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節(jié)能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微膠囊化相變儲能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科研人員嘗試用蒙脫石、珍珠巖、奧拓幫土等硅酸鹽礦物及白炭
黑與硅膠、炭黑、膨脹石墨、建筑石膏、多孔陶瓷、混凝土、金屬材料等負載固定有機固——液相變材料石蠟、硬脂酸、癸酸、新戊二醇、正十八烷、環(huán)己烷等。
相變材料膠囊(包括相變材料納米膠囊、相變材料微膠囊及相變材料大膠囊)是以高分子材料、無機材料、金屬材料等保護性材料為囊壁,包裹相變材料制得的單一核殼結構的密封性顆粒。它最大的優(yōu)點是密封性能優(yōu)良,但制備工藝較復雜,難以大規(guī)模生產。
相變材料微膠囊(mcpcm)是采用微膠囊技術將固——液相變材料(芯材)用合成高分子材料或無機化合物(壁材)以物理或化學方法包覆起來制成的常態(tài)下穩(wěn)定的固體微粒,這種固體微??稍谳^窄的溫度范圍內吸收/釋放可觀的相變潛熱,具有較為顯著的蓄熱調溫功能。近幾年,為得到粒徑分布更均勻、囊壁更加堅韌、致密性和阻燃性好、熱導率和親水性滿足要求、包封率更高、潛熱更大的mcpcm,國內外研究人員相繼采用一些新的成膜材料,制備方法和制備工藝也在不斷完善,各種產品質量評價手段得以應用。
目前,由無機物做膠囊殼材的相變材料微膠囊的制備方法還未有文獻公開。不同于以往的膠囊制備方法,此方法具有工藝簡單、成本低的優(yōu)點,得到的產品相變過程中相變物質極少泄漏,相變穩(wěn)定性好,潛熱高,具有良好的柔韌性、機械強度及抗?jié)B透性。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無機核殼儲石蠟相變材料的膠囊儲能新材料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工藝簡單、成本低,得到的產品相變過程中相變物質極少泄漏,相變穩(wěn)定性好,潛熱高,具有良好的柔韌性、機械強度及抗?jié)B透性。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一種無機核殼儲石蠟相變材料的膠囊儲能新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向80-120重量份石蠟中加入0.8-1.2重量份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15-25重量份苯乙烯、8-12重量份二乙烯基苯及0.5-0.8重量份偶氮二異丁腈,并混合均勻,得到液體狀混合石蠟;
2.將載體膨脹松脂巖或膨脹珍珠巖放于容器中,在真空的條件下加熱,加熱溫度控制在40℃-170℃,真空度小于-0.07mpa,低速攪拌,待釜內物料溫度升至大于35℃時,緩慢噴淋入步驟1得到的液體狀混合石蠟,液體狀混合石蠟的重量為載體的1-2倍,待全部噴入后,繼續(xù)在真空條件下攪拌,使得載體表面生成的聚合物膜吸附于孔道表面,起到閉孔作用;
3.加入潤濕劑,該潤濕劑由3-5重量份十二烷基磺酸鈉或吐溫80溶于適量的水中制成,在真空條件下低速攪拌,反應60分鐘后,升溫至80-120℃,靜置4小時以上,以使其在真空條件下繼續(xù)反應,讓潤濕劑充重量份潤濕步驟2得到的半成品;
4.加入酸性硅溶膠15-25重量份,低速攪拌,使酸性硅溶膠分布均勻;
5.將5-8重量份硅酸鈉與5-8重量份鋁酸鈉溶于適量水中,噴淋入步驟4得到的材料中,同時低速攪拌;
6.除去步驟5得到的材料的多余水分;
7.置于真空烘箱中烘干,得到成品。
所述石蠟的相變溫度為10℃-50℃的石蠟,所述石蠟的潛熱大于130j/g的熱焓值。
步驟2中選用的膨脹松脂巖、膨脹珍珠巖為80-120kg/m3。
在步驟6中,采用離心機或真空抽濾的方式進行除水。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的方法工藝簡單、成本低,得到的產品相變過程中相變物質極少泄漏,相變穩(wěn)定性好,潛熱高,具有良好的柔韌性、機械強度及抗?jié)B透性。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為一種無機核殼儲石蠟相變材料的膠囊儲能新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向80-120重量份石蠟中加入0.8-1.2重量份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15-25重量份苯乙烯、8-12重量份二乙烯基苯及0.5-0.8重量份偶氮二異丁腈,并混合均勻,得到液體狀混合石蠟。本發(fā)明選用相變溫度為10℃-50℃的石蠟,可以用上述范圍內的單一相變點石蠟,也可以選用兩種或多種相變點的石蠟復合得到多點相變蠟。再者,相變蠟還要具有潛熱大于130j/g的熱焓值。
2.將載體膨脹松脂巖或膨脹珍珠巖放于容器中,在真空的條件下加熱,加熱溫度控制在40℃-170℃,真空度小于-0.07mpa,低速攪拌,待釜內物料溫度升至大于35℃時,緩慢噴淋入步驟1得到的液體狀混合石蠟,液體狀混合石蠟的重量為載體的1-2倍,待全部噴入后,繼續(xù)在真空條件下攪拌,隨著聚合反應的進行,單體在石蠟內部聚合,在相分離的作用下遷移至載體表面,在珍珠巖表面及孔隙間形成儲能膠囊,載體表面生成的聚合物膜吸附于孔道表面,起到閉孔作用。膨脹松脂巖、膨脹珍珠巖為開孔或半開孔的顆粒,顆粒大小及開孔程度不同,所能載入的相變蠟的量也不同。全開孔的珍珠巖骨架較軟,不耐磨,全開孔的珍珠巖骨架較半開孔的硬,耐磨但載蠟量偏小,故本發(fā)明所用的膨脹松脂巖、膨脹珍珠巖為80-120kg/m3。
3.由步驟2得到的半成品可以進行氧化硅氧化鋁無機膜的表面包覆。由于該半成品是疏水的,與親水材料沒有親和性,無法進行包覆,因此需要采用潤濕劑對其進行表面潤濕。加入潤濕劑,該潤濕劑由3-5重量份十二烷基磺酸鈉或吐溫80溶于適量的水中制成,在真空條件下低速攪拌,反應60分鐘后,升溫至80-120℃,靜置4小時以上,以使其在真空條件下繼續(xù)反應,讓潤濕劑充重量份潤濕步驟2得到的半成品。
4.加入酸性硅溶膠15-25重量份,低速攪拌,使酸性硅溶膠分布均勻。
5.將5-8重量份硅酸鈉與5-8重量份鋁酸鈉溶于適量水中,噴淋入步驟4得到的材料中,同時低速攪拌。
6.對步驟5得到的材料采用離心機或真空抽濾的方式進行除水,除去多余水分。
7.置于60℃的真空烘箱中烘干,干燥2小時,去除材料表面的水份,得到成品。
實施例1
1.取150克25℃的石蠟,向石蠟中加入1.5克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30克苯乙烯、15克二乙烯基苯及0.9克偶氮二異丁腈混合均勻。
2.取100克2-3mm膨脹松脂巖,放于三口燒瓶中,水浴控制在40℃,開啟真空、低速攪拌。待釜內物料溫度升高到大于35℃時,噴淋入步驟1中得到的液體狀混合石蠟,緩慢噴入,全部噴入后開始計時,繼續(xù)真空攪拌100分鐘。
3.向步驟2得到的材料中加入5克十二烷基磺酸鈉,真空攪拌反應60分鐘后升溫到100℃,真空反應4小時。
4.向步驟3得到的材料中加入酸性硅溶膠30克,低速攪拌30分鐘。
5.準備硅酸鈉與鋁酸鈉各10克,溶于50克水中。待酸性硅溶膠分布均勻后,將其噴入步驟4得到的材料中,待全部加入后繼續(xù)攪拌15分鐘。
6.將步驟5得到的材料取出后真空抽濾出多余的水份,放于6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2小時,得到成品。
實施例2
1.取120克30℃的石蠟,向石蠟中加入1.2克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22克苯乙烯、12克二乙烯基苯及0.75克偶氮二異丁腈混合均勻。
2.取90克2-3mm膨脹松脂巖,放于三口燒瓶中,水浴控制在170℃,開啟真空、低速攪拌。待釜內物料溫度升高到大于35℃時,噴淋入步驟1中得到的液體狀混合石蠟,緩慢噴入,全部噴入后開始計時,繼續(xù)真空攪拌100分鐘。
3.向步驟2得到的材料中加入4.5克十二烷基磺酸鈉,真空攪拌反應60分鐘后,升溫到80℃,真空反應4小時。
4.向步驟3得到的材料中加入酸性硅溶膠22.5克,低速攪拌30分鐘。
5.準備硅酸鈉與鋁酸鈉各7.5克,溶于50克水中,待酸性硅溶膠分布均勻后,將其噴入步驟4得到的材料中,待全部加入后,繼續(xù)攪拌15分鐘。
6.將步驟5得到的材料取出后真空抽濾出多余的水份,放于6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2小時,得到成品。
實施例3
1.取180克26℃的石蠟,向石蠟中加入1.8克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37.5克苯乙烯、18克二乙烯基苯及1.2克偶氮二異丁腈混合均勻。
2.取105克1-2mm的膨脹松脂巖,放于三口燒瓶中,水浴控制在100℃,開啟真空、低速攪拌。待釜內物料溫度升高到大于35℃時,噴淋入步驟1中得到的液體狀混合石蠟,緩慢噴入,全部噴入后開始計時,繼續(xù)真空攪拌100分鐘。
3.向步驟2得到的材料中加入7.5克十二烷基磺酸鈉,真空攪拌反應60分鐘后,升溫到120℃,真空反應4小時。
4.向步驟3得到的材料中加入酸性硅溶膠37.5克,低速攪拌30分鐘。
5.準備硅酸鈉與鋁酸鈉各12克,溶于50克水中,待酸性硅溶膠分布均勻后,將其噴入步驟4得到的材料中,待全部加入后繼續(xù)攪拌15分鐘。
6.將步驟5得到的材料取出后真空抽濾出多余的水份,放于6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2小時,得到成品。
實施例4
1.取30克35℃的石蠟、60克30℃的石蠟、60克25℃的石蠟,向石蠟中加入1.5克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30克苯乙烯、15克二乙烯基苯及0.9克偶氮二異丁腈混合均勻。
2.取100克1-2mm膨脹松脂巖,放于三口燒瓶中,水浴控制在40℃,開啟真空、低速攪拌。待釜內物料溫度升高到大于35℃時,噴淋入步驟1中得到的液體狀混合石蠟,緩慢噴入,全部噴入后開始計時,繼續(xù)真空攪拌100分鐘。
3.向步驟2得到的材料中加入5克十二烷基磺酸鈉,真空攪拌反應60分鐘后,升溫到100℃,真空反應4小時。
4.向步驟3得到的材料中加入酸性硅溶膠30克,低速攪拌30分鐘。
5.準備硅酸鈉與鋁酸鈉各10克,溶于50克水中,待酸性硅溶膠分布均勻后,將其噴入步驟4得到的材料中,待全部加入后繼續(xù)攪拌15分鐘。
6.將步驟5得到的材料取出后真空抽濾出多余的水份,放于6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2小時,得到成品。
實施例5
1.取70克30℃的石蠟和80克25℃的石蠟,向石蠟中加入1.5克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30克苯乙烯、15克二乙烯基苯、0.9克偶氮二異丁腈混合均勻。
2.取100克2-3mm膨脹松脂巖,放于三口燒瓶中,水浴控制在40℃,開啟真空、低速攪拌,待釜內物料溫度升高到大于35℃時,噴淋入步驟1中得到的液體狀混合石蠟,緩慢噴入,全部噴入后開始計時,繼續(xù)真空攪拌100分鐘。
3.向步驟2得到的材料中加入5克十二烷基磺酸鈉,真空攪拌反應60分鐘后,升溫到100℃,真空反應4小時。
4.向步驟3得到的材料中加入酸性硅溶膠30克,低速攪拌30分鐘。
5.準備硅酸鈉與鋁酸鈉各10克,溶于50克水中。待酸性硅溶膠分布均勻后,將其噴入步驟4得到的材料中,待全部加入后繼續(xù)攪拌15分鐘。
6.將步驟5得到的材料取出后真空抽濾出多余的水份,放于60℃的真空烘箱中,干燥2小時,得到成品。
實施例1-5制得的產品相變過程中相變物質極少泄漏,相變穩(wěn)定性好,潛熱高,具有良好的柔韌性、機械強度及抗?jié)B透性。
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內容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對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進行的簡單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均不脫離本發(fā)明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