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活性粉末混凝土表面抗滑移,特別是涉及一種活性粉末混凝土表面與磨耗層之間的抗滑移結構。
背景技術:
活性粉末混凝土是近年來迅速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型新混凝土材料,活性粉末混凝土因抗壓強度高,超高韌性,且耐久性優(yōu)越的優(yōu)點,成功應用于重要橋梁永久橋面結構。為保護該結構不受車輛荷載直接機械損傷,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上表面鋪裝AC或SMA等材料磨耗層??煞奖憧焖俑鼡Q表面是磨耗層的突出特點。為提高活性粉末混凝土表面與鋪裝磨耗層之間的粘結力和抗滑移能力,通常采用在活性粉末混凝土表面刻槽,深度3mm~4mm,寬度3mm~5mm,間距7mm~10mm,增加粘結力和抗滑移水平,效果良好。
但此種方法也存在以下問題:
1、刻槽深度3mm-4mm,將活性粉末混凝土結構破壞,降低了鋼筋的保護厚度,同一厚度的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折能力也會相應下降,雖可通過增加活性粉末混凝土厚度彌補,但明顯增加鋼橋自重,提高工程造價。
2、刻槽在第二次鋪裝,更換舊鋪裝層時,要重新刻槽或?qū)υ滩圻M行清理,存在進一步破壞表層結構,增加結構鋼筋防腐風險。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是針對活性粉末混凝土表面與鋪裝磨耗層之間存在的問題,應用全新的設計理念和方法,設計了一種活性粉末混凝土表面與磨耗層之間的抗滑移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抗滑移性能和界面抗剪性能好的活性粉末混凝土表面與磨耗層之間的抗滑移結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方案是:它包括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1、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1中鋼纖維露出表面形成的鋼纖維外層2、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1表面的凹凸結構層3、粘結層4、磨耗層5;其中鋼纖維的一端固定在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1內(nèi),另一端裸露在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1表面之上,被粘結層4和磨耗層5固結;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1表面進行連續(xù)拋丸工藝或噴砂工藝形成鋼纖維外層2和凹凸結構層3,增強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1表面與粘結層4及以上磨耗層5之間的抗滑移能力。
本實用新型為增加活性粉末混凝土與粘結層4之間粘結力,設置鋼纖維一端固結在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1內(nèi),其固結長度為0.5mm ~12.5mm,另一端外露在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1表面之上的長度為0.5mm-12.5mm。
本實用新型鋼纖維的橫截面包括圓形、三角形和四邊形等多邊形,其直徑為0.1mm~1.2mm或外輪廓周長為0.3mm~3.6mm。
本實用新型為保證穩(wěn)定的粘結效果,鋼纖維在100mm×100mm面積范圍內(nèi)外露的數(shù)量為1500根~3500根。
本實用新型為更好的增加抗剪能力,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1表面凹凸結構層3的深度為0.05mm~0.8 mm,可呈不規(guī)則分布。
本實用新型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1表面的鋼纖維外層2和凹凸結構層3采用連續(xù)拋丸工藝,鋼丸直徑為0.2mm~3mm,拋丸機移動速度為0.01m/s~0.25m/s。
本實用新型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1表面的鋼纖維外層2和凹凸結構層3采用連續(xù)噴砂工藝,砂粒直徑0.1mm~3mm,噴砂機移動速度為0.02m/s~0.3m/s。
本實用新型的磨耗層采用瀝青混合料AC(Asphalt Concrete)或SMA(Stone Mastic Asphalt),Superpave,Novachip,厚度為10mm~35mm。
本實用新型的磨耗層采用聚合物混凝土TPO,厚度為6mm~25mm。
本實用新型采用簡化工藝時,可以直接通過鋼纖維外層2和凹凸結構層3嵌入磨耗層5中,增強抗滑移性能。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鋼纖維一端固結在活性粉末混凝土中,另一端固結在磨耗層中增加界面粘結力,活性粉末混凝土表面不規(guī)則,凹凸結構增加界面抗剪能力,阻止磨耗層在基層界面的滑移。獲得優(yōu)越的抗滑移性能及界面抗剪性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凹凸結構層示意圖。
圖中:1-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2-鋼纖維外層、3-凹凸結構層、4-粘結層、5-磨耗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1,本實用新型包括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1、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1中鋼纖維露出表面形成的鋼纖維外層2、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1表面的凹凸結構層3、粘結層4、磨耗層5;其中鋼纖維的一端固定在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1內(nèi),另一端裸露在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1表面之上,被粘結層4和磨耗層5固結;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1表面進行連續(xù)拋丸工藝或噴砂工藝形成鋼纖維外層2和凹凸結構層3,增強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1表面與粘結層4及以上磨耗層5之間的抗滑移能力。參閱圖1至圖3。
實施例2,本實用新型在澆筑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并蒸養(yǎng)后,經(jīng)拋丸工藝處理,鋼纖維一端固結在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1內(nèi),其固結長度為0.5mm ~12.5mm,另一端外露在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1表面之上的長度為0.5mm-12.5mm。參閱圖1至圖3,其余同上述實施例。
實施例3,本實用新型鋼纖維的橫截面包括圓形、三角形和四邊形等多邊形,其直徑為0.1mm~1.2mm或外輪廓周長為0.3mm~3.6mm。參閱圖1至圖3,其余同上述實施例。
實施例4,本實用新型為保證穩(wěn)定的粘結效果,鋼纖維在100mm×100mm面積范圍內(nèi)外露的數(shù)量為1500根~3500根。參閱圖1至圖3,其余同上述實施例。
實施例5,本實用新型為提高界面抗滑能力,阻止鋪裝層滑移,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1表面凹凸結構層3的深度為0.05mm~0.8 mm,可呈不規(guī)則分布。參閱圖1至圖3,其余同上述實施例。
實施例6,本實用新型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1表面的鋼纖維外層2和凹凸結構層3采用連續(xù)拋丸工藝,鋼丸直徑為0.2mm~3mm,拋丸機移動速度為0.01m/s~0.25m/s;最好采用鋼丸直徑為0.5mm~1.5mm,拋丸機移動速度為0.09m/s,連續(xù)拋丸工藝獲得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1表面外露鋼纖維外層2和凹凸不規(guī)則粗糙面。參閱圖1至圖3,其余同上述實施例。
實施例7,本實用新型的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1表面的鋼纖維外層2和凹凸結構層3采用連續(xù)噴砂工藝,砂粒直徑0.1mm~3mm,噴砂機移動速度為0.02m/s~0.3m/s;最好采用砂料直徑為0.6mm~2mm,噴砂機前進速度為0.06m/s,連續(xù)噴砂工藝獲得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1表面外露鋼纖維外層2和凹凸面。參閱圖1至圖3,其余同上述實施例。
實施例8,本實用新型采用在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1上表面鋪設磨耗層5,其上鋪裝厚度為35mm的SMA作為磨耗層,所述磨耗層還可采用瀝青混合料AC(Asphalt Concrete)、SMA(Stone Mastic Asphalt)、Superpave和Novachip等中的一種或2種以上任意組合。參閱圖1至圖3,其余同上述實施例。
實施例9,本實用新型采用在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1上表面設磨耗層5,粘結層其在上鋪裝厚度為7mm的聚合物混凝土TPO(Thin Polymer Overlay)作為磨耗層。參閱圖1至圖3,其余同上述實施例。
實施例10,本實用新型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1面上,直接鋪設35mm SMA作為磨耗層。參閱圖1至圖3,其余同上述實施例。
實施例11,本實用新型采用活性粉末混凝土基層1上表面不設粘結層4,直接鋪裝7mm的聚合物混凝土TPO作為磨耗層5。參閱圖1至圖3,其余同上述實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