖。
[0026]附圖標記說明:
[0027]I一第二連接孔;2—第二連接孔;3—轉動手柄;
[0028]4一連接桿; 5—拉毛底盤; 6—尖刺;
[0029]7—上圓盤;8—下圓盤;9一第一連接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30]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拉毛底盤5、轉動圓盤、連接桿4和轉動手柄3,所述轉動圓盤設置在拉毛底盤5的上方,所述拉毛底盤5的下底面上均勻固定有多個尖刺6,所述拉毛底盤5的上部中心開有第三連接孔1,所述連接桿4的下端伸入第三連接孔I內(nèi)且與拉毛底盤5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桿4的上端穿過轉動圓盤且與轉動圓盤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桿4與拉毛底盤5和轉動圓盤均垂直,所述轉動圓盤由上圓盤7和下圓盤8組成,所述下圓盤8與上圓盤7固定在一起,所述上圓盤7和下圓盤8的中心均開有供連接桿4上端穿過的第一連接孔9,上圓盤7上的第一連接孔9和下圓盤8上的第一連接孔9大小相等且位置相對應,所述連接桿4與上圓盤7和下圓盤8均固定連接,所述上圓盤7的側部開有第二連接孔2,所述轉動手柄3的一端伸入第二連接孔2內(nèi)且與上圓盤7固定連接。
[0031]如圖1所示,所述上圓盤7的直徑大于下圓盤8的直徑,所述上圓盤7的直徑大于擊實筒的內(nèi)徑,可架在擊實筒的邊緣,所述下圓盤8的直徑小于擊實筒的內(nèi)徑,下圓盤8可伸入擊實筒內(nèi),保證圓盤在擊實筒上轉動時不發(fā)生前后左右錯位的現(xiàn)象。
[0032]如圖4所示,布設在拉毛底盤5下底面上的多個尖刺6形成十字形。
[0033]如圖3所示,所述連接桿4的橫截面形狀為正五邊形,所述第三連接孔I和第一連接孔9的橫截面形狀均為正五邊形,所述連接桿4與第三連接孔I和第一連接孔9均緊密配合。
[0034]如圖1所示,所述轉動手柄3的橫截面形狀為圓形,所述第二連接孔2為圓孔,轉動手柄3位于第二連接孔2內(nèi)的部分的橫截面直徑小于轉動手柄3位于第二連接孔2外的部分的橫截面直徑。
[0035]本實施例中,轉動手柄3位于第二連接孔2內(nèi)的部分的長度為1.5cm?2.5cm,轉動手柄3位于第二連接孔2外的部分的長度為8cm?12cm,方便試驗人員單手操作。
[0036]本實施例中,所述轉動手柄3為金屬轉動手柄。
[0037]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拉毛底盤5用于對擊實試驗中的分層土體進行拉毛,轉動圓盤用于固定連接桿4,維持連接桿4的豎直度,保證拉毛的均勻性,轉動手柄3帶動轉動圓盤旋轉,進而轉動連接桿4和拉毛底盤5,完成拉毛過程。本實施例中,連接桿4、拉毛底盤5和尖刺6為一體結構,攜帶和操作便利,尖刺6會刺入分層土體,若土體較硬,稍施加力使尖刺6局部刺入即可,連接桿4轉動時帶動拉毛底盤5旋轉,拉毛底盤5轉動時會帶動刺入土體的尖刺6 —起運動,旋轉90°,完成拉毛的過程。
[0038]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jù)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換,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nèi)。
【權利要求】
1.一種土工擊實試驗用快速拉毛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拉毛底盤(5)、轉動圓盤、連接桿(4)和轉動手柄(3),所述轉動圓盤設置在拉毛底盤(5)的上方,所述拉毛底盤(5)的下底面上均勻固定有多個尖刺¢),所述拉毛底盤(5)的上部中心開有第三連接孔(1),所述連接桿(4)的下端伸入第三連接孔(I)內(nèi)且與拉毛底盤(5)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桿(4)的上端穿過轉動圓盤且與轉動圓盤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桿(4)與拉毛底盤(5)和轉動圓盤均垂直,所述轉動圓盤由上圓盤(7)和下圓盤⑶組成,所述下圓盤⑶與上圓盤(7)固定在一起,所述上圓盤(7)和下圓盤(8)的中心均開有供連接桿(4)上端穿過的第一連接孔(9),上圓盤(7)上的第一連接孔(9)和下圓盤(8)上的第一連接孔(9)大小相等且位置相對應,所述連接桿(4)與上圓盤(7)和下圓盤(8)均固定連接,所述上圓盤(7)的側部開有第二連接孔(2),所述轉動手柄(3)的一端伸入第二連接孔(2)內(nèi)且與上圓盤(7)固定連接。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工擊實試驗用快速拉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圓盤(7)的直徑大于下圓盤⑶的直徑,所述上圓盤(7)的直徑大于擊實筒的內(nèi)徑,所述下圓盤(8)的直徑小于擊實筒的內(nèi)徑。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土工擊實試驗用快速拉毛工具,其特征在于:布設在拉毛底盤(5)下底面上的多個尖刺(6)形成十字形。4.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土工擊實試驗用快速拉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桿(4)的橫截面形狀為正五邊形,所述第三連接孔(I)和第一連接孔(9)的橫截面形狀均為正五邊形,所述連接桿(4)與第三連接孔(I)和第一連接孔(9)均緊密配合。5.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土工擊實試驗用快速拉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手柄(3)的橫截面形狀為圓形,所述第二連接孔(2)為圓孔,轉動手柄(3)位于第二連接孔(2)內(nèi)的部分的橫截面直徑小于轉動手柄(3)位于第二連接孔(2)外的部分的橫截面直徑。6.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土工擊實試驗用快速拉毛工具,其特征在于:轉動手柄(3)位于第二連接孔(2)內(nèi)的部分的長度為1.5cm?2.5cm,轉動手柄(3)位于第二連接孔(2)外的部分的長度為8cm?12cm。7.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土工擊實試驗用快速拉毛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手柄(3)為金屬轉動手柄。
【文檔編號】E02D1-00GK204282332SQ201420735164
【發(fā)明者】馮忠居, 姬小祥, 蘇航州, 梁倩, 馮明林, 侯廣真, 徐亞飛, 王磊 [申請人]長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