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激光打標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激光打標機控制系統(tǒng)及其實現方法。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將條碼信息打印到產品上,是打標機的一種常用的功能。目前,打標機主要是單工位手動掃碼,在讀碼后進行打標;也有具有雙工位旋轉功能的打標機,這種打標機在旋轉到位后自動讀碼,讀碼后再進行打標。這樣的打標機一般效率比較低,不能根據不同工位打標不同的文檔內容,也不能自動鑒別不良品。因此,急需一種效率較高且上料、讀碼、打標可同時進行的打標機,從而實現整個打標機控制系統(tǒng)的智能化和自動化。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效率較低、無法根據不同工位打標不同的文檔內容且無法自動鑒別不良品的缺陷,提供一種效率較高、可根據不同工位打標不同的文檔內容且可自動鑒別不良品的激光打標機控制系統(tǒng)及其實現方法。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激光打標機控制系統(tǒng),其包括主控板、以及分別與所述主控板連接的旋轉工作臺、安全光柵和觸發(fā)器,所述旋轉工作臺設有多個工位,每個工位相互獨立且同時作業(yè),每個工位對應的工位號通過所述主控板自動識別,所述工位號用于每個工位打標相應的文檔內容;
所述主控板,用于控制所述旋轉工作臺旋轉并判斷所述旋轉工作臺是否旋轉到位;
所述主控板,還用于檢測所述安全光柵是否被擋??;
所述主控板,還用于檢測所述觸發(fā)器是否被觸發(fā);
若所述主控板檢測到所述觸發(fā)器被觸發(fā),并且檢測到所述安全光柵未擋住,同時檢測到當前工位上的待打標物不是讀碼失敗的待打標物,則所述主控板控制所述旋轉工作臺旋轉;若所述主控板檢測到所述旋轉工作臺旋轉到位,則對該待打標物同時進行讀碼操作和打標操作。
在本發(fā)明所述的激光打標機控制系統(tǒng)中,所述激光打標機控制系統(tǒng)還包括分別與所述主控板連接的蜂鳴器和報警清除器,其中:
若所述主控板檢測到當前工位上的待打標物讀碼失敗時,所述主控板控制所述蜂鳴器進行蜂鳴提示;
所述報警清除器,用于在蜂鳴提示和/或鎖定旋轉時清除報警。
在本發(fā)明所述的激光打標機控制系統(tǒng)中,所述多個工位為三工位。
在本發(fā)明所述的激光打標機控制系統(tǒng)中,所述三工位包括上料工位、讀碼工位和打標工位。
在本發(fā)明所述的激光打標機控制系統(tǒng)中,所述讀碼工位上設有上料檢測傳感器,其中:
所述上料檢測傳感器,用于檢測是否上料。
在本發(fā)明所述的激光打標機控制系統(tǒng)中,所述讀碼工位上還設有與所述主控板連接的讀碼器,其中:
所述讀碼器,用于對該待打標物進行讀碼操作。
在本發(fā)明所述的激光打標機控制系統(tǒng)中,所述打標工位上設有與所述主控板連接的激光掃描頭,其中:
所述激光掃描頭,用于對該待打標物進行打標操作。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激光打標機控制系統(tǒng)的實現方法,所述激光打標機控制系統(tǒng)為上述的激光打標機控制系統(tǒng),所述方法包括手動模式和自動模式,其中:
該手動模式包括:
步驟一,接收手動觸發(fā)觸發(fā)器的命令;
步驟二,接收手動操作旋轉工作臺旋轉的命令;
步驟三,若主控板檢測到旋轉工作臺旋轉到位,則再次接收手動觸發(fā)觸發(fā)器的命令;
步驟四,若該待打標物進行讀碼操作和打標操作完成后,則自動旋轉進入下一周期操作;
該自動模式包括:
步驟一,接收手動觸發(fā)觸發(fā)器的命令;
步驟二,若啟動第一次旋轉、讀碼操作和打標操作后,后續(xù)周期的旋轉、讀碼操作和打標操作自動完成,直至手動結束自動模式為止。
在本發(fā)明所述的實現方法中,上述讀碼操作和打標操作在旋轉到位后自動開始,并且讀碼操作或打標操作未完成,本周期未結束,下一周期不會開始,旋轉工作臺自動鎖定。
在本發(fā)明所述的實現方法中,若當前工位上的待打標物因讀碼失敗而未打標,自動禁止對該待打標物進行打標操作,且若該待打標物已旋轉,則自動蜂鳴提示并自動鎖定旋轉。
實施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具體以下有益效果:通過多工位旋轉實現各個工位打標不同的文檔內容,并將讀碼失敗而未打標的打標物篩選出來,實現了自動鑒別不良品;各工位相互獨立且同時作業(yè),提高了生產效率;用戶可根據實際需要選擇手動模式或自動模式進行操作,方便了用戶調試或生產,正常生產時,若使用自動模式操作,可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
圖1是本發(fā)明激光打標機控制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激光打標機控制系統(tǒng)的實現方法中手動模式的流程圖;
圖3是本發(fā)明激光打標機控制系統(tǒng)的實現方法中自動模式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fā)明。
請參閱圖1,圖1是本發(fā)明激光打標機控制系統(tǒng)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激光打標機控制系統(tǒng)包括主控板101、以及分別與該主控板101連接的旋轉工作臺102、安全光柵103、觸發(fā)器104、蜂鳴器105和報警清除器106,該旋轉工作臺102設有多個工位,每個工位相互獨立且同時作業(yè),每個工位對應的工位號通過主控板101自動識別,該工位號用于每個工位打標相應的文檔內容。
在本實施例中,以三工位為例,在實際應用中,可根據用戶需求設置多個工位,實現多個工位打標不同的文檔內容,從而提高效率,在此不再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該三工位包括上料工位、讀碼工位和打標工位。具體地,
該讀碼工位上設有上料檢測傳感器107,其中:
上料檢測傳感器107,用于檢測是否上料。
應當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上料檢測傳感器107的工作過程為:主控板101掃描上料檢測傳感器107所對應的I/O口時,啟動了上料檢測傳感器107內置的計數器,如果上料檢測傳感器107所對應的I/O口為有效電平(假定低電平為有效電平),則計數器計數,若有效電平維持到計數器計滿,則認為已上料,主控板101將計數器清零,否則主控板101將計數器清零同時認為沒有上料。
該讀碼工位上還設有與主控板101連接的讀碼器108,其中:
讀碼器108,用于對該待打標物進行讀碼操作。
應當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讀碼器108的工作過程為:主控板101啟動讀碼器108讀碼后,啟動對應的計時器,并開始掃描讀碼狀態(tài)信號所對應的I/O口,如果讀碼狀態(tài)信號所對應的I/O口為有效電平(假定低電平為有效電平),則計數器計數,若有效電平維持到計數器計滿,且此時計時器沒有計滿則認為讀碼成功,主控板101將計時器和計數器同時清零,否則認為讀碼不成功,主控板101將計時器清零。
該打標工位上設有與主控板101連接的激光掃描頭109,其中:
激光掃描頭109,用于對該待打標物進行打標操作。
主控板101,用于控制旋轉工作臺102旋轉并判斷旋轉工作臺102是否旋轉到位。
應當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判斷旋轉工作臺102是否旋轉到位的方法為:主控板101掃描旋轉工作臺102的旋轉到位信號所對應的I/O口,如果旋轉到位信號所對應的I/O口為有效電平(假定低電平為有效電平),則計數器計數,若有效電平維持到計數器計滿,則認為已旋轉到位,主控板101將計數器清零,否則主控板101將計數器清零同時認為未旋轉到位。
主控板101,還用于檢測安全光柵103是否被擋住;
應當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檢測安全光柵103是否被擋住的方法為:主控板101掃描安全光柵103所對應的I/O口,如果安全光柵103所對應的I/O口為有效電平(假定高電平為有效電平),則計數器計數,若有效電平維持到計數器計滿,則認為安全光柵103被擋住,主控板101將計數器清零,否則主控板101將計數器清零同時認為安全光柵103沒有被擋住。
主控板101,還用于檢測觸發(fā)器104是否被觸發(fā);
應當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觸發(fā)器可為觸發(fā)按鈕,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可為觸發(fā)開關,在此不再贅述。檢測觸發(fā)器104是否被觸發(fā)的方法為:主控板101掃描觸發(fā)器104所對應的I/O口,如果觸發(fā)器104所對應的I/O口為有效電平(假定低電平為有效電平),則計數器計數,若有效電平維持到計數器計滿,則認為觸發(fā)器104被觸發(fā),主控板101將計數器清零,否則主控板101將計數器清零同時認為觸發(fā)器104沒有被觸發(fā)。
下面具體描述該控制系統(tǒng)的工作過程,本實施例中,系統(tǒng)上電后,旋轉工作臺102開始旋轉并回到初始位置,上料工位號賦初值。旋轉工作臺102的初始工位狀態(tài)是固定的,即上料工位在每次上電后都在同一位置。若主控板101檢測到觸發(fā)器104被觸發(fā),并且檢測到安全光柵103未擋住,同時檢測到當前工位上的待打標物不是讀碼失敗的待打標物,則主控板101控制旋轉工作臺102旋轉一個工位的角度;若主控板101檢測到旋轉工作臺102旋轉到位,則對該待打標物同時進行讀碼和打標操作。值得注意的是,若主控板101檢測到當前工位上的待打標物為讀碼失敗的待打標物,則觸發(fā)觸發(fā)器104為無效動作,旋轉工作臺102也不會旋轉,主控板101控制蜂鳴器105進行蜂鳴提示;當主控板101檢測到旋轉工作臺102已經旋轉到位,則主控板101會檢測讀碼工位的上料檢測傳感器107是否感應到已經上料。如果檢測到已經上料,主控板101會啟動讀碼器108讀碼;與此同時主控板101檢驗對比上一周期讀碼是否成功,如果上一周期讀碼成功,則主控板101啟動在打標工位上的激光掃描頭109對該待打標物進行打標。當上一周期讀碼失敗,則主控板101不會啟動讀碼器108進行讀碼。當主控板101檢測到打標已經完成,則本周期控制流程結束,繼續(xù)按觸發(fā)器104啟動下一周期控制流程,依此循環(huán)。
值得注意的是,在判斷當前工位為讀碼失敗工位的檢測方法為:主控板101控制旋轉工作臺102旋轉并旋轉到位后,主控板101自動記錄上料工位號以及讀碼失敗時所對應的工位號,當主控板101判斷到讀碼失敗時對應的工位號與上料工位號相等時,即認為讀碼失敗的待打標物已轉出到上料工位,此時主控板101控制蜂鳴器105進行蜂鳴提示,即表示讀碼失敗的待打標物已轉出到上料工位,提醒操作者取走。值得一提的是,該旋轉工作臺旋轉的運動區(qū)域具有防止撞擊的功能,旋轉過程中有物體進入到旋轉區(qū)域會自動停止旋轉,起到安全生產的保護作用。
在本實施例中,報警清除器106,用于在蜂鳴提示和/或鎖定旋轉時清除報警。具體地,該報警清除器106的工作過程為:主控板101掃描報警清除器106所對應的I/O口,如果報警清除器106所對應的I/O口為有效電平(假定低電平為有效電平),則計數器計數,若有效電平維持到計數器計滿,則認為報警清除器106被按下,主控板101將計數器清零,否則主控板101將計數器清零同時認為報警清除器106沒有被按下。
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激光打標機控制系統(tǒng)的實現方法,該方法包括手動模式和自動模式。這兩種模式為可選的操作方式,用戶可根據實際需要選擇手動模式或自動模式,這樣方便用戶調試或生產。正常生產時,若使用自動模式操作,可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
請參閱圖2,圖2是本發(fā)明激光打標機控制系統(tǒng)的實現方法中手動模式的流程圖,如圖2所示,該手動模式包括:
在步驟S101中,接收手動觸發(fā)觸發(fā)器的命令。
在步驟S102中,接收手動操作旋轉工作臺旋轉的命令。
在步驟S103中,若主控板檢測到旋轉工作臺旋轉到位,則再次接收手動觸發(fā)觸發(fā)器的命令。
在步驟S104中,若該待打標物進行讀碼操作和打標操作完成后,則自動旋轉進入下一周期操作。
在上述手動模式下,該觸發(fā)器具有記憶功能,在此不再贅述。
請參閱圖3,圖3是本發(fā)明激光打標機控制系統(tǒng)的實現方法中自動模式的流程圖,如圖3所示,該自動模式包括:
在步驟S201中,接收手動觸發(fā)觸發(fā)器的命令。
在步驟S202中,若啟動第一次旋轉、讀碼和打標操作后,后續(xù)周期的旋轉、讀碼和打標操作自動完成,直至手動結束自動模式為止。
應當說明的是,在以上實施例中,讀碼操作和打標操作是旋轉到位后自動開始的,并且讀碼操作或打標操作未完成,本周期未結束,下一周期就不會開始,自動鎖定可防止出錯。若當前工位上的待打標物因讀碼失敗而未打標,自動禁止對該待打標物進行打標操作,且若該待打標物已旋轉,則自動蜂鳴提示并自動鎖定旋轉。也可人工清除報警,防止不良品流出;也可以自動忽略,繼續(xù)操作。
相較于現有技術,通過多工位旋轉實現各個工位打標不同的文檔內容,并將讀碼失敗而未打標的打標物篩選出來,實現了自動鑒別不良品;各工位相互獨立且同時作業(yè),提高了生產效率;用戶可根據實際需要選擇手動模式或自動模式進行操作,方便了用戶調試或生產,正常生產時,若使用自動模式操作,可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fā)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