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保溫材料領(lǐng)域,具體涉及一種耐火新型墻體保溫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shù):
隨著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經(jīng)濟發(fā)展也相當迅速,全世界對能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在日益增大的總能源消耗中,建筑能耗特別大,約占總能源消耗的11~25%,大量的數(shù)據(jù)和實驗都表明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保溫節(jié)能材料。
現(xiàn)在在國內(nèi)外,有很多類型的保溫材料。按材質(zhì)分類,可將保溫材料分為三類:金屬保溫材料、有機保溫材料、無機保溫材料。
金屬保溫材料但是這種材料的貨源很少,價格很昂貴,作為建筑的保溫材料而言會大大地提高成本,不能廣泛的應用。
有機保溫材料很容易燃燒,在高溫時容易產(chǎn)生有毒的氣體,耐老化、耐火性差,這些缺點都限制了有機保溫材料的廣泛的使用。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shù)問題是提供一種耐火新型墻體保溫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技術(shù)方案為:一種耐火新型墻體保溫材料,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改性凹凸棒石粘土12~18份、礦棉渣15~25份、包膜膨脹珍珠巖10~25份、陶瓷空心微珠2~9份、玻璃纖維8~15份、硼化鈦5~9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1~6份、硅酸鋁纖維2~5份、納米二氧化硅3~6份、石墨1~3份、發(fā)泡劑1~2份、憎水劑1.5~2.3份、阻燃劑3~9份。
進一步地,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改性凹凸棒石粘土12份、礦棉渣15份、包膜膨脹珍珠巖10份、陶瓷空心微珠2份、玻璃纖維8份、硼化鈦5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1份、硅酸鋁纖維2份、納米二氧化硅3份、石墨1份、發(fā)泡劑1份、憎水劑1.5份、阻燃劑3份。
進一步地,所述包膜膨脹珍珠巖通過以下方式制得:取100目的膨脹珍珠巖,加入到包衣機中加熱至200~250℃,并加入碳酸鈣粉末,攪拌均勻,其中膨脹珍珠巖與碳酸鈣粉末的質(zhì)量比為20:1;接著包衣機的一端噴灑蒸餾水將膨脹珍珠巖浸濕,一端噴灑環(huán)氧樹脂粉料,并不斷攪拌20~40min,即得包膜膨脹珍珠巖。
進一步地,所述阻燃劑為磷酸三苯酯、聚磷酸銨、磷銨、磷酸三甲苯酯的一種或二種以上的混合物。
進一步地,所述發(fā)泡劑選自碳酸鹽、碳化硅、十二烷基硫酸鈉和石油醚中的一種或者多種。
一種耐火新型墻體保溫材料的制備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按重量份數(shù)稱取改性凹凸棒石粘土12~18份、礦棉渣15~25份、包膜膨脹珍珠巖10~25份、陶瓷空心微珠2~9份、玻璃纖維8~15份、硼化鈦5~9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1~6份、硅酸鋁纖維2~5份、納米二氧化硅3~6份、石墨1~3份、發(fā)泡劑1~2份、憎水劑1.5~2.3份、阻燃劑3~9份;
步驟2:將改性凹凸棒石粘土、礦棉渣、包膜膨脹珍珠巖、陶瓷空心微珠和適量的水加入到攪拌機內(nèi)攪拌均勻,得到混合料;
步驟3:將步驟2得到的混合料以及玻璃纖維、硼化鈦、二月桂酸二丁基錫、硅酸鋁纖維、納米二氧化硅、石墨、發(fā)泡劑、憎水劑、阻燃劑攪拌后加入到成型機內(nèi),加壓成型即可,成型機中的溫度為80~150℃。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2中攪拌機的攪拌速度為200~600r/min。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2中所述混合料與適量的水的重量比為1:2~4。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發(fā)明提供一種耐火新型墻體保溫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添加了改性凹凸棒粘土、礦渣棉、包膜珍珠巖,改性凹凸棒粘土、礦渣棉、包膜珍珠巖之間相互協(xié)同作用,制得的保溫材料的熱導率低,膨脹系數(shù)低,并加入了阻燃劑,具有很好的防火性能。與鹵素阻燃劑相比,磷系阻燃劑是一種較好的阻燃劑,具有添加量少、阻燃效率高、低煙、低毒、用途廣泛等優(yōu)點,作為保溫材料的添加劑,可以更好地改良墻體保溫材料的阻燃特性。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fā)明的目的、技術(shù)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jié)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fā)明,并不限定本發(fā)明。
實施例1
一種耐火新型墻體保溫材料,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改性凹凸棒石粘土12份、礦棉渣15份、包膜膨脹珍珠巖10份、陶瓷空心微珠2份、玻璃纖維8份、硼化鈦5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1份、硅酸鋁纖維2份、納米二氧化硅3份、石墨1份、發(fā)泡劑1份、憎水劑1.5份、阻燃劑3份。
所述包膜膨脹珍珠巖通過以下方式制得:取100目的膨脹珍珠巖,加入到包衣機中加熱至200℃,并加入碳酸鈣粉末,攪拌均勻,其中膨脹珍珠巖與碳酸鈣粉末的質(zhì)量比為20:1;接著包衣機的一端噴灑蒸餾水將膨脹珍珠巖浸濕,一端噴灑環(huán)氧樹脂粉料,并不斷攪拌20min,即得包膜膨脹珍珠巖。
所述阻燃劑為磷酸三苯酯、聚磷酸銨、磷銨、磷酸三甲苯酯的一種或二種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發(fā)泡劑選自碳酸鹽、碳化硅、十二烷基硫酸鈉和石油醚中的一種或者多種。
一種耐火新型墻體保溫材料的制備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按重量份數(shù)稱取改性凹凸棒石粘土12份、礦棉渣15份、包膜膨脹珍珠巖10份、陶瓷空心微珠2份、玻璃纖維8份、硼化鈦5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1份、硅酸鋁纖維2份、納米二氧化硅3份、石墨1份、發(fā)泡劑1份、憎水劑1.5份、阻燃劑3份;
步驟2:將改性凹凸棒石粘土、礦棉渣、包膜膨脹珍珠巖、陶瓷空心微珠和適量的水加入到攪拌機內(nèi)攪拌均勻,得到混合料;
步驟3:將步驟2得到的混合料以及玻璃纖維、硼化鈦、二月桂酸二丁基錫、硅酸鋁纖維、納米二氧化硅、石墨、發(fā)泡劑、憎水劑、阻燃劑攪拌后加入到成型機內(nèi),加壓成型即可,成型機中的溫度為80℃。
所述步驟2中攪拌機的攪拌速度為200r/min。
所述步驟2中所述混合料與適量的水的重量比為1:2。
實施例2
一種耐火新型墻體保溫材料,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改性凹凸棒石粘土15份、礦棉渣20份、包膜膨脹珍珠巖15份、陶瓷空心微珠6份、玻璃纖維11份、硼化鈦7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3份、硅酸鋁纖維3份、納米二氧化硅5份、石墨2份、發(fā)泡劑1份、憎水劑2.0份、阻燃劑6份。
所述包膜膨脹珍珠巖通過以下方式制得:取100目的膨脹珍珠巖,加入到包衣機中加熱至230℃,并加入碳酸鈣粉末,攪拌均勻,其中膨脹珍珠巖與碳酸鈣粉末的質(zhì)量比為20:1;接著包衣機的一端噴灑蒸餾水將膨脹珍珠巖浸濕,一端噴灑環(huán)氧樹脂粉料,并不斷攪拌30min,即得包膜膨脹珍珠巖。
所述阻燃劑為磷酸三苯酯、聚磷酸銨、磷銨、磷酸三甲苯酯的一種或二種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發(fā)泡劑選自碳酸鹽、碳化硅、十二烷基硫酸鈉和石油醚中的一種或者多種。
一種耐火新型墻體保溫材料的制備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按重量份數(shù)稱取改性凹凸棒石粘土15份、礦棉渣20份、包膜膨脹珍珠巖15份、陶瓷空心微珠6份、玻璃纖維11份、硼化鈦7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3份、硅酸鋁纖維3份、納米二氧化硅5份、石墨2份、發(fā)泡劑1份、憎水劑2.0份、阻燃劑6份;
步驟2:將改性凹凸棒石粘土、礦棉渣、包膜膨脹珍珠巖、陶瓷空心微珠和適量的水加入到攪拌機內(nèi)攪拌均勻,得到混合料;
步驟3:將步驟2得到的混合料以及玻璃纖維、硼化鈦、二月桂酸二丁基錫、硅酸鋁纖維、納米二氧化硅、石墨、發(fā)泡劑、憎水劑、阻燃劑攪拌后加入到成型機內(nèi),加壓成型即可,成型機中的溫度為110℃。
所述步驟2中攪拌機的攪拌速度為400r/min。
所述步驟2中所述混合料與適量的水的重量比為1:3。
實施例3
一種耐火新型墻體保溫材料,按照重量份包括以下原料:改性凹凸棒石粘土18份、礦棉渣25份、包膜膨脹珍珠巖25份、陶瓷空心微珠9份、玻璃纖維15份、硼化鈦9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6份、硅酸鋁纖維5份、納米二氧化硅6份、石墨3份、發(fā)泡劑2份、憎水劑2.3份、阻燃劑9份。
所述包膜膨脹珍珠巖通過以下方式制得:取100目的膨脹珍珠巖,加入到包衣機中加熱至250℃,并加入碳酸鈣粉末,攪拌均勻,其中膨脹珍珠巖與碳酸鈣粉末的質(zhì)量比為20:1;接著包衣機的一端噴灑蒸餾水將膨脹珍珠巖浸濕,一端噴灑環(huán)氧樹脂粉料,并不斷攪拌40min,即得包膜膨脹珍珠巖。
所述阻燃劑為磷酸三苯酯、聚磷酸銨、磷銨、磷酸三甲苯酯的一種或二種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發(fā)泡劑選自碳酸鹽、碳化硅、十二烷基硫酸鈉和石油醚中的一種或者多種。
一種耐火新型墻體保溫材料的制備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按重量份數(shù)稱取改性凹凸棒石粘土18份、礦棉渣25份、包膜膨脹珍珠巖25份、陶瓷空心微珠9份、玻璃纖維15份、硼化鈦9份、二月桂酸二丁基錫6份、硅酸鋁纖維5份、納米二氧化硅6份、石墨3份、發(fā)泡劑2份、憎水劑2.3份、阻燃劑9份;
步驟2:將改性凹凸棒石粘土、礦棉渣、包膜膨脹珍珠巖、陶瓷空心微珠和適量的水加入到攪拌機內(nèi)攪拌均勻,得到混合料;
步驟3:將步驟2得到的混合料以及玻璃纖維、硼化鈦、二月桂酸二丁基錫、硅酸鋁纖維、納米二氧化硅、石墨、發(fā)泡劑、憎水劑、阻燃劑攪拌后加入到成型機內(nèi),加壓成型即可,成型機中的溫度為150℃。
所述步驟2中攪拌機的攪拌速度為600r/min。
所述步驟2中所述混合料與適量的水的重量比為1:4。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發(fā)明,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shù)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shù)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