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毛片基地免费,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电影,中天堂国产日韩欧美,中国国产aa一级毛片,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成人不卡在线

雙面打印用之送紙模塊及雙面打印方法

文檔序號:2480319閱讀:427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雙面打印用之送紙模塊及雙面打印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送紙模塊,且特別涉及一種適用于內建在打印裝置內且用于雙面打印的送紙模塊。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科技的大幅進步,在現(xiàn)今的辦公室中,各種辦公機器如復印機、傳真機及打印機等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信息設備。就打印機而言,一般打印機通常只有單面打印的功能。為了達到雙面打印的功能,以此降低打印成本及減少紙張用量,除了以手動的方式將一面已打印之紙張翻面后置于打印機之紙匣內,再繼續(xù)對紙張之另一面進行打印工作以外,高級的打印機通常設計可以加裝一外掛式的雙面打印模塊來提供雙面打印的功能。
圖1為一種公知之外掛雙面打印模塊的打印機的示意圖。請參考圖1,打印機100包括紙匣110、進紙機構120、傳感器130、打印頭140、紙張傳輸機構150、出紙口160、雙面打印模塊170、進紙路徑P11、走紙路徑P12、紙張打印路徑P13、紙張輸出路徑P14、以及紙張翻面路徑P15。傳感器130設于紙張打印路徑P13上,用以探測來自進紙機構120并前往打印頭140的紙張。而進紙機構120連接于紙匣110與紙張打印路徑P13之間,用以取出存放于紙匣110中的紙張并送入進紙路徑P11和其后之走紙路徑P12。上述之進紙路徑P11是沿著進紙機構120部份輪廓之路徑,并連接于走紙路徑P12之一端。而走紙路徑P12連接于進紙路徑P11和紙張打印路徑P13之間,其提供紙張輸送之路徑。此外,紙張打印路徑P13與紙張輸出路徑P14之一端相連接。打印頭140位于紙張打印路徑P13上,用以打印經(jīng)過紙張打印路徑P13之紙張,而紙張傳輸機構150位于紙張輸出路徑P14上,用以帶動位于紙張輸出路徑P14上之紙張。出紙口160則位于紙張輸出路徑P14之一端,用以輸出已打印完成之紙張。且紙張傳輸機構150位于紙張輸出路徑上,用以帶動位于紙張輸出路徑之紙張。再進一步詳細地說明之,上述的進紙機構120包括了進紙滾輪124、多個壓紙滾輪122、導紙器126和走紙滾輪128。其中,壓紙滾輪122與進紙滾輪124為設置于進紙路徑P11上,導紙器126和走紙滾輪128則分別設置于走紙路徑P12上和走紙路徑P12之一端。這些壓紙滾輪122與進紙滾輪124的搭配使用,用以取入紙張并使紙張平滑地送入進紙路徑P11和走紙路徑P12。導紙器126位于走紙路徑P12上,用以導引來自進紙路徑P11上的紙張并導引至紙張打印路徑P13;而走紙滾輪128則用以帶動紙張,將之傳送至紙張打印路徑P13的方向或相反的方向。
為了提供紙張雙面打印的功能,打印機100必須額外地安裝一個外掛式的雙面打印模塊170,其設置于進紙機構120之一側。以下就公知之圖1所示的打印機100來說明紙張的雙面打印過程。
首先,通過進紙機構120將存放于紙匣110中的紙張帶入進紙路徑P11,并以走紙滾輪128使紙張由走紙路徑P12傳送到紙張打印路徑P13。之后,打印頭140打印位于紙張打印路徑P13的紙張,以完成紙張之一面的打印作業(yè),此時紙張尾端一截停置于走紙滾輪128上。接著,走紙滾輪128反轉使紙張反向傳送。因此,被反向傳送的紙張將再次回到走紙路徑P12,并朝著雙面打印模塊170中之紙張翻面路徑P15來輸送。待打印另一面之紙張便接著進入紙張翻面路徑P15,來進行紙張頁面的翻轉。上述中雙面打印模塊170包括兩個紙張傳輸滾輪172、多個壓紙滾輪174、紙張翻面路徑P15與雙面進紙切換器176。雙面打印模塊170接收來自走紙路徑P12的紙張,經(jīng)雙面進紙切換器176將紙張導入雙面打印模塊170。紙張沿著紙張翻面路徑P15傳送而翻轉一圈后,經(jīng)由走紙滾輪128再次被傳送至紙張打印路徑P13處,紙張之尚未打印的另一面因此面向打印頭140。最后,打印頭140完成紙張之另一面的打印作業(yè),并由紙張傳輸機構150將已完成雙面打印之紙張傳送至紙張輸出路徑P14,最后到達出紙口160并輸出至打印機100之紙張托盤(圖中未示)。紙張的雙面打印于是完成。
因此,對于公知之上述的打印機而言,如要使紙張雙面打印,就必須再多加裝一個雙面打印模塊來使紙張翻轉。然而,基于商業(yè)或成本上的考量,此雙面打印模塊的價格非常昂貴。另一方面,同一紙張在雙面打印的情況下必須重復來回經(jīng)過紙張打印路徑P13三次,這將導致紙張之雙面打印的效率降低。

發(fā)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雙面打印用之送紙模塊,其適于內建在打印裝置中,能夠降低公知之具有雙面打印功能之打印裝置所需的成本和有效地提升其紙張雙面打印的效率。
本發(fā)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雙面打印方法,能有效地提升雙面打印的效率。
基于上述目的或其它目的,本發(fā)明提出一種雙面打印的送紙模塊,其適于內建在打印裝置中,且此打印裝置至少具有紙匣、打印頭與出紙口。此雙面打印的送紙模塊包括紙張打印路徑、進紙機構、走紙路徑、紙張輸出路徑、第一傳感器、第一紙張傳輸機構以及紙張返回路徑。紙張輸出路徑與紙張打印路徑相連接,且出紙口位于紙張輸出路徑之一端。打印頭位于紙張打印路徑上,而第一傳感器設于紙張輸出路徑上用以探測紙張的通過,且進紙機構和走紙路徑皆連接于紙匣與紙張打印路徑之間用以取出存放于紙匣中的紙張。第一紙張傳輸機構位于紙張輸出路徑上,并且位于第一傳感器及出紙口之間,其用以帶動紙張。紙張返回路徑則連接于第一紙張傳輸機構與進紙機構之間。上述之第一紙張傳輸機構適于將一面已完成打印且位于紙張輸出路徑的紙張經(jīng)由紙張返回路徑傳送返回至進紙機構,再由進紙機構將該一面完成打印后的紙張傳送至紙張打印路徑來打印該紙張之另一面。
依照本發(fā)明實施例,上述之第一紙張傳輸機構包括主動輪與被動輪。
依照本發(fā)明實施例,上述之雙面打印的送紙模塊可再包括第二紙張傳輸機構,其設于紙張打印路徑上,用以使紙張能平整地被打印。
依照本發(fā)明實施例,上述之第二紙張傳輸機構包括主動輪與被動輪。
依照本發(fā)明實施例,上述之雙面打印的送紙模塊可再包括第三紙張傳輸機構,其設于紙張返回路徑上,用以傳送紙張至進紙機構。
依照本發(fā)明實施例,上述之第三紙張傳輸機構包括主動輪與被動輪。
依照本發(fā)明實施例,上述之第三紙張傳輸機構與第二紙張傳輸機構使用同一主動輪。
依照本發(fā)明實施例,上述之進紙機構包括進紙滾輪和多個壓紙滾輪,且這些壓紙滾輪配合進紙滾輪來使紙張從紙匣傳送至紙張打印路徑。
依照本發(fā)明實施例,上述之進紙機構可再包括導紙器,其設置于進紙機構與紙張打印路徑之間,用以將來自進紙機構的紙張導引送入紙張打印路徑。
依照本發(fā)明實施例,上述之進紙機構可再包括走紙滾輪,其設置于導紙器上,用以分張傳送紙張。
依照本發(fā)明實施例,上述之雙面打印用之送紙模塊可以再包括第二傳感器,其設于紙張打印路徑上,用以探測來自進紙機構并前往打印頭的紙張。
基于上述目的或其它目的,本發(fā)明提出一種雙面打印方法,包括下列步驟經(jīng)由進紙機構將紙匣中的紙張取出并送入走紙路徑;將紙張傳送至紙張打印路徑中進行紙張之一面的打?。粚⒁幻嬉汛蛴⊥瓿芍垙垈魉椭良垙堓敵雎窂?;將位于紙張輸出路徑及一面已打印完成之紙張經(jīng)由紙張返回路徑傳送返回至進紙機構,但不經(jīng)由紙張打印路徑傳送返回至進紙機構;以及經(jīng)由進紙機構將一面已打印完成之紙張傳送至紙張打印路徑進行紙張之另一面的打印。
因此,本發(fā)明之雙面打印用之送紙模塊可內建于打印裝置之中,其不僅能夠降低公知之打印裝置為執(zhí)行雙面打印功能所需的成本,且更能有效地提升紙張雙面打印的效率。
為讓本發(fā)明之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為一種公知之外掛雙面打印模塊的打印機的示意圖。
圖2為依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之雙面打印用之送紙模塊示意圖。
圖3為根據(jù)本發(fā)明之實施例之一種雙面打印方法之流程方框圖。主要元件標記說明100、200打印機110、210紙匣120、242進紙機構124、256進紙滾輪122、258壓紙滾輪126、260導紙器128、262走紙滾輪130傳感器140、220打印頭150紙張傳輸機構160、230出紙口170雙面打印模塊172紙張傳輸滾輪174壓紙滾輪176雙面進紙切換器P11進紙路徑
P12走紙路徑P13紙張打印路徑P14紙張輸出路徑P15紙張翻面路徑242進紙機構244第一傳感器246第一紙張傳輸機構248第二紙張傳輸機構250第三紙張傳輸機構252第二傳感器P21走紙路徑P22紙張打印路徑P23紙張輸出路徑P24紙張返回路徑具體實施方式

圖2為依據(jù)本發(fā)明實施例之雙面打印用之送紙模塊應用于打印裝置的示意圖。本發(fā)明實施例之雙面打印用之送紙模塊適于內建在打印裝置中,此打印裝置例如為打印機。請參考圖2,打印機200包括紙匣210、打印頭220、出紙口230與本實施例之雙面打印用之送紙模塊。雙面打印用之送紙模塊包括進紙機構242、第一傳感器244、第一紙張傳輸機構246、走紙路徑P21、紙張打印路徑P22、紙張輸出路徑P23與紙張返回路徑P24。在打印機200中,紙匣210與進紙機構242相連接,打印頭220位于紙張打印路徑P22上,而出紙口230位于紙張輸出路徑P23之一端。雙面打印用之送紙模塊中,進紙機構242和走紙路徑P21皆連接于紙匣210與紙張打印路P22之間。紙張輸出路徑P23與紙張打印路徑P22相連,且紙張返回路徑P24連接于第一紙張傳輸機構246與進紙機構242之間。此外,第一傳感器244設置于紙張輸出路徑P23上,用以探測通過的紙張,而第一紙張傳輸機構246位于紙張輸出路徑P23上且位于第一傳感器244及出紙口230之間。以下就紙張于打印機200中的紙張傳輸流程詳細說明之。
首先,以進紙機構242將存放于紙匣210中的紙張帶入走紙路徑P21,并接著傳送至紙張打印路徑P22來進行紙張之一面的打印。換言之,欲打印的紙張便由紙匣210經(jīng)進紙機構242的傳送,經(jīng)由走紙路徑P21進入到紙張打印路徑P22中以打印頭220打印。如此,便完成紙張之一面的打印。在一實施例中,雙面打印用之送紙模塊可再包括第二紙張傳輸機構248,其設于紙張打印路徑P22上,用以使紙張能平整地受到打印頭220的打印。上述之第二紙張傳輸機構248可為主動輪與相搭配之被動輪組合而成。
此外,上述之進紙機構242可包括進紙滾輪256與多個壓紙滾輪258。這些壓紙滾輪258與進紙滾輪256的搭配使用,用以將紙張帶入于走紙路徑P21。此外,進紙機構242可再包括導紙器260和走紙滾輪262。導紙器260連接于紙匣210與紙張打印路P22之間,用以導引走紙路徑P21上之紙張,而走紙滾輪262則設置于導紙器260上,用以將紙張以分張走紙的方式傳送進入紙張打印路徑P22。
接著,在紙張打印路徑P22中,先以打印頭220完成紙張一面的打印,之后紙張會經(jīng)過第一傳感器244。此第一傳感器244可探測紙張之頁尾的通過而提供紙張已行經(jīng)第一傳感器244的訊息,這也同時代表著紙張之一面打印完成。接著,一面已打印完成之紙張便會經(jīng)由一第一紙張傳輸機構246的傳送,而輸出送至出紙口230。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紙張傳輸機構246可為主動輪與相搭配之被動輪組合而成。
最后,進行紙張之另一面的打印作業(yè)。前述中已完成一面打印但仍受到第一紙張傳輸機構246所壓制的紙張,再以第一紙張傳輸機構246予以反向傳送,使紙張行經(jīng)紙張返回路徑P24而返回到進紙機構242。于此要注意的是,紙張返回路徑P24不同于紙張打印路徑P22。由于紙張返回路徑P24連接于第一紙張傳輸機構246與進紙機構242之間,因此紙張又再次進入走紙路徑P21,并被進紙機構242傳送到紙張打印路徑P22以打印頭220進行紙張之另一面的打印作業(yè)。最后,此完成另一面打印的紙張經(jīng)由第一傳輸機構246傳送而輸出到出紙口230。在一實施例中,雙面打印用的送紙模塊可再包括第三紙張傳輸機構250,其設于紙張返回路徑P22上,用以輔助紙張返回至走紙路徑P21的傳送。此第三紙張傳輸機構250可由主動輪與相搭配之被動輪組合而成。且第三紙張傳輸機構250的被動輪亦可由第二紙張傳輸機構248之主動輪來驅動,即第三紙張傳輸機構250與第二紙張傳輸機構248共享同一個主動輪(如圖2所示)。在一實施例中,打印機200包括第二傳感器252,其設于紙張打印路徑P22上,用以探測來自走紙路徑P21并前往打印頭220的紙張。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紙張打印路徑P22、紙張輸出路徑P23與紙張返回路徑P24三者交接處,可采取一個斷差的結構設計,使位于紙張輸出路徑P23之紙張被反向傳送而進入到紙張返回路徑P24時,不致于進入紙張打印路徑P22。
簡言之,本發(fā)明實施例之雙面打印用之送紙模塊乃是借著第一紙張傳輸機構246來將已完成一面打印后的紙張,經(jīng)由紙張返回路徑P24傳送返回至進紙機構242,再以進紙機構242將一面完成打印后的紙張再次傳送至紙張打印路徑P22來打印紙張之另一面。由上述可知,與公知的為了雙面打印而必需再外掛雙面打印模塊而耗費成本相比,本發(fā)明提供的送紙模塊能夠內建于打印裝置,而無須再加裝其它硬件,并大幅降低雙面打印所需的成本。此外,此適于內建于打印裝置的送紙模塊亦改善了公知雙面打印模塊之體積占用空間的缺點。
因此,本發(fā)明之雙面打印用之送紙模塊,不僅能夠降低公知之打印裝置欲達到雙面打印功能所需的成本,更能有效地提升紙張雙面打印的效率。
圖3為根據(jù)本發(fā)明之實施例之一種雙面打印方法的流程方框圖。請參考圖3,首先于步驟S300,經(jīng)由進紙機構將紙匣中的紙張取出并送入走紙路徑。接著,于步驟S302,將紙張傳送至紙張打印路徑中進行紙張之一面的打印。在步驟S304中,將一面已打印完成之紙張傳送至紙張輸出路徑。接著,將位于該紙張輸出路徑及一面已打印完成之紙張經(jīng)由紙張返回路徑傳送返回至該進紙機構,但不經(jīng)由紙張打印路徑傳送返回至該進紙機構,如圖3中之步驟S306。最后,于步驟S308,再經(jīng)由該進紙機構將一面已打印完成之紙張傳送至該紙張打印路徑進行紙張之另一面的打印。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之雙面打印用之送紙模塊可內建于打印裝置之中。由于本發(fā)明之送紙模塊的打印裝置無須再外加公知之雙面打印模塊,因此不僅能夠降低公知之打印裝置欲達到雙面打印功能所需的成本,更能有效地提升紙張雙面打印的效率。
雖然本發(fā)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披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fā)明之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改進,因此本發(fā)明之保護范圍當視后權利要求所界定者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雙面打印用之送紙模塊,其特征是適于內建于打印裝置中,該打印裝置至少具有紙匣、打印頭與出紙口,該送紙模塊包括紙張打印路徑,該打印頭位于該紙張打印路徑上;進紙機構,連接于該紙匣與該紙張打印路徑之間,用以取出存放于該紙匣中的紙張;走紙路徑,連接于該紙匣與該紙張打印路徑之間;紙張輸出路徑,與該紙張打印路徑相連,且該出紙口位于該紙張輸出路徑之一端;第一傳感器,設于該紙張輸出路徑上,用以探測紙張的通過;第一紙張傳輸機構,位于該紙張輸出路徑上,且位于該第一傳感器及該出紙口之間,用以帶動紙張;以及紙張返回路徑,連接于該第一紙張傳輸機構與該進紙機構之間,其中,該第一紙張傳輸機構適于將一面已完成打印且位于該紙張輸出路徑的紙張經(jīng)由該紙張返回路徑傳送返回至該走紙路徑,再由該進紙機構將該一面已完成打印后的紙張傳送至該紙張打印路徑來打印該紙張之另一面。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之雙面打印用之送紙模塊,其特征是該第一紙張傳輸機構包括主動輪與被動輪。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之雙面打印用之送紙模塊,其特征是還包括第二紙張傳輸機構,其設于該紙張打印路徑上,用以使紙張能平整地被打印。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之雙面打印用之送紙模塊,其特征是該第二紙張傳輸機構包括主動輪與被動輪。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之雙面打印用之送紙模塊,其特征是還包括第三紙張傳輸機構,其設于該紙張返回路徑上,用以傳送紙張至該進紙機構。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之雙面打印用之送紙模塊,其特征是該第三紙張傳輸機構包括主動輪與被動輪。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之雙面打印用之送紙模塊,其特征是該第三紙張傳輸機構與該第二紙張傳輸機構使用同一主動輪。
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之雙面打印用之送紙模塊,其特征是該進紙機構包括進紙滾輪和多個壓紙滾輪,且上述這些壓紙滾輪配合該進紙滾輪來使紙張從該紙匣傳送至該紙張打印路徑。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之雙面打印用之送紙模塊,其特征是該進紙機構還包括導紙器,其設置于該進紙機構與該紙張打印路徑之間,用以將來自該進紙機構的紙張導引送入該紙張打印路徑。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之雙面打印用之送紙模塊,其特征是該進紙機構還包括走紙滾輪,其設置于該導紙器上,用以分張傳送紙張。
11.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之雙面打印用之送紙模塊,其特征是還包括第二傳感器,設于該紙張打印路徑上,用以探測來自該進紙機構并前往該打印頭的紙張。
12.一種雙面打印方法,其特征是包括經(jīng)由進紙機構將紙匣中的紙張取出并送入走紙路徑;將紙張傳送至紙張打印路徑中進行紙張之一面的打?。粚⒁幻嬉汛蛴⊥瓿芍垙垈魉椭烈患垙堓敵雎窂?;將位于該紙張輸出路徑及一面已打印完成之紙張經(jīng)由紙張返回路徑傳送返回至該進紙機構,但不經(jīng)由該紙張打印路徑傳送返回至該進紙機構;以及經(jīng)由該進紙機構將一面已打印完成之紙張傳送至該紙張打印路徑進行紙張之另一面的打印。
全文摘要
一種雙面打印用之送紙模塊,其適于內建在打印裝置中。此送紙模塊包括進紙機構、走紙路徑、紙張打印路徑、第一傳感器、第一紙張傳輸機構、紙張輸出路徑與紙張返回路徑。第一紙張傳輸機構適于將一面已完成打印且位于紙張輸出路徑的紙張經(jīng)由紙張返回路徑傳送返回至進紙機構,再由進紙機構將此一面已完成打印的紙張傳送至紙張打印路徑來打印此紙張之另一面。因此,內建此送紙模塊之具有雙面打印功能的打印裝置無須再額外地加掛一雙面打印模塊,故可降低具有雙面打印功能之打印裝置所需的成本,并可提高雙面打印的效率。
文檔編號B41J13/00GK1880097SQ2005100
公開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6月15日
發(fā)明者高聰富 申請人:金寶電子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