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市政施工工具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輔助防沉降井蓋瀝青加固層施工的工具。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防沉降檢查井柔性安裝模具利用現(xiàn)有防沉降檢查井座除去外邊緣后僅剩井筒,此種模具的優(yōu)點為能夠與井蓋生產(chǎn)廠家提供的檢查井井蓋及防沉降部分吻合。缺點為防沉降井圈部分與下部防沉降部分存在錯臺,在粗、中粒式瀝青回填壓實時無法碾壓密實。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彌補以上不足,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能有效保證在瀝青面層碾壓時無干擾因素,保證瀝青壓實完成后進口尺寸、壓實度滿足標準要求的輔助防沉降井蓋瀝青加固層施工的工具。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輔助防沉降井蓋瀝青加固層施工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圓柱部3和空心圓臺部2,所述空心圓臺部2底面的外徑與空心圓柱部3頂面的外徑相等,且所述空心圓臺部2的底面與空心圓柱部3的頂面相接;空心圓柱部3頂面的外徑與井筒的內(nèi)徑相等;所述空心圓臺部2上固定設置把手1。
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空心圓柱部3與空心圓臺部2的壁厚相等。
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空心圓柱部3與空心圓臺部2的壁厚均為3-5mm。
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空心圓柱部3的高度比瀝青加固層的厚度大3-5cm。
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空心圓臺部(2)的高度為15-20cm。
作為優(yōu)選方案,所述空心圓臺部2的頂面設有頂蓋。
在鋪設瀝青層前,將本發(fā)明輔助防沉降井蓋瀝青加固層施工工具中空心圓柱部3的底部放置在井口,然后將瀝青鋪設在本發(fā)明施工工具的周邊,壓實。待瀝青冷卻至60℃左右成型后,將本發(fā)明施工工具拔出,再將井蓋下部插入已加固的井筒中振動碾壓井蓋,使井蓋即與瀝青加固緊密接觸,即完成瀝青加固井蓋的施工工藝過程。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1、本發(fā)明中空心圓柱部3上下直順無錯臺,能有效保證在瀝青加固層碾壓時無干擾因素,保證瀝青壓實完成后井口尺寸、壓實度滿足標準要求。
2、本發(fā)明中空心圓臺部2的設置,一方面防止井口周圍布料時瀝青混合料落入井筒,減少清理量;另一方面減少模具重量使施工人員易于操作。
3、空心圓臺部2上設置兩個把手,方便井筒周圍瀝青冷卻后,將本發(fā)明輔助防沉降井蓋瀝青加固層施工的工具(模具)拔出。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輔助防沉降井蓋瀝青加固層施工的工具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輔助防沉降井蓋瀝青加固層施工的工具空心圓柱部3和空心圓臺部2,空心圓臺部2的頂面設有頂蓋。空心圓臺部2的底面與空心圓柱部3的頂面相接。空心圓柱部3與空心圓臺部2的壁厚相等,壁厚均為3-5mm。空心圓柱部3的高度比瀝青加固層的厚度大3-5cm??招膱A臺部2的高度為12-20cm??招膱A臺部2底面的外徑與空心圓柱部3頂面的外徑相等,空心圓柱部3頂面的外徑與井筒的內(nèi)徑相等;空心圓臺部2上固定設置把手1。
在鋪設瀝青層前,將本發(fā)明輔助防沉降井蓋瀝青加固層施工工具中空心圓柱部3的底部放置在井口,然后將瀝青鋪設在本發(fā)明施工工具的周邊,壓實。待瀝青冷卻至60℃左右成型后,將本發(fā)明施工工具拔出,再將井蓋下部插入已加固的井筒中振動碾壓井蓋,使井蓋即與瀝青加固緊密接觸,即完成瀝青加固井蓋的施工工藝過程。
空心圓柱部3上下直順無錯臺,能有效保證在瀝青加固層碾壓時無干擾因素,保證瀝青壓實完成后井口尺寸、壓實度滿足標準要求。
空心圓臺部2的設置,一方面防止井口周圍布料時瀝青混合料落入井筒,減少清理量;另一方面減少模具重量使施工人員易于操作。
空心圓臺部2上設置兩個把手,方便井筒周圍瀝青冷卻后,將本發(fā)明輔助防沉降井蓋瀝青加固層施工的工具(模具)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