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動力源物流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多動力源物流系統(tǒng),其包括地下部分,地面部分,地上部分;所述地下部分包括供電體,探測機構,地下部分控制器;所述地面部分包括沿所述供電體設置的軌道,所述軌道沿金屬材料堆放區(qū)進行設置;所述地上部分包括物流總控單元,軌道物流車;所述軌道物流車包括行車能量機構,車輛承載體;所述行車能量機構用于為所述軌道物流車提供混合動力;所述行車能量機構包括受電體,儲電體,發(fā)電體。
【專利說明】
一種多動力源物流系統(tǒng)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物流系統(tǒng)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多動力源物流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物流運輸系統(tǒng)一般采用傳統(tǒng)的燃料驅動方式作為物流系統(tǒng)運行的動力,一方面,燃料驅動不符合當前環(huán)保的要求,另一方面,燃料驅動方式的成本較大,不利于物流企業(yè)的良性發(fā)展。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多動力源物流系統(tǒng),其包括地下部分,地面部分,地上部分;
[0004]所述地下部分包括供電體,探測機構,地下部分控制器;所述探測機構用于為供電體是否向外供電提供觸發(fā)信號;所述地下部分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供電體及探測機構;
[0005]所述地面部分包括沿所述供電體設置的軌道,所述軌道沿金屬材料堆放區(qū)進行設置;
[0006]所述地上部分包括物流總控單元,軌道物流車;
[0007]所述物流總控單元用于控制所述軌道物流車及所述地下部分控制器;
[0008]所述軌道物流車至少為兩輛;
[0009]所述軌道物流車包括行車能量機構,車輛承載體;所述行車能量機構用于為所述軌道物流車提供混合動力;
[0010 ]所述行車能量機構包括受電體,儲電體,發(fā)電體;
[0011]所述受電體包括受電體控制器,受電側線圈,受電側電能轉換器;所述受電體用于獲取來自于供電體發(fā)出的電能,并將其提供至儲電體;所述供電體與所述受電體之間采用諧振供電形式進行能量傳遞;
[0012]所述儲電體用于存儲電能,并將電能提供至所述行車驅動機構,所述儲電體通過電池,電容,或電池與電容的組合實現(xiàn);
[0013]所述發(fā)電體包括第一發(fā)電體,第二發(fā)電體,第三發(fā)電體;
[0014]所述第一發(fā)電體為燃料發(fā)電機,所述燃料為汽油,柴油,乙醇,液態(tài)氫,液態(tài)天然氣;
[0015]所述第二發(fā)電體為壓縮空氣發(fā)電機,所述壓縮空氣發(fā)電機基于壓縮空氣罐所提供的壓縮空氣產生電能;
[0016]所述第三發(fā)電體為光伏太陽能板,所述光伏太陽能板基于MPPT控制;所述光伏太陽能板設置于所述軌道物流車的頂部;
[0017]所述車輛承載體用于承載被所述金屬材料移載設備轉移至所述軌道物流車上的金屬材料,所述車輛承載體為矩形,其四邊均設置有擋板,用于防止金屬材料滑落。
[0018]具體地,所述供電體包括供電體控制器,兩個以上供電側線圈,供電側線圈驅動器,供電側電能轉換器,供電側電能機構;一個供電側線圈與一個供電側線圈驅動器對應設置,每個供電側線圈與與其對應設置的供電側線圈驅動器構成一個供電單體。
[0019]具體地,所述探測機構包括探測控制器,兩個以上的探測頭,所述探測頭與所述供電單體對應設置;所述探測頭通過所述地面部分向上設置,用于查找軌道物流車上的信標器,并與所述信標器進行第一信息交互;
[0020]所述探測頭沿所述軌道進行設置,當探測頭探測到所述軌道物流車上的信標器接近時,發(fā)送信號至地下部分控制器,所述地下部分控制器控制與該所述探測頭對應的供電單體接通,向外提供無線電能。
[0021 ] 具體地,所述軌道物流車還包括行車機構,行車驅動機構,車輛本體,車輛承載體,車輛總控機構,車輛計量機構,車輛物聯(lián)機構,車輛控制機構,信標器,金屬材料移載設備;
[0022]所述行車機構包括抓軌,運動輪,其用于接受行車驅動機構的作用力,驅動車輛進行運動;
[0023]所述行車驅動機構用于驅動所述行車機構;
[0024]所述車輛本體用于安裝所述行車機構,行車驅動機構,行車能量機構,車輛本體,車輛承載體,車輛總控機構,車輛計量機構,車輛物聯(lián)機構,車輛控制機構,信標器,金屬材料移載設備;
[0025]所述車輛總控機構,其用于控制所述軌道物流車;
[0026]所述車輛計量機構,其用于對承載于所述軌道物流車上的金屬材料的質量進行計量;
[0027]所述車輛物聯(lián)機構,其用于與所述物流總控單元進行信息交互,發(fā)送車輛信息,金屬材料信息至所述物流總控單元,并接受所述物流總控單元的控制命令;
[0028]所述車輛控制機構用于控制所述軌道物流車;
[0029]所述金屬材料移載設備設置于所述軌道物流車上,用于將金屬材料移載至所述軌道物流車上。
[0030]具體地,所述物流總控單元,其由物流中央控制器,物流視頻監(jiān)視系統(tǒng),物流總控物聯(lián)機構組成;所述物流中央控制器,其用于信息處理;
[0031]所述物流視頻監(jiān)視系統(tǒng),其用于監(jiān)視運輸過程中的金屬材料,以及存放于所述金屬材料堆放區(qū)的金屬材料。
[0032]具體地,所述物流總控物聯(lián)機構,其用于與所述車輛物聯(lián)機構進行信息交互,獲取所述車輛物聯(lián)機構發(fā)送的車輛信息,金屬材料信息,并將所述物流總控單元的控制命令發(fā)送至所述車輛物聯(lián)機構。
[0033]具體地,所述物流總控物聯(lián)機構與所述車輛物聯(lián)機構之間采用雙向冗余通信方式進行信息傳遞,所述物流總控物聯(lián)機構可以向所述車輛物聯(lián)機構傳送信息,所述車輛物聯(lián)機構可以同時向所述物流總控物聯(lián)機構傳送信息,所述物流總控物聯(lián)機構與所述車輛物聯(lián)機構之間具有兩條獨立的通信線路,所述兩條獨立的通信線路包括第一通信線路及第二通信線路;所述第一通信線路和所述第二通信線路為無線通信。
[0034]具體地,所述物流總控物聯(lián)機構與所述車輛物聯(lián)機構之間進行通信連接時需要進行信息驗證,以保證所接收到的信息不是無關的第三方所發(fā)出的,所述信息驗證為信息發(fā)送方在傳遞的信息命令前加入預定編碼,信息接收方在接收到信息后先對所述預定編碼進行校驗,通過驗證后再接收信息發(fā)送方發(fā)來的信息命令。
[0035]具體地,所述金屬材料移載設備從所述車輛總控機構獲取控制命令,所述金屬材料移載設備從所述行車能量機構獲取電能。
[0036]具體地,所述金屬材料移載設備為吊臂,機械爪,或貨叉。
[0037]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金屬材料運輸專用混合動力系統(tǒng),其可以實現(xiàn)環(huán)保及物流企業(yè)低成本運行的優(yōu)點。
【附圖說明】
[003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它附圖。
[0039]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行車能量機構的結構圖。
[0040]圖中符號說明:1_行車能量機構,2-受電體,3-儲電體,4-發(fā)電體,5-第一發(fā)電體,6-第二發(fā)電體,7-第三發(fā)電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41]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42]請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多動力源物流系統(tǒng),其包括地下部分,地面部分,地上部分;
[0043]所述地下部分包括供電體,探測機構,地下部分控制器;所述探測機構用于為供電體是否向外供電提供觸發(fā)信號;所述地下部分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供電體及探測機構;
[0044]所述地面部分包括沿所述供電體設置的軌道,所述軌道沿金屬材料堆放區(qū)進行設置;
[0045]所述地上部分包括物流總控單元,軌道物流車;
[0046]所述物流總控單元用于控制所述軌道物流車及所述地下部分控制器;
[0047]所述軌道物流車至少為兩輛;
[0048]所述軌道物流車包括行車能量機構,車輛承載體;所述行車能量機構用于為所述軌道物流車提供混合動力;
[0049 ]所述行車能量機構包括受電體,儲電體,發(fā)電體;
[0050]所述受電體包括受電體控制器,受電側線圈,受電側電能轉換器;所述受電體用于獲取來自于供電體發(fā)出的電能,并將其提供至儲電體;所述供電體與所述受電體之間采用諧振供電形式進行能量傳遞;
[0051]所述儲電體用于存儲電能,并將電能提供至所述行車驅動機構,所述儲電體通過電池,電容,或電池與電容的組合實現(xiàn);
[0052]所述發(fā)電體包括第一發(fā)電體,第二發(fā)電體,第三發(fā)電體;
[0053]所述第一發(fā)電體為燃料發(fā)電機,所述燃料為汽油,柴油,乙醇,液態(tài)氫,液態(tài)天然氣;[〇〇54]所述第二發(fā)電體為壓縮空氣發(fā)電機,所述壓縮空氣發(fā)電機基于壓縮空氣罐所提供的壓縮空氣產生電能;[〇〇55]所述第三發(fā)電體為光伏太陽能板,所述光伏太陽能板基于MPPT控制;所述光伏太陽能板設置于所述軌道物流車的頂部;
[0056]所述車輛承載體用于承載被所述金屬材料移載設備轉移至所述軌道物流車上的金屬材料,所述車輛承載體為矩形,其四邊均設置有擋板,用于防止金屬材料滑落。
[0057]具體地,所述供電體包括供電體控制器,兩個以上供電側線圈,供電側線圈驅動器,供電側電能轉換器,供電側電能機構;一個供電側線圈與一個供電側線圈驅動器對應設置,每個供電側線圈與與其對應設置的供電側線圈驅動器構成一個供電單體。
[0058]具體地,所述探測機構包括探測控制器,兩個以上的探測頭,所述探測頭與所述供電單體對應設置;所述探測頭通過所述地面部分向上設置,用于查找軌道物流車上的信標器,并與所述信標器進行第一信息交互;
[0059]所述探測頭沿所述軌道進行設置,當探測頭探測到所述軌道物流車上的信標器接近時,發(fā)送信號至地下部分控制器,所述地下部分控制器控制與該所述探測頭對應的供電單體接通,向外提供無線電能。
[0060]具體地,所述軌道物流車還包括行車機構,行車驅動機構,車輛本體,車輛承載體, 車輛總控機構,車輛計量機構,車輛物聯(lián)機構,車輛控制機構,信標器,金屬材料移載設備;
[0061]所述行車機構包括抓軌,運動輪,其用于接受行車驅動機構的作用力,驅動車輛進行運動;
[0062]所述行車驅動機構用于驅動所述行車機構;
[0063]所述車輛本體用于安裝所述行車機構,行車驅動機構,行車能量機構,車輛本體, 車輛承載體,車輛總控機構,車輛計量機構,車輛物聯(lián)機構,車輛控制機構,信標器,金屬材料移載設備;
[0064]所述車輛總控機構,其用于控制所述軌道物流車;
[0065]所述車輛計量機構,其用于對承載于所述軌道物流車上的金屬材料的質量進行計量;
[0066]所述車輛物聯(lián)機構,其用于與所述物流總控單元進行信息交互,發(fā)送車輛信息,金屬材料信息至所述物流總控單元,并接受所述物流總控單元的控制命令;
[0067]所述車輛控制機構用于控制所述軌道物流車;
[0068]所述金屬材料移載設備設置于所述軌道物流車上,用于將金屬材料移載至所述軌道物流車上。
[0069]具體地,所述物流總控單元,其由物流中央控制器,物流視頻監(jiān)視系統(tǒng),物流總控物聯(lián)機構組成;所述物流中央控制器,其用于信息處理;
[0070]所述物流視頻監(jiān)視系統(tǒng),其用于監(jiān)視運輸過程中的金屬材料,以及存放于所述金屬材料堆放區(qū)的金屬材料。
[0071]具體地,所述物流總控物聯(lián)機構,其用于與所述車輛物聯(lián)機構進行信息交互,獲取所述車輛物聯(lián)機構發(fā)送的車輛信息,金屬材料信息,并將所述物流總控單元的控制命令發(fā)送至所述車輛物聯(lián)機構。
[0072]具體地,所述物流總控物聯(lián)機構與所述車輛物聯(lián)機構之間采用雙向冗余通信方式進行信息傳遞,所述物流總控物聯(lián)機構可以向所述車輛物聯(lián)機構傳送信息,所述車輛物聯(lián)機構可以同時向所述物流總控物聯(lián)機構傳送信息,所述物流總控物聯(lián)機構與所述車輛物聯(lián)機構之間具有兩條獨立的通信線路,所述兩條獨立的通信線路包括第一通信線路及第二通信線路;所述第一通信線路和所述第二通信線路為無線通信。
[0073]具體地,所述物流總控物聯(lián)機構與所述車輛物聯(lián)機構之間進行通信連接時需要進行信息驗證,以保證所接收到的信息不是無關的第三方所發(fā)出的,所述信息驗證為信息發(fā)送方在傳遞的信息命令前加入預定編碼,信息接收方在接收到信息后先對所述預定編碼進行校驗,通過驗證后再接收信息發(fā)送方發(fā)來的信息命令。
[0074]具體地,所述金屬材料移載設備從所述車輛總控機構獲取控制命令,所述金屬材料移載設備從所述行車能量機構獲取電能。
[0075]具體地,所述金屬材料移載設備為吊臂,機械爪,或貨叉。
[0076]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多動力源物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部分,地面部分,地上部分; 所述地下部分包括供電體,探測機構,地下部分控制器;所述探測機構用于為供電體是否向外供電提供觸發(fā)信號;所述地下部分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供電體及探測機構; 所述地面部分包括沿所述供電體設置的軌道,所述軌道沿金屬材料堆放區(qū)進行設置; 所述地上部分包括物流總控單元,軌道物流車; 所述物流總控單元用于控制所述軌道物流車及所述地下部分控制器; 所述軌道物流車至少為兩輛; 所述軌道物流車包括行車能量機構,車輛承載體;所述行車能量機構用于為所述軌道物流車提供混合動力; 所述行車能量機構包括受電體,儲電體,發(fā)電體; 所述受電體包括受電體控制器,受電側線圈,受電側電能轉換器;所述受電體用于獲取來自于供電體發(fā)出的電能,并將其提供至儲電體;所述供電體與所述受電體之間采用諧振供電形式進行能量傳遞; 所述儲電體用于存儲電能,并將電能提供至所述行車驅動機構,所述儲電體通過電池,電容,或電池與電容的組合實現(xiàn); 所述發(fā)電體包括第一發(fā)電體,第二發(fā)電體,第三發(fā)電體; 所述第一發(fā)電體為燃料發(fā)電機,所述燃料為汽油,柴油,乙醇,液態(tài)氫,液態(tài)天然氣;所述第二發(fā)電體為壓縮空氣發(fā)電機,所述壓縮空氣發(fā)電機基于壓縮空氣罐所提供的壓縮空氣廣生電能; 所述第三發(fā)電體為光伏太陽能板,所述光伏太陽能板基于MPPT控制;所述光伏太陽能板設置于所述軌道物流車的頂部; 所述車輛承載體用于承載被所述金屬材料移載設備轉移至所述軌道物流車上的金屬材料,所述車輛承載體為矩形,其四邊均設置有擋板,用于防止金屬材料滑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動力源物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電體包括供電體控制器,兩個以上供電側線圈,供電側線圈驅動器,供電側電能轉換器,供電側電能機構;一個供電側線圈與一個供電側線圈驅動器對應設置,每個供電側線圈與與其對應設置的供電側線圈驅動器構成一個供電單體。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動力源物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所述探測機構包括探測控制器,兩個以上的探測頭,所述探測頭與所述供電單體對應設置;所述探測頭通過所述地面部分向上設置,用于查找軌道物流車上的信標器,并與所述信標器進行第一信息交互; 所述探測頭沿所述軌道進行設置,當探測頭探測到所述軌道物流車上的信標器接近時,發(fā)送信號至地下部分控制器,所述地下部分控制器控制與該所述探測頭對應的供電單體接通,向外提供無線電能。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多動力源物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所述軌道物流車還包括行車機構,行車驅動機構,車輛本體,車輛承載體,車輛總控機構,車輛計量機構,車輛物聯(lián)機構,車輛控制機構,信標器,金屬材料移載設備; 所述行車機構包括抓軌,運動輪,其用于接受行車驅動機構的作用力,驅動車輛進行運動; 所述行車驅動機構用于驅動所述行車機構; 所述車輛本體用于安裝所述行車機構,行車驅動機構,行車能量機構,車輛本體,車輛承載體,車輛總控機構,車輛計量機構,車輛物聯(lián)機構,車輛控制機構,信標器,金屬材料移載設備; 所述車輛總控機構,其用于控制所述軌道物流車; 所述車輛計量機構,其用于對承載于所述軌道物流車上的金屬材料的質量進行計量; 所述車輛物聯(lián)機構,其用于與所述物流總控單元進行信息交互,發(fā)送車輛信息,金屬材料信息至所述物流總控單元,并接受所述物流總控單元的控制命令; 所述車輛控制機構用于控制所述軌道物流車; 所述金屬材料移載設備設置于所述軌道物流車上,用于將金屬材料移載至所述軌道物流車上。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多動力源物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流總控單元,其由物流中央控制器,物流視頻監(jiān)視系統(tǒng),物流總控物聯(lián)機構組成;所述物流中央控制器,其用于信息處理; 所述物流視頻監(jiān)視系統(tǒng),其用于監(jiān)視運輸過程中的金屬材料,以及存放于所述金屬材料堆放區(qū)的金屬材料。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多動力源物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流總控物聯(lián)機構,其用于與所述車輛物聯(lián)機構進行信息交互,獲取所述車輛物聯(lián)機構發(fā)送的車輛信息,金屬材料信息,并將所述物流總控單元的控制命令發(fā)送至所述車輛物聯(lián)機構。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動力源物流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材料移載設備為吊臂,機械爪,或貨叉。
【文檔編號】B60L8/00GK205706201SQ201620580193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14日
【發(fā)明人】包宇航, 沈林琴
【申請人】湖州華新金屬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