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及其工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包括機架,機架上設置有輸送裝置、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和油墨固化裝置;所述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包括上部曲網印刷裝置和與上部曲網印刷裝置相配合的下部輔助印刷裝置;上部曲網印刷裝置包括設置在機架上的固定架,固定架前部由上到下依次設置有印刷機構和網板;下部輔助印刷裝置包括設置在機架上的工件托架,工件托架上部設置有托輪組,工件托架下部設置有托架導向機構和托架驅動機構;還包括設置在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上的定位裝置。本發(fā)明實現了一次多件印刷,提高了生產效率;實現了多件自動連續(xù)印刷,減少了生產用工,提高生產效率;實現了印刷與其他生產工序的連線作業(yè)。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絲網印刷裝置和絲網印刷方法,特別是一種用于曲面印刷的裝 置。 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目前,絲網印刷行業(yè)平面印刷已經可以實現自動化。但對于圓形或曲面工件的印 刷,還停留在單機、手動等較原始方式,無法實現大規(guī)模,連續(xù)、自動生產,現有技術中主要 采用單體的小型絲網印刷機,需要人工上下工件和印刷定位,而且每次只能印刷1-2件較 少數量的工件。不僅浪費了人工,而且生產效率很低,同時很難避免人為因素造成的質量問 題,影響了印刷的精度和質量。
【發(fā)明內容】
[0003]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曲面印刷無法實現大規(guī)模,連續(xù)、自動生 產的上述缺陷。
[0004]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其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fā)明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包括機架,機架上設置有輸送裝置和油墨固化裝置,在輸 送裝置和油墨固化裝置之間還設有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所述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 印刷機包括上部曲網印刷裝置和與上部曲網印刷裝置相配合的下部輔助印刷裝置;所述上 部曲網印刷裝置包括設置在機架上的固定架,固定架前部由上到下依次設置有印刷機構和 網板;所述下部輔助印刷裝置包括設置在機架上的工件托架,工件托架上部設置有托輪組, 工件托架下部設置有托架導向機構和托架驅動機構;還包括設置在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 刷機上的定位裝置,所述定位裝置分為上定位裝置、前定位裝置和后定位裝置;上定位裝置 設置在上部曲網印刷裝置上;前定位裝置和后定位裝置設置在下部輔助印刷裝置上。通過 設置輸送裝置、油墨固化裝置和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工件經輸送裝置送至多工位 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對工件進行自動印刷,印刷好的工件再 由輸送裝置輸送至油墨固化裝置進行油墨固化,然后再由輸送裝置將印刷固化完成的工件 輸送至下一工序。
[0005] 其中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的固定架用于設置印刷機構和網板,印刷機構裝 有多個印刷頭以實現一次對多個工件同時進行印刷,網板用于印刷,在印刷過程中印刷機 構和網板相配合。下部輔助印刷裝置位于上部曲網印刷裝置下方,用于對工件進行固定并 配合位于上方的上部曲網印刷裝置進行印刷,其中托輪組用于對工件進行定位,托架導向 機構在托架驅動機構的驅動下對工件托架的位置進行調整,用以保證工件托架直線動作精 度,托輪組隨著工件托架的位移而移動。而定位裝置用于對工件進行鎖緊定位,防止工件在 印刷過程中產生位移偏差。前定位裝置和后定位裝置在彼此驅動裝置驅動下分別自工件前 部和后部對工件進行夾持,實現對工件滿足印刷的橫向定位,橫向定位裝置與工件數量是 對應的。每個工件對應的后定位裝置、前定位裝置要有較高的同心度。上定位裝置自上方 對工件進行壓緊。
[0006] 通過這種方式流水線作業(yè),調節(jié)設置好的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在操作全程不再需 要人工干預,實現了對于圓形或曲面工件的大規(guī)模,連續(xù)、自動生產,節(jié)省人力,提高了生產 效率。
[0007] 做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方案,印刷機構包括橫向支桿,橫向支桿上設置有至少兩個印 刷頭,印刷頭與橫向支桿之間設置有鎖位調節(jié)裝置。印刷頭插入安裝到橫向支桿上,通過在 印刷頭與橫向支桿之間設置有鎖位調節(jié)裝置,鎖位調節(jié)裝置可以實現對印刷頭上下位置的 調整并鎖定,以根據不同工件的印刷需求,方便調節(jié)印刷高度。
[0008] 做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方案,印刷頭數目有三個,均勻設置在橫向支桿上。通過設置三 個印刷頭,在一次流水作業(yè)中可以實現對三個工件進行同時印刷,提高了印刷效率。
[0009] 做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方案,托輪組至少兩組,分別設置在工件托架的前、后兩部。托 輪組用于支撐工件,并對工件的位置進行定位,也與上定位裝置、前定位裝置和后定位裝置 相配合實現印刷定位。
[0010] 做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方案,托輪組數目有三組,分為前托輪、中托輪和后托輪,分別 設置在工件托架的前、中、后三部。中托輪組位于壓緊機構的正下方,通過設置前托輪、中托 輪和后托輪,在工件定位完成后,裝在前定位裝置上的夾緊裝置對工件的前端加緊固定,上 定位裝置下降,在裝在上定位裝置上的壓緊機構的作用下,與中托輪組,在工件的同一部位 上下兩個方向,形成彈性壓制。在前定位裝置、上定位裝置和中托輪組對工件形成滿足印刷 要求的定位后,后端定位裝置、后托輪組和前托輪組,在各自驅動裝置作用下,脫離開工件。 [0011] 做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方案,上定位裝置包括壓緊機構,壓緊機構設置在上部曲網印 刷裝置的固定架后部。上定位裝置整體位于印刷機構和網板的后方,在便在印刷過程中通 過壓緊機構對工件進行壓緊,防止工件在印刷過程中松動。
[0012] 做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方案,前定位裝置上設置有夾緊裝置,前定位裝置和后定位裝 置分別設置在下部輔助印刷裝置的機架前后兩側,且位于托輪組上方。前定位裝置和后定 位裝置配合使用,夾緊裝置對工件的前端加緊固定,前定位裝置在印刷過程中會夾持工件 360度旋轉,以使印刷機構的印花印刷在工件的圓周。
[0013] 做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方案,輸送裝置包括輸送帶、端、弧面位置調整裝置和工件供給 機構,輸送帶通過端、弧面位置調整裝置與工件供給機構相連。
[0014] 做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方案,工件供給機構包括前工件供給機構和后工件供給機構, 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設置在前工件供給機構與后工件供給機構之間,后工件供給機 構末端與油墨固化裝置連接。通過輸送帶將待印刷的工件輸送到端、弧面位置調整裝置進 行調整和初步定位,經過調整和初步定位的工件通過前工件供給機構放置到多工位自動曲 面絲網印刷機上進行印刷,印刷完后再通過后工件供給機構將工件移動到油墨固化裝置進 行油墨固化。
[0015] 本發(fā)明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的工作方法如下: 待印刷的工件通過輸送裝置輸送至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并通過多工位自動曲 面絲網印刷機對工件實現自動印刷;印刷好的工件由輸送裝置輸送至油墨固化裝置,工件 在此實現油墨固化;再由輸送裝置將印刷固化完成的工件輸送至下一工序。
[0016] 做為本發(fā)明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工作方法的優(yōu)選方法如下: a、 待印刷的工件通過輸送帶向后輸送到端、弧面位置調整裝置,通過端、弧面位置調整 裝置調整工件弧面上的印刷角度和端部位置進行初步定位; b、 經過調整和定位后的工件被輸送帶輸送到前工件供給機構所在位置,由前工件供給 機構將工件托起,向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方向快速移動,當前工件供給機構移送工 件到達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位置后,前工件供給機構降低高度,將工件放置在多工 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的工件托架上,然后前工件供給機構返回初始位置,等待下一次移 送工件; c、 被放置在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工件托架上的工件通過工件托架進行定位以 便于印刷,工件被裝在工件托架上由后托輪組、中托輪組和前托輪組進行支撐,在工件托架 導向機構的作用下,工件托架將工件托起,實現對工件滿足印刷的高度定位,托架導向機構 控制工件的移動精度,后定位裝置、前定位裝置,在驅動裝置驅動下,實現對工件滿足印刷 的橫向定位; d、 工件定位完成,裝在前定位裝置上的夾緊裝置對工件的前端加緊固定,上定位裝置 下降,在裝在上定位裝置上的壓緊機構的作用下,與中托輪組,在工件的同一部位上下兩個 方向,形成彈性壓制; e、 在前定位裝置、上定位裝置和中托輪組,對工件達到滿足印刷要求的定位后,后端定 位裝置、后托輪組和前托輪組脫離開工件。此時工件以前定位裝置控制的前端定位點,以及 中托輪組和上定位裝置控制的夾緊點,形成了兩點定位方式,在這兩點之間為工件的印刷 區(qū)域,工件的后端懸空,開始印刷; f、 印刷機構和網板對工件進行印刷,印刷過程中工件在前定位裝置的驅動下旋轉,工 件的印刷與旋轉同步進行,印刷的過程中,后工件供給機構移動到工件托架的下方; h、 印刷完成后,后托輪組和前托輪組上升,對工件形成支撐,前定位裝置、上定位裝置 和中托輪組,釋放對工件的固定,印刷完成后工件隨工件托架返回工件托架的初始位置,后 工件供給機構上升,將印刷完成的工件托起,迅速向后移動,在到達后工件供給機構的初始 位置上方時,后工件供給機構降低高度,將印刷完成的工件放至裝在輸送帶上; i、 通過輸送帶將印刷完成的工件向后輸送至油墨固化裝置的下方進行油墨固化,油墨 固化過程在工件輸送過程中完成,輸送裝置將油墨固化完成后的工件送至下一工序。
[0017] 本發(fā)明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發(fā)明在傳統(tǒng)弧面絲網印刷機的基礎上,將單印刷頭方式改用多印刷頭印刷機構,通 過對安裝方式、驅動機構的整合,使之更加緊湊、實用。該機構可實現一個或多個印刷頭同 時印刷,采用自動供給裝置代替人工裝卸工件,增加多工件自動定位、加緊和驅動裝置,可 使多工件同時準確定位,并作為動力輸出機構,來驅動工件在印刷過程中實現各種動作; 多印刷頭機構與多工件自動定位裝置的配合使用,實現了多件、曲面工件的自動印刷, 提高了印刷效率;多印刷頭機構、多工件自動定位裝置與自動供給裝置的配合使用,實現了 多工件的自動供給、自動定位,提高了工件定位的效率、精度和質量,解放了勞動力,實現了 上下工序間的自動銜接,使曲面工件連線生產成為現實。
[0018]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解決了曲面工件,絲網印刷方面的幾項問題,①實現了一次多件 印刷,提高了生產效率;②實現了多件自動連續(xù)印刷,減少了生產用工,提高生產效率;③ 實現了印刷與其他生產工序的連線作業(y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 圖1是本發(fā)明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實施例1的主視圖。
[0020] 圖2是本發(fā)明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實施例1的輸送裝置的主視圖。
[0021] 圖3是本發(fā)明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實施例1的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的俯視 圖。
[0022] 圖4是本發(fā)明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實施例1的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的主視 圖。
[0023] 圖5是本發(fā)明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實施例1的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的定位 裝置側視圖。
[0024] 圖6是本發(fā)明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實施例1的印刷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5] 實施例1 如圖1-6所示,本實施例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包括機架11、輸送 裝置1、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2和油墨固化裝置3,所述輸送裝置1、多工位自動曲面 絲網印刷機2和油墨固化裝置3均設置在機架11上。工件5經輸送裝置1將工件5送至 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2,通過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2實現一次多件工件的自 動印刷,印刷好的工件5由輸送裝置1輸送至油墨固化裝置3,工件5在此實現油墨固化,然 后再由輸送裝置1將印刷固化完成的工件5輸送至下一工序。所述輸送裝置1包括設置在 機架11上的輸送帶12、端、弧面位置調整裝置13、工件供給機構14,輸送裝置1與多工位 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2的配合使用,實現一件或多件工件5的自動供給的同時也實現了上 下工序間的自動銜接,使曲面工件連線生產成為現實。端、弧面位置調整裝置13用以確定 工件弧面上的印刷角度和端部定位。輸送帶12用以輸送工件,實現印刷機與前后工序的銜 接。輸送帶12通過端、弧面位置調整裝置13與工件供給機構14相連。所述工件供給機構 14包括前工件供給機構14a和后工件供給機構14b,前工件供給機構14a用于將工件5送 至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2的印刷工位,后工件供給機構14b用于將印刷好后的工件 5移動至油墨固化裝置3進行油墨固化。在前工件供給機構14a與后工件供給機構14b之 間設置有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2,后工件供給機構14b末端與油墨固化裝置3連接。 前工件供給機構14a和后工件供給機構14b均設有驅動裝置,借助驅動裝置的驅動實現前 工件供給機構14a、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2和后工件供給機構14b之間往復運動,以 此實現工件5在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2與前后工序間的快速轉換。輸送帶12將待 印刷的工件5輸送到端、弧面位置調整裝置13進行調整和初步定位,經過調整和初步定位 的工件5通過前工件供給機構14a放置到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2上進行印刷,印刷 完后再通過后工件供給機構14b將工件5移動到油墨固化裝置3進行油墨固化,從而實現 全程自動化流水線作業(yè)操作全程不再需要人工干預。
[0026] 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2包括上部曲網印刷裝置和下部輔助印刷裝置,上部 曲網印刷裝置用于對工件5進行印刷,下部輔助印刷裝置用于配合上部曲網印刷裝置在印 刷過程中定位。
[0027] 上部印刷裝置包括設置在機架11上的固定架30,固定架30前部由上到下依次設 置有印刷機構22和網板23。固定架30用于安裝印刷機構22和網板23,網板23可以根據 印刷圖標的要求進行三維調整,可在一個網板23上設多個圖標,也可采用單圖標的多個網 板23組成,但是每個圖標對應一組或一個工件5。在印刷過程中印刷機構22和網板23相 配合。印刷機構22包括橫向支桿22-2,橫向支桿22-2上設置有三個印刷頭22-1,通過設 置三個印刷頭22-1,在一次流水作業(yè)中可以實現對三個工件5進行同時印刷,提高了印刷 效率。三個印刷頭22-1均勻設置在橫向支桿22-2上。印刷頭22-1與橫向支桿22-2之間 設置有鎖位調節(jié)裝置22-3。印刷頭22-1插入安裝到橫向支桿22-2上,鎖位調節(jié)裝置22-3 可以實現對印刷頭22-1上下位置的調整并鎖定,以根據不同工件的印刷需求,方便調節(jié)印 刷高度。
[0028] 下部輔助印刷裝置位于上部曲網印刷裝置下方,用于對工件進行固定并配合位于 上方的上部曲網印刷裝置進行印刷,所述下部輔助印刷裝置包括設置在機架11上的工件 托架24,工件托架24上部設置有三組用于對工件支撐和定位的托輪組,托輪組分為前托輪 組24-3、中托輪組24-2和后托輪組24-1,三組托輪組分別設置在工件托架24的前、中、后 三部。工件托架24下部設置有托架導向機構25和托架驅動機構26,工件托架24位于網 板23下方。在印刷過程中,中托輪組24-2用于對工件5進行定位,托架導向機構25在托 架驅動機構26的驅動下對工件托架24的位置進行調整,用以保證工件托架24直線動作精 度,托輪組隨著工件托架24的位移而移動。
[0029] 在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2上的上部印刷裝置和下部輔助印刷裝置上還設 置有三組定位裝置,定位裝置用于對工件5進行鎖緊定位,防止工件5在印刷過程中產生位 移偏差,定位裝置與工件數量是對應的,每組定位裝置分別對一個工件進行定位。
[0030] 每組定位裝置均包括上定位裝置29、前定位裝置28和后定位裝置27。
[0031] 上定位裝置29設置在上部曲網印刷裝置上,上定位裝置29包括壓緊機構29-1,壓 緊機構29-1設置在上部曲網印刷裝置的固定架30后部,與托輪組的中托輪組24-2在一條 垂直線上。上定位裝置整體位于印刷機構22和網板23的后方,在便在印刷過程中通過壓 緊機構29-1自工件上方對工件進行壓緊,中托輪組24-2自工件5下方對工件進行支撐,防 止工件5在印刷過程中松動。
[0032] 前定位裝置28是指在靠近印刷部位的定位裝置,以靠近印刷部位的一端定義為 前端。后定位裝置27是指在遠離印刷部位的定位裝置,以遠離印刷部位的一端定義為后 端。前定位裝置28和后定位裝置27分別設置在下部輔助印刷裝置的機架11前后兩側且位 于托輪組上方,前定位裝置28和后定位裝置27配合使用,用于對工件5前后部進行定位。 所述前定位裝置28上設置有用以對工件5定位、固定、并驅動使之旋轉的夾緊裝置28-1,夾 緊裝置28-1對工件5的前端加緊固定,前定位裝置28在印刷過程中可夾持工件360度旋 轉,以使印刷機構22的印花印刷在工件的圓周。前定位裝置28和后定位裝置27可在彼此 驅動裝置驅動下分別自工件前部和后部對一個工件5進行夾持,每個工件5對應的后定位 裝置27、前定位裝置28要有較高的同心度,以實現對工件5滿足印刷的橫向定位,上定位裝 置29自上方對工件5進行壓緊。
[0033] 通過工件托架24、上定位裝置29和前定位裝置28定位,借助前定位裝置28的驅 動實現印刷機構22、網板23對工件5的曲面進行印刷,托輪組用于支撐工件,并對工件5的 位置進行定位,也與上定位裝置29、前定位裝置28和后定位裝置27相配合實現印刷定位。 在工件5通過托輪組定位后,裝在前定位裝置上的夾緊裝置28-1對工件的前端加緊固定, 上定位裝置29下降,在裝在上定位裝置上的壓緊機構29-1的作用下,與中托輪組24-2,在 工件5的同一部位上下兩個方向,形成彈性壓制。在前定位裝置28、上定位裝置29和中托 輪組24-2對工件5形成滿足印刷要求的定位后,后端定位裝置27、后托輪組24-1和前托輪 組24-3在各自驅動裝置作用下脫離開工件5,整個印刷過程由控制系統(tǒng)按設定程序控制完 成,控制系統(tǒng)用以控制設備運行,包括PLC、觸摸屏構成的控制裝置,用以控制信號檢測、轉 換和輸出的中端、終端電器元件及電線、電纜。
[0034] 油墨固化裝置3用以對工件5油墨的固化,通過輸送裝置1實現與上下工序間的 銜接。油墨固化裝置3作為成熟的現有技術在此不多贅述。
[0035] 本實施例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的工作方法如下: a、 待印刷的工件5由上游工序,通過輸送帶12將多件工件5向后輸送到端、弧面位置 調整裝置13,通過端、弧面位置調整裝置13調整工件5弧面上的印刷角度和端部位置進行 初步定位; b、 經過調整和定位后印刷位置確定的多件工件5,被輸送帶12輸送到前工件供給機構 14a所在位置,由前工件供給機構14a將工件托起,向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2方向快 速移動,當前工件供給機構14a移送工件5到達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2位置后,前工 件供給機構14a降低高度,將工件5放置在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2的工件托架24上, 然后前工件供給機構14a返回初始位置,等待下一次移送工件; c、 被放置在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工件托架24上的工件5通過工件托架24進行 定位以便于印刷,工件5被裝在工件托架24上由后托輪組24-1、中托輪組24-2和前托輪組 24-3進行支撐,在工件托架導向機構26的作用下,工件托架24將工件5托起,實現對工件 5滿足印刷的高度定位,托架導向機構26控制工件5的移動精度,后定位裝置27、前定位裝 置28在驅動裝置的驅動下,實現對工件5的橫向印刷定位; d、 工件5定位完成,裝在前定位裝置上的夾緊裝置28-1對工件5的前端加緊固定,上 定位裝置29下降,在裝在上定位裝置上的壓緊機構29-1的作用下,與中托輪組24-2,在工 件5的同一部位上下兩個方向,形成彈性壓制; e、 在前定位裝置28、上定位裝置29和中托輪組24-2對工件5滿足印刷定位要求后,后 端定位裝置27、后托輪組24-1和前托輪組24-3脫離開工件。此時工件5以前定位裝置28 控制的前端定位點,以及中托輪組24-2和上定位裝置29控制的夾緊點,形成了兩點定位方 式,在這兩點之間為工件的印刷區(qū)域,此時工件5的后端懸空,開始印刷; f、 印刷機構22和網板23對工件5進行印刷,印刷機構22和網板23在各自驅動裝置 作用下對三件工件5進行印刷,印刷過程中三件工件5均在前定位裝置28的驅動下旋轉, 工件5的印刷與旋轉同步進行。由于工件5通過前定位裝置28和后定位裝置27進行兩點 定位,且后端懸空,使每件工件5在旋轉時,因彎曲產生的擺動自每件工件5懸空的后端消 除,而對印刷區(qū)域影響較小,該定位方式大大降低了廢品率,提高了印刷質量,印刷的過程 中,后工件供給機構14b移動到工件托架24的下方; g、 印刷完成后,后托輪組24-1和前托輪組24-3在彼此驅動裝置的作用下上升,并對 工件5形成支撐,此時前定位裝置28、上定位裝置29和中托輪組24-2釋放對工件5的固 定,工件托架24在托架驅動機構26的作用下下降,將印刷完成的工件5放回印刷工位; h、當印刷完成后工件5隨工件托架24返回工件托架的初始位置時,后工件供給機構 14b上升,將印刷完成的工件5托起,迅速向后移動,在到達后工件供給機構14b的初始位置 上方時,后工件供給機構14b降低高度,將印刷完成的工件5放至裝在輸送帶12上,通過輸 送帶12將印刷完成的工件5向后輸送至油墨固化裝置3的下方進行油墨固化,油墨固化過 程在工件輸送過程中完成,輸送裝置1再將油墨固化完成后的工件5送至下一工序。
[0036] 當對非圓周形曲面的工件5進行印刷時,需要在本發(fā)明設置相應的工裝,工裝的 結構和尺寸因工件不同,但印刷方式不變。
[0037] 實施例2 本實施例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的結構與實施例1用于曲面印刷 的裝置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的結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有兩點: 第一點不同之處,印刷機構包括兩個均勻設置在橫向支桿上的印刷頭,通過設置兩個 印刷頭,在一次流水作業(yè)中可以實現對兩個工件進行同時印刷,提高了印刷效率。
[0038] 第二點不同之處,托輪組分為前托輪組和后托輪組,分別設置在工件托架的前、后 兩部。托輪組用于支撐工件,并對工件的位置進行定位,也與前定位裝置和后定位裝置相配 合實現印刷定位。
[0039] 第三點不同之處,定位裝置分為前定位裝置和后定位裝置,前定位裝置和后定位 裝置用于對工件前后部進行定位。分別設置在下部輔助印刷裝置的機架前后兩側,且位于 托輪組上方。所述前定位裝置上設置有夾緊裝置,夾緊裝置對工件的前端加緊固定,前定位 裝置在印刷過程中可夾持工件360度旋轉,以使印刷機構的印花印刷在工件的圓周。前定 位裝置和后定位裝置可在彼此驅動裝置驅動下分別自工件前部和后部對一個工件進行夾 持,每個工件對應的后定位裝置、前定位裝置要有較高的同心度,以實現對工件滿足印刷的 橫向定位。
[0040] 本實施例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的工作方法如下: a、 工件由上游工序,送至輸送裝置,經由端、弧面位置調整裝置調整,用以調整工件弧 面上的印刷角度和端部位置的初步定位; b、 印刷位置確定的工件經由前工件供給機構,將工件送至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 的印刷工位; c、 在驅動機構、托架導向機構的作用下,工件托架將工件托起,實現對工件滿足印刷的 高度定位,后定位裝置、前定位裝置,在彼此驅動裝置驅動下,實現對工件滿足印刷的橫向 定位; d、 工件定位完成,夾緊裝置對工件前端加緊固定; e、 在前定位裝置和托輪組對工件滿足印刷要求的定位后,后端定位裝置、后托輪組和 前托輪組脫離開工件; f、 工件以前定位裝置控制的前端定位點形成了定位方式,此時工件的后端懸空在工件 前半部形成印刷區(qū)域; g、 印刷機構和網板對工件進行印刷,印刷過程中工件在前定位裝置的驅動下旋轉,工 件的印刷與旋轉同步進行; h、 印刷完成后,后托輪組和前托輪組上升,對工件形成支撐,至此前定位裝置釋放對 工件的固定; i、工件托架在托架驅動機構作用下下降,將印刷完成的工件放回印刷工位; g、印刷完成的工件,經由后工件供給機構,將工件送至下一工序進行油墨固化(油墨 固化裝置作為成熟技術在此不多贅述)。
[0041] 以上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各實施方式做了詳細說明,但本發(fā)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 方式,例如印刷頭數目并不固定,可以為兩個或多個。同樣定位裝置數目也不固定隨一次印 刷工件的數目而定??傊谒鶎佟炯夹g領域】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 本發(fā)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權利要求】
1. 一種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包括機架(11),機架上設置有輸送裝置(1)和油墨固化 裝置(3),其特征在于:在輸送裝置(1)和油墨固化裝置(3)之間設有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 印刷機(2);所述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2)包括上部曲網印刷裝置和與上部曲網印 刷裝置相配合的下部輔助印刷裝置;所述上部曲網印刷裝置包括設置在機架上的固定架 (30),固定架(30)前部由上到下依次設置有印刷機構(22)和網板(23);所述下部輔助印刷 裝置包括設置在機架上的工件托架(24),工件托架(24)上部設置有托輪組,工件托架(24) 下部設置有托架導向機構(25)和托架驅動機構(26);還包括設置在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 印刷機上的定位裝置,所述定位裝置分為上定位裝置(29)、前定位裝置(28)和后定位裝置 (27);上定位裝置(29)設置在上部曲網印刷裝置上;前定位裝置(28)和后定位裝置(27)設 置在下部輔助印刷裝置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機構(22)包括 橫向支桿(22-2),橫向支桿(22-2)上設置有至少兩個印刷頭(22-1),印刷頭(22-1)與橫向 支桿(22-2 )之間設置有鎖位調節(jié)裝置(22-3 )。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頭(22-1)數目 有三個,均勻設置在橫向支桿(22-2)上。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輪組至少兩組,分 別設置在工件托架(24)的前、后兩部。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輪組數目有三組, 分為前托輪(24-3 )、中托輪(24-2 )和后托輪(24-1 ),分別設置在工件托架(24)的前、中、后 三部。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定位裝置包括壓 緊機構(29-1),壓緊機構(29-1)設置在上部曲網印刷裝置的固定架(30)后部;所述前定位 裝置(28 )上設置有夾緊裝置(28-1 ),前定位裝置(28 )和后定位裝置(27 )分別設置在下部 輔助印刷裝置的機架(30 )前后兩側,且位于托輪組上方。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送裝置包括輸送 帶(12 )、端、弧面位置調整裝置(13 )和工件供給機構(14 ),輸送帶(12 )通過端、弧面位置調 整裝置(13)與工件供給機構(14)相連。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供給機構(14) 包括前工件供給機構(14a)和后工件供給機構(14b),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2)設置 在前工件供給機構(14a)與后工件供給機構(14b)之間,后工件供給機構(14b)末端與油墨 固化裝置(3)連接。
9. 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待印刷的工件(5)通過輸送裝置(1)輸送至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2),并通過多 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2 )對工件(5 )實現自動印刷;印刷好的工件(5 )由輸送裝置(1) 輸送至油墨固化裝置(3),工件(5)在此實現油墨固化;再由輸送裝置(1)將印刷固化完成 的工件(5)輸送至下一工序。
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曲面印刷的裝置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 驟: a、待印刷的工件(5)通過輸送帶(12)向后輸送到端、弧面位置調整裝置(13),通過端、 弧面位置調整裝置(13)調整工件弧面上的印刷角度和端部位置進行初步定位; b、 經過調整和定位后的工件(5)被輸送帶(12)輸送到前工件供給機構(14a)所在位 置,由前工件供給機構(14a)將工件(5)托起向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2)方向移動, 當前工件供給機構(14a)移送工件(5)到達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2)的位置后,前工 件供給機構(14a)降低高度,將工件(5)放置在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2)的工件托架 (24)上,然后前工件供給機構(14a)返回,等待下一次移送工件; c、 被放置在多工位自動曲面絲網印刷機(2)的工件托架(24)上的工件(5)通過工件托 架進行定位以便于印刷,工件(5)被裝在工件托架上由后托輪組(24-1)、中托輪組(24-2) 和前托輪組(24-3)進行支撐,在工件托架導向機構(25)的作用下,工件托架(24)將工件 (5)托起,將工件(5)托起; d、 此時裝在前定位裝置(28)上的夾緊裝置(28-1)對工件(5)的前端加緊固定,上 定位裝置(29)下降,在裝在上定位裝置(29)上的壓緊機構(29-1)的作用下,與中托輪組 (24-2),在工件(5)的同一部位上下兩個方向,形成彈性壓制; e、 后端定位裝置(27)、后托輪組(24-1)和前托輪組(24-3)脫離開工件,此時工件以前 定位裝置(28)控制的前端定位點,以及中托輪組(24-2)和上定位裝置(29)控制的夾緊點, 形成了兩點定位方式,在這兩點之間為工件的印刷區(qū)域,工件(5)的后端懸空,開始印刷; f、 印刷機構(22)和網板(23)對工件(5)進行印刷,印刷過程中工件(5)在前定位裝置 (28)的驅動下旋轉,工件的印刷與旋轉同步進行,印刷的過程中后工件供給機構(14b)移動 到工件托架(24)的下方; h、 印刷完成后,后托輪組(24-1)和前托輪組(24-3 )上升,對工件(5 )形成支撐,前定位 裝置(28)、上定位裝置(29)和中托輪組(24-2)釋放對工件(5)的固定,印刷完成后工件(5) 隨工件托架(24)返回,后工件供給機構(14b)上升,將印刷完成的工件(5)托起,向后返回 并降低高度,將印刷完成的工件(5)放至裝在輸送帶(12)上; i、 通過輸送帶(12)將印刷完成的工件(5)向后輸送至油墨固化裝置(3)的下方進行油 墨固化,油墨固化過程在工件輸送過程中完成,輸送裝置(1)將油墨固化完成后的工件(5) 送至下一工序。
【文檔編號】B41F17/18GK104118200SQ201410343463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7月18日
【發(fā)明者】張明富 申請人:四季沐歌(洛陽)太陽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