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毛片基地免费,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电影,中天堂国产日韩欧美,中国国产aa一级毛片,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成人不卡在线

試管用培養(yǎng)基自動分裝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672389閱讀:690來源:國知局
試管用培養(yǎng)基自動分裝裝置的制造方法

本發(fā)明涉及培養(yǎng)基實驗器材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試管用培養(yǎng)基自動分裝裝置。



背景技術:

培養(yǎng)基是人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供微生物、植物組織和動物組織生長和維持用的養(yǎng)料,一般培養(yǎng)基按物理狀態(tài)分為液體培養(yǎng)基、固體培養(yǎng)基和半固體培養(yǎng)基,半固體培養(yǎng)基是指在液體培養(yǎng)基中加入凝固劑而成,對于大多數(shù)液體培養(yǎng)基的分裝來說,一般都是將培養(yǎng)基通過漏斗放入試管中或者三角瓶中,但是對于實驗室的小批量分裝則比較費時費力,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一些大型大批量分裝設備,這些設備制作成本較高,結構復雜,而一些實驗室用小批量分裝設備或者功能不全或者存在一些缺陷。

1)分裝時培養(yǎng)基液體外漏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2)分裝時不能定量分裝;

3)分裝后得需要人工完成“斜面”制作,所謂“斜面”就是將培養(yǎng)基灌裝入試管中,高壓滅菌后趁培養(yǎng)基沒凝固前將試管放置一定傾斜度,一般的“斜面”制作過程就是將試管一直一直擺成斜面,操作比較繁瑣。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試管用培養(yǎng)基自動分裝裝置,它能夠完成實驗室小批量試管培養(yǎng)基的自動分裝,在分裝時能夠控制分裝的定量分裝,并且能自動完成試管培養(yǎng)基分裝后的斜面制作。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試管用培養(yǎng)基自動分裝裝置,包括第一支架、進給裝置、分裝裝置、分裝驅動裝置、第二支架、斜面制作裝置、試管架裝置和試管升降裝置,所述的進給裝置、試管架裝置和斜面制作裝置設置在第一支架上,試管安裝在試管架裝置上,分裝裝置和分裝驅動裝置連接并設置在第二支架上,試管升降裝置與分裝驅動裝置連接,分裝裝置的出水口位于試管架裝置上方,所述的進給裝置包括進給驅動裝置和進給傳動裝置,所述的進給驅動裝置包括第一驅動電機、大驅動齒輪和小驅動齒輪,所述進給傳動裝置包括槽輪機構、導軌、滑塊和連接板,所述的第一驅動電機通過大驅動齒輪與小驅動齒輪配合,小驅動齒輪與槽輪機構配合,槽輪機構與滑塊連接,導軌與滑塊配合,滑塊通過連接板與試管架裝置連接。

所述的第一支架上設有第一開口槽、第二開口槽和導軌安裝板,所述導軌安裝在導軌安裝板上,槽輪機構設置在第一開口槽處,試管架裝置設于第二開口槽處,第一驅動電機安裝在導軌安裝板下方。

所述的分裝裝置包括磁力攪拌器、培養(yǎng)基容器和注射器,所述磁力攪拌器設置在第二支架上方,培養(yǎng)基容器設于磁力攪拌器上方,注射器包括入水管、注射筒、出水管和活塞桿,入水管和出水管與注射筒連通,所述入水管伸入培養(yǎng)基容器中,出水管末端位于試管架裝置上方。

所述分裝驅動裝置包括第二驅動電機、第一凸輪和連桿,第一驅動電機與第一凸輪連接,第一凸輪和連桿配合,連桿與活塞桿連接。

所述的試管架裝置包括若干連接在一起的框架,還包括棘輪機構和試管放置環(huán),試管放置環(huán)與框架鉸接,所述棘輪機構與試管放置環(huán)固定,棘輪機構能夠自鎖,試管安裝在試管放置環(huán)上。

所述試管升降裝置包括第二凸輪和頂桿,第二凸輪與第二驅動電機連接,頂桿與第二凸輪配合,頂桿位于固定位置的試管正下方。

所述的斜面制作裝置包括氣缸和氣缸頂桿,所述氣缸設置在導軌安裝板下方并處于試管架裝置進給方向一側,所述氣缸頂桿末端設有半圓環(huán)。

所述的入水管和出水管內部都設有單向閥,入水管內單向閥開口方向朝向注射筒,出水管內單向閥開口方向朝向出水方向。

所述的第一驅動電機、第二驅動電機和氣缸都與控制器連接,所述控制器為plc控制器。

該發(fā)明的有益之處是:

1.本發(fā)明設計緊湊,結構簡單,造價成本較低,能它能夠完成實驗室小批量試管培養(yǎng)基的自動分裝,在分裝時能夠控制分裝的定量分裝,并且能自動完成試管培養(yǎng)基分裝后的斜面制作。

2.采用導軌和滑塊的設計,使試管在進給過程中運行平穩(wěn)。

3.試管的培養(yǎng)基分裝過程采用注射器注射原理,單向閥門使培養(yǎng)液流向試管,而且在分裝時可以給注射器定量。

4.槽輪機構和凸輪機構都能實現(xiàn)間歇運動,通過結構設計可以利用一個驅動電機能同時實現(xiàn)試管升降和培養(yǎng)基分裝,槽輪機構主要是試管在分裝過程中的進給。

5.斜面制作過程不需要人工,而是通過一個氣缸以及棘輪機構完成自動制作斜面。

6.plc控制器能夠通過程序設計自動控制電機的運轉,可大大減少人工操作。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fā)明正視圖;

附圖2為本發(fā)明左視圖;

附圖3為本發(fā)明整體結構示意圖一;

附圖4為本發(fā)明整體結構示意圖二;

附圖5為本發(fā)明整體結構示意圖三;

附圖6為本發(fā)明試管架裝置結構示意圖;

附圖7為本發(fā)明進給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1—7中,1、第一支架,2、進給裝置,3、分裝裝置,4、分裝驅動裝置,5、第二支架,6、試管,7、斜面制作裝置,8、試管架裝置,9、試管升降裝置,11、導軌安裝板,12、第一開口槽,13、第二開口槽,21、進給驅動裝置,22、進給傳動裝置,211、第一驅動電機,212、大驅動齒輪,213、小驅動齒輪,221、槽輪機構,222、導軌,223、滑塊,23、連接板,31、磁力攪拌器,32、培養(yǎng)基容器,33、注射器,331、入水管,332、注射筒,333、出水管,334、活塞桿,41、第二驅動電機,42、第一凸輪,43、連桿,71、氣缸,72、氣缸頂桿,81、試管放置環(huán),82、棘輪機構,83、框架,91、第二凸輪,92、頂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理解和實施本發(fā)明,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附圖1—7所示,一種試管用培養(yǎng)基自動分裝裝置,包括第一支架1、進給裝置2、分裝裝置3、分裝驅動裝置4、第二支架5、斜面制作裝置7、試管架裝置8和試管升降裝置9,所述的進給裝置2、試管架裝置8和斜面制作裝置7設置在第一支架1上,試管6安裝在試管架裝置8上,分裝裝置3和分裝驅動裝置4連接并設置在第二支架5上,試管升降裝置9與分裝驅動裝置4連接,分裝裝置3的出水口位于試管架裝置8上方,所述的進給裝置2包括進給驅動裝置21和進給傳動裝置22,所述的進給驅動裝置21包括第一驅動電機211、大驅動齒輪212和小驅動齒輪213,所述進給傳動裝置22包括槽輪機構221、導軌222、滑塊223和連接板23,所述的第一驅動電機211通過大驅動齒輪212與小驅動齒輪213配合,小驅動齒輪213與槽輪機構221配合,槽輪機構221與滑塊連接,導軌222與滑塊配合,滑塊通過連接板23與試管架裝置8連接。

所述的第一支架1上設有第一開口槽12、第二開口槽13和導軌安裝板11,所述導軌222安裝在導軌安裝板11上,槽輪機構221設置在第一開口槽12處,試管架裝置8設于第二開口槽處13,第一驅動電機211安裝在導軌安裝板11下方。

所述的分裝裝置3包括磁力攪拌器31、培養(yǎng)基容器32和注射器33,所述磁力攪拌器31設置在第二支架5上方,培養(yǎng)基容器32設于磁力攪拌器31上方,注射器33包括入水管331、注射筒332、出水管333和活塞桿334,入水管331和出水管333與注射筒332連通,所述入水管331伸入培養(yǎng)基容器32中,出水管333末端位于試管架裝置8上方。

所述分裝驅動裝置4包括第二驅動電機41、第一凸輪42和連桿43,第一驅動電機211與第一凸輪42連接,第一凸輪42和連桿43配合,連桿43與活塞桿334連接。

所述的試管架裝置8包括若干連接在一起的框架83,還包括棘輪機構82和試管放置環(huán)81,試管放置環(huán)81與框架83鉸接,所述棘輪機構82與試管放置環(huán)81固定,棘輪機構82能夠自鎖,試管6安裝在試管放置環(huán)81上。

所述試管升降裝置9包括第二凸輪91和頂桿92,第二凸輪91與第二驅動電機41連接,頂桿92與第二凸輪91配合,頂桿92位于固定位置的試管6正下方。

所述的斜面制作裝置7包括氣缸71和氣缸頂桿72,所述氣缸71設置在導軌安裝板11下方并處于試管架裝置8進給方向一側,所述氣缸頂桿72末端設有半圓環(huán)。

所述的入水管331和出水管333內部都設有單向閥,入水管331內單向閥開口方向朝向注射筒,出水管333內單向閥開口方向朝向出水方向。

所述的第一驅動電機211、第二驅動電機41和氣缸71都與控制器連接,所述控制器為plc控制器。

該裝置的工作過程為:首先,將若干試管放入到試管架裝置8上的試管放置環(huán)81上,然后將試管架裝置8安裝在第二開口槽13處,試管架裝置8通過連接板23與滑塊223連接,將培養(yǎng)基容器32中裝入培養(yǎng)基,利用磁力攪拌器31進行攪拌避免培養(yǎng)基凝固,在安裝分裝裝置3后,可根據(jù)試管6內所需培養(yǎng)基的容量,利用不同型號的第二凸輪91,可控制注射器33所取培養(yǎng)基的體積,第二凸輪91頂升連桿43高度越高,活塞桿334提升高度越高,注射器33所取培養(yǎng)基體積越大,注射器333為透明材質并帶有刻度,然后通過控制器,控制器為plc控制器,通過plc控制器程序可將該裝備分為分裝過程和斜面制作過程,在分裝過程中,先分裝試管架裝置8上最邊上的試管,此時出水管位于該位置試管正上方,通過延時程序可控制先后開啟第一驅動電機211和第二驅動電機41,先開啟第二驅動電機41,開啟后,第二驅動電機41帶動分裝驅動裝置4和試管升降裝置9運動,試管升降裝置9作用是在出水管333流出培養(yǎng)液時,將試管頂升,使出水管333伸入試管6中,避免培養(yǎng)基液流出試管外以免造成培養(yǎng)基的浪費,第一凸輪42和第二凸輪91的安裝方式為第二凸91輪通過頂桿92使試管上升時第一凸輪42使連桿43下降,此時完成一個試管的分裝,此時控制器開啟第一驅動電機211,第一驅動電機211通過大驅動齒輪212帶動小驅動齒輪213運動,槽輪機構221為球面槽輪機構,槽輪機構221上有與小驅動齒輪213配合的齒輪,此時槽輪機構221運動,槽輪機構221能夠使滑塊在導軌222上間歇運動,帶動試管架裝置8向一側進給,此時第二個試管到達工位,在槽輪機構221的間歇狀態(tài)下,第二驅動電機41一直運動,凸輪機構同樣也是間歇機構,此時第二驅動電機41驅動進行第二個試管的分裝,利用兩個間歇機構的間歇狀態(tài),第一驅動電機211和第二驅動電機41一直運轉,直到所有的試管完成分裝,此時關閉控制開關,將試管架裝置8取下,進行高溫滅菌。

在滅菌完成后,進行斜面制作過程,此時再將試管架裝置8安裝,此時開啟斜面制作過程開關,在這個過程中首先開啟第一驅動電機211,試管向前進給,到達工位后,控制器控制氣缸開關,氣缸71運轉,氣缸頂桿72運動,氣缸頂桿72驅動試管繞框架轉動,到達氣缸行程后,由于試管放置環(huán)上設置的棘輪機構,棘輪機構自鎖,試管處于傾斜狀態(tài),于是就完成一個試管的斜面制作,然后進行后面所有試管的斜面制作,可通過設置氣缸行程調節(jié)試管所需斜面的傾斜度,完成所有的試管的斜面制作后,可將試管架裝置8整體放置在支架上,使試管架裝置8整體懸空,待試管凝固后,將試管一一取下。

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教導,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原理與精神的情況下,對實施方式所進行的改變、修改、替換和變型仍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當前第1頁1 2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