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光纖保護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光通訊網(wǎng)絡中的機械設備結構,尤其是一種光纖保護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寬帶通信技術、多媒體通信技術等大信息傳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通信系統(tǒng)已不能很好地滿足所述需求,于是基于光傳輸技術的光通信網(wǎng)絡得到很好地發(fā)展與應用。在光網(wǎng)絡通信系統(tǒng)中,光纖作為傳輸信息的媒介是不可缺少的,其具有容量大、信息傳播速度快等優(yōu)點,但光纖又是一種容易損傷的信息傳送線纜,且在損傷后往往導致其性能的下降或無法使用,因此,在使用過程中要求必須對其進行有效的保護,既不能進行擠壓,也不允許有任何劃傷,就連在光纖轉彎處的最小彎曲半徑也有嚴格的要求。可見,如何對光纖進行有效保護就成為業(yè)界極需解決的技術課題。為解決上述問題,業(yè)界推出了如下幾種常見的光纖保護裝置一、塑膠管,具體保 護為將光纖從塑膠管內穿過,通過約束塑膠管的位置,達到約束光纖的目的,進而使得光纖在走線過程中可以綁扎在塑膠管上,達到了保護的目的。二、塑膠螺旋管,具體保護為將光纖從波紋管內穿過,通過約束波紋管的位置,達到約束光纖的目的,光纖的綁扎也是間接作用在塑膠條上,從而達到保護的目的。三、波紋管,具體保護為將光纖從波紋管內穿過,通過約束波紋管的位置,從而達到約束光纖的目的,在綁扎時由于外周有波紋管,所以起到了保護作用。以上三種裝置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對光纖起到了保護作用,但由于其本身結構存在的不合理性,所以皆存在如下缺點上述三種裝置皆采用整體管狀結構,進而不能控制置于其中的光纖的最小轉彎半徑,進而在很多應用環(huán)境下,使得光纖容易損壞。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限定彎折半徑的光纖保護裝置。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光纖保護裝置,包括多個首尾相連設置的保護筒,所述保護筒的外側壁下端設置有圓孔狀軸孔,所述保護筒側壁上端設置有凸起板,凸起板的內側設置有與軸孔相配合的轉軸。所述保護筒為硬質材質制成。所述保護筒的外側壁下端設置的軸孔為兩個,對稱設置在保護筒的同一軸截面上;所述保護筒側壁上端設置的凸起板為兩個,對稱設置在保護筒的同一軸截面上。采用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光纖保護裝置,使用時多個保護筒首尾相連,通過轉軸與軸孔之間的相互配合完成連接,并且能夠根據(jù)允許光纖彎曲的角度來設定軸孔到保護筒底端面的距離和轉軸到保護筒頂端面的距離。本實用新型的光纖保護裝置,將光纖在各個保護筒中穿過,能夠有效避免光纖的物理損壞,避免光纖發(fā)生折損。
[0010]圖I為本實用新型光纖保護裝置中保護筒的主視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光纖保護裝置中保護筒的側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光纖保護裝置中保護筒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如圖1、2、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光纖保護裝置,包括多個首尾相連設置的保護筒1,所述保護筒I的外側壁下端設置有圓孔狀軸孔2,所述保護筒I側壁上端設置有凸起板3,凸起板3的內側設置有與軸孔相配合的轉軸4。采用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光纖保護裝置,使用時多個保護筒I首尾相連,通過轉軸4 與軸孔2之間的相互配合完成連接,并且能夠根據(jù)允許光纖彎曲的角度來設定軸孔2到保護筒I底端面的距離和轉軸4到保護筒I頂端面的距離。本實用新型的光纖保護裝置,將光纖在各個保護筒I中穿過,能夠有效避免光纖的物理損壞,避免光纖發(fā)生折損。為了增加該光線保護裝置的強度,所述保護筒I為硬質材質制成。所述保護筒I的外側壁下端設置的軸孔2為兩個,對稱設置在保護筒I的同一軸截面上;所述保護筒I側壁上端設置的凸起板3為兩個,對稱設置在保護筒I的同一軸截面上。
權利要求1.一種光纖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首尾相連設置的保護筒,所述保護筒的外側壁下端設置有圓孔狀軸孔,所述保護筒側壁上端設置有凸起板,凸起板的內側設置有與軸孔相配合的轉軸。
2.如權利要求I所述光纖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筒為硬質材質制成。
3.如權利要求2所述光纖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筒的外側壁下端設置的軸孔為兩個,對稱設置在保護筒的同一軸截面上;所述保護筒側壁上端設置的凸起板為兩個,對稱設置在保護筒的同一軸截面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以限定彎折半徑的光纖保護裝置,包括多個首尾相連設置的保護筒,所述保護筒的外側壁下端設置有圓孔狀軸孔,所述保護筒側壁上端設置有凸起板,凸起板的內側設置有與軸孔相配合的轉軸。采用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光纖保護裝置,使用時多個保護筒首尾相連,通過轉軸與軸孔之間的相互配合完成連接,并且能夠根據(jù)允許光纖彎曲的角度來設定軸孔到保護筒底端面的距離和轉軸到保護筒頂端面的距離。本實用新型的光纖保護裝置,將光纖在各個保護筒中穿過,能夠有效避免光纖的物理損壞,避免光纖發(fā)生折損。
文檔編號G02B6/44GK202563140SQ201220199789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3日
發(fā)明者薛進, 張玉飛 申請人:天津視遠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