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水利工程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到一種底流反轉對沖碰撞消能工。
背景技術:
底流消能就是利用下游尾水作用形成的水躍進行消能。它能適應各種水頭和不同的地質情況。底流消能具有流態(tài)穩(wěn)定、消能效果較好,對地質條件和尾水變幅適應性強以及水流霧化影響很小等優(yōu)點。
采用底流消能要修建與流量相對應的消力池,并要注意確保消力池中水躍的形成以及保持一定的淹沒度。消力池的深度與長度是工程造價的主要因素。設計一種結構合理,能夠縮小消力池長度的消能工,勢在必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底流反轉對沖碰撞消能工,通過合理化的結構設計,在達到消能效果的同時縮小消力池的長度,降低工程造價。
一種底流反轉對沖碰撞消能工,其特征是:包括泄流槽、消力池、水流回流墩、尾水渠,所述消力池的一端與泄流槽固定連接,消力池的另一端與水流回流墩固定連接;所述水流回流墩的迎水面為圓弧形結構,水流回流墩的圓弧方向與水流方向一致;所述尾水渠與水流回流墩固定連接。
所述水流回流墩迎水面的圓心角為195°~205°,水流回流墩的圓弧直徑為消力池中入池側水流深度的2.5倍。
所述水流回流墩的迎水面上設置有抗磨防蝕層。
通過上述設計方案,本實用新型可以帶來如下有益效果:
上游水流經(jīng)泄流槽進入消力池,高速水流遇到水流回流墩的作用,水流流向發(fā)生沿程變化,直至水流流向逆轉,與泄流槽和消力池的水流流向相反。此時兩股水流發(fā)生碰撞摩擦,消除水流中的動能,減小下游河床的沖刷。最后水流經(jīng)過尾水渠與原河道連接。
本實用新型通過兩股方向相反的水流碰撞摩擦消除水流中的動能,可以大大縮小消力池的長度、同時它也改變了水躍消能方式,并且降低工程造價,尤其適用于有水位落差的水工建筑物泄水部位的消能。本實用新型消能效率高;尾水水流平穩(wěn);消力池的長度大大縮小,有效降低工程造價,縮短工期。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為傳統(tǒng)消能工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底流反轉對沖碰撞消能工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底流反轉對沖碰撞消能工的工作原理圖。
圖中1-泄流槽、2-消力池、3-水流回流墩、4-尾水渠。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一種底流反轉對沖碰撞消能工,其特征是:包括泄流槽1、消力池2、水流回流墩3、尾水渠4,所述消力池2的一端與泄流槽1固定連接,消力池2的另一端與水流回流墩3固定連接;所述水流回流墩3的迎水面為圓弧形結構,水流回流墩3的圓弧方向與水流方向一致;所述尾水渠4與水流回流墩3固定連接。
所述水流回流墩3迎水面的圓心角為195°~205°,水流回流墩3的圓弧直徑為消力池2中入池側水流深度的2.5倍。
所述水流回流墩3的迎水面上設置有抗磨防蝕層。
工作原理:
如圖3所示,水流回流墩3的直徑R是消力池2入池設計水深的2.5倍。角∠COB的度數(shù)在15°~25°之間。
設消力池2的入池水流流速為v0,水流到達水流回流墩3時流速變化很小,可以認為不變。此時水流受水流回流墩3的作用,流向開始發(fā)生變化,沿水流回流墩3做圓周運動,水流到達水流回流墩3的頂部B時,流速變化為:
列A點與B點的能量方程
變化可得:
由(2)式可知,B點水流翻轉回流時的流速大小vB取決于流入消力池2的水流流速v0=vA和水流回流墩3的直徑R。實際工程中vB恒大于零。這樣經(jīng)過B點從C點射出的水流與泄流槽1流入的水流相互對沖碰撞。加之水流回流墩3的整個區(qū)域中都充滿水體,使得在該區(qū)域中水體紊動劇烈,可以消除大部分能量。
工作流程:
上游洪水經(jīng)泄流槽1進入消力池2,高速水流遇到水流回流墩3的作用,水流流向發(fā)生沿程變化,直至水流流向逆轉,與泄流槽1、消力池2的水流流向相反。此時兩股水流發(fā)生碰撞摩擦,消除水流中的動能,減小下游河床的沖刷。最后水流經(jīng)過尾水渠4與原河道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