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印刷輥預壓卷板機,尤其涉及用于將鋼板折彎成圓筒狀印刷輥的預壓卷板機。
背景技術:
以往凹版印刷輥的印刷輥筒的制備一般都是采用鋼棒,但成本太高,如果采用鋼板制作將其卷板后形成輥筒則能降低不少成本,且廢舊鋼板易得、好回收。不過不適合直接將鋼板通過卷板機如三輥卷板機折彎卷曲成圓筒狀,一般在卷板機工作前道工序安排一個預壓工序,將鋼板的一端預先折彎,這樣需要增加設備,如果可以在現(xiàn)有三輥卷板機的基礎上改造就能完成預壓則很好,能降低企業(yè)購置設備的成本。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基于三輥卷板機的技改容易且成本低的印刷輥預壓卷板機,且預壓更接近最后成品曲率,并且能實現(xiàn)預壓、卷板兩用。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印刷輥預壓卷板機,包括底座、機架、兩根下輥、一根上輥和預壓滾筒,所述機架與底座一體成型,所述兩根下輥和一根上輥的直徑相同,所述預壓滾筒中空,套在上輥外表面,所述預壓滾筒的外徑大于上輥的直徑,兩根下輥通過齒輪與減速機相連,減速機固定在機架上,所述上輥與上輥驅(qū)動裝置相連后可作垂直升降運動,所述上輥驅(qū)動裝置固定在機架上。通過在上輥上套設預壓滾筒,能夠在上下輥工作后預壓滾筒隨著它們的轉動而轉動,且預壓滾筒在上下輥的轉動中具有將待預壓鋼板引導入上下輥之間的趨勢;且可以通過在預壓滾筒表面設置或不設置矩形槽的不同方式以實現(xiàn)對寬鋼板(即卷曲后大直徑的印刷輥)或窄鋼板(即卷曲后直徑較小的印刷輥)的預壓折彎。預壓滾筒可以利用已經(jīng)卷板成的印刷輥,這樣技改相對簡單,成本也低。
作為本實用新型印刷輥預壓卷板機的進一步改進,預壓滾筒的外表面開有用于插入鋼板的矩形槽。這樣的設置可以將寬鋼板從預壓滾筒的外表面上的矩形槽插入預壓滾筒和上輥之間的間隙中,然后通過驅(qū)動上下輥的轉動實現(xiàn)預壓。如果不設置矩形槽則將窄鋼板從預壓滾筒的側面放入后驅(qū)動上下輥轉動實現(xiàn)預壓。
作為本實用新型印刷輥預壓卷板機的進一步改進,上輥驅(qū)動裝置為絲杠螺母機構,絲杠螺母機構的螺母與手輪固定連接,手輪的中心設有絲杠可以通過的圓孔,絲杠的下端抵靠在上輥的輥軸支撐座上。當然,上輥驅(qū)動裝置也可以通過液壓缸內(nèi)的液壓油作用于活塞作垂直升降運動。絲杠的下端抵靠在上輥的輥軸支撐座上(更優(yōu)的方案為與支撐座固定連接)可以實現(xiàn)操作手輪轉動時上輥能夠上下移動以調(diào)節(jié)上輥和兩個下輥之間的距離來預壓不同厚度的鋼板。
作為本實用新型印刷輥預壓卷板機的進一步改進,機架由與底座一體成型的下機架和可插入下機架的上機架構成,所述上機架上固定連接上輥的輥軸支撐座,上機架的一側固定連接驅(qū)動電機,驅(qū)動電機的機軸通過聯(lián)軸器與上輥的輥軸相連。這樣的設置可以在調(diào)整上下輥的間隙時保證上輥仍然有支撐,保證了后續(xù)的轉動的平穩(wěn)。下機架上還設有平行于絲杠方向的限位機架體。
作為本實用新型印刷輥預壓卷板機的進一步改進,下輥、上輥的外表面設有防滑紋。這樣的設置可以防止上下輥在帶動預壓滾筒轉動時預壓滾筒出現(xiàn)打滑空轉的情況。
作為本實用新型印刷輥預壓卷板機的進一步改進,預壓滾筒的外表面和/或內(nèi)表面設有防滑紋。這樣的設置進一步防止上下輥在帶動預壓滾筒轉動時預壓滾筒出現(xiàn)打滑空轉的情況。
作為本實用新型印刷輥預壓卷板機的進一步改進,防滑紋為突出上輥、下輥或預壓滾筒的人字紋或“V”字紋。最好將上下輥上的防滑紋的傾斜方向設置成與預壓滾筒的防滑紋的傾斜方向不同的方向以增加防滑能力。當然,更有效的方案是:僅在預壓滾筒、兩根下輥的外表面設置防滑紋,以避免對預壓的鋼板表面壓制出防滑紋。
本實用新型技改容易且成本低,技改后還能靈活實現(xiàn)預壓、卷板兩用;且預壓后更接近最后成品曲率,減少后續(xù)卷邊時對鋼板的扭矩,能避免不預壓或預壓較少在之后卷板鋼板的斷裂;還可以針對不同寬度的鋼板進行預壓折彎,應用范圍更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印刷輥預壓卷板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側視圖。
圖中:1、底座 2、機架 3、下輥 4、上輥 5、預壓滾筒 6、矩形槽 7、螺母 8、手輪 9、絲杠 10、輥軸支撐座 11、下機架 12、上機架 13、防滑紋 14、限位機架體。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征、目的以及效果有更加清楚地了解,現(xiàn)對照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印刷輥預壓卷板機,包括底座1、機架2、兩根下輥3、一根上輥4和預壓滾筒5,所述機架2與底座1一體成型,所述兩根下輥3和一根上輥4的直徑相同,所述預壓滾筒5中空,套在上輥4外表面,所述預壓滾筒5的外徑大于上輥4的直徑,兩根下輥3通過齒輪與減速機相連,減速機固定在機架2上,所述上輥4與上輥4驅(qū)動裝置相連后可作垂直升降運動,所述上輥4驅(qū)動裝置固定在機架2上。預壓滾筒5的外表面開有用于插入鋼板的矩形槽6。上輥4驅(qū)動裝置為絲杠9螺母7機構,絲杠9螺母7機構的螺母7與手輪8固定連接,手輪8的中心設有絲杠9可以通過的圓孔,絲杠9的下端抵靠在上輥4的輥軸支撐座10上。機架2由與底座1一體成型的下機架11和可插入下機架11的上機架12構成,所述上機架12上固定連接上輥4的輥軸支撐座10,上機架12的一側固定連接驅(qū)動電機,驅(qū)動電機的機軸通過聯(lián)軸器與上輥4的輥軸相連。下輥3、上輥4的外表面設有防滑紋13。預壓滾筒5的外表面和/或內(nèi)表面設有防滑紋13。防滑紋13為突出上輥4、下輥3或預壓滾筒5的人字紋或“V”字紋。下機架11上還設有平行于絲杠9方向的限位機架體14。
以上內(nèi)容是結合具體的優(yōu)選技術方案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