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毛片基地免费,国产国语一级毛片,免费国产成人高清在线电影,中天堂国产日韩欧美,中国国产aa一级毛片,国产va欧美va在线观看,成人不卡在线

一種具有高度調整以及懸浮功能的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080897閱讀:1378來源:國知局
一種具有高度調整以及懸浮功能的座椅的制造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座椅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具有高度調整以及懸浮功能的座椅。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對機動車輛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其中,機動車輛中的座椅是各類車輛中一個相對重要的、直接與駕乘人員相關聯的部件。

對于機動車輛來說,由于駕乘人員的身高存在差異,為了保證駕乘人員的舒適性,座椅中設置高度調整裝置是每款車輛的必要選擇。機動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當路過凹凸不平的路面時會產生激勵而引起車身震動,通過車底板、座椅傳遞給人的身體,引起人體全身的震動。超過人體生理界限的震動會對駕乘人員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的影響,從而導致駕駛人員注意力不集中,嚴重地甚至引發(fā)惡性交通事故。因此,人們對于座椅的減震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以達到改善車輛的平順性以及滿足司乘人員舒適性的要求。

以汽車為例,汽車座椅的舒適度是汽車座椅設計過程中較為關鍵的因素。為了解決汽車座椅存在的上述問題,現有的汽車座椅一般都安裝有高度調整裝置以及減震裝置,以適應不同的駕乘人員以及緩解汽車在行駛過程中由于顛簸震動給駕乘人員帶來的不舒服感。然而,現如今的汽車座椅高度調整裝置調整不便,結構復雜,且減震裝置大多數設計不合理,其能調整范圍受限制,減震量不足、晃動嚴重,不能達到最佳的減震效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高度調整以及懸浮功能的座椅,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機動車輛座椅高度調整不便以及減震裝置結構復雜、減震效果差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具有高度調整以及懸浮功能的座椅,包括轉軸、用于調節(jié)座椅高度的高度調整裝置、用于座椅減震的懸浮裝置和用于固定限制所述座椅高度的限位件。

所述高度調整裝置和所述限位件均樞接在所述轉軸上,且所述高度調整裝置與所述限位件為可拆卸式固定連接。

所述懸浮裝置包括氣閥、擺動臂和第一連接板。

所述第一連接板樞接在所述轉軸上,所述氣閥固接于所述第一連接板上,所述氣閥包括設置于其同側的充氣開關和放氣開關。

所述擺動臂鉸接于所述第一連接板上,所述擺動臂連接用于驅動其往復擺動的所述限位件,所述擺動臂擺動到與所述充氣開關相應位置時觸發(fā)所述充氣開關,所述擺動臂擺動到與所述放氣開關相應位置時觸發(fā)所述放氣開關。

所述氣閥與座椅上的空氣彈簧氣路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高度調整裝置包括第二連接板以及與所述限位件連接的推桿,所述推桿鉸接于所述第二連接板上,所述推桿連接有驅動其脫離或接觸所述限位件的動力閥,所述動力閥設置于所述第二連接板上,所述第二連接板樞接在所述轉軸上。

進一步的,所述擺動臂包括相對設置的近端面和遠端面,所述近端面靠近所述氣閥,所述遠端面遠離所述氣閥。

所述近端面向外凸出有凸弧形面,所述遠端面向內凹陷有凹弧形面。

所述限位件上固接有撥動體,所述撥動體位于擺動臂的所述凹弧形面內并能撥動所述擺動臂擺動。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連接板上設有圓柱軸;所述擺動臂的所述近端面設有與所述圓柱軸相配合的弧形凹口。

進一步的,所述限位件為扇形齒輪。

進一步的,所述推桿包括轉動部和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與所述扇形齒輪相嚙合,所述動力閥設置于所述推桿設有轉動部的一端。

所述限位部呈弧形結構;該弧形結構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與所述扇形齒輪相嚙合,所述第二端部與所述第二連接板鉸接,且所述第二端部位于所述扇形齒輪和所述第二連接板之間的空間位置處。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端部與所述扇形齒輪相嚙合的端部為金屬材質。

進一步的,所述第二連接板上固接有與其端面相垂直的銷柱,所述扇形齒輪上設有供所述銷柱滑動的扇形槽。

進一步的,所述銷柱在所述扇形槽內滑動的行程為座椅高度的調節(jié)范圍。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具有高度調整以及懸浮功能的座椅能產生如下有益效果:

該座椅具有高度調整裝置、懸浮裝置和限位件;高度調整裝置和限位件均樞接在轉軸上。其中,高度調整裝置與限位件為可拆卸式固定連接。當需要調整座椅高度時,高度調整裝置與限位件脫離,高度調整裝置繞轉軸轉動帶動座椅上升或下降,實現座椅高度的調整,使得調整更加方便。座椅調整至合適的高度后,高度調整裝置與限位件接觸。當行駛路面凹凸不平時,座椅上、下浮動,會驅動高度調整裝置帶動限位件繞轉軸轉動,進而帶動擺動臂擺動,從而觸發(fā)氣閥的充氣或放氣開關,其中,氣閥與座椅上的空氣彈簧氣路連接。由于座椅上、下浮動時會導致擺動臂的擺動方向不同,從而觸發(fā)不同的開關,當座椅上浮時,擺動臂按壓放氣開關,座椅上的空氣彈簧放氣,使座椅降低;當座椅下浮時,擺動臂按壓充氣開關,座椅上的空氣彈簧充氣,使座椅上升;通過以上設置完成座椅的上升或下降動作,使得座椅不會因路面凹凸不平而使震動的幅度過大,實現減震功能,從而提高駕乘人員的舒適度。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氣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氣動機構的結構示意圖,其中,隱藏了第一連接板;

圖3為圖2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2中所示擺動臂的結構示意圖其中;

圖5為圖3的背面結構示意圖,其中,隱藏了第二連接板。

附圖標記:

1-氣閥 2-擺動臂 3-第一連接板

4-轉軸 5-撥動體 6-扇形齒輪

7-推桿 8-第二連接板 9-動力閥

10-銷柱

101-充氣開關 102-放氣開關 201-近端面

202-遠端面 203-弧形凹口 301-圓柱軸

601-扇形槽 701-第一端部 702-第二端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guī)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本實施例是一種具有高度調整以及懸浮功能的座椅,參照圖1和圖2所示,包括轉軸4、用于調節(jié)座椅高度的高度調整裝置、用于座椅減震的懸浮裝置和用于固定限制所述座椅高度的限位件;高度調整裝置和限位件均樞接在轉軸4上,且高度調整裝置與限位件為可拆卸式固定連接;懸浮裝置包括氣閥1、擺動臂2和第一連接板3;第一連接板3樞接在轉軸4上,氣閥1固接于第一連接板3上,氣閥1包括設置于其同側的充氣開關101和放氣開關102;擺動臂2鉸接于第一連接板3上,擺動臂2連接用于驅動其往復擺動的限位件,擺動臂2擺動到與充氣開關101相應位置時觸發(fā)充氣開關101,擺動臂2擺動到與放氣開關102相應位置時觸發(fā)放氣開關102;氣閥1與座椅上的空氣彈簧氣路連接。

該座椅具有高度調整裝置、懸浮裝置和限位件。高度調整裝置和限位件均樞接在轉軸4上。其中,高度調整裝置與限位件為可拆卸式固定連接。當需要調整座椅高度時,高度調整裝置與限位件脫離,高度調整裝置繞轉軸4轉動帶動座椅上升或下降,實現座椅高度的調整,使得調整更加方便。座椅調整至合適的高度后,高度調整裝置與限位件接觸。

此時,當行駛路面凹凸不平時,座椅上、下浮動,會驅動高度調整裝置帶動限位件繞轉軸4轉動,進而帶動擺動臂2擺動,從而觸發(fā)氣閥1的充氣開關101或放氣開關102,其中,氣閥1與座椅上的空氣彈簧氣路連接。由于座椅上、下浮動時會導致擺動臂2的擺動方向不同,從而觸發(fā)不同的開關,當座椅上浮時,擺動臂按壓放氣開關102,座椅上的空氣彈簧放氣,使座椅降低;當座椅下浮時,擺動臂按壓充氣開關101,座椅上的空氣彈簧充氣,使座椅上升;通過以上設置完成座椅的上升或下降動作,使得座椅不會因路面凹凸不平而使震動的幅度過大,實現減震功能,從而提高駕乘人員的舒適度。

參照圖3所示,高度調整裝置與限位件為可拆卸式固定連接的一種具體結構形式為:

高度調整裝置包括第二連接板8以及與限位件連接的推桿7,推桿7鉸接于第二連接板8上,推桿7連接有驅動其脫離或接觸限位件的動力閥9,動力閥9設置于第二連接板8上,第二連接板8樞接在轉軸4上。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其他能夠實現相同效果的結構形式。

參照圖2和圖4所示,其中,擺動臂2的一種具體結構形式為:

擺動臂2包括相對設置的近端面201和遠端面202,近端面201靠近氣閥1,遠端面202遠離氣閥1;近端面201向外凸出有凸弧形面,遠端面202向內凹陷有凹弧形面;其中,限位件上固接有撥動體5,撥動體5位于擺動臂2的凹弧形面內并能撥動擺動臂2擺動。

請繼續(xù)參照圖1,第一連接板3上設有圓柱軸301;擺動臂2的近端面201設有與圓柱軸301相配合的弧形凹口203,以實現擺動臂2的擺動。

本實施例中,限位件可選用扇形齒輪6。

參照圖5所示,推桿7包括轉動部和限位部,限位部與扇形齒輪6相嚙合,動力閥9設置于推桿7設有轉動部的一端。

具體地,限位部呈弧形結構;該弧形結構包括第一端部701和第二端部702,第一端部701與扇形齒輪6相嚙合,第二端部702與第二連接板8鉸接,且第二端部702位于扇形齒輪6和第二連接板8之間的空間位置處。

其中,第一端部701與扇形齒輪6相嚙合的端部為金屬材質,減少推桿7與扇形齒輪6嚙合部分在長期接觸或脫離情況下被磨損的可能,提高兩者的使用壽命。

參照圖3所示,第二連接板8上固接有與其端面相垂直的銷柱10,扇形齒輪6上設有供銷柱10滑動的扇形槽601。

其中,銷柱10在扇形槽601內滑動的行程為座椅高度的調節(jié)范圍。當座椅調節(jié)至扇形槽601的兩端位置處時,即人工不再能夠向上或向下調節(jié)座椅。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高度調整包括座椅自身高度的調整以及座椅處在某一高度時具有懸浮功能實現對座椅的微調功能。

座椅的高度調整原理:

座椅上設有升降按鈕,使用者按住上升或下降按鈕后,動力閥9推動推桿7,使推桿7的第一端部701與扇形齒輪6脫離,即兩者不再是嚙合狀態(tài);這時,座椅上設置的另一氣路給座椅底部的空氣彈簧充氣或放氣,實現座椅的上升或下降;與此同時,固接在第二連接板8上的銷柱10會在扇形槽601內滑動,使用者松開上升或下降按鈕后,銷柱10會停留在扇形槽601內;動力閥9在復位彈簧的作用下迫使推桿7復位,此時推桿7的第一端部701與扇形齒輪6重新嚙合。

其中,扇形齒輪6樞接在轉軸4上,其樞接為緊密連接,即在座椅的高度調整階段,由于推桿7的第一端部701與扇形齒輪6脫離,扇形齒輪6跟隨轉軸4同步上升或下降。

座椅懸浮功能的調整原理:

當座椅處于某一固定高度,若車輛在凹凸不平的路面行駛時,由于本座椅設計有懸浮裝置,且此時推桿7的第一端部701與扇形齒輪6處于嚙合狀態(tài),座椅繼續(xù)浮動時高度調整裝置會帶動扇形齒輪6繞轉軸4轉動,進而帶動擺動臂2擺動,從而觸發(fā)充氣開關101或放氣開關102,其中,氣閥1與座椅上的空氣彈簧氣路連接。由于座椅上、下浮動時會導致擺動臂2的擺動方向不同,從而觸發(fā)不同的開關,當座椅上浮時,擺動臂按壓放氣開關102,座椅上的空氣彈簧放氣,使座椅降低;當座椅下浮時,擺動臂按壓充氣開關101,座椅上的空氣彈簧充氣,使座椅上升;通過以上設置完成座椅的上升或下降動作,使得座椅不會因路面凹凸不平而使震動的幅度過大,實現懸浮(減震)功能。

其中,扇形齒輪6樞接在轉軸4上,在座椅的懸浮功能階段,由于推桿7的第一端部701與扇形齒輪6嚙合,扇形齒輪6會在推桿7的作用下繞著轉軸4轉動。

需要注意的是,座椅能夠實現懸浮功能的前提是,推桿7的第一端部701與扇形齒輪6脫離。

當銷柱10運動至扇形槽601兩端極限位置的時候,即座椅到達其所能夠調節(jié)的最高位或最低位,座椅仍然可以保持懸浮功能。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