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快速調(diào)準確角度的虎鉗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虎鉗,尤指一種可配合工作物加工角度隨意快速選擇向左或向右調(diào)整準確加工角度的動作,同時,還可方便作夾持升高的工作物與夾定(牢)工作物動作的可快速調(diào)準確角度的虎鉗。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公知可調(diào)整角度的虎鉗,不論是“螺桿式”虎鉗a(如圖18、19所示)或是“螺釘式”虎鉗b(如圖15、16所示),都是由一虎鉗1a、1b和一底座2a、2b于先端以一樞軸或銷5a、5b樞裝連結,并于兩側分別樞裝一設有弧形長槽孔61a、61b的弧形支撐板6a、6b構成。各該弧形支撐板6a、6b的一終端以螺釘62a、62b樞釘于各該底座2a或2b上;而再分別以一螺釘63a、63b樞穿于其弧形長槽孔61a、61b中,以鎖定于各該本體1a、1b兩側上。藉由同時螺松各該本體1a或1b兩側的螺釘63a、63b,再將各該本體1a或1b向上提起0-46°角度間的任一擬調(diào)整角度之后,隨即于該本體1a或1b下側固定裝置的橫軸5c、5d下緣與各底座2a、2b間墊設一塊規(guī)7同時螺緊各該兩螺釘63a、63b,即可作該“螺桿式”虎鉗a或是“螺釘式”虎鉗b的本體1a、1b的任意加工角度(46°范圍內(nèi))的調(diào)整動作。
雖然前述公知可調(diào)角度的虎鉗1a或1b,可隨意作單向0-46°范圍內(nèi)的擬加工角度的調(diào)整動作,但必須墊設塊規(guī)7,有些還必須配合角度規(guī)或正弦規(guī)等輔助量具,或再經(jīng)換算,才能明確得知或得到準確需要調(diào)整加工角度的大小,僅以調(diào)整各該本體1a或1b的斜度根本無從得知其調(diào)整加工角度的大小,以致在調(diào)整加工角度時極為不便且緩慢;尤其,塊規(guī)7的厚薄、大小種類頗多,必須妥善分類保存,否則極易發(fā)生遍尋不著或遺失的不便情形。其次,該公知可調(diào)角度虎鉗a、b,在螺轉(緊)其螺桿3a或螺釘3b以夾持工作物(圖中略)時,都將該工作物直接置于其主座11a或11b上,以接受該主座11a或11b的固定夾座12a、12b與活動夾座4a、4b間的夾持并夾定(牢),以便加工;若需夾持較高的工作物時,必須于各該主座11a或11b上墊設一塊墊片或墊塊(圖中略),才能進行前述的夾持與夾定(牢)動作,以致在操作使用時,頗為不便與緩慢。再者,該公知“螺桿式”虎鉗a的螺桿3a先端31a(如圖20所示),設為“平齊”端地樞裝于其活動夾座4a的柱坑41a中,如此,在與其固定夾座12a相對來夾持工作物時,該活動夾座4a無法略作左、右與前、后傾斜的調(diào)節(jié)動作,致較不易夾持(牢)工作物,在夾持工作物的使用亦頗為不便。又,該公知“螺釘式”虎鉗b的活動夾座4b,主要藉于其座體4b(如圖1 7所示)下側固定裝置一固定板33b,以鎖定裝置在其主座11b上,在夾持與夾定(牢)工作物時,則是藉螺緊螺釘3b以牽引拉柄31b,促使其上橫置固定設置的卡桿32b卡定于該主座11b上設置的卡槽111中,以達成夾持與夾定(牢)工作物的目的。然而,上述裝置在作該活動夾座4b的前、后位移調(diào)整動作時,卻因于該固定板33b上或該主座11b上,并未附設或加裝承、托住該拉柄31b的構(配)件或構造,以致在螺松該螺釘3b時,極易造成該拉柄31b向下脫落的現(xiàn)象,且又不易再螺裝回該螺釘3b上,而常造成位移調(diào)整動作的不便且緩慢;尤其,在該拉柄31b的卡桿座311上緣兩側并未設置倒角,在前述螺裝回螺釘3b上時,極易卡及位移座4b內(nèi)部的柱坑41b的口緣,更加不易或不便于螺裝回該螺釘3b上。
近來,雖然有業(yè)者鑒于傳統(tǒng)公知可調(diào)角度的虎鉗,在調(diào)整加工角度時有上述的不便與缺失,而改進推出一種主體結合設置一可隨意選擇向左或向右作調(diào)整加工角度的底座構成的“螺桿式”或“螺釘式”虎鉗,企圖改進傳統(tǒng)公知者的不便與缺失,然此種改進的虎鉗,是于其底座上設置光標卡尺狀的弧形角度刻劃與度數(shù)值而已,其作調(diào)整的加工角度度數(shù),只能純粹依賴“目測”的方式概略判定其度數(shù)的多寡,無法快速準確判定,且易出錯,故仍不甚理想實用。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解決公知可調(diào)角度的虎鉗在作調(diào)整加工角度上的不便與緩慢及不易準確確定調(diào)整加工角度等缺失的可快速調(diào)準確角度的虎鉗。
本發(fā)明的技術解決方案是本發(fā)明是于一“螺桿式”或“螺釘式”虎鉗本體的主座下側橫置固定裝置一軸,并于該虎鉗本體的一側固定設置一角度定位板,再樞裝于一概呈U形的底座上,使“螺桿式”或“螺釘式”的虎鉗本體皆能位于底座上,隨意作向左或向右搬動的快速調(diào)整加工角度的動作。該U形底座于其概呈U形座體兩側壁上設一貫穿孔,以穿裝前述軸;并于其一側壁板內(nèi)、外分設一承坑和一環(huán)凹槽,以供嵌設一角度定位板和一調(diào)整角度定位裝置的導引套筒、導引軸及定位銷等構件;且于設置該環(huán)凹槽的壁板外側,對應間設有十四只的刻劃指標和0-14的數(shù)字,以供調(diào)整角度定位裝置的定位銷作確定的插入位置用;及于該U形座體的兩側壁板外側上緣上,設置一刻劃指標,以供指示該“螺桿式”或“螺釘式”虎鉗的虎鉗本體的向左或向右搬動調(diào)整加工角度的概略度數(shù)的指標;又,于該U形座體的底板上及兩外側近下緣上,并分別設置一只以上的孔和長凹坑,以供直接鎖定或以扣具鎖定裝置于一加工母機(如研磨機、銑床或鉆床等)上夾持工作物作加工工作。該角度定位板,為一中央具穿孔的圓形板體,于其近圓周板體上至少設兩環(huán)以上的等間距、角度的圓孔,固定設置于該虎鉗本體的一側上,且于連同該虎鉗本體一并樞裝于底座的座體上時,是嵌于該座體一側壁內(nèi)側的承坑中,并可與該虎鉗本體同步依其下側固定裝置的軸為中心作向左、右擺(轉)動動作。該角度定位裝置主要包含一旋轉板,一導引筒,一導引軸、一定位銷和一旋鈕裝置;其中該旋轉板為一圓形板體,中央設有一孔以套裝于前述橫置固定裝置于虎鉗本體上的軸上;于該孔一側再設一稍小孔,以一銷釘固裝置該導引筒;該導引筒,為一外端具含緣的中空筒體,于其筒體上設有一概呈“M”型槽孔,并于該槽孔兩側上緣的筒壁上印、標有1、0.5或0.5、0.25的數(shù)字記號,釘固裝置在該旋轉板上的稍小孔中,并恰嵌于底座座體正面壁板外側的凹槽中;該導引軸為一階層桿體,先端設一插裝定位銷的柱坑,樞裝于該導引筒中,再由該導引筒筒體上的“M”型槽孔螺裝入一螺釘,以將該導引軸樞釘裝置于該導引筒中并同時將定位銷固定裝置于該導引軸的先端;而該導引軸的后端,則突伸出該導引筒的外側,以一螺釘鎖定裝置該旋鈕,即告裝組完成該角度定位裝置。
本發(fā)明的“螺桿式”或“螺釘式”虎鉗的虎鉗本體,再于其主座的固定夾座內(nèi)側,設一于口緣兩側具含緣的橫U形槽,以樞裝一概呈L形的襯條,以利直接作墊高工作物的升高夾持(牢)動作;且于該固定夾座的外側上角設置倒角,以避免在作加工動作時撞及工作母機的配件(如研磨機的砂輪罩)。同時,復于該主座的后端下緣,再設一缺口,以避免在作加工動作時撞及工作母機的平臺或主座。
本發(fā)明的“螺釘式”虎鉗的虎鉗本體,并于其活動夾座的固定板外端,延伸設置兩橫L型托板;且于其活動夾座內(nèi)部的柱坑口緣上側,設置凹槽倒角,并于其扭柄上緣兩側設置倒角,以利作該活動夾座的前、后位移的調(diào)整動作及作夾定(牢)工作物的動作。
本發(fā)明的“螺桿式”虎鉗的虎鉗本體,將其螺桿先端設為具弧形倒角端,令其活動夾座樞裝于該螺桿的先端在與其固定夾座相對作夾持工作物動作時,乃能略作向左、右或前、后傾斜的校正、調(diào)節(jié)動作,而能較易于作夾定(牢)工作物的動作。
本發(fā)明的特點和優(yōu)點是本發(fā)明的可快速調(diào)準確角度的裝置,可應用于“螺桿式”或“螺釘式”虎鉗,其于虎鉗本體的下側橫置固定一軸,并于一側固定裝置一角度定位板,再樞裝于一概呈U形的底座上,使“螺桿式”或“螺釘式”虎鉗本體皆能位于該底座上,隨意作向左或向右快速調(diào)整準確加工角度的動作;同時,于該底座U形座體的兩外側,分別裝置一角度刻劃板和一調(diào)整角度定位裝置,藉由目測其一側的該角度定位板、角度刻劃板或其角度定位裝置的旋轉板上的角度、刻劃表上的對準該U形座體外側上緣指標位置的擬加工角度值,隨即將其調(diào)整角度定位裝置上的插銷裝置的定位銷,插入固定裝置于該虎鉗一側的角度定位板中定位之,即可準確調(diào)妥虎鉗本體的明確確定的加工角度。
圖1為本發(fā)明“螺桿式”可快速調(diào)準確角度虎鉗的主視圖及活動夾座部份縱斷面圖。
圖2為本發(fā)明“螺桿式”可快速調(diào)準確角度虎鉗的主座的固定座部份縱斷面圖。
圖3為本發(fā)明擬調(diào)整的加工角度于定位裝置的定位銷的插入位置代號兩對照表(度)。
圖4為本發(fā)明“螺桿式”和“螺釘式”可快速調(diào)準確角度虎鉗,除虎鉗本體以外的構件立體分解圖。
圖4A為本發(fā)明“螺桿式”和“螺釘式”可快速調(diào)準確角度虎鉗的虎鉗本體主座的固定夾內(nèi)側樞裝的襯條立體分解圖。
圖4B為本發(fā)明的“螺釘式”虎鉗的虎鉗本體的活動夾座固定板立體圖。
圖5為于圖1和圖10中的5-5’線位置縱斷面圖。
圖6為于圖1和圖10中的6-6’線位置橫斷面圖。
圖7為本發(fā)明的定位裝置中的定位銷插入角度定位板上的較小直徑(內(nèi)圍)定位插孔中的橫斷面示意圖。
圖8為本發(fā)明的定位裝置中的定位銷不插入角度定位板上的定位插孔中的橫斷面示意圖。
圖9為本發(fā)明“螺釘式”可快速調(diào)準確角度虎鉗的縱斷面圖。
圖10為本發(fā)明“螺釘式”可快速調(diào)準確角度虎鉗的主視圖。
圖11為本發(fā)明“螺釘式”或“螺桿式”可快速調(diào)準確角度虎鉗的右側視圖。
圖12為本發(fā)明“螺釘式”可快速調(diào)準確角度虎鉗的后視圖。
圖13為本發(fā)明“螺釘式”可快速調(diào)準確角度虎鉗的固定夾座內(nèi)所樞裝的襯條改以“反面”樞裝時的縱斷面示意圖。
圖14為本發(fā)明“螺釘式”可快速調(diào)準確角度虎鉗的俯視圖。
圖15為傳統(tǒng)公知“螺釘式”可調(diào)角度虎鉗主視圖。
圖16為傳統(tǒng)公知“螺釘式”可調(diào)角度虎鉗右側視圖。
圖17為傳統(tǒng)公知“螺釘式”可調(diào)角度虎鉗的活動夾座部份縱斷面放大圖。
圖18為傳統(tǒng)公知的“螺桿式”可調(diào)角度虎鉗的俯視圖。
圖19為傳統(tǒng)公知的“螺桿式”可調(diào)角度虎鉗的主視圖。
圖20為于圖18中的20-20’位置縱斷面放大圖。
A、螺桿式可快速調(diào)準確角度虎鉗 B、螺釘式可快速調(diào)準確角度虎鉗11A、螺桿式虎鉗本體的主座 11B、螺釘式虎鉗本體的主座101、第一個代號、對照表(度)102、第二個代號元對照表(度)1A、螺桿式虎鉗本體 3、底座1B、螺釘式虎鉗本體 4、角度定位板2、軸 5、角度定位裝置6、角度刻劃板 41、中央穿具孔7a、定位墊圈 42、圓孔7b、固定墊圈 43、釘固用孔8a、第一螺釘 50、旋轉板8b、第二螺釘 51、導引筒9、襯條52、導引軸12A、12B、固定夾座 54、旋鈕13、13B、活動夾座 55、56、螺釘14、橫U形槽61、“凸”字型板體15、倒角 62、角度刻板體16、缺 72、定位彈簧21a、21b、扇形遮板 73、定位鋼珠
30、座體 131、螺桿31、正面壁板 132、弧形倒角端32、背面壁板 301、底板33、貫穿孔500、圓形板體34、承坑 501、孔35、凹槽 502、504、小孔36、殘留壁板 503、銷37、插孔 510、中空筒體38a、38b、刻劃指標511、“M”型槽孔39a、孔 520、階層桿體39b、長凹孔 521、柱坑40、圓形板體 522、導引軸后端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的可快速調(diào)準確角度的虎鉗,包括有螺桿式虎鉗和螺釘式虎鉗,其中“螺桿式”虎鉗“A”如圖1、4、5所示;而“螺釘式”虎鉗“B”則如圖9、10、11、14及圖5所示,均為于一“螺桿式”虎鉗A或“螺釘式”虎鉗B的虎鉗本體1A、1B的主座11A、11B下側橫置固定裝置一軸2,并于該虎鉗本體1A或1B的一側固定設置一角度定位板6,再樞裝于一概呈U形的底座3上,使“螺桿式”虎鉗A或“螺釘式”虎鉗B的虎鉗本體1A、1B皆能位于底座3上,隨意作向左或向右搬動的快速調(diào)整加工角度的動作。詳言之,本發(fā)明的可快速調(diào)準確角度的虎鉗A、B主要包括“螺桿式”或“螺釘式”虎鉗本體1A、1B,一軸2,一底座3,一角度定位板4,一角度刻劃板6和一角度定位裝置5。如圖4所示,該U形底座3是于其概呈U形座體30兩側壁31、32上設一貫穿孔33,以穿裝前述軸2;并于其一側壁板31內(nèi)外分設一承坑34和一環(huán)凹槽35(如圖5顯示),以供嵌設一角度定位板4和一調(diào)整角度定位裝置5的導引套筒51、導引軸52及定位銷53等構件;于該承坑34和該環(huán)凹槽35間的殘留壁板36上,設有兩處不同半徑、間距暨角度的定位插孔37,以供插穿該角度定位裝置5的定位銷53;且于設置該環(huán)凹槽35的壁板31外側,對應間設有十四只的刻劃指標和0-14的數(shù)字(如圖1、10中所示),以供調(diào)整角度定位裝置5的定位銷53作確定的插入位置的代表號數(shù);及于該U形座體30的兩側壁板31、32外側上緣上,分別設置一刻劃指標38a、38b(38a如圖1及圖10所示),以供指示該“螺桿式”虎鉗A或“螺釘式”虎鉗B的虎鉗本體1A或1B于作向左或向右搬動調(diào)整加工角度的概略度數(shù)的指標;又,于該U形座體30的底板301上及兩外側近下緣上,分別設置一只以上的孔39a和長凹坑39b,以供直接以螺栓(釘)鎖定或以扣具鎖定裝設于一加工母機(如研磨機、銑床或鉆床等)上夾持工作物作加工工作。該角度定位板4,為一中央具穿孔41的圓形板體40,于其近圓周板體上至少設兩環(huán)以上的等間距、角度的圓孔42,固定設置于該虎鉗本體1A或1B的一側上(如圖5所示),且于連同該虎鉗本體1A或1B一并樞裝于底座3座體33上時,其嵌于該座體30一側壁31內(nèi)側的承坑34中,并可與該虎鉗本體1A或1B同步依其下側固定設置的軸2為中心向左、右擺(轉)動。該角度刻劃板6,由一中央具穿孔611的斷面概呈扁“凸”型板體61上,嵌設一向左、右分刻設有0°-90°-0°的角度刻劃表的板體62構成,墊設一定位墊圈7b后,以一第一螺釘8a鎖定裝置于該底座3座體30的背面壁板32外側面上,暨鎖定于該側面的該軸2的背面終端上固定之。該角度定位裝置5主要包含一旋轉板50,一導引筒51,一導引軸52、一定位銷53和一旋鈕54;其中該旋轉板50為一圓形板體500,中央設有一孔501以套裝于前述橫置固定于虎鉗本體1A或1B的軸2上;于該孔501一側再設一稍小孔502,以一銷503釘固裝置該導引筒51;同時,再于其板體500正面向左、右分設有0-60°的角度刻劃表;該導引筒51,為一外端具含緣的中空筒體510,于其筒體510上設有一概呈“M”型槽孔511,并于該槽孔511兩側上緣的筒壁上印、標有1、0.5或0.5、0.25的數(shù)字記號,釘固裝置在該旋轉板51上的稍小孔502中,并恰嵌于底座座體30正面壁板31外側的環(huán)凹槽35中(如圖5所示);該導引軸52,為一階層桿體520,先端設一插裝定位銷53的柱坑521,樞裝于該導引筒51中,再由該導引筒筒體510上的“M”型槽孔511螺裝入一螺釘55,以將該導引軸52樞釘裝置于該導引筒51中并同時將定位銷53固定裝置于該導引軸52的先端;而該導引軸52的后端522,則突伸出該導引筒51的外側,以一螺釘56鎖定裝置該旋鈕54,即裝組完成該角度定位裝置5;而再于套裝前述旋轉板50的軸2正面終端墊設一定位墊圈7a后,以一第一螺釘8a鎖定裝置于該底座3座體30的正面壁板31外側面上,即可完成將該角度定位裝置5鎖定裝置于該底座3座體30的前側壁板31正面上的動作。
本發(fā)明的“螺桿式”虎鉗A(如圖1所示)或“螺釘式”虎鉗B(如圖10所示),在作向左、右調(diào)整其虎鉗本體1A或1B的加工角度動作時,只要直接向左或向右搬動該虎鉗本體1A、1B,并先由目測其角度定位裝置的旋轉板50正面上或底座3座體30背面的角度刻劃板6上的角度、刻劃表,對準該座體30兩側壁板31、32外側上緣指標38a、38b位置的擬調(diào)整加工角度值;再將其正面角度定位裝置5上的旋鈕54旋轉并撳壓下,以令其定位銷53插穿該座體3前側壁板31的殘留壁板36上的定位插孔37,并插入其角度定位板4板體40外環(huán)或內(nèi)環(huán)上的一圓孔42中定位之(如圖6、7所示),即可準確調(diào)妥該虎鉗本體1A、1B的明確確定的加工角度。
為便于快速準確作前述角度定位裝置5的定位銷53的擬調(diào)整加工角度作插入定位的動作,本發(fā)明特設有兩代號、對照表(度)101、102,分別貼設或印、刻設于其底座3座體30的正面壁板31外側面上(如圖1、10所示),其中其第一個代號、對照表(度)101的向左擺動調(diào)整代號,依序列設為0、1、2、9、4、3、13;向右擺動調(diào)整代號依序列設為0、8、7、5、12、6、11;而其對照度數(shù)則分列設為0°-6°、15°-21°、30°-36°及45°-51°四組;其第二個代號、對照表(度)102的向左擺動調(diào)整代號,依序列設為14、11、10、5、12、8、7、6;向右擺動調(diào)整代號依序列設為10、13、14、9、4、1、2、3;而其對照度數(shù)則分列設為7°-14°、22°-29°、37°-44°及52°-59°四組。操作使用者于擬調(diào)整某一向左或向右的加工角度動作時,只要依該兩表右側上所列的角度值,再對照該兩表左側上所列的代號數(shù)字,將該角度定位裝置5的旋鈕54連同其導引筒51,一并旋轉至該代號數(shù)字的位置(如擬調(diào)整加工的角度為28°或28.5°,向左搬動即旋轉至代號“7”的位置;向右搬動則旋轉至代號“2”的位置),迅即將該旋鈕54撳壓插入,即可完成插入定位的動作;惟,如是28°時,該旋鈕54在做插入動作時,須選擇導引軸52上的螺釘55對準導引筒51上的“1”記號位置的“M”形槽孔511作插入動作(如圖6所示);如是28.5°時,則須選擇“0.5”記號位置的該“M”形槽孔511作插入動作。如分設為“0.5 °”和“0.25°”時亦同,特不另贅述。
為更明確、方便作本發(fā)明的前述角度定位裝置5的向左、右旋轉找尋插裝代號的位置,于本發(fā)明的定位墊圈7a內(nèi)側近圓周外緣上,設有復數(shù)只等間距凹坑71(如圖4、圖5所示),并于該角度定位裝置5的旋轉板50板體500的孔501外緣上,設一小孔504,以嵌裝一定位彈簧72和一定位鋼珠73,令該定位墊圈7a在被以一第一螺釘8a鎖定裝置于底座3座體30正面壁板31外側面上,在作前述向左、右旋轉旋鈕54和導引筒51動作時,于旋轉至每一代號位置,即能產(chǎn)生“的”聲響并作準確定位的動作。
又,同如圖4、5所示,為使本發(fā)明在作前述向左右調(diào)整加工角度動作之后,避免其虎鉗本體1A或1B位于其底座3上在作角度加工動作時產(chǎn)生松動位移的現(xiàn)象,可于該底座3座體30背側壁板32上的橫向貫穿孔33上緣,設一鍵槽321,并樞裝一鍵322及螺裝一螺釘323于該壁板32中。藉由螺緊該螺釘323頂?shù)质乖撴I32 2壓迫軸2,即可令該虎鉗本體1A或1B保持穩(wěn)固定位該底座3座體30上的狀態(tài),在作角度加工動作時即無松動位移之慮;惟,擬再作調(diào)整另一不同加工角度或方向動作時,須旋松該螺釘823始可為之。
最后,再請參閱圖4、5、11所示,為使本發(fā)明在經(jīng)常作角度加工動作時,不致令金屬屑等加工碎屑進入角度定位板4中或滲入底座3座體30上的穿裝軸2穿孔33中,影響作調(diào)整加工角度的動作,于其虎鉗本體1A或1B兩側下緣與該底座3座體30的兩側壁板31、32內(nèi)側面間,分別固定裝置一扇形遮板21a、21b。
本發(fā)明的“螺桿式”虎鉗A或“螺釘式”虎鉗B的虎鉗1A、1B,分別于其主座11A或11B的固定夾座12A或12B內(nèi)側,設一于口緣兩側具含緣141的橫U形槽14(如圖1及圖9、圖13所示),以樞裝一背面裝有兩彈簧91的概呈L形的襯條9(如圖4A所示),以利直接作墊高工作物100的升高夾持(牢)動作(如圖9、圖13所示);且于該固定夾座11A或11B的外側上角設置倒角15,以避免在作加工動作時撞及工作母機的配件(如研磨機的砂輪罩)。同時,更可于該主座11A或11B的后端下緣,再設一缺口6,以避免在作加工動作時撞及工作母機的平臺或主體。
本發(fā)明的“螺釘式”虎鉗B的虎鉗本體1B,于其活動夾座13B的固定板17外端,延伸設置兩橫L型托板171(如圖4B及圖9所示);且于其活動夾座13B內(nèi)部的柱坑18口緣上側,設置凹槽倒角181,并于其拉柄19上緣兩側設置倒角191,以利作該活動夾座13B的前、后位移的調(diào)整動作及作夾定(牢)工作物的動作(螺松其活動夾座13B的鎖定螺釘133時,該拉柄19和其卡桿192即可受該托板171承住,不致發(fā)生脫落現(xiàn)象,并可方便再被該鎖定螺釘133螺裝回的動作)。
本發(fā)明的“螺桿式”虎鉗A的虎鉗本體1A,將其螺桿131先端設為具弧形倒角132端(如圖1所示),令其活動夾座13A樞裝于該螺桿131的先端在與其固定夾座12A相對作夾持工作物動作時,能略作向左、右或前、后傾斜的校正、調(diào)節(jié)動作,而能較易于作夾定(牢)工作物的動作。
雖然本發(fā)明已以前述較佳實施例揭示,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fā)明之精神和范圍內(nèi),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修改,因此本發(fā)明之保護范圍當視所附之申請專利范圍所界定者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可快速調(diào)準確角度的虎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螺桿式”或“螺釘式”虎鉗本體,一軸,一底座,一角度定位板,一角度刻劃板和一角度定位裝置;該底座,為一設有橫向貫穿孔的概呈U型座體,于正面壁板內(nèi)、外側分設一承坑和一環(huán)凹槽,并于該承坑和該環(huán)凹槽間的殘留壁板上,設有兩處不同半徑、間距暨角度的定位插孔,且于各該定位插孔外側的該正面壁板上,對應印設有0-14的角度定位裝置插置的位置代號數(shù)字;該角度定位板,為一中央具穿孔的圓形板體,于其近圓周板體上至少設兩環(huán)以上的等間距、角度的圓孔;該角度刻劃板,為由一中央具穿孔的斷面概呈扁“凸”型板體上,嵌設一向左、右分刻設有0°-90°-0°的角度刻劃、數(shù)字的板體構成;該角度定位裝置包含一旋轉板,一導引筒,一導引軸,一定位銷和一旋鈕;其中該旋轉板,為一設有大孔、稍小孔的圓形板體,以其板體中央的大孔套裝于該軸桿桿體正面終端并鎖定裝置于該底座座體的正面壁板外側上;而于其稍小孔中固定裝置該角度定位裝置的導引筒,以嵌于該底座座體正面壁板外側的凹槽中,且于該導引筒中樞釘裝置一前、后端分別釘固裝置一定位銷和一旋鈕的導引軸,即完成于該底座座體的正面壁板外側裝置該角度定位裝置的動作;該軸穿裝該角度定位板后樞裝于該底座座體的橫向貫穿孔中,再鎖定于該虎鉗本體的主座的下側,令該虎鉗本體可依該軸為中心隨意作左、右擺動動作;而該角度定位板嵌于該底座座體正面板內(nèi)側的承坑中,并鎖定于該虎鉗本體的一側面上;至于,該角度刻劃板則鎖定設置于該底座座體的背面壁板外側面上,暨鎖定于該側面的該軸桿桿體背面終端固定之;直接向左或向右搬動該虎鉗本體,并由目測該旋轉板正面或其背側角度刻劃板上的指標位置的擬加工角度值,再將正面角度定位裝置上的旋鈕旋轉并撳壓下以令其定位銷插入角度定位板中定位之,即可準確調(diào)妥該虎鉗本體的明確確定的加工角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調(diào)準確角度的虎鉗,其特征在于,包含設有兩個向左、右調(diào)整其虎鉗本體傾斜角度的度數(shù)與其角度定位裝置的定位銷的插定位置代號、對照表,分別設于底座座體的正面壁板外側面上,其中其第一個代號、對照表的向左擺動調(diào)整代號,依序列為0、1、2、9、4、3、13;向右擺動調(diào)整代號依序列為0、8、7、5、12、6、11;而其對照度數(shù)則分列為0°-6°、15°-21°、30°-36°及45°-51°四組;其第二個代號、對照表的向左擺動調(diào)整代號,依序列為14、11、10、5、12、8、7、6;向右擺動調(diào)整代號依序列為10、13、14、9、4、1、2、3;而其對照度數(shù)則分列為7°-14°、22°-29°、37°-44°及52°-59°四組。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調(diào)準確角度的虎鉗,其特征在于,包含于其“螺桿式”虎鉗和“螺釘式”虎鉗的虎鉗本體的主座的固定夾座內(nèi)側,設一于口緣兩側具含緣的橫U形槽,以樞裝一概呈L形的襯條,以直接作墊高工作物的升高夾持動作。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調(diào)準確角度的虎鉗,其特征在于,其“螺桿式”虎鉗的虎鉗本體,于其螺桿先端設為具弧形倒角端。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調(diào)準確角度的虎鉗,其特征在于,其“螺釘式”虎鉗的虎鉗本體,并于其活動夾座的固定板外端,延伸設置兩橫L型托板;且于其活動夾座內(nèi)部的柱坑口緣上側設置凹槽倒角,并于其拉柄上緣兩側設置倒角。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調(diào)準確角度的虎鉗,其特征在于,包含于其虎鉗本體兩側下緣與底座座體的兩側壁板內(nèi)側面間,分別固定裝置一扇形遮板。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調(diào)準確角度的虎鉗,其特征在于,包含于其定位墊圈內(nèi)側近圓周外緣上,設有復數(shù)只等間距凹坑,并于該角度定位裝置的旋轉板板體的中央孔外緣上設一小孔,以嵌裝一定位彈簧和一定位鋼珠,令該定位墊圈在被以一第一螺釘鎖定裝置于底座座體正面壁板外側面上,在作前述向左、右旋轉旋鈕和導引筒動作時,于旋轉至每一代號位置,即能產(chǎn)生“的”聲響并作準確定位的動作。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調(diào)準確角度的虎鉗,其特征在于,包含于其底座座體背側壁板上的橫向貫穿孔上緣設一鍵槽,并樞裝一鍵及螺裝一螺釘于該壁板中;藉由螺緊該螺釘頂?shù)质乖撴I壓迫軸,即可令該虎鉗本體保持穩(wěn)固定位于底座座體上的狀態(tài),在作角度加工動作時即無松動位移之虞。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快速調(diào)準確角度的虎鉗,其特征在于,包含于其固定夾座的外側上角設置倒角,以避免在作加工動作時撞及工作母機的配件;同時,更可于該主座的后端下緣,再設一缺口,以避免在作加工動作時撞及工作母機的平臺或主體。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為一種可快速調(diào)準確角度的虎鉗,于虎鉗本體的下側橫置固定一軸,并于一側固定裝置一角度定位板,再樞裝于一概呈U形的底座上,使“螺桿式”或“螺釘式”虎鉗本體皆能位于該底座上,隨意作向左或向右快速調(diào)整準確加工角度的動作;同時,于該底座U形座體的兩外側,分別裝置一角度刻劃板和一調(diào)整角度定位裝置,藉由目測其一側的該角度、刻劃板或其角度定位裝置的旋轉板上的角度、刻劃表上的對準該U形座體外側上緣指標位置的擬加工角度值,隨即將其調(diào)整角度定位裝置上的插銷裝置的定位銷,插入固定裝置于該虎鉗一側的角度定位板中定位之,即可準確調(diào)妥虎鉗本體的明確確定的加工角度。
文檔編號B25B1/22GK1748942SQ20041007789
公開日2006年3月22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9月16日
發(fā)明者陳章化 申請人:陳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