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控制打印圖像中的光澤水平的方法和設備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噴墨打印機,其被構造成不同地處理具有墨水圖像的打印介質,以改變打印介質上的墨水圖像的光澤水平。在一個操作模式中,打印機使僅僅在一側上載有墨水圖像的打印介質第二次運動通過轉定影輥隙以降低打印圖像的光澤水平。
【專利說明】用于控制打印圖像中的光澤水平的方法和設備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噴墨打印,更具體地,本發(fā)明涉及控制在噴墨打印期間形成的圖像的光澤水平的噴墨打印機。
【背景技術】
[0002]通常,噴墨打印機器或打印機包括至少一個打印頭,該打印頭噴射液態(tài)墨水的液滴或射流,以在記錄或成像介質上形成墨水圖像。相變噴墨打印機采用相變墨水,該相變墨水在周圍環(huán)境溫度下為固相,但是在升高的溫度下轉變成液態(tài)。一個或多個打印頭中的噴墨器將熔化的墨水直接噴射到打印介質上,或者噴射到中間成像構件上,而圖像從中間成像構件轉印到打印介質。一旦噴射的墨水處于打印介質上,墨滴快速固化,以形成打印圖像。
[0003]打印圖像的一種質量可互換地稱為打印圖像的“光澤”、“光澤水平”或“光澤度”。打印圖像的光澤度指的是光如何從打印圖像的表面反射。在具有高光澤水平的打印圖像(也被稱為“光澤”圖像)中,從打印圖像反射的光的大部分以鏡面方式反射。也就是,從打印圖像的表面反射的光的主要部分以與入射光撞擊打印圖像的角度相同的角度反射。更明確的是,由于來自打印圖像的光的鏡面反射,使得高光澤圖像具有更加“鏡面狀”閃耀。在具有低高光澤水平的打印圖像(也被稱為“無光澤”圖像)中,從打印圖像反射的光的大部分以漫射方式反射。在漫反射中,反射的光以多種不同的角度離開打印圖像,而不是主要以與入射光撞擊打印圖像的角度相同的角度反射。更明確的是,漫射地反射光的無光澤圖像呈現為具有較低的“閃耀”,并且與光澤圖像相比能夠具有“較軟”的外觀。
[0004]具有光澤和無光澤質量的打印圖像廣泛應用于各種打印文件。固態(tài)墨水打印機的一個已知優(yōu)點在于,多種固態(tài)墨水的組合物產生具有高光澤水平的墨水圖像,而不需要專門的打印介質,例如光澤紙張,并且不需要專門構造成為打印圖像增加光澤的打印機部件。然而,如上所述,許多打印圖像是利用低光澤水平產生的無光澤圖像。因此,使打印圖像的生成能夠覆蓋期望光澤水平范圍的對噴墨打印機的改進將是有利的。
【發(fā)明內容】
[0005]在一個實施例中,已經開發(fā)了用于控制打印圖像的光澤水平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將多個墨滴噴射到成像構件的表面上,以在成像構件上形成墨水圖像;使打印介質運動通過在成像構件和轉定影構件(transfix member)之間形成的棍隙,以將墨水圖像從成像構件轉印到打印介質的一側上;以及在墨水圖像已經被轉印到打印介質之后使打印介質運動通過輥隙,以通過使打印介質的具有墨水圖像的一側與轉定影構件接合同時接合打印介質的沒有墨水圖像的另一側,來降低打印圖像的光澤水平。
[0006]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已經開發(fā)了被構造成控制打印圖像的光澤水平的打印機。打印機包括:多個噴墨器,其被構造成將墨滴噴射到成像構件上;致動器,其操作地連接到成像構件以使成像構件旋轉;轉定影構件,其被構造成運動以與成像構件接合和與成像構件脫開,以形成輥隙;介質路徑,其被構造成使打印介質運動通過輥隙;以及控制器,其操作地連接到多個噴墨器、致動器和介質路徑。所述控制器被構造成:操作致動器以使成像構件旋轉;利用多個噴墨器將多個墨滴噴射到成像構件,以在成像構件上形成第一墨水圖像;操作介質路徑以使打印介質運動通過輥隙,以將第一墨水圖像從成像構件轉印到打印介質的第一側上;以及操作介質路徑以使打印介質運動通過輥隙,以通過使第一墨水圖像與轉定影構件接合并且使打印介質的不具有墨水圖像的第二側與成像構件接合,來降低第一墨水圖像的光澤水平。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用于操作噴墨打印機而以選擇的光澤水平產生打印圖像的過程100的方框圖。
[0008]圖2為用于控制施加到成像構件的釋放劑的體積以控制打印圖像的光澤水平的過程200的方框圖。
[0009]圖3為用于控制噴墨打印機中雙面打印圖像的光澤水平的過程300的方框圖。
[0010]圖4為示出了在打印雙面墨水圖像之前雙面打印模式中的打印介質的溫度與雙面墨水圖像中形成的墨水的光澤水平之間的關系的曲線圖。
[0011]圖5為現有技術的噴墨打印機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如在此所用的,術語“光澤水平”指的是打印的墨水圖像以鏡面方式反射光的傾向。對于高光澤水平,墨水圖像以更加鏡面的方式反射光。對于低光澤水平,墨水圖像以更加漫射的方式反射光。根據墨水圖像以鏡面或漫射方式反射光的傾向,噴墨打印機可以以寬范圍的光澤水平形成墨水圖像。術語“光澤度單位”指的是用于測量墨水圖像的光澤水平的數字量表。墨水圖像的光澤水平與針對從墨水圖像反射的光測量的光澤度單位的數字成比例。為了進行示意性的說明,本文涉及在名為“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SpecularGloss of Plastic Films and Solid Plastics (用于塑料膜和固態(tài)塑料的鏡面光澤度的標準測試方法)”的ASTMD2457標準中限定的且由ASTM International (ASTM國際)公布的數字光澤度單位(GU)。
[0013]圖5示出了現有技術的間接噴墨打印機10,其被構造成調節(jié)打印的墨水圖像的光澤水平。圖5示出了現有技術的打印機10的實施例,其可以被構造成以不同的光澤水平打印墨水圖像。如圖所示,打印機10包括框架11,所有其操作子系統(tǒng)和部件都直接或間接地安裝到該框架,如下所述。相變墨水打印機10包括成像構件12,該成像構件示出為可旋轉成像鼓的形式,但是可以等同地為支撐的環(huán)形帶的形式。成像構件12具有圖像接收表面14,該圖像接收表面提供形成墨水圖像的表面。成像構件12中的加熱器54產生熱,以在成像操作期間升高圖像接收表面14的溫度。成像構件的加熱器54被構造有可調節(jié)的輸出,以將圖像接收表面14加熱到選定的溫度。致動器94 (例如伺服或電動馬達)接合成像構件12,并且被構造成使成像構件12沿方向16旋轉。在打印機10中,在包括維護操作、成像操作和轉定影操作的不同打印機操作期間,致動器94改變成像構件12的旋轉速度。能夠沿方向17旋轉的轉定影棍19壓靠著鼓12的表面14,以形成轉定影棍隙18,在表面14上形成的墨水圖像在該轉定影輥隙中被轉定影到加熱的打印介質49上。轉定影輥位置致動器13被構造成使轉定影輥19運動到圖5所示的位置中,以形成轉定影輥隙18,以及使轉定影輥19沿方向15運動,以脫開轉定影輥隙18和成像構件12。
[0014]相變墨水打印機10還包括相變墨水遞送子系統(tǒng)20,該子系統(tǒng)具有多個固態(tài)形式的不同顏色相變墨水的源。因為相變墨水打印機10為多色打印機,所以墨水遞送子系統(tǒng)20包括四(4)個源22、24、26、28,代表相變墨水的四(4)種不同的顏色CMYK (青色、品紅、黃色和黑色)。墨水源22、24、26和28中的每一個都包括貯存器,該貯存器用來將熔化的墨水供應到打印頭組件32和34。在圖5的例子中,兩個打印頭組件32和34接納來自墨水源22 - 28的融化的CMYK墨水。
[0015]相變墨水打印機10包括成像鼓維護單元36。維護單元包括貯存器,該貯存器保持液態(tài)釋放劑,例如硅油,并且包括計量刮刀(metering blade) 38。在打印頭組件32和34在成像構件12上形成墨水圖像的操作之前,維護單元36將釋放劑層施加在旋轉成像構件12的圖像接收表面14上。計量刮刀38調整圖像接收表面14上的釋放劑的體積,以形成用于承載墨滴的均勻釋放劑層。釋放劑在圖像接收表面14和墨水潛像中的墨滴之間形成屏障,以防止墨滴附著到成像構件12而不是轉定影到打印介質。
[0016]相變墨水打印機10包括基底供應和操控子系統(tǒng)40?;坠筒倏刈酉到y(tǒng)40例如包括片材或基底供應源42、44、48,其中供應源48例如為大容量紙張供應或進給器,以用于存儲和供應為切割片材打印介質49形式的圖像接收基底。如圖所示,相變墨水打印機10還包括原稿進給器70,該原稿進給器具有文件保持托盤72、文件片材進給和取回裝置74以及文件曝光和掃描子系統(tǒng)76。介質輸送路徑50從基底供應和操控子系統(tǒng)40提取打印介質,例如單獨地切割的介質片材,并且使打印介質沿過程方向P運動。介質輸送路徑50使打印介質49穿過基底加熱器或預加熱組件52,在轉定影輥隙18中將墨水圖像轉定影到打印介質49之前,該基底加熱器或預加熱組件加熱打印介質49。
[0017]介質輸送路徑50和預加熱組件52 —者或兩者被構造成在打印介質49穿過轉定影輥隙18之前將打印介質49加熱到溫度范圍之一。在一種構造中,調節(jié)預加熱組件的熱輸出,以升高或降低打印介質49的溫度。在另一種構造中,當打印介質49沿過程方向P穿過預加熱組件52時,介質輸送路徑50調節(jié)打印介質49的速度。
[0018]介質源42、44、48提供圖像接收基底,該圖像接收基底穿過介質輸送路徑50與在圖像接收表面14上形成的墨水圖像時間配準地到達在成像構件12和轉定影輥19之間形成的轉定影輥隙18。當墨水圖像和介質行進穿過輥隙時,墨水圖像從表面14被轉印,并且在轉定影過程中在轉定影棍隙18內固定地定影到打印介質49。
[0019]借助于控制器或電子子系統(tǒng)(ESS)SO執(zhí)行打印機10的各個子系統(tǒng)、部件和功能的操作和控制。例如,ESS或控制器80是獨立式的、專用的微型計算機,其具有帶數字存儲器84的中央處理單元(CPU) 82,以及顯示器或用戶界面(UI) 86。例如,ESS或控制器80包括傳感器輸入和控制電路88以及墨滴放置和控制電路89。在一個實施例中,墨滴放置控制電路89實施為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此外,CPU82讀取、捕集、準備和管理與打印作業(yè)相關聯的圖像數據和打印作業(yè)參數,該打印作業(yè)是從圖像輸入源(例如掃描系統(tǒng)76或者在線或工作站連接90)接收。同樣,ESS或控制器80為主要多任務處理器,以操作和控制所有其它的打印機子系統(tǒng)和功能。[0020]控制器80可以用通用的或專用的可編程處理器實現,其執(zhí)行編程指令,例如打印頭操作。執(zhí)行編程功能所需的指令和數據存儲在與處理器或控制器相關的存儲器84中。處理器、其存儲器和接口電路將打印機10構造成形成墨水圖像,更具體地,控制打印頭模塊32和34中的噴墨器的操作以形成墨水圖像,并且控制本文所述的打印機部件和子系統(tǒng)的操作以控制打印圖像的光澤水平。
[0021]打印機10為打印機的示例性實施例,其利用本文所述的過程調節(jié)打印圖像的光澤水平,但是本文所述的過程能夠以可替代的噴墨打印機構造調節(jié)打印圖像的光澤水平。另外,雖然打印機10為間接打印機,但是利用本文所述的過程可以操作將墨滴直接噴射到打印介質上的打印機。
[0022]圖1示出了用于選擇噴墨打印機中的打印圖像的光澤水平的過程100。在以下的討論中,對執(zhí)行功能或動作的過程100的稱謂指的是,控制器執(zhí)行存儲在存儲器中的編程指令,以操作打印機的一個或多個組件來執(zhí)行該功能或動作。為了圖示說明的目的,結合打印機10描述過程100。在打印機10中,控制器80執(zhí)行存儲在存儲器84中的編程指令,以處理打印作業(yè)數據并且控制打印機10中的子系統(tǒng)以產生具有不同光澤水平的打印圖像。
[0023]過程100開始于識別打印作業(yè)數據中的打印圖像的光澤水平(方塊104)。在打印機10中,打印作業(yè)數據包括指定了打印圖像的期望的光澤水平的一個或多個參數。打印作業(yè)數據可以包括指定打印圖像的數字光澤水平的參數,或者打印機10可以參照一個或多個打印作業(yè)參數間接地識別光澤水平。在一種構造中,如果打印作業(yè)數據表明墨水圖像主要為黑白文本,那么打印機10識別與文本相關的低光澤水平,而如果打印作業(yè)數據表明圖像為全色彩照片,那么打印機10識別高光澤水平。
[0024]在過程100中,打印機10在打印操作期間調節(jié)一個或多個部件的操作,以生成具有識別的光澤水平的墨水圖像。多個單獨的操作生成具有增加的或降低的光澤水平的墨水圖像。以下所述的操作可以單獨地執(zhí)行或者組合地執(zhí)行,以生成具有期望光澤水平的墨水圖像。另外,過程100可以執(zhí)行增加打印圖像的光澤水平的某些操作和降低打印圖像的光澤水平的其它操作,以生成具有中間光澤水平范圍的墨水圖像。
[0025]根據識別的光澤水平,過程100可以生成具有高光澤水平的打印圖像(方塊108)。在打印機10中,過程100通過以下操作來生成具有增加的光澤水平的墨水圖像:在轉定影墨水圖像之前,將打印介質49加熱到較高的溫度(方塊112);將成像構件加熱到較高的溫度(方塊116);以低速將墨水圖像轉定影到介質片材(方塊120);以及在轉定影操作期間將相對較小體積的釋放劑施加到成像構件(方塊124)。
[0026]在參照方塊112所述的過程中,打印機10啟動預加熱組件52,以便在打印介質49穿過轉定影輥隙18之前將打印介質49加熱到升高的溫度。打印介質49的升高的溫度使得從成像構件12轉定影到打印介質49上的相變墨水能夠在較長時間內保持液態(tài)。升高的溫度使得液態(tài)墨水能夠擴散,并且形成以鏡面方式反射光的更加均勻的表面,從而增加打印圖像的光澤水平。在打印機10的實施例中,打印介質的升高的溫度為大約65°C。
[0027]在參照方塊116所述的過程中,打印機10啟動成像構件加熱器54,以便在圖像接收表面14上形成墨水圖像之前將圖像接收表面14加熱到升高的溫度。成像構件12的升高的溫度還使噴射到圖像接收表面14上的液態(tài)墨滴的溫度升高。溫度越高,則在轉定影過程期間墨滴在打印介質49上擴散得越均勻,并且形成更加均勻的以鏡面方式反射光的表面,導致打印圖像的增加的光澤水平。在打印機10的實施例中,圖像接收表面14在高光澤度打印模式中被加熱到大約58°C。上述打印介質49的加熱和圖像接收表面14的加熱使得相變墨水能夠在轉定影過程期間和轉定影過程之后在較長時間段內保持為液相,從而使得液態(tài)墨水以較光滑的表面和較高的光澤水平固化。
[0028]在參照方塊120所述的過程中,隨著打印介質49穿過轉定影輥隙18,打印機10使成像構件12以較低的速率旋轉,從而以較高的光澤水平將墨水圖像轉印到打印介質49上。在打印機10中,隨著打印介質49穿過轉定影輥隙18,圖像接收表面14的線速度為大約每秒5英寸(IPS)。在較低的轉定影速度下,打印介質49在轉定影棍隙18中花費相對較多的時間。轉定影輥隙18中增加的時間使得轉定影輥17和成像構件12能夠在較長時間段內向打印介質上的墨水圖像施加壓力和熱,從而產生較為光滑的墨水圖像表面,該表面以鏡面方式反射光并且具有較高的光澤水平。
[0029]在參照方塊124所述的過程中,打印機10將相對較小體積的釋放劑施加到圖像接收表面14。維護單元36將釋放劑從內部貯存器施加到成像構件12,以防止來自打印頭單元32和34的墨滴附著到圖像接收表面14而不是轉印到打印介質49。維護單元36中的計量刮刀38接合成像構件12,以調節(jié)施加到成像鼓的釋放劑的體積。計量刮刀38將多余的釋放劑從圖像接收表面14擦去,以在成像構件12上生成均勻的釋放劑層。
[0030]當超過維護單元36的使用壽命時,計量刮刀38經歷機械磨損。與新的計量刮刀相比,磨損的計量刮刀38從圖像接收表面14去除比較少的多余釋放劑。因此,在每個維護操作期間傳遞到成像構件的油的體積在維護單元36的使用壽命期間增加。
[0031]圖2示出了過程200,其用于控制打印機10,以補償計量刮刀38的磨損,并且控制施加到圖像接收表面14的釋放劑的體積。在以下的討論中,對執(zhí)行功能或動作的過程200的稱謂指的是,控制器執(zhí)行存儲在存儲器中的編程指令,以操作打印機的一個或多個組件,從而執(zhí)行功能或動作。在打印機10中,控制器80執(zhí)行存儲在存儲器84中的編程指令,以調節(jié)施加到成像構件12的釋放劑的體積。在過程200中,打印機10識別鼓維護單元的操作年齡(方塊204)。在一個實施例中,控制器80將維護單元36的操作年齡值存儲在存儲器84中??刂破?0參照成像構件或維護單元的操作參數使操作年齡值增加,所述操作參數為例如打印的圖像數量,或者在操作期間計量刮刀38與成像構件12接合的次數。如果更換維護單元36,那么控制器80重置操作年齡值,并且監(jiān)測新的維護單元的操作年齡。
[0032]當維護系統(tǒng)36參照計量刮刀12的被識別的年齡將釋放劑施加到成像構件12上時,通過調節(jié)成像構件12的旋轉速度,打印機10控制施加到成像構件12的釋放劑的體積(方塊208)。施加到成像構件12的釋放劑的體積隨著成像構件12的旋轉速度增大而增加。控制器80調節(jié)成像構件的旋轉速度,以便根據識別的打印圖像的光澤水平將釋放劑施加到成像構件。在打印機10中,對于新的計量刮刀,圖像接收表面14在高光澤度操作模式中以大約10IPS的線速度運動,并且隨著計量刮刀38在操作期間磨損而逐漸將圖像接收表面的線速度降低到X IPS。
[0033]再次參考圖1,根據打印作業(yè)數據中的識別的光澤水平,過程100可以生成具有低光澤水平的打印圖像(方塊108)。在打印機10中,過程100通過以下操作來生成具有降低的光澤水平的墨水圖像:在轉定影墨水圖像之前,將打印介質49加熱到較低的溫度(方塊128);將成像構件加熱到較低的溫度(方塊132);在高速下將墨水圖像轉定影到介質片材(方塊136);在轉定影操作期間將相對較大體積的釋放劑施加到成像構件(方塊140);以及將打印的介質頁面?zhèn)魉偷诙瓮ㄟ^輥隙,以將轉定影輥19與打印介質49上的打印圖像相接合(方塊144)。
[0034]在方塊128的過程中,打印機10啟動預加熱組件52,以便在打印介質49穿過轉定影輥隙18之前將打印介質49加熱到升高的溫度。加熱器52將打印介質49加熱到升高的溫度,該升高的溫度比以上參照方塊112所述的過程中識別的升高的溫度低。加熱器52將打印介質49加熱到這樣的溫度,即,在該溫度下,使得在成像構件12上形成的墨水圖像能夠轉印到打印介質49上,并且使得相變墨水比高光澤水平操作模式更快速地冷卻和固化。較低的溫度使得液態(tài)墨水能夠以較粗糙的表面固化,該較粗糙的表面以更漫射的方式反射光,導致打印圖像的降低的光澤水平。在打印機10的實施例中,打印介質的升高的溫度為大約50°C。
[0035]在參照方塊132所述的過程中,打印機10啟動成像構件加熱器54,以便在圖像接收表面14上形成墨水圖像之前將圖像接收表面14加熱到升高的溫度。加熱器52將圖像接收表面14加熱到升高的溫度,該升高的溫度比以上參照方塊116所述的過程中識別的升高的溫度低。圖像接收表面14被加熱到這樣的溫度,S卩,在該溫度下,使得墨水圖像能夠以降低的光澤水平轉印到打印介質。溫度越低,則在轉定影過程期間墨滴在打印介質49上的擴散程度越小,并且形成以漫射方式反射光的不太均勻的表面,導致打印圖像的降低的光澤水平。在打印機10的實施例中,圖像接收表面14在低光澤度打印模式中被加熱到大約55°C。上述打印介質49的加熱和圖像接收表面14的加熱使得相變墨水能夠在轉定影過程期間和轉定影過程之后在較短時間段內冷卻和固化,從而產生具有較粗糙的表面和較低的光澤水平的固態(tài)墨水圖像。
[0036]在以上參照方塊136所述的過程中,隨著打印介質49穿過轉定影輥隙18,打印機10使成像構件12以較高的速率旋轉,從而以較低的光澤水平將墨水圖像轉印到打印介質49上。在打印機10中,隨著打印介質49穿過轉定影輥隙18,圖像接收表面14的線速度為大約每秒20英寸(IPS)。在較高的轉定影速度下,打印介質49在轉定影輥隙18中花費相對較少的時間。轉定影輥隙18中減少的時間使得從圖像接收表面14轉印的墨水圖像能夠更加快速地轉印到打印介質49,較少的時間使墨滴在打印介質上擴散,并且在墨水圖像上產生用于較低光澤水平的以漫射方式反射光的較粗糙的表面。
[0037]在參照方塊140所述的過程中,打印機10將相對較大體積的釋放劑施加到圖像接收表面14。打印機10使成像構件12以比以上參照方塊124所述的過程中識別的速率大的速率旋轉,并且維護單元36將較大體積的釋放劑施加到圖像接收表面14。如上參照過程200所述,控制器80可以參照維護單元36和計量刮刀38的操作年齡來調節(jié)成像構件12的旋轉速率,以將選定體積的釋放劑施加到圖像接收表面14。在打印機10中,圖像接收表面14以大約80IPS的線速度運動,以從維護單元36接收較大體積的釋放劑。
[0038]在方塊144的過程中,打印介質49在墨水圖像轉定影到打印介質49的第一側之后穿過雙面介質路徑P’,并且返回到轉定影輥隙18。雙面介質路徑P’將打印介質49的打印側定向成接合轉定影棍19而不是接合成像構件12。在單面打印模式中,成像構件12并不將墨水圖像轉印到打印介質49的第二側上。轉定影輥19的表面與打印的墨水圖像接合。在該打印機中,轉定影棍的表面被紋理化,并且當打印介質49穿過轉定影棍隙18時轉定影輥19的表面向打印介質49上的墨水圖像施加壓力。與轉定影輥19的接合增大了粗糙度,并且降低了墨水圖像的光澤水平。
[0039]如上所述,轉定影輥19的紋理化表面降低了打印圖像的光澤水平。在打印機10中,在打印介質49進入轉定影棍隙18之前,當成像構件12在與轉定影棍19接合的同時旋轉時,圖像接收表面14上的轉印劑的一部分可以轉移到轉定影棍19。當轉定影棍19隨后接合打印介質49上的打印圖像時,轉定影輥上的釋放劑將趨于降低轉定影輥19在減小打印圖像的光澤水平方面的效果。例如,在打印機10中,當釋放劑覆蓋轉定影輥時,使單面打印片材的打印側穿過雙面介質路徑P’且穿過轉定影輥隙將產生大約5到IOGU的減小。
[0040]當轉定影輥隙18中不存在打印介質時,過程100可選地使轉定影輥19與成像鼓脫開,以減少或消除釋放劑轉移到轉定影輥19 (方塊148)。在打印機10中,轉定影輥位置致動器13使轉定影輥沿方向15運動,以將轉定影輥與成像構件12脫開。成像構件12沿方向16旋轉,以接收來自維護單元16的釋放劑,并且從打印頭單元32和34接收形成墨水潛像的墨滴。一旦墨水潛像形成在圖像接收表面14上,成像構件12的旋轉停止,并且介質路徑50使打印介質49的前緣運動到轉定影輥19和成像構件12之間的位置中。轉定影輥位置致動器13使轉定影輥19運動成通過已經處于轉定影輥隙18中的打印介質49與成像構件12接合。成像構件12恢復沿方向16旋轉,以將墨水圖像轉印到打印介質49,并且成像構件12的運動使打印介質沿過程方向P前進通過轉定影輥隙18。
[0041]在墨水圖像轉定影到打印介質49之后,且在打印介質49離開輥隙之前,成像構件12停止,并且轉定影輥位置致動器13使轉定影輥190運動成與成像構件12脫開。打印機10使轉定影棍19以與轉定影棍隙18中不存在打印介質時類似的方式與成像構件12脫開。從而,轉定影輥19并不直接接合圖像接收表面14,并且來自圖像接收表面14的釋放劑不會轉移到轉定影棍。在后續(xù)的雙面進程中,裸露的轉定影棍19接合介質片材的第一側上的墨水圖像,并且使打印的墨水圖像的光澤水平降低額外的5到10GU。
[0042]圖3示出了用于調節(jié)雙面打印圖像的光澤水平的過程300。過程300使得打印機能夠選擇用于第二墨水圖像的光澤水平,而基本上不影響之前打印的第一墨水圖像的光澤水平。在打印機10中,控制器80執(zhí)行存儲在存儲器84中的編程指令,以處理打印作業(yè)數據并且控制打印機10中的子系統(tǒng),從產生具有不同光澤水平的雙面打印圖像。
[0043]過程300開始于識別打印作業(yè)數據中的雙面打印圖像的光澤水平(方塊304)。如上所述,打印作業(yè)數據可以包括指定打印圖像的數字光澤水平的參數,或者打印機10可以參照一個或多個打印作業(yè)參數間接地識別光澤水平。在某些打印作業(yè)中,用于打印介質49上打印的第一墨水圖像的打印作業(yè)數據中識別的光澤水平與用于第二墨水圖像識別的光澤水平不同。
[0044]一旦識別了用于雙面打印圖像的光澤水平,過程300識別在轉定影雙面圖像之前用于加熱打印介質49的溫度(方塊308)。圖4示出了在打印介質49的整個溫度范圍內的雙面圖像的光澤水平的曲線404,以及在雙面成像操作期間在打印介質49上的單面圖像的光澤水平的曲線408。在相變墨水打印機10中,在大約58°C到70°C之間的十二度溫度范圍內,用于雙面墨水圖像的光澤水平與打印介質的溫度成反比。光澤水平從58°C下的最大15GU大致線性下降到70°C下的最小大約5GU。雖然打印介質的溫度影響雙面打印圖像的光澤水平,但是如曲線408所示,單面打印圖像對于打印介質的選擇的溫度最小程度地變化。因此,過程300參考識別的雙面圖像的光澤水平來識別用于加熱打印介質的溫度,而基本上不影響之前打印的單面圖像的光澤水平。
[0045]再次參考圖3,過程300將打印介質加熱到識別的溫度(方塊312),并且將雙面墨水圖像轉定影到打印介質的第二側上(方塊316)。在打印機10中,當打印介質49接近轉定影輥隙18時,預加熱組件52將打印介質49加熱到識別的溫度。介質輸送路徑50使打印介質49運動到轉定影棍隙18,并且雙面墨水圖像被從成像構件12轉定影到打印介質49的第二側。
[0046]在各種打印機實施例中,上述過程100和300可以單獨地使用,并且可以組合地使用。例如,打印機10執(zhí)行過程100,以控制在單面成像操作期間以及在雙面成像操作中的第一側打印期間形成的圖像的光澤水平。打印機10還執(zhí)行過程300,以控制在雙面打印操作期間形成的第二側圖像的光澤水平。打印機10與用于雙面打印圖像的過程300與過程100相組合地執(zhí)行,以進一步調節(jié)雙面打印圖像的光澤水平??蛇x的打印機實施例實施某些或全部前述操作,以調節(jié)打印圖像的光澤水平。
【權利要求】
1.一種改變打印圖像的光澤水平的方法,包括: 將多個墨滴噴射到成像構件的表面上,以在所述成像構件上形成墨水圖像; 使打印介質運動通過在所述成像構件和轉定影構件之間形成的輥隙,以將所述墨水圖像從所述成像構件轉印到所述打印介質的一側上;以及 在所述墨水圖像已經被轉印到所述打印介質之后使所述打印介質運動通過所述輥隙,以通過使所述打印介質的具有所述墨水圖像的一側與所述轉定影構件接合同時接合所述打印介質的沒有墨水圖像的另一側,來降低所述打印圖像的光澤水平。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使所述打印介質運動以降低光澤水平還包括: 在將所述墨水圖像轉印到所述打印介質之后且在所述打印介質運動通過所述輥隙以降低光澤水平之前,將所述成像構件與所述轉定影構件分離; 在使所述打印介質運動通過所述輥隙以降低光澤水平之前,使所述轉定影構件運動成接觸所述成像構件以形成所述輥隙。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還包括: 在所述成像構件上形成所述墨水圖像之前,選擇性地將第一體積的釋放劑和第二體積的釋放劑中的一者施加到所述成像構件,所述第一體積大于所述第二體積,所述第一體積的釋放劑生成具有第一光澤水平的打印圖像,所述第二體積的釋放劑生成具有第二光澤水平的打印圖像,所述第一光澤水平小于所述第二光澤水平。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成像構件以第一旋轉速度運動以施加所述第一體積的釋放劑,并且以第二旋轉速度運動以施加所述第二體積的釋放劑,所述第一旋轉速度大于所述第二旋轉速度。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還包括: 識別將所述釋放劑施加到所述成像構件上的維護單元的操作年齡;以及參照所述維護單元的識別的操作年齡,調節(jié)所述成像構件的所述第一旋轉速度和所述成像構件的所述第二旋轉速度。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還包括: 當使所述打印介質運動通過所述輥隙以轉印所述墨水圖像時,選擇性地使所述成像構件以第一旋轉速度和第二旋轉速度之一運動,所述第一旋轉速度大于所述第二旋轉速度,所述第一旋轉速度生成具有第一光澤水平的打印圖像,所述第二旋轉速度生成具有第二光澤水平的打印圖像,所述第一光澤水平小于所述第二光澤水平。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還包括: 在使所述打印介質運動通過所述輥隙以轉印所述墨水圖像之前,選擇性地將所述成像構件加熱到第一溫度和第二溫度之一,所述第一溫度大于所述第二溫度,所述第一溫度生成具有第一光澤水平的打印圖像,所述第二溫度生成具有第二光澤水平的打印圖像,所述第一光澤水平大于所述第二光澤水平。
8.一種打印機,包括: 多個噴墨器,所述多個噴墨器被構造成將墨滴噴射到成像構件上; 致動器,所述致動器操作地連接到所述成像構件,以使所述成像構件旋轉; 轉定影構件,所述轉定影構件被構造成運動以與所述成像構件接合和與所述成像構件脫開接合,以形成輥隙;介質路徑,所述介質路徑被構造成移動打印介質通過所述輥隙;以及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操作地連接到所述多個噴墨器、所述致動器和所述介質路徑,所述控制器被構造成: 操作所述致動器以使所述成像構件旋轉; 利用所述多個噴墨器將所述多個墨滴噴射到所述成像構件上,以在所述成像構件上形成第一墨水圖像; 操作所述介質路徑,以移動所述打印介質通過所述輥隙,從而將所述第一墨水圖像從所述成像構件轉印到所述打印介質的第一側;以及 操作所述介質路徑以移動所述打印介質通過所述輥隙,以通過使所述第一墨水圖像與所述轉定影構件接合并且使所述打印介質的不具有墨水圖像的第二側與所述成像構件接合,來降低所述第一墨水圖像的光澤水平。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打印機,還包括: 加熱器,所述加熱器定位成靠近所述介質路徑并且被構造成在所述打印介質被移動通過所述輥隙之前加熱所述打印介質;以及 所述控制器操作地連接到所述加熱器,并且還被構造成: 識別用于加熱所述打印介質的升高的溫度,所述升高的溫度處于較低的預定溫度和較高的預定溫度之間,參照用于第二墨水圖像的光澤水平的預定降低來識別所述升高的溫度; 在所述第一墨水圖像被轉印到打印介質之后,啟動所述加熱器以將所述打印介質加熱到所述升高的溫度; 利用所述多個噴墨器將另外的多個墨滴噴射到所述成像構件上,以在所述成像構件上形成第二墨水圖像;以及 操作所述介質路徑,以移動所述打印介質通過所述輥隙,從而以與所述升高的溫度相對應的降低的光澤水平將所述墨水圖像轉印到所述打印介質的第二側。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打印機,其中通過將所述打印介質加熱到較高的預定溫度來產生所述第二墨水圖像的光澤水平中的最大降低,并且通過將所述打印介質加熱到較低的預定溫度來產生所述第二墨水圖像的光澤水平中的最小降低。
【文檔編號】B41J2/01GK103625134SQ201310363084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8月24日
【發(fā)明者】R·M·史密斯, T·J·斯奈德 申請人:施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