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噴丸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
背景技術:
由于盤組件的弧形榫槽內腔比較狹窄,使用普通噴嘴噴丸榫槽內壁彈丸無法直接噴丸到U形內壁上,而且噴丸強度要求的比較高,依靠跳彈噴丸其得到的噴丸強度滿足不了弧形榫槽的噴丸工藝要求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解決弧形榫槽內的各個噴丸表面關于噴丸強度和覆蓋率要求,從而滿足弧形榫槽零件噴丸工藝要求,本發(fā)明特別提供一種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該噴丸工藝方法使用的是采用雙面噴丸并通過聯(lián)動解決弧形榫槽噴丸的技術問題本發(fā)明解決其及時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其中,所述噴丸方法采用的設備是具有五軸聯(lián)動功能的噴丸機;所述噴丸機主要包括置于噴丸機工作室(5)的噴嘴(I)和工作臺(2),其中,噴嘴(I)為直噴嘴(I),工作臺(2 )用于放置弧形榫槽(3 );在噴丸過程中,所述噴嘴進行四軸聯(lián)動轉動,工作臺(2)進行一軸連續(xù)轉動或分度運行,從而實現(xiàn)了噴丸機的五軸聯(lián)動轉動;所述噴嘴(I)的四個軸分別為M軸、Z軸、A軸、B軸,工作臺(2 )的一軸是C軸;所述噴丸方法的步驟為Al :啟動噴丸機,噴嘴(I)沿M軸旋轉、沿A軸轉動、沿B軸轉動、沿Z軸向下移動,工作臺(2)沿C軸旋轉;A2 :噴嘴(I)在噴丸機五軸聯(lián)動轉動狀態(tài)下進入弧形榫槽(3)區(qū)域開始噴丸;A3 :當噴嘴(I)移動到弧形榫槽(3)中間部位時,由于噴嘴(I)是直噴嘴(I ),不能伸到弧形榫槽(3 )的后半部分位置,所以將噴嘴(I)在五軸聯(lián)動轉動狀態(tài)下移出,通過工作臺(2)分度運行噴丸下一榫槽;A4:完成榫槽的前半部分位置噴丸后,將零件翻面,按照上述步驟A2、A3對弧形榫槽(3)的后半部分位置進形噴丸,從而完成弧形榫槽(3)的整個零件的噴丸。本發(fā)明所述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其中,所述步驟A2中的五軸聯(lián)動包括噴嘴(I)沿M軸旋轉、沿A軸轉動、沿B軸轉動、并沿Z軸向下移動,置于工作臺(2)上的弧形榫槽(3)沿C軸旋轉。本發(fā)明所述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其中,所述A軸在XY平面上;所述B軸在XZ平面上。本發(fā)明所述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其中,所述噴丸機的機倉內設置有噴丸專用工裝(4),噴丸專用工裝(4)上設置有風扇盤。
本發(fā)明所述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其中,所述弧形榫槽(3)的噴丸過程中,以噴嘴(I)沿Z軸向下移動和工作臺(2)沿C軸旋轉聯(lián)動的方式運動,使弧形榫槽(3)以轉動的方式與噴嘴(I)配合,運動速度以噴嘴(I)移動和零件微動轉動配合。本發(fā)明所述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其中,所述噴嘴(I)同時實現(xiàn)四軸聯(lián)動功能,零件加工過程中在XZ平面和XY平面上實現(xiàn)噴嘴(I)通過五維方向將噴嘴(I)伸到風扇盤的弧形榫槽(3)內,即噴嘴(I)沿著弧形榫槽漸進深入時,為了保持噴嘴部分在始終處于弧形榫槽(3 )的中心部位,在噴嘴(I)沿M軸自轉調整的同時,還沿Z軸、A軸、B軸調整噴嘴(I)、沿C軸調整工作臺(2)。本發(fā)明所述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其中,A軸、C軸位于XY平面,B軸位于XZ平面。本發(fā)明所述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其中,所述噴嘴(I)是直反射噴嘴(1),所述噴丸機依靠噴嘴(I)四軸聯(lián)動可實現(xiàn)豎直方向直榫槽噴丸,通過與工作臺(2)沿C軸旋轉聯(lián)動 配合,實現(xiàn)噴丸機的五軸聯(lián)動的運動,從而實現(xiàn)了弧形榫槽(3)噴丸。本發(fā)明所述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其中,所述噴嘴(I) 一端固定在噴嘴架(5)上,噴嘴(I)以與噴嘴架(5)的連接點為定點進行運動。本發(fā)明所述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是使用多軸聯(lián)動的噴丸工藝方法,不僅解決了弧形榫槽(3)各表面的高噴丸強度及難達到覆蓋率均勻的難題,還解決了使用直反射噴嘴(I)實現(xiàn)了弧形榫槽(3)的噴丸難題,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對零件結構復雜形狀噴丸的工藝方法。
圖I為噴嘴結構四軸示意圖;圖2為A軸與B軸的坐標平面示意圖;圖3為噴嘴與弧形榫槽配合運動示意圖;圖4為噴嘴與弧形榫槽配合運動剖面示意圖;圖5為噴嘴噴丸立體結構示意圖;圖6為噴嘴噴丸剖面結構示意圖;圖7為弧形榫槽側視圖;圖8為工作臺結構示意圖;圖9為噴嘴結構示意圖;圖10為噴丸機工作室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本實施例所述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其中,所述噴丸方法采用的設備是具有五軸聯(lián)動功能的噴丸機;所述噴丸機主要包括置于噴丸機工作室(5)的噴嘴(I)和工作臺(2),其中,噴嘴(I)為直噴嘴(I),工作臺(2 )用于放置弧形榫槽(3 );在噴丸過程中,所述噴嘴(I)進行四軸聯(lián)動轉動,工作臺(2)進行一軸連續(xù)轉動或分度運行,從而實現(xiàn)了噴丸機的五軸聯(lián)動轉動;
如圖I所示,所述噴嘴(I)的四個軸分別為M軸、Z軸、A軸、B軸,工作臺(2 )的一軸是C軸;所述噴丸方法的步驟為Al :啟動噴丸機,噴嘴(I)沿M軸旋轉、沿A軸轉動、沿B軸轉動、沿Z軸向下移動,工作臺(2)沿C軸旋轉;A2 :噴嘴(I)在噴丸機五軸聯(lián)動轉動狀態(tài)下進入弧形榫槽(3)區(qū)域開始噴丸;
A3 :當噴嘴(I)移動到弧形榫槽(3)中間部位時,由于噴嘴(I)是直噴嘴(I ),不能伸到弧形榫槽(3 )的后半部分位置,所以將噴嘴(I)在五軸聯(lián)動轉動狀態(tài)下移出,通過工作臺(2)分度運行噴丸下一榫槽;A4:完成榫槽的前半部分位置噴丸后,將零件翻面,按照上述步驟A2、A3對弧形榫槽(3)的后半部分位置進形噴丸,從而完成弧形榫槽(3)的整個零件的噴丸。本實施例所述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其中,所述步驟A2中的五軸聯(lián)動包括噴嘴
(I)沿M軸旋轉、沿A軸轉動、沿B軸轉動、并沿Z軸向下移動,置于工作臺(2)上的弧形榫槽(3)沿C軸旋轉。本實施例所述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如圖2所示,所述A軸在XY平面上;所述B軸在XZ平面上。本實施例所述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其中,所述噴丸機的機倉內設置有噴丸專用工裝(4),噴丸專用工裝(4)上設置有風扇盤。本實施例所述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如圖3、4所示,所述弧形榫槽(3)的噴丸過程中,以噴嘴(I)沿Z軸向下移動和工作臺(2)沿C軸旋轉聯(lián)動的方式運動,使弧形榫槽(3)以轉動的方式與噴嘴(I)配合,運動速度以噴嘴(I)移動和零件微動轉動配合。本實施例所述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其中,所述噴嘴(I)同時實現(xiàn)四軸聯(lián)動功能,零件加工過程中在XZ平面和XY平面上實現(xiàn)噴嘴通過五維方向將噴嘴伸到風扇盤的榫槽內及連續(xù)聯(lián)動的運動功能,本發(fā)明所述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其中,所述噴嘴(I)同時實現(xiàn)四軸聯(lián)動功能,零件加工過程中在XZ平面和XY平面上實現(xiàn)噴嘴(I)通過五維方向將噴嘴(I)伸到風扇盤的弧形榫槽(3)內,即噴嘴(I)沿著弧形榫槽漸進深入時,為了保持噴嘴部分在始終處于弧形榫槽(3)的中心部位,在噴嘴(I)沿M軸自轉調整的同時,還沿Z軸、A軸、B軸調整噴嘴(I)、沿C軸調整工作臺(2 )。本發(fā)明所述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其中,A軸、C軸位于XY平面,B軸位于XZ平面。本實施例所述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其中,所述噴嘴(I)是直反射噴嘴(1),所述噴丸機依靠噴嘴(I)四軸聯(lián)動可實現(xiàn)豎直方向直榫槽噴丸,通過與工作臺(2)沿C軸旋轉聯(lián)動配合,實現(xiàn)噴丸機的五軸聯(lián)動的運動,從而實現(xiàn)了弧形榫槽(3)噴丸。本實施例所述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其中,所述噴嘴(I) 一端固定在噴嘴架(5)上,噴嘴(I)以與噴嘴架(5)的連接點為定點進行運動。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方案,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噴丸方法采用的設備是具有五軸聯(lián)動功能的噴丸機; 所述噴丸機主要包括置于噴丸機工作室(5)的噴嘴(I)和工作臺(2),其中,噴嘴(I)為直噴嘴(I),工作臺(2 )用于放置弧形榫槽(3 ); 所述噴嘴(I)進行四軸聯(lián)動轉動,工作臺(2)進行一軸連續(xù)轉動或分度運行,從而實現(xiàn)了噴丸機的五軸聯(lián)動轉動; 所述噴嘴(I)的四個軸分別為M軸、Z軸、A軸、B軸,工作臺(2)的一軸是C軸; 所述噴丸方法的步驟為 Al :啟動噴丸機,噴嘴(I)沿M軸旋轉、沿A軸轉動、沿B軸轉動、沿Z軸向下移動,工作臺(2)沿C軸旋轉; A2 :噴嘴(I)在噴丸機五軸聯(lián)動轉動狀態(tài)下進入弧形榫槽(3)區(qū)域開始噴丸; A3 :當噴嘴(I)移動到弧形榫槽(3)中間部位時,不能伸到弧形榫槽(3)的后半部分位置,所以將噴嘴(I)在五軸聯(lián)動轉動狀態(tài)下移出,通過工作臺(2 )分度運行噴丸下一榫槽; A4 :完成弧形榫槽(3)的前半部分位置的噴丸后,將零件翻面,按照上述步驟A2、A3對弧形榫槽(3)的后半部分位置進形噴丸,從而完成弧形榫槽(3)的整個零件的噴丸。
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A2中的五軸聯(lián)動包括噴嘴(I)沿M軸旋轉、沿A軸轉動、沿B軸轉動、并沿Z軸向下移動,置于工作臺(2 )上的弧形榫槽(3)沿C軸旋轉。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軸在XY平面上;所述B軸在XZ平面上。
4.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噴丸機的機倉內設置有噴丸專用工裝(4),噴丸專用工裝(4)上設置有風扇盤。
5.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榫槽(3)的噴丸過程中,以噴嘴(I)沿Z軸向下移動和工作臺(2)沿C軸旋轉聯(lián)動的方式運動,使弧形榫槽(3)以轉動的方式與噴嘴(I)配合,運動速度以噴嘴(I)移動和零件微動轉動配合。
6.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噴嘴(I)同時實現(xiàn)四軸聯(lián)動功能,零件加工過程中在XZ平面和XY平面上實現(xiàn)噴嘴通過五維伸到弧形榫槽內及連續(xù)聯(lián)動的運動功能。
7.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噴嘴(I)一端固定在噴嘴架(5)上,噴嘴(I)以與噴嘴架(5)的連接點為定點進行運動。
全文摘要
一種弧形榫槽的噴丸方法,噴嘴(1)在噴丸機五軸聯(lián)動轉動狀態(tài)下進入弧形榫槽(3)區(qū)域開始噴丸;當噴嘴(1)移動到弧形榫槽(3)中間部位時,由于噴嘴(1)是直噴嘴(1),不能伸到弧形榫槽(3)的后半部分位置,所以將噴嘴(1)在五軸聯(lián)動轉動狀態(tài)下移出,通過工作臺(2)分度運行噴丸下一榫槽;完成榫槽的前半部分位置噴丸后,將零件翻面,按照上述步驟A2、A3對弧形榫槽(3)的后半部分位置進形噴丸,從而完成弧形榫槽(3)的整個零件的噴丸;本發(fā)明所述弧形榫槽(3)的噴丸方法,解決了使用直反射噴嘴(1)實現(xiàn)了弧形榫槽(3)的噴丸難題,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對零件結構復雜形狀噴丸的工藝方法。
文檔編號B24C5/04GK102862124SQ20121026181
公開日2013年1月9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26日
發(fā)明者楊清, 藺志強, 金秀杰, 梁巧云, 王強 申請人:沈陽黎明航空發(fā)動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