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毛片基地免费,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电影,中天堂国产日韩欧美,中国国产aa一级毛片,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成人不卡在线

一種中藥發(fā)酵酒的制備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246082閱讀:2803來源:國知局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中藥發(fā)酵酒的制備方法,屬于醫(yī)藥、保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藥酒是我國傳統(tǒng)中醫(yī)中藥六大劑型之一,其使用頻率僅次于湯劑。酒性溫,味辛而苦甘,有溫通血脈、宣散藥力、溫暖腸胃、祛散風寒、振奮陽氣、消除疲勞等作用,治療關節(jié)酸痛、腿腳軟弱、行動不利、肢寒體冷、肚腹冷痛等癥。酒也是一種良好的半極性有機溶劑,中藥的各種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許多用其他加工方法難以將有效成分析出的藥物,可借助于酒的這一特性而提取出來;酒還有防腐作用,增強藥劑的穩(wěn)定性。醫(yī)家之所以喜好用酒,是取其善行藥勢而達于臟腑、四肢百骸之性,故有“酒為百藥之長”的說法。將強身健體的中藥與酒“溶”于一體的藥酒,藥借酒力、酒助藥勢而充分發(fā)揮其效力,不僅配制方便,而且藥性藥效穩(wěn)定,可提高療效。

關于藥酒的制作方法,古人早有論述,如《素問》中有“上古圣人作湯液醒”,“邪氣時至、服之萬全”的論述,這是藥酒治病的較早記載。東漢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中收載的紅藍花酒、麻黃醇酒湯采取煮服的方法。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則較全面地論述了藥酒的制法服法:“凡合酒,皆薄切藥,以絹袋盛藥內酒中,密封頭,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為度,去渣服酒,大諸冬宜服酒、至立春宜?!?。

按照制作工藝,現(xiàn)代藥酒主要有分浸泡法和釀制法兩大類。浸泡法又分為冷浸、熱浸、滲漉等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中藥材浸泡在酒中,經過一段時間后,中藥材中的有效成分溶解在酒中,此時過濾去渣后即可飲用,浸泡法仍然是目前藥酒制作的最常用方法。釀制法分為直接釀制法和蒸餾法,直接釀制法主要沿用黃酒、葡萄酒的釀制工藝,將中藥材經直接粉碎或溶劑提取后加入米谷、高粱、酒曲中蒸煮發(fā)酵成酒,過濾澄清后即可直接飲用;蒸餾法在直接釀制法基礎上增加了蒸餾工藝,得到含中藥成分的蒸餾酒。

對藥酒常用制作方法比較研究,浸泡法對藥材中有效成分溶出率最高,但伴隨存在口感差、安全性低等缺點。直接釀制法是近年來研究最多的方法,已產生了大量研究成果,某些中藥材經發(fā)酵后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得到提高,但該方法對極性較低的有效成分溶出效果不好,并存在釀制藥酒口感差和易腐敗變質的問題。蒸餾法目前在藥酒制作中較少采用,該方法制備的藥酒口感好、外觀好、安全性高,但有效成分轉移率最低,大量有效成分殘留在酒糟中。因此,有必要研究開發(fā)一種中藥發(fā)酵酒的制備方法,通過合理組方和科學工藝,既能保證產品口感、外觀和安全性,又能提高有效成分的轉移率,滿足目標人群的消費需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中藥發(fā)酵酒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將含有揮發(fā)油的中藥粉碎后,加酶酶解,然后與經糖化后的白酒料混合,密封發(fā)酵,經蒸餾后得到含揮發(fā)油成分的白酒,解決中藥酒口感差、外觀差、易變質、安全性差、有效成分轉移率低等技術問題。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中藥發(fā)酵酒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以下重量份的組分備料:釀酒糧食100份、中藥材2~10份、糖化酶0.1~0.2份、果膠酶0.02~0.1份、淀粉酶0.02~0.1份、纖維素酶0.02~0.1份、酒曲0.2~0.5份;

(2)取釀酒糧食,破碎為粒徑3~5mm的顆粒,用水浸泡12~24h,常壓蒸60~120min至全熟,冷卻至50~60℃,加入糖化酶,混合均勻,保溫60~90min;

(3)以50~60℃熱水配制含果膠酶、淀粉酶、纖維素酶的混合酶液;取中藥材,粉碎為20~40目,加入混合酶液中,混合均勻,以50~60℃保溫60~90min;

(4)將步驟(2)、(3)所得物料混合均勻,冷卻至35~40℃,加入酒曲,混合均勻,密封發(fā)酵15~30d,得到發(fā)酵物料;

(5)取步驟(4)發(fā)酵物料,常壓蒸餾,收集酒液,控制酒精濃度50%以上;低濃度酒液另行收集,經二次蒸餾后,與第一次蒸餾的酒液合并,控制成品酒精濃度30~50%,即得到中藥發(fā)酵酒。

其中,釀酒糧食可以是玉米、小麥、大麥、稻谷、高粱、蕎麥等糧食及其組合;中藥材可以是含有揮發(fā)油的中藥及中藥組合物;糖化酶、果膠酶、淀粉酶、纖維素酶、酒曲為市售常規(guī)產品。

進一步的,所述中藥材可以是肉桂、香葉、桉葉、陰香、蓽茇、烏藥、木姜子、厚樸、辛夷、五味子、八角茴香、薄荷、香薷、藿香、荊芥、羅勒、紫蘇、野壩子、牛至、當歸、川芎、白芷、歐白芹、茴香、柴胡、橘皮、吳茱萸、代代花、沉香、香櫞、佛手、花椒、姜黃、砂仁、草果、莪術、肉豆蔻、益智仁、蔥、大蒜、韭菜籽、白術、蒼術、木香、茵陳、南瓜子、瑪卡、補骨脂、丁香、香茅、香椿、菖蒲等含揮發(fā)油的中藥或香料中的一種或幾種。

進一步的,所述中藥組合物可以是中藥之間的組合,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其中一種:

(1)一種溫腎散寒的中藥組合物,含有:肉桂2~3份、丁香1~2份、八角茴香1~2份、烏藥1~3份、沉香1~3份、益智仁1~2份、南瓜子1~2份。

其中,肉桂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sl.的干燥樹皮;丁香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eugeniacaryophllatathunb.的干燥花蕾;八角茴香為木蘭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verumhook.f.的干燥成熟果實;烏藥為樟科植物烏藥linderaaggregata(sims)kosterm.的干燥塊根或葉;沉香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aquilariasinensis(lour.)gilg.的葉或含有樹脂木材;益智仁為姜科植物益智alpiniaoxyphyllamiq.的干燥成熟果實;南瓜子為葫蘆科植物南瓜cucurbitamoschataduch.的干燥成熟種子。

(2)一種通竅醒腦的中藥組合物,含有:白芷2~3份、菖蒲1~2份、木姜子1~2份、野壩子1~2份、香櫞1~2份。

其中,白芷為傘型科植物白芷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hook.f.或杭白芷angelicadahurica(fisch.exhoffm.)benth.ethook.f.var.formosana(boiss.)shanetyuan.的干燥根;菖蒲為天南星科植物菖蒲acoruscalamusl.的干燥根莖或葉;木姜子為樟科植物木姜子litseapungenshemsl.的干燥成熟果實;野壩子為唇形科植物野壩子elsholtziarugulosahemsl.的干燥地上部分;香櫞為蕓香科植物枸櫞citrusmedical.或香圓citruswilsoniitanaka.的干燥成熟果實。

(3)一種祛風除濕的中藥組合物,含有:姜黃2~3份、陰香1~2份、蓽茇1~2份、香茅1~2份、花椒1~2份、辣椒1~2份。

其中,姜黃為姜科植物姜黃curcumalongal.的干燥根莖;陰香為樟科植物陰香cinnamomumburmannii(nees)blume.以干燥樹皮或葉;蓽茇為胡椒科植物蓽茇piperlonguml.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香茅為禾本科植物香茅cymbopogoncitratus(dc.)stapf.干燥葉;花椒為蕓香科植物青椒zanthoxylumschinifoliumsieb.etzucc.或花椒zanthoxylumbungeanummaxim.的干燥成熟果皮;辣椒為茄科植物辣椒capsicumfrutescensl.的干燥成熟果實。

本發(fā)明提供的中藥發(fā)酵酒的制備方法,具有以下優(yōu)點:

(1)采用含揮發(fā)油的中藥與糧食共同發(fā)酵,然后蒸餾,得到含中藥揮發(fā)油成分的白酒,使酒品自然呈香,而苦澀酸的中藥成分殘留在酒糟中,因此,得到的藥酒沒有傳統(tǒng)中藥泡酒的不良滋味,外觀與普通白酒也基本一致,從外觀、香味、口感等方面大大改善了中藥酒的品質。

(2)采用本發(fā)明提供的工藝,中藥經發(fā)酵后,一些具有潛在毒性的中藥成分被降解,毒性大大降低,再經蒸餾后,如生物堿、毒苷、毒性蛋白等成分殘留在酒糟中,因此,得到的藥酒安全性明顯提高,達到了中藥減毒的效果。

(3)采用本發(fā)明提供的工藝,成品酒精度控制在30~50%,在此濃度下,大部分中藥揮發(fā)油成分具有較好溶解度,不會出現(xiàn)分層現(xiàn)象;酒本身具有防腐作用,無須添加防腐劑,微生物也不會生長,因此,可以保證酒的外觀和質量穩(wěn)定。

(4)采用中藥與糧食共同發(fā)酵,中藥中含有的多糖、淀粉、細胞壁成分經過酶處理后可被微生物利用,發(fā)酵為乙醇,從而起到中藥破壁的作用,使有效成分更容易析出;發(fā)酵過程中產生的乙醇不斷與中藥有效成分接觸,可以將有效成分溶出;中藥發(fā)酵料經常壓蒸餾,揮發(fā)油成分可以隨酒蒸汽一起蒸餾出來,因此,本發(fā)明提供的制備方法,有效成分提取率和轉移率可明顯提高。

(5)中藥中含有大量纖維素、木質素等不易被酶解和微生物降解利用的成分,加入到酒料中,可以代替釀酒工藝中的米糠,起到疏松和吸水作用,在蒸餾過程保證揮乙醇和揮發(fā)油成分能被充分蒸餾出來,從而提高出酒率和有效成分轉移率。

(6)因中藥揮發(fā)油藥理活性較高,用量較小,純的揮發(fā)油在實際使用中劑量難以控制,采用自然發(fā)酵和蒸餾提取技術,發(fā)酵酒作為揮發(fā)油的稀釋劑和藥物載體,可以有效控制藥物和有效成分的使用劑量,既方便消費者服用,又能迅速起效。

具體實施方式

中藥揮發(fā)油大部分具有特殊香氣,主要來源于芳香類中藥,如樟科、蕓香科、木蘭科、桃金娘科、唇形科、傘形科、姜科、百合科、菊科等藥用或香料植物。揮發(fā)油主要是由萜類和芳香類化合物以及它們的含氧衍生物如醇、醛、酮、酚、醚、內脂等組成,此外還包括含氮及含硫化合物,具有抗炎、抗過敏、抑菌、理氣、止痛、驅蟲、祛痰、抑制或興奮中樞神經系統(tǒng)等藥理作用,每種中藥因所含揮發(fā)油成分不同分別具有不同功能。

中藥揮發(fā)油具有易揮發(fā)、易氧化、難溶于水、易溶于有機溶劑等物理化學性質,將含揮發(fā)油的中藥制成酒劑,可以解決成分揮發(fā)、易氧化變質、方便服用等問題。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采用中藥材與糧食共同發(fā)酵、蒸餾的方法,可以解決中藥酒口感差、外觀差、易變質、安全性差、有效成分轉移率低等技術問題。同時,為了提高中藥發(fā)酵酒的療效,根據(jù)中醫(yī)理論,采用中藥組方,還可以達到功能互補、協(xié)同增效的目的。例如,本發(fā)明提供的中藥組合物:

(1)一種溫腎散寒的中藥組合物,含有:肉桂2~3份、丁香1~2份、八角茴香1~2份、烏藥1~3份、沉香1~3份、益智仁1~2份、南瓜子1~2份。

方中,肉桂辛甘大熱,善補火助陽、散寒止痛,主治腎陽不足之陽痿、宮冷、肢冷畏寒,為君藥。

丁香辛溫,善溫中降逆、補腎助陽,主治腎陽虛之呃逆冷痛;八角茴香辛溫,善溫陽散寒、理氣止痛,主治脾腎陽虛之寒疝腹痛;兩藥合用,既溫腎散寒,又健脾暖胃,助君藥補脾益腎、散寒止痛之功,為臣藥。

烏藥辛溫,善順氣止痛、溫腎散寒,主治三焦寒凝氣滯腹痛、遺尿、尿頻;沉香辛苦微溫,善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納氣平喘,主治腎氣不納之虛喘乏力;益智仁辛溫,善溫脾暖腎、固氣澀精;南瓜子甘溫,善滋補肝腎、固精縮尿;四藥合用,既溫補肝腎,治腎氣不納之咳喘乏力,又溫脾暖腎,治脾腎寒凝之夜尿頻多,為佐藥。

全方配伍,共奏溫腎助陽、散寒止痛之功,治腎陽不足所至四肢冰冷、氣滯乏力、遺尿尿頻等癥。

(2)一種通竅醒腦的中藥組合物,含有:白芷2~3份、菖蒲1~2份、木姜子1~2份、野壩子1~2份、香櫞1~2份。

方中,白芷辛溫,善散風除濕、通竅止痛,治感冒頭痛、鼻塞鼻淵,為君藥。

菖蒲辛苦溫,善開竅豁痰、醒神益智,主治神昏癲癇、健忘耳聾,助君藥通竅醒神之功,為臣藥。

木姜子辛苦溫,善行氣止痛、清喉利咽,主治暑濕吐瀉、口干煩渴;野壩子辛涼,善疏風解表、健脾利濕,主治感冒頭痛、消化不良;兩藥合用,治脾胃氣滯、外感風寒所致眩暈脹痛,為佐藥。

香櫞辛苦酸溫,善舒肝理氣、寬中化痰,引肺腎之氣上浮,導痰濁之實下沉,為使藥。

全方配伍,散風止痛、通竅醒腦,治外感風邪、內傷脾胃所致眩暈脹痛、鼻淵頭痛等癥。

(3)一種祛風除濕的中藥組合物,含有:姜黃2~3份、陰香1~2份、蓽茇1~2份、香茅1~2份、花椒1~2份、辣椒1~2份。

方中,姜黃辛苦溫,善破血行氣、通經止痛,主治風濕疼痛、跌打腫痛,為臣藥。

陰香辛微甘溫,善祛風散寒、溫中止痛,主治虛寒胃痛、風濕關節(jié)痛;香茅辛溫,善祛風除濕、消腫止痛,主治風濕疼痛、胃痛腹痛;兩藥合用,溫中散寒、祛風止痛,助君藥行氣止痛之功,為臣藥。

蓽茇辛熱,善溫中散寒、下氣止痛,主治脘腹冷痛、風濕疼痛;花椒辛溫,善溫中止痛、散寒化濕,主治脘腹冷痛、麻痹疼痛;辣椒辛熱,善散寒化濕,主治胃寒疼痛、風濕疼痛;三藥共用,既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除濕之功益增,又兼治濕氣侵中焦所致脘腹痹痛,為佐藥。

全方配伍,通經止痛、散寒除濕,治風寒濕邪所致風濕疼痛、四肢麻木等癥。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做進一步說明,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1

一種瑪卡發(fā)酵酒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取玉米粒60kg、高粱40kg,用水浸泡16h,釀酒設備上蒸60min至熟,冷卻至60℃,加入糖化酶0.1kg,混合均勻,保溫90min;

(2)取60℃熱水1.5kg,加入果膠酶1.5g、淀粉酶3g、纖維素酶1.5g,攪拌均勻,得混合酶液;取瑪卡干片5kg,粉碎為40目,加入酶液,混合均勻,60℃保溫60min;

(3)將步驟(1)、(2)物料混合均勻,冷卻至37℃,加入酒曲0.2kg,混合均勻,密封發(fā)酵20d;

(4)取步驟(3)發(fā)酵物料,常壓蒸餾,收集酒液,控制酒精濃度50%;低濃度酒液收集后,二次蒸餾,與第一次蒸餾的酒液合并,控制成品酒精濃度35%,即可。

實施例2

一種川芎肉桂發(fā)酵酒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取小麥100kg,用水浸泡24h,釀酒設備上蒸90min至熟,冷卻至50℃,加入糖化酶0.2kg,混合均勻,保溫60min;

(2)取50℃熱水1kg,加入果膠酶1g、淀粉酶1g、纖維素酶2g,攪拌均勻,得混合酶液;取川芎3kg、肉桂1kg,粉碎為20目,加入酶液,混合均勻,50℃保溫90min;

(3)將步驟(1)、(2)物料混合均勻,冷卻至35℃,加入酒曲0.3kg,混合均勻,密封發(fā)酵30d;

(4)取步驟(3)發(fā)酵物料,常壓蒸餾,收集酒液,控制酒精濃度55%;低濃度酒液收集后,二次蒸餾,與第一次蒸餾的酒液合并,控制成品酒精濃度40%,即可。

實施例3

一種厚樸砂仁藿香發(fā)酵酒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取小麥80kg、苦蕎20kg,用水浸泡24h,釀酒設備上蒸90min至熟,冷卻至55℃,加入糖化酶0.2kg,混合均勻,保溫90min;

(2)取55℃熱水1.2kg,加入果膠酶2g、淀粉酶2g、纖維素酶2g,攪拌均勻,得混合酶液;取厚樸1kg、砂仁1kg、藿香3kg,粉碎為20目,加入酶液,混合均勻,55℃保溫60min;

(3)將步驟(1)、(2)物料混合均勻,冷卻至40℃,加入酒曲0.2kg,混合均勻,密封發(fā)酵15d;

(4)取步驟(3)發(fā)酵物料,常壓蒸餾,收集酒液,控制酒精濃度50%;低濃度酒液收集后,二次蒸餾,與第一次蒸餾的酒液合并,控制成品酒精濃度42%,即可。

實施例4

一種溫腎散寒中藥發(fā)酵酒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取玉米50kg,破碎為3~5mm顆粒,用水浸泡12h,釀酒設備上蒸60min至熟,冷卻至55℃,加入糖化酶0.05kg,混合均勻,保溫60min;

(2)取55℃熱水0.75kg,加入果膠酶0.75g、淀粉酶0.75g、纖維素酶1.5g,攪拌均勻,得混合酶液;取肉桂0.5kg、丁香0.3kg、八角茴香0.3kg、烏藥0.2kg、沉香0.2kg份、益智仁0.5kg、南瓜子0.5kg,粉碎過20目篩,加入酶液,混合均勻,55℃保溫90min;

(3)將步驟(1)、(2)物料混合均勻,冷卻至37℃,加入酒曲0.05kg,混合均勻,密封發(fā)酵30d;

(4)取步驟(3)發(fā)酵物料,常壓蒸餾,收集酒液,控制酒精濃度60%;低濃度酒液收集后,二次蒸餾,與第一次蒸餾的酒液合并,控制成品酒精濃度45%,即可。

實施例5

一種溫腎散寒中藥發(fā)酵酒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取稻谷50kg,用水浸泡24h,釀酒設備上蒸90min至熟,冷卻至60℃,加入糖化酶0.1kg,混合均勻,保溫60min;

(2)取60℃熱水0.5kg,加入果膠酶0.5g、淀粉酶0.5g、纖維素酶1g,攪拌均勻,得混合酶液;取肉桂0.2kg、丁香0.2kg、八角茴香0.2kg、烏藥葉0.5kg、沉香葉0.5kg份、益智仁0.4kg、南瓜子0.5kg,粉碎過20目篩,加入酶液,混合均勻,60℃保溫60min;

(3)將步驟(1)、(2)物料混合均勻,冷卻至40℃,加入酒曲0.2kg,混合均勻,密封發(fā)酵20d;

(4)取步驟(3)發(fā)酵物料,常壓蒸餾,收集酒液,控制酒精濃度50%;低濃度酒液收集后,二次蒸餾,與第一次蒸餾的酒液合并,控制成品酒精濃度40%,即可。

實施例6

一種溫腎散寒中藥發(fā)酵酒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取玉米200kg,破碎為3~5mm顆粒,用水浸泡16h,釀酒設備上蒸120min至熟,冷卻至55℃,加入糖化酶0.2kg,混合均勻,保溫60min;

(2)取55℃熱水4kg,加入果膠酶4g、淀粉酶4g、纖維素酶4g,攪拌均勻,得混合酶液;取肉桂4kg、丁香2kg、八角茴香2kg、烏藥2kg、沉香2kg份、益智仁2kg、南瓜子2kg,粉碎過20目篩,加入酶液,混合均勻,55℃保溫90min;

(3)將步驟(1)、(2)物料混合均勻,冷卻至37℃,加入酒曲0.5kg,混合均勻,密封發(fā)酵20d;

(4)取步驟(3)發(fā)酵物料,常壓蒸餾,收集酒液,控制酒精濃度50%;低濃度酒液收集后,二次蒸餾,與第一次蒸餾的酒液合并,控制成品酒精濃度35%,即可。

實施例7

一種通竅醒腦中藥發(fā)酵酒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取稻谷50kg,用水浸泡12h,釀酒設備上蒸90min至熟,冷卻至50℃,加入糖化酶0.1kg,混合均勻,保溫90min;

(2)取60℃熱水0.6kg,加入果膠酶1g、淀粉酶0.6g、纖維素酶0.6g,攪拌均勻,得混合酶液;取白芷1kg、菖蒲1kg、木姜子0.5kg、野壩子0.5kg、香櫞0.5kg,粉碎過40目篩,加入酶液,混合均勻,60℃保溫60min;

(3)將步驟(1)、(2)物料混合均勻,冷卻至35℃,加入酒曲0.25kg,混合均勻,密封發(fā)酵30d;

(4)取步驟(3)發(fā)酵物料,常壓蒸餾,收集酒液,控制酒精濃度50%;低濃度酒液收集后,二次蒸餾,與第一次蒸餾的酒液合并,控制成品酒精濃度35%,即可。

實施例8

一種通竅醒腦中藥發(fā)酵酒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取小麥200kg,用水浸泡24h,釀酒設備上蒸90min至熟,冷卻至60℃,加入糖化酶0.4kg,混合均勻,保溫60min;

(2)取60℃熱水2.5kg,加入果膠酶3g、淀粉酶3g、纖維素酶3g,攪拌均勻,得混合酶液;取白芷3kg、菖蒲3kg、木姜子2kg、野壩子2kg、香櫞2kg,粉碎過40目篩,加入酶液,混合均勻,60℃保溫90min;

(3)將步驟(1)、(2)物料混合均勻,冷卻至40℃,加入酒曲0.5kg,混合均勻,密封發(fā)酵20d;

(4)取步驟(3)發(fā)酵物料,常壓蒸餾,收集酒液,控制酒精濃度50%;低濃度酒液收集后,二次蒸餾,與第一次蒸餾的酒液合并,控制成品酒精濃度30%,即可。

實施例9

一種通竅醒腦中藥發(fā)酵酒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取玉米粒100kg,用水浸泡24h,釀酒設備上蒸60min至熟,冷卻至55℃,加入糖化酶0.1kg,混合均勻,保溫90min;

(2)取55℃熱水2kg,加入果膠酶2g、淀粉酶2g、纖維素酶3g,攪拌均勻,得混合酶液;取白芷2kg、菖蒲葉3kg、木姜子1kg、野壩子1kg、香櫞1kg,粉碎過20目篩,加入酶液,混合均勻,55℃保溫60min;

(3)將步驟(1)、(2)物料混合均勻,冷卻至37℃,加入酒曲0.2kg,混合均勻,密封發(fā)酵15d;

(4)取步驟(3)發(fā)酵物料,常壓蒸餾,收集酒液,控制酒精濃度60%;低濃度酒液收集后,二次蒸餾,與第一次蒸餾的酒液合并,控制成品酒精濃度50%,即可。

實施例10

一種祛風除濕中藥發(fā)酵酒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取玉米100kg,破碎為3~5mm的顆粒,用水浸泡24h,釀酒設備上蒸60min至熟,冷卻至50℃,加入糖化酶0.2kg,混合均勻,保溫60min;

(2)取60℃熱水1kg,加入果膠酶1g、淀粉酶1.5g、纖維素酶1g,攪拌均勻,得混合酶液;取姜黃1kg、陰香0.5kg、蓽茇0.5kg、香茅0.5kg、花椒0.5kg、辣椒0.5kg,粉碎過20目篩,加入酶液,混合均勻,60℃保溫60min;

(3)將步驟(1)、(2)物料混合均勻,冷卻至37℃,加入酒曲0.5kg,混合均勻,密封發(fā)酵15d;

(4)取步驟(3)發(fā)酵物料,常壓蒸餾,收集酒液,控制酒精濃度60%;低濃度酒液收集后,二次蒸餾,與第一次蒸餾的酒液合并,控制成品酒精濃度45%,即可。

實施例11

一種祛風除濕中藥發(fā)酵酒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取大麥50kg、玉米粒50kg,用水浸泡24h,釀酒設備上蒸90min至熟,冷卻至60℃,加入糖化酶0.2kg,混合均勻,保溫90min;

(2)取60℃熱水2kg,加入果膠酶2g、淀粉酶4g、纖維素酶2g,攪拌均勻,得混合酶液;取姜黃1.5kg、陰香葉1.5kg、蓽茇1kg、香茅1kg、花椒1kg、辣椒1.5kg,粉碎過40目篩,加入酶液,混合均勻,60℃保溫90min;

(3)將步驟(1)、(2)物料混合均勻,冷卻至35℃,加入酒曲0.2kg,混合均勻,密封發(fā)酵30d;

(4)取步驟(3)發(fā)酵物料,常壓蒸餾,收集酒液,控制酒精濃度55%;低濃度酒液收集后,二次蒸餾,與第一次蒸餾的酒液合并,控制成品酒精濃度40%,即可。

實施例12

一種祛風除濕中藥發(fā)酵酒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取小麥100kg、大麥50kg、玉米粒50kg,用水浸泡24h,釀酒設備上蒸60min至熟,冷卻至55℃,加入糖化酶0.3kg,混合均勻,保溫60min;

(2)取55℃熱水3kg,加入果膠酶3g、淀粉酶6g、纖維素酶6g,攪拌均勻,得混合酶液;取姜黃3kg、陰香2kg、蓽茇2kg、香茅1kg、花椒1kg、辣椒2kg,粉碎過20目篩,加入酶液,混合均勻,55℃保溫90min;

(3)將步驟(1)、(2)物料混合均勻,冷卻至37℃,加入酒曲0.6kg,混合均勻,密封發(fā)酵20d;

(4)取步驟(3)發(fā)酵物料,常壓蒸餾,收集酒液,控制酒精濃度50%;低濃度酒液收集后,二次蒸餾,與第一次蒸餾的酒液合并,控制成品酒精濃度35%,即可。

應用實例1

為了驗證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溫腎散寒中藥發(fā)酵酒的效果,取實施例6制備的樣品,選取男性志愿者20人,年齡45~65歲,有飲酒或飲用藥酒習慣,主訴近期出現(xiàn)手足冰冷、尿頻、尿急、夜尿頻多、小腹脹痛等癥狀,每日睡前飲用樣品50~100ml,根據(jù)個人情況可在早餐或午餐后加服1次,連續(xù)10d,調查統(tǒng)計試用情況。

參與試驗的20人,飲用實施例6制備的樣品,總體反映飲用剛入口后辛辣味較重,而后趨于柔和,少數(shù)人反映飲用后出現(xiàn)后苦味,但總體口感可以接受;飲用10d后,手足冰冷、尿頻尿急、夜尿頻多、小腹脹痛等癥狀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尤以改善手足冰冷的效果最為顯著;飲用期間,有2人曾出現(xiàn)喉嚨痛、便秘等上火癥狀,停用后恢復正常,可能與服用量過大和個人體質有關,其余未出現(xiàn)其它不良反應。

應用實例2

為了驗證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通竅醒腦中藥發(fā)酵酒的效果,取實施例8制備的樣品,選取男性志愿者30人,年齡30~50歲,有飲酒習慣,出現(xiàn)眩暈、頭頂脹痛、鼻塞、胸悶、呼吸不暢等癥狀后,飲用樣品30~50ml,觀察記錄癥狀改善情況。

參與試驗的30人,飲用實施例8制備的樣品,總體反映飲用剛入口后辛味較重,而后咽喉、鼻腔部位出現(xiàn)強烈清涼感覺,飲后10min左右,眩暈、頭痛、鼻塞、胸悶、呼吸不暢等癥狀均有明顯改善,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情況。

應用實例3

為了驗證本發(fā)明提供一種祛風除濕中藥發(fā)酵酒的效果,取實施例12制備的樣品,選取志愿者20人,年齡50~65歲,男性12人,女性8人,患風濕性關節(jié)炎多年,參與試驗前曾服用過市售藥酒但效果不佳,試驗期間原有生活習慣不變,每日睡前飲用樣品50~100ml,根據(jù)個人情況可在早餐或午餐后加服1次,連續(xù)15d,調查統(tǒng)計試用情況。

參與試驗的20人,飲用實施例12制備的樣品,反映飲用時辛辣刺激味較重,但總體可以接受;飲用15d后,關節(jié)疼痛、四肢麻木、活動不暢等癥狀均有不同程度緩解;飲用期間,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情況。

當前第1頁1 2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1條留言
  • 訪客 來自[天津市聯(lián)通] 2019年09月16日 11:44
    光有理論,沒有實驗是不行的,哪只是紙上談兵,我正準備實驗,聯(lián)系方式1307206O208。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