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玻璃二次壓型技術(shù)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制備直徑為5~20mm的硫系玻璃小球的模具。
背景技術(shù):
常用的玻璃二次壓型一般的壓型工藝模式是:先按照重量、形狀將玻璃毛坯通過切割、分秤、振磨、附粉等過程后,裝入瓷盒內(nèi)放入玻璃軟化爐中經(jīng)過加熱軟化后壓型、退火,這種壓型方式適合大批量的可見光玻璃材料的二次壓型,也是當前主流的二次壓型方式,但對于小批量、多品種、易氧化的硫系玻璃小球制備來說,需要一種簡單、易操作的方式,通過設(shè)計單頭多穴模具,可實現(xiàn)小批量、多規(guī)格小球的壓型,操作簡單、可重復(fù)性強。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針對直徑為5~20mm的硫系玻璃小球提供一種壓型模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解決方案是:一種用于制備硫系玻璃小球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套、上模和下模,模套為矩形框架,上模與下模結(jié)構(gòu)相同,上模與下模的接觸面上分別設(shè)有配合的上模模孔、下模??祝夏D??、下模??拙鶠榘肭蛐伟伎?。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解決方案中所述的上模??住⑾履D?字睆桨凑招∏蚣庸こ叽绶糯?.6~1.5mm。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解決方案中所述的上模和下模均為方板,上模??住⑾履D?壮示€性排列。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解決方案中所述的模套高度大于或等于上模與下模的總高度;模套與上、下模之間的間隙為0.05~0.1mm。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解決方案中所述的上模背面中心設(shè)有上模螺孔,下模背面中心設(shè)有下模螺孔。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shù)解決方案中所述的上模、下模為球墨鑄鐵材料的上模、下模。
本實用新型采用分開設(shè)計的上模、下模、模套,上模、下模為球墨鑄鐵材質(zhì)的方板,方板上線性排列設(shè)計要求尺寸的半球,半球的直徑按照小球完工尺寸放大了0.6~1.5mm,確保壓型小球毛坯有足夠的加工余量,上、下模尺寸完全一致。模套主要起導(dǎo)向和限位的作用,模套高度大于或等于上、下模總高度,以免上模行程不夠壓歪導(dǎo)致模具卡死。模套與上下模之間的間隙為0.05~0.1mm,便于上下模從模套內(nèi)取出,并通過模套確保上下模垂直對齊,避免壓型小球上下錯位導(dǎo)致小球報廢。本實用新型壓型模具采用單頭多穴模式,即一個模具一次可壓型多個小球,而不是單頭單穴模具,一次只能壓一個小球。
本實用新型具有不需要特殊的模具材料、設(shè)備,只需要對成型模具、工藝進行調(diào)整,即可壓制直徑為不同規(guī)格的硫系玻璃小球,而且整個操作過程簡單,易實現(xiàn)多品種、小批量的特點。本實用新型主要為制備直徑為5~20mm的硫系玻璃小球提供一種模具。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模套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上模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上模與下模合模狀態(tài)剖視圖。
圖中:1-模套;2-上模???;3-上模;4-上模螺孔;5-??祝?-下模;7-下模螺孔。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圖3所示。模具由模套1、上模3和下模6組成。模套1為矩形框架。上模3與下模6結(jié)構(gòu)相同,上模3與下模6的接觸面上設(shè)有配合的上模???和下模模孔7,上模模孔2、下模???均為半球形凹孔,合起來形成模孔5。上模???、下模???直徑按照小球加工尺寸放大0.6~1.5mm。上模3和下模6均為方板,上模模孔2、下模???呈線性排列。模套1高度大于或等于上模3與下模6的總高度;模套1與上、下模之間的間隙為0.05~0.1mm,保證上下模吻合,避免小球上下半球壓歪。上模3、下模6材質(zhì)為球墨鑄鐵,但不局限于球墨鑄鐵,也可以為模具鋼等其它材料。上模3的背面中心設(shè)有上模螺孔4,下模6的背面中心設(shè)有下模螺孔7,在上模螺孔4、下模螺孔7安裝螺桿后,即可便于上模3、下模6的操作。模具的外觀形狀也可以是圓形或其它形狀,只要保證上下模半球能吻合對齊即可。壓型時將模具表面噴涂上氮化硼脫模劑后,將下模6放入模套1內(nèi),再將備好的玻璃毛坯放入下模模孔7內(nèi),然后將上模慢慢落在下模6上,如示意圖所示的狀態(tài),再將模具整體放入箱式壓型爐中壓型即可。本實用新型的壓型模具采用單頭多穴模式,即一個模具一次可壓型多個小球,而不是單頭單穴模具,一次只能壓一個小球。
以肖特IG6硫系玻璃壓制直徑7.1mm小球為例,說明小球壓型過程。IG6硫系玻璃軟化溫度為217℃,比重為4.63g/cm3,模具設(shè)計制造按上文所述,其制造過程如下:
1、在小球完工尺寸基礎(chǔ)上放大0.9mm設(shè)計上模模孔2、下模???直徑尺寸,即???直徑為8mm,上、下模3、6為長寬各150mm、厚度20mm的方板,上、下模3、6中心各有一個M16的螺孔,模套1壁厚為10mm,模套1高為上下厚度之和40mm,內(nèi)框長寬尺寸為150mm(+0.1~+0.2mm),即在上、下模3、6長寬尺寸基礎(chǔ)上放大0.1~0.2mm,這樣既確保了脫模要求,又保證了限位要求,在上、下模3、6上按照9×9排均布加工直徑8mm的半球,在上、下模3、6上均布,模具即設(shè)計完成。
2、按照二次壓型工藝流程進行小球的壓型:
⑴玻璃毛坯準備:將玻璃毛坯切割成對角線小于8mm的小方塊,比如7×6.5×6.5mm,重量約為1.35~1.5g,然后將玻璃毛坯分秤、振磨將小方塊的棱角、小裂紋磨掉,以免壓型折疊、析晶,同時通過振磨使小方塊重量一致,以免在壓型時因重量不均造成部分小球壓不滿,將振磨好的玻璃小方塊表面涂抹上氮化硼粉末。
⑵模具預(yù)熱:將整套模具放入烘箱內(nèi)加熱至60~120℃,然后用噴壺將氮化硼懸浮液均勻噴涂在模具表面,便于壓型后小球脫模。
⑶裝爐:將下模6放入模套1內(nèi),再將附粉后的玻璃毛坯一一放入下模??字校⒈WC小方塊豎直放置,然后將上模3慢慢放在下模6上,放好后,用方板托著模具將其放入箱式推火爐中。
⑷壓型:按照120℃/h的升溫速率設(shè)置升溫工藝,將爐溫升至250℃,保溫10分鐘后,啟動氣缸,壓制2次,每次保壓5~10s后即可。
⑸出爐:將模具直接從壓型爐內(nèi)取出,在上模3上裝上螺桿,取出上、下模3、6,用小榔頭輕輕敲擊上、下模3、6,使附著在上、下模3、6上的小球脫模,也可以待模具冷卻后再取出。
⑹檢驗:用球徑儀測量小球的直徑,小球直徑在8.03~8.22mm,滿足要求。
下表是Φ6.8mm、Φ8.6mm、Φ10.5mm三個規(guī)格小球的壓型情況,壓型過程與上述一致,只是尺寸和壓型工藝略有區(qū)別(以下表格尺寸全部為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