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獨立錨接式輪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獨立錨接式輪圈,特別是涉及一種適合無內胎的輪胎安裝的輪圈。
背景技術:
公知自行車、機車或其他輕型車輛的輪圈1,其構造大致如圖1所示,可供一無內胎的輪胎11安裝,同時供多數(shù)條輻條12安裝(圖1中只示意一條輻條),每一輻條12都具有一擴大的定位段121、一和定位段121間隔的撐延段122,以及一水平銜接在兩者間的架靠段123。
該輪圈1包含一輪圈本體13,以及多數(shù)個墊塊14,該輪圈本體13包括兩個環(huán)側壁131,每一個環(huán)側壁131都具有一徑向外端132及一徑向內端133,該輪圈本體13還包括一銜接在該等環(huán)側壁131間并鄰近徑向外端132的銜接環(huán)壁134,在環(huán)側壁131上鄰近徑向內端133的位置開設數(shù)個組裝孔136,由于供輪胎11架設的銜接環(huán)壁134上未設穿孔,因此可以確保輪胎11內部在灌氣后不外泄,借此省略內胎。
公知輪圈1的墊塊14都包括兩個左右間隔并和環(huán)側壁131相貼靠的墊塊側壁141,在該等墊塊側壁141中的其中之一上開設一個和組裝孔136左右對應的通孔142,而該等輻條12的架靠段123是穿經該等組裝孔136及通孔142間,擴大的定位段121則是靠抵在墊塊底壁141的內側面。
公知輪圈1利用墊塊14的加裝,除了可以提高輪圈本體13的環(huán)側壁131的結構強度,以便讓輻條12直接架設在環(huán)側壁131上外,也可以保持銜接環(huán)壁134的完整性,使輪圈1適合供無內胎的輪胎11安裝。但為了讓無內胎的輪胎11安裝,該等輻條12必需配合由旁側穿設拉引,但常見的輻條12有的是直桿條狀,這種直桿條狀的輻條12就無法安裝在這種結構特殊的輪圈1上。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構造創(chuàng)新,且方便無內胎輪胎安裝的獨立錨接式輪圈。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獨立錨接式輪圈,可供一輪胎及數(shù)輻條安裝,包含一輪圈本體,以及數(shù)個安裝在輪圈本體上的錨件,其中,該輪圈本體包括兩左右間隔且分別具有一徑向內端的環(huán)側壁、一銜接在該等環(huán)側壁間的銜接環(huán)壁,以及一由該等環(huán)側壁及銜接環(huán)壁界定而成并供該等錨件安裝的安裝空間;該輪圈本體更包括兩個左右間隔且由該等環(huán)側壁的徑向內端相向延伸的架靠環(huán)壁,所述安裝空間上具有一介于該等架靠環(huán)壁間的開口;該等錨件都包括一架設在該等架靠環(huán)壁上的錨件底壁,在錨件底壁上開設一供輻條安裝的第一組裝孔。
如上所述的獨立錨接式輪圈,其中,該錨件底壁上具有兩段左右間隔且其中之一對應第一組裝孔的增厚段。
如上所述的獨立錨接式輪圈,其中,第一組裝孔對應安裝空間的開口。
如上所述的獨立錨接式輪圈,其中,該錨件底壁上更具有一第二組裝孔,上述第二組裝孔和第一組裝孔是左右間隔設置地對應該等增厚段。
如上所述的獨立錨接式輪圈,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組裝孔都對應所述安裝空間的開口。
如上所述的獨立錨接式輪圈,其中,該輪圈本體的銜接環(huán)壁是往徑向內側凹設。
如上所述的獨立錨接式輪圈,其中,該等環(huán)側壁更具有一和徑向內端間隔并和銜接環(huán)壁共同夾持輪胎的徑向外端。
如上所述的獨立錨接式輪圈,其中,該錨件上更包括兩左右間隔的錨件側壁,在該錨件底壁上具有一厚度增厚且位于該等錨件側壁中間的增厚段,該第一組裝孔對應該增厚段。
如上所述的獨立錨接式輪圈,其中,該錨件底壁上更具有一設在增厚段上并和第一組裝孔位于同一平面上的第二組裝孔。
本實用新型的獨立錨接式輪圈可供一輪胎及數(shù)輻條安裝,包含一輪圈本體以及多數(shù)安裝在該輪圈本體的一安裝空間內的錨件;該輪圈本體包括兩環(huán)側壁、一銜接環(huán)壁,以及兩左右間隔且由該等環(huán)側壁的徑向內端相向延伸的架靠環(huán)壁,安裝空間上具有一介于該等架靠環(huán)壁間的開口,該等錨件則具有一架設在架靠環(huán)壁上的錨件底壁,在該錨件底壁上開設一供輻條安裝并對應開口的組裝孔。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借將組裝孔設在錨件上,可適應直桿條狀的輻條的安裝,且當輪胎架設在該銜接環(huán)壁及環(huán)側壁間時,可以避免氣體外泄,各錨件的錨件底壁對應輪圈本體的開口,也可以讓錨件的顏色和輪圈本體為不同色的搭配,借以增進輪圈整體色彩的變化性。
圖1是一種公知輪圈的組合剖視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輪圈的第一具體實施例的一使用狀態(tài)參考圖,顯示該輪圈和一輪胎、數(shù)輻條及一花轂間的對應關系;圖3是該具體實施例的一局部結構立體分解圖;圖4是該具體實施例的一局部結構側視圖;圖5是該具體實施例的一組合剖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輪圈的第二具體實施例的一局部結構立體分解圖;圖7是該第二具體實施例的一局部結構的側視圖;圖8本實用新型輪圈的第三具體實施例的一組合剖視圖;圖9是本實用新型輪圈的第四具體實施例的一局部結構的立體圖,單獨顯示該輪圈的一錨件;及圖10是本實用新型輪圈的第五具體實施例的一未完整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獨立錨接式輪圈進行詳細說明參閱圖2、3,本實用新型輪圈2的第一具體實施例是可供一輪胎21安裝,并利用多數(shù)輻條22和一花轂23結合,上述輻條22具有一安插在輪圈2上的安裝頭221,以及一連接在花轂23及安裝頭221間的條狀撐延段222。本實用新型的輪圈2包含一輪圈本體3,以及數(shù)個數(shù)量和輻條22配合的錨件4。
該輪圈本體3包括兩左右間隔的環(huán)側壁31、一銜接在該等環(huán)側壁31間的銜接環(huán)壁32,以及兩左右間隔且銜接在該銜接環(huán)壁32及該等環(huán)側壁31中的其中之一間的連接環(huán)壁33,上述環(huán)側壁31都具有一鄰近花轂23的徑向內端311,以及一遠離花轂23并相向突出的徑向外端312,該輪胎21就是架設在該等環(huán)側壁31的徑向外端312及銜接環(huán)壁32間。本實用新型的輪圈本體3更包括兩個左右間隔且由該等環(huán)側壁31的徑向內端311相向延伸的架靠環(huán)壁34,以及一由該等連接環(huán)壁33、部分的環(huán)側壁31以及該等架靠環(huán)壁34界定而成的安裝空間35,上述安裝空間35具有一位于該等架靠環(huán)壁34間的開口351。
配合圖4,本實用新型的錨件4在實施例中是多數(shù)個等距離地安裝在輪圈本體3的安裝空間35內,包括兩左右間隔并和該等環(huán)側壁31相貼靠的錨件側壁41、一銜接在該錨件側壁41間并和連接環(huán)壁33及部分銜接環(huán)壁32貼靠的錨件頂壁42,以及一銜接在該等錨件側壁41間并朝向開口351的錨件底壁43。其中該錨件底壁43上具有兩段左右間隔的增厚段431,以及一銜接在該等增厚段431間的銜接段432,在該等增厚段431中的其中之一上開設一個斜向的第一組裝孔433,而該等輻條22的安裝頭221就是插經第一組裝孔433后供撐延段222螺設結合。
參閱圖3、4、5,本實用新型的輪圈2在組裝時,是將預定數(shù)量的錨件4安裝在已加工彎曲成圈狀但尚未焊接成一體而留有銜接口端的輪圈本體3上,再將輪圈本體3的銜接縫焊合,然后依據(jù)輻條22安裝位置的需要以上膠、焊接或是鉚接等等可行的結合方式,將錨件4固定在輪圈本體3的預定位置,而該等輻條22的安裝頭221是插設在錨件底壁43的第一組裝孔433上,每一輻條22的撐延段222的一端則是螺鎖在該等安裝頭221上,如此,就可以完成輻條22的安裝作業(yè)。本實用新型前述結構中,由于銜接環(huán)壁32不需要設置供輻條22的安裝頭221安插的銑孔,因此,當輪胎21架設在該銜接環(huán)壁32及環(huán)側壁31間時,可以避免氣體外泄,而本實用新型各錨件4的錨件底壁43是對應輪圈本體3的開口351,前述結構也可以讓錨件4的顏色和輪圈本體3為不同色的搭配,借以增進輪圈2整體色彩的變化性。
參閱圖6、7,本實用新型輪圈2的第二具體實施例也包含一輪圈本體3及多數(shù)個錨件4(圖6只示意1個),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和第一實施例的差別在于該錨件4的長度增加,在錨件4的錨件底壁43上除了設置該第一組裝孔433外,也增設一個和第一組裝孔433左右間隔的第二組裝孔434,前述第一及第二組裝孔433、434分別對應該錨件底壁43的該等增厚段431。借該第二組裝孔434的增設,可以使錨件4適合供兩條輻條22一起安裝,以減少錨件4安裝的數(shù)量。當然,本實用新型也可以在同一錨件4上設置三個、四個....組裝孔,也就是說,本實用新型錨件4上的組裝孔數(shù)量并不以單一為限。
參閱圖8,本實用新型輪圈的第三具體實施例也包含一輪圈本體3及數(shù)個錨件4,其中該輪圈本體3也包括兩個環(huán)側壁31、一銜接環(huán)壁32、兩架靠環(huán)壁34,以及一安裝空間35。上述銜接環(huán)壁32是往徑向內側內凹,該等錨件4的形狀也和安裝空間35配合,具有一內凹的錨件頂壁42,借該等輪圈本體3及錨件4截面形狀的改變,同樣可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參閱圖9,本實用新型第四具體實施例的輪圈同樣包含一圖中未示出的輪圈本體,以及數(shù)個錨件4,該錨件4也包括錨件側壁41、錨件頂壁42及錨件底壁43,其中,該錨件底壁43中央部位具有一厚度增加的增厚段431,在對應該增厚段431的位置開設一第一組裝孔433及一第二組裝孔434,借錨件4構造的改變,可以讓架設其上的輻條的徑向外端位于同一個平面。
參閱圖10,本實用新型第五具體實施例的輪圈也包含一輪圈本體3及數(shù)個錨件4,其中該輪圈本體3的該等環(huán)側壁31上都具有數(shù)個相間隔并往徑向外側經銑削而凹陷的凹陷部313,上述凹陷部313可以使輪圈具有輕量化的效果,同時讓錨件4在安裝上更方便。
由以上說明可知,本實用新型改變該輪圈本體3及錨件4的構造,不僅使得輪圈本體3上不必銑孔,適合供無內胎的輪胎21安裝,該項結構也可以將供輻條22安裝的位置由側邊移到錨件4的錨件底壁43上,使一般規(guī)格的輻條22都可以安裝,不必特別制造配合的輻條22。同時利用該錨件4的錨件底壁43對應輪圈本體3的開口351,且錨件4是一個獨立外加的元件,表面處理時可獨立施以不同且較鮮明顏色的結構,使輪圈本體3及錨件4間能夠組合形成一個具有色彩變化性的輪圈2,由于該等錨件4是等距離地安裝在該輪圈本體3上,因此,當輪圈2在轉動時,也可以產生生動的色彩變化性。
權利要求1.一種獨立錨接式輪圈,可安裝一輪胎及數(shù)輻條,包含一輪圈本體,以及數(shù)個安裝在輪圈本體上的錨件,其中,該輪圈本體包括兩左右間隔且分別具有一徑向內端的環(huán)側壁、一銜接在該等環(huán)側壁間的銜接環(huán)壁,以及一由該等環(huán)側壁及銜接環(huán)壁界定而成并供該等錨件安裝的安裝空間;其特征在于該輪圈本體更包括兩個左右間隔且由該等環(huán)側壁的徑向內端相向延伸的架靠環(huán)壁,所述安裝空間上具有一介于該等架靠環(huán)壁間的開口;該等錨件都包括一架設在該等架靠環(huán)壁上的錨件底壁,在錨件底壁上開設一供輻條安裝的第一組裝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獨立錨接式輪圈,其特征在于該錨件底壁上具有兩段左右間隔且其中之一對應第一組裝孔的增厚段。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獨立錨接式輪圈,其特征在于該第一組裝孔對應該安裝空間的開口。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獨立錨接式輪圈,其特征在于該錨件底壁上更具有一第二組裝孔,上述第二組裝孔和第一組裝孔左右間隔設置地對應該等增厚段。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獨立錨接式輪圈,其特征在于該等第一及第二組裝孔都對應所述安裝空間的開口。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獨立錨接式輪圈,其特征在于該輪圈本體的銜接環(huán)壁是往徑向內側凹設。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獨立錨接式輪圈,其特征在于該等環(huán)側壁更具有一和徑向內端間隔并和銜接環(huán)壁共同夾持輪胎的徑向外端。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獨立錨接式輪圈,其特征在于該錨件上更包括兩左右間隔的錨件側壁,在該錨件底壁上具有一厚度增厚且位于該等錨件側壁中間的增厚段,該第一組裝孔對應該增厚段。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獨立錨接式輪圈,其特征在于該錨件底壁上更具有一設在增厚段上并和第一組裝孔位于同一平面上的第二組裝孔。
專利摘要一種可供一輪胎及數(shù)輻條安裝的獨立錨接式輪圈,包含一輪圈本體,以及多數(shù)安裝在該輪圈本體的一安裝空間內的錨件;該輪圈本體包括兩環(huán)側壁、一銜接環(huán)壁,以及兩左右間隔且由該等環(huán)側壁的徑向內端相向延伸的架靠環(huán)壁,而該安裝空間上具有一介于該等架靠環(huán)壁間的開口,該等錨件則具有一架設在架靠環(huán)壁上的錨件底壁,在該錨件底壁上開設一供輻條安裝并對應開口的組裝孔。借將組裝孔設在錨件上,可以使輪圈適合供無內胎的輪胎安裝,而借錨件底壁對應輪圈本體的開口,可增進輪圈色彩變化性。
文檔編號B60B1/04GK2701668SQ20042004784
公開日2005年5月25日 申請日期2004年3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3月30日
發(fā)明者陳朝穎 申請人:亞獵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